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地理大發現人類進入新紀元,世界各地的航海運動開始蓬勃興起,十五世紀的哥倫布、麥哲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然而人類終究是離不開陸地的,隨著人們探索海洋的歷程不斷加快,各地的港口也紛紛興起。
這些港口有的原本就是繁榮發達的,有的就是依靠海洋活動興起的,英國的曼徹斯特、荷蘭的鹿特丹等都是其中的代表。而同期的中國,也曾經有著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其中都是以太倉瀏家港為出發點的,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鄭和下西洋都以瀏家港為出發點呢?
一:伴海而生——劉家港的繁榮
1.劉家港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劉家港的前世今生。劉家港是隸屬於劉河鎮的一個大型港口,同時劉家港也是屬於「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蘇州太倉。劉家港的歷史在我國不算很長,只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屬於默默無聞的存在,直到元朝時期改為劉家港,也就是今天的劉河鎮。
當時的劉家港僅僅是作為漕運的一個節點存在的。然而隨著當時海洋活動的日益頻繁,劉家港因為擁有得天獨厚的海運條件,因此慢慢的走向的繁榮昌盛。以至於在後來被稱之為「天下第一碼頭」,有著海運千艘、萬國匯聚的繁榮景象。
劉家港
2.依靠發達是海運,劉家港慢慢走向繁榮
接下來再來看看劉家港的繁榮景象。在明清以前,當時的中國不僅僅沒有閉關鎖國,恰恰相反而是打開國門,以自信的態度迎接外來文明。
從宋元時期高度發達的海洋活動就可以看出。據《元史》當中這樣描述當時發達的海外貿易活動稱:「漲海聲中萬國商」,而發達的海貿活動,造就了一大批興起的港口城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劉家港藉此機遇,一躍成為當時數一數二的大港口。
鄭和下西洋為劉家港的繁榮發展再一次提供的機遇,雖然明太祖朱元璋曾經發布的禁海令,當中中國的航海活動備受打擊,沿海港口出現不同程度的衰弱。然而鄭和下西洋不僅僅給劉家港帶來了新生,甚至是更上一層樓,一躍成為當時第一大港口。
二:在當時除了劉家港之外,鄭和下西洋還有那些港口可以選擇
劉家港的繁榮的確可以作為鄭和下西洋的起錨地,但是在當時劉家港是唯一的選擇嗎?除此之外,鄭和下西洋還可能選擇那些著名的港口作為起錨點,下面我們就來談談同時期不看忽略的「大港」
1.商船雲集、千帆競發的大港——泉州港
除了劉家港以外,在當時享有盛名的港口之一的泉州港也是當時數一數二的港口。泉州港的歷史相比於劉家港更為悠久,在中國航海史上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當時泉州港又被稱之為刺桐港,從南北朝到明清時期,泉州港都是溝通南北、交匯東西的主要節點之一,在宋元時期甚至是當時海外貿易的龍頭。泉州港的繁華以及其歷史地位絲毫不亞於劉家港,據《宋史》當中對於泉州港的記載稱:「島夷斯雜,市井十州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泉州港是作為當時主要對外交往港口之一的存在。
2.被譽為千年古港、南海明珠的廣州港
如果是泉州港是東南地區的主力港口,那麼廣州港就是嶺南地區的「巨無霸」,廣州港在南海地區的地位在相當長一段歷史時期內都是無可撼動的存在。
早在秦漢時期廣州港就是當時溝通南海與中國的主要港口,在長達千年的歷史當中,廣州港的繁榮未有一絲消退,哪怕是在閉關鎖國政策下,廣州港依舊被特許為對外港口。在鄭和下西洋的那一段歷史時期當中,廣州港絕對是鄭和下西洋起錨地的選擇之一。
早在唐宋時期就有「廣州通海夷道」的航線,與「西洋」的聯繫無比緊密。時至今日也是中國的主要港口之一,發揮著溝通「西洋」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還有明州港等著名港口具有鄭和下西洋起錨地的資格。
三:良港眾多,為何鄭和下西洋偏愛劉家港
在元末明初之時,當時的海運依舊發達,與劉家港類似甚至是比劉家港更為繁華的港口比比皆是,為何鄭和七下西洋起如此偏愛劉家港,其背後有哪些原因?劉家港又有何特殊之處?
