老舊社區煥活力 擘畫宜居新圖景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老舊社區煥活力 擘畫宜居新圖景

  在電白區水東街道有一個最具有代表性的老居民區——忠良社區。近年來,創衛春風吹進了忠良社區。該社區在包聯單位、街道包片幹部、社區幹部以及保潔員共同努力下,從基礎設施不全、垃圾滿地、房子殘舊、牆體爬滿了「牛皮癬」的典型老居民區,蛻變成了現在規劃有序,乾淨平坦,活力煥發的嶄新社區。居民的幸福感與獲得感洋溢於表,擘畫出和諧宜居、讓人稱羨的「忠良小康」圖景。

  層層動員創衛工作深入人心

  忠良社區作為老舊街區,有背街大巷23條、小巷100多條。轄區面積0.75平方公裡,人口6722人,分12個居民小組。從前,社區內環境差、建築老、道路破損、居民衛生意識薄弱。自2017年電白區創衛工作啟動以來,街道幹部、社區幹部、包聯單位幹部、志願者們組成了「宣傳隊」,穿街走巷入戶宣傳,讓創衛這項民生工程深入人心,爭取群眾的支持,努力構建人人參與的良好創衛氛圍。2018年開始,社區又組建了「整治大隊」「清理大隊」,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工作任務層層分解,對轄區的衛生黑點、陳舊巷道、公廁進行全面清理改造,並建立常態化保潔機制。與此同時,製作設置了專題宣傳欄,展示整治前後的市容市貌,強化全民創衛的意識,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

  環境提升街容街貌煥然一新

  忠良社區的忠良街是水東最早的商業街,至今已有360年歷史,具有南洋風情味、亞熱帶民居特色的騎樓,沉澱著非常濃厚的人文歷史文化

  以前的忠良街路面破爛,房子殘舊。2015年,電白區委、區政府堅持「保護為主、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原則,熔古鑄新,加固舊建築,構建立面裝飾,增添照明景觀,精雕細琢改造騎樓,最大限度擦亮忠良街傳統商埠文化特色,將這裡重新打造成風格鮮明、設施完備、管理完善、市民心儀的沉香文化商業街。

  開展創衛工作以來,這條街的街容街貌得到進一步提升,並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記者看到,忠良街設有沉香文化博物館,30多家沉香企業,主要經營沉香文化健康產品、字畫、古玩等。沉香文化商業街通過宣傳欄、LED屏、兩邊形式多樣的創衛標識,在全長240米的街道中,營造出濃厚的創衛氛圍。

  升級改造公園小巷和諧宜居

  在忠良社區曾經有兩棟破舊的老房子以及一個廢品收購站,臭味燻天,非常影響市容。2018年為了響應市委、區委創建全國衛生城市以及好心文化的宣傳號召,對這裡進行改造,打造成社區的好心公園。公園裡面種有沉香樹,與沉香街的文化氛圍更相融合,是居民健身、娛樂的好去處。同時,還作為社區學習宣傳創衛知識的陣地,平時社區工作人員利用這一場所開展各種政策的宣講活動。

  除了好心公園,社區的老舊小巷——纜基巷,也是社區23條背街小巷中整改成效較為顯著的代表街巷之一。這條小巷以前路面坑窪,垃圾滿地,老鼠亂闖。現在小巷地面進行了硬底化建設,配置了垃圾收容器,安裝了道路監控以及小巷路燈,只要小巷有鼠跡的地方都安裝了滅鼠屋。在疫情期間,這些背街小巷均安排專職人員過來噴灑消毒。如今,無論是這條主巷還是側面的小巷,衛生情況都是非常整潔乾淨,居民、路人真真切切享受到了創衛帶來的便利。

  據統計,截至目前,忠良社區共清理衛生死角220餘處,清理垃圾250多噸,改造廁所5個,清理廢品收購站1個,整治無物業小區11棟,道路硬底化建設9條,破損地面修補800多平方米,清除牛皮癬400餘處,安裝小巷路燈12個、道路監控15個。臭味燻天的廢品收購站經過改造活用,變身600多平方米的好心公園,是群眾健身、娛樂的好去處,並成為了社區黨員幹部學習宣傳的重要陣地。

