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話:夏雲多奇峰,夏日來臨,一起到唐詩裡看雲去!

2020-12-25 劉老師的大語文

季節由晚春進入初夏,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在慢慢的變化著,並沒有因為夏天的來臨而忽然變的截然不同。如果一定要找出一種變化最大的,我感覺是天上的雲。雲在每個季節都會展示不同的風貌,春天的雲溫潤嫵媚,秋天的雲閒適淡遠,冬天的雲陰冷凝重。但是在夏天,你仰望天空會發現雲竟然如此的多姿多彩。有時如棉花一樣綿軟,有時如林立的奇峰一樣雄壯,有時黑的如同墨水,有時色彩斑斕的如同織錦.....。藏在唐詩中的雲也是各有情致,如果你沒有時間與雲流連的話,就跟著我到唐詩中去尋覓雲的蹤跡吧!

勢能成嶽仞,頃刻長崔嵬-夏天的雲

唐代詩人曹松有一首專門吟詠夏雲的詩,傳神的描摹出了夏天雲多變的形態。

【夏雲】

曹松

勢能成嶽仞,頃刻長崔嵬。

暝鳥飛不到,野風吹得開。

一天分萬態,立地看忘回。

欲結暑宵雨,先聞江上雷。

這首詩描寫夏天的雲,乍看上去只有山那麼高,頃刻間就變得極其高大雄偉了。即便是擅長高飛的鳥兒,也無法飛到雲端。但是一陣野風吹來又會四散而去。夏天的雲啊,一天之中會變化出萬種姿態。詩人被雲的千變萬化的姿態所吸引,站在那裡看得都忘記了回家。這雲在炎熱的夏夜要凝結成雨滴灑落,但是先聽到的是江上傳來的隱隱的雷聲。

另一位唐代詩人李中也寫了一首《夏雲》詩。祈求夏雲變成甘霖滋潤禾苗,體現了詩人悲天憫人的情懷。

【夏雲】

李中

如峰形狀在西郊,

未見從龍上泬寥(jué liáo)。

多謝好風吹起後,

化為甘雨濟田苗。

這首詩寫一朵夏天的雲如同山峰一樣的漂浮在西邊的郊野之上,它沒有跟隨著蛟龍直上晴空消失無蹤。所以拜託好風將這它吹起來,吹到乾涸的田地上空,讓