1.太倉劉家港在當時號稱為天下第一大港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在明朝初年的時期內,當時的太倉劉家港是天下第一大港口,雖然在當時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有著眾多的大型港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有了一定程度的衰弱,例如在元朝時期被稱之為天下港口之最的泉州港,就因為戰亂的原因造成了泉州港地位極大的下降。
與此同時,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也是非常龐大的,明史當中記載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模,寶船二百餘艘,官兵27000餘人,最大的寶船達到了44丈之巨,可想而知鄭和下西洋對於港口的要求之高。
而當時的劉家港恰恰就是屈指可數的能夠滿足鄭和下西洋的大型港口之一,首先從地理位置來看,劉家港位於長江入海口處,具有銜接江海的優勢,被譽為「海洋之襟喉,江湖之門戶」。除此之外,劉家港內也是港闊水深,據《明史》當中記載劉家港內的情況稱:「江水深,水闊可達二三裡,萬斛之舟可行」。在當時劉家港是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港」。
2.魚米之鄉,船隊補給獲得補給方便
鄭和下西洋選擇太倉劉家港作為起錨地的第二個原因就是船隊的補給,眾所周知鄭和下西洋是一次長達數月乃至數年的遠行,當時的遠行航線之上並沒有許多可以補給的站點,這就需要鄭和船隊備足補給,支撐起這一場遠行。
不僅僅如此鄭和下西洋不僅時間長,而且規模巨大,數萬的的補給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因此船隊起錨地的選擇,必須得有強大補給能力的地方,而太倉劉家港就是其中之一。
從太倉地名的由來就可以看出劉家港補給能力的強大之處,據史書當中記載太倉地名的由來「春秋吳王置倉,名東倉。」而太倉在古代翻譯過來就皇帝的糧倉的意思。而且太倉位於當地主要分糧食產地與商業地區,是一個繁榮富庶的地區,因此太倉劉家港完全有能力負擔起鄭和下西洋龐大船隊的補給。
3.太倉劉家港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航海區,航海人才眾多
鄭和下西洋偏愛劉家港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航海人才,在古代科學技術極度落後的年代,沒有導航定位、沒有天氣預報隨時都要面對來著海洋的威脅,而鄭和下西洋龐大的船隊以及其擔負的重要使命都突出航海人才的重要性。
擁有一批優良的航海人才,可以容易的規避來著海洋的風暴、利用季風等,無疑減輕了鄭和船隊的危險。例如在鄭和船隊擔任翻譯官、教喻的著名航海家費性就是太倉人,南沙群島的費性島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由此可知,太倉地區豐富的航海人才為鄭和下西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4.靠近都城南京,有利於政治活動的開展
鄭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宣揚國威,其政治目的顯著,與西方的殖民擴張式的航海活動不同,在鄭和下西洋的船隊上還有著大量的使節與官員,他們擔負著重要的使命與責任。
加之在古代的航海活動是具有時間限制的,需要避開海洋的極端天氣,因此選擇一個最方便的起錨點以節約時間就顯得異常重要。而太倉劉家港是距離都城南京最近的一個港口,自然而然就成為了首選之地。
四:小結
鄭和下西洋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敢於探索的顯著表現,而太倉劉家港與鄭和下西洋結下了不解之緣,七下西洋都是在太倉劉家港起錨,作為鄭和遠航的起點。
鄭和船隊偏愛太倉劉家港並非是隨意之舉,其背後的原因也是複雜的。太倉有良港、有補給、近都城、人才眾多等優勢,都是鄭和船隊把太倉劉家港作為起錨地的主要原因。雖然當時東南沿海地區的良港、大港比比皆是,但是綜合考慮後,太倉劉家港無疑是最合適的。
參考文獻
《明史》
《宋史》
《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