(文章來源:茂名日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社區自治解民憂 老舊小區煥新顏 武陵區白馬湖街道三角場社區治理...
    紅網時刻常德12月25日訊(通訊員 楊慧俊)12月24日武陵區白馬湖街道三角場社區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討論華宏小區屋頂改造相關事宜。華宏小區修建於上世紀90年代末,是一個無產權、無維修基金,無物業管理的"三無"老舊小區。
  • 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新聞發布會
    「宜居」包括安居體系、適居服務、樂居家園,強調的是關注老百姓的居住需求,是美麗宜居城市建設的工作原點、出發點,也是歸屬點。安居體系,重點是立足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適居服務,強調以「完整社區」為努力方向,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推進新建住區高標準配套服務設施。
  • 「居業協同」激發社區自治活力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盛佳婉 隨著居委會出現空心化、邊緣化現象,我市也開始不斷地實踐和探索,通過撤銷社區工作站,探索「居業協同」等方式,讓居委會強勢回歸,重煥生機。 沒有社區工作站的社區 綠樹掩映中,招商街道花果山小區39棟樓外牆粉刷一新,花果山小區環境改造更新工程已經竣工,原本的老舊小區經過改造升級展露新容。
  • 杭州:老舊小區最新改造計劃看好啦!多個小區方案已出爐,有沒有你家?
    凱旋街道景新社區改造項目  項目以「心優」社區為主題,重塑「新社區」「新生活」「新文化」三大價值主線,全面提升社區基礎設施,提高宜居水平。  利用社區內雷鋒廣場加建社區服務中心,植入停車、幼託、文化、商業等配套服務設施,構建「10分鐘生活圈」,並以口袋公園為依託打造景新「十園」,凸顯社區文化底蘊, 實現未來社區的凱旋「MINI」版建設目標。
  • 努力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城鄉社區發展治理是城市發展的基石,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探索特大城市發展治理方式和國家中心城市治理體系,把成都建設成為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三是社會發展活力不足,部分居民創業就業動力不足、能力不夠,公共資源共享不充分,社會組織發育水平不高。四是改革力度、深度、廣度仍顯滯後,機構設置和人員管理還需優化,「放管服」改革不夠徹底,公共服務方式仍較落後。
  • 簡陽以人為本 加快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外攬山水之幽,內得人文之勝,在公園城市建設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簡陽深刻理解公園城市理念的時代內涵,切實以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引領城市發展方式、經濟組織方式、市民生活方式變革,著力塑造「人、城、景、業高度和諧統一」的大美城市形態,加快建設「城山相映、人水共生」的活力文明城市,為高質量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貢獻更多力量。
  • 對標未來社區!看餘杭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如何「乘風破浪」
    加快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國家的戰略部署,更是人民群眾改善居住條件的迫切願望,有利於推進新型城鎮化、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較快發展、提升居民宜居生活幸福感,是一舉多得的重大惠民舉措。  餘杭區積極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提升,舊改被納入2020年餘杭區十大民生實事之一,是推進城市有機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
  • 嘉興南湖街道黨建引領打造「枕河人家」宜居社區
    近年來,老舊小區逐步走進「整形醫院」,道路拓寬、建築立面改造、綠化整理……人居環境大幅度改善,城市「顏值」得以提升。近日,嘉興市南湖街道南溪社區水仙坊改造也進入了尾聲,茶餘飯後,漫步綠道,看到現在環境整潔美麗的小區,居民們紛紛表示過上了「嚮往的生活」。
  • 「保護與更新」 讓千年古鎮社區更宜居
    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說道,楓涇鎮以「保護和更新」為總的發展原則,以「古鎮更新、產業更新、社區更新、鄉村更新」為內涵,用微更新讓古鎮及社區更加宜居。 「有能力建N個新城,絕無本事再造一個千年古鎮」  「我們有能力去建N個新城,但絕無本事再造一個千年古鎮。」 張斌坦言,「古鎮是楓涇的第一名片,要保護好、傳承好。
  • 老舊小區如何實現房價翻倍?「整容」成功的秘訣就一個詞,務實
    上城區紫陽街道新工社區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大部分建築建於上世紀80年代,社區人口居住密度大、居民活動空間小、配套設施陳舊缺損、停車矛盾突出、安全隱患嚴重。2019年上半年,新工社區啟動了「微更新」項目,對社區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老舊小區煥新顏。據了解,項目總涉改面積約20萬平方米,盤活居民活動空間6000多方,新增停車位近400個,完成加裝電梯15臺,新建垃圾分類房14個,受益居民2400多戶,目前為全市之首,被住建部列為改造試點案例。
  • 李建龍圓宜居夢
    新華社南昌10月16日電  題:李建龍圓宜居夢  新華社記者陳春園  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董家窯街辦杏苑社區居民李建龍,多年來被小區居住環境問題所困擾。2019年,東湖區創新實施的「微改造」項目圓了他的宜居夢。
  • 南陽市宛城區五裡堡街道:老舊小區大改造 幸福生活如蜜甜
    發揮好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帶動社會各級力量工作同參與,成為五裡堡街道破解老舊小區提升改造難題的法寶。五裡堡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街道社區樓院黨員全部融合,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成立街道老舊小區改造指揮部,街道主要領導親自抓,一線指揮,街道黨員幹部充分參與,切實發揮街道黨組織「定盤星」的作用。
  • 南通光明社區:鄰裡管家自治園破解老舊小區治理難題
    智能門禁安裝後,社區「鄰裡管家」對小區規範停車設施維護進行監管中國江蘇網1月13日「自從裝了智能門禁,來小區裡發傳單的外來人員不見了,樓道裡的小廣告、亂張貼也少多了。」日前,南通市崇川區紫竹苑小區的居民吳阿姨高興地說道。
  • 老舊小區「逆生長」百姓生活更宜居
    楊尓豐住在六裡屯街道碧水園社區甜水園東裡小區,他說,自從小區完成改造,環境變好後,自己沒事就愛下樓遛遛彎。甜水園東裡小區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典型的老舊小區。此前,小區存在路面坑窪、綠化缺失、休閒配套缺失、停車佔道等諸多問題。楊尓豐是一個喜歡熱鬧的人。
  • 青島南嶺社區:加大社區民生建設精準打造宜居家園
    近年以來,青島李滄南嶺社區加大民生投入,著力提升社區品質,新建、提升社區小遊園,增加休閒服務設施,垃圾分類、電動自行車車棚修建、社區內部道路整理劃線等提升社區文化品位、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提高人居生活環境質量,為社區老百姓創造優良的遊憩、休閒場所,全力打造新型宜居、宜業南嶺家園。
  • 【西寧市】老舊小區「改」出美好新生活
    西寧市按照中央、省、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部署,高度重視、科學謀劃、積極部署,把推進宜居示範小區建設,作為激活城市片區、改善城市整體環境的抓手,有效推進了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順利進行,推動了城市建設的高質量發展。  「你看這換上的窗戶多明亮呀!
  • ——北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現狀調查
    面對人們的期盼,全社會亟待進一步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以攻堅拔寨的決心克服障礙,「提速」加快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工作……2019年10月16日拍攝的加裝了電梯的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街道勝古北裡社區13號樓。建於20世紀80年代初的北京市西城區紅蓮中裡社區6號樓是一棟磚紅色的六層樓,2019年9月,加裝電梯試運行,81歲的住戶李國梁感慨不已。從西城區紅蓮中裡到白雲路7號院,從朝陽區常營鄉到豐臺區蓮花池軍休所,歷時3個月,記者走進北京7個區12個街道和鄉鎮的老舊小區調研。
  • 「寧聲」一江兩岸 宜居寶地
    江暢、水清、岸綠、景美,成為大美寧鄉的閃亮標籤;一江兩岸,成為宜居寧鄉的新坐標,成為人們詩意棲居之地、放飛夢想之地!城市與河流,是一個千古糾纏、魂牽夢縈的情結。擁有一條穿城而過的河,對一座城市來說,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幸運。正如倫敦與泰晤士河、巴黎與塞納河、維也納與多瑙河、布拉格與伏爾塔瓦河……城市與河流之間,釀造了多少美麗與繁華、文明與詩意、夢想與哲思!
  • 黃埔街五治同創陽光社區,展現老城區新活力
    信息時報訊(記者 麥思容)10月24日上午,由區委政法委、區禁毒辦、黃埔街黨工委、黃埔街道辦事處主辦的大型主題宣傳活動「黨建引領·五治同創陽光社區暨平安無毒健康人生文藝匯演」在港灣一村社區舉行。活動旨在通過黨建引領,凝心聚力,全面創建「五治同創」陽光社區,展現老城市新活力。
  • 老舊小區改造用「老」 元素「煥」出「新」風尚
    老舊小區改造,與民生福祉相連,與城市發展相系,事關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白巖坳金礦家屬區與長田電站家屬區、水泥廠家屬區均集中位於會同縣林城鎮東門社區,分別建成於1997年、1997年、1996年,共有6棟323戶,該處老舊小區改造納入2020年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範圍,均為省級重點民生實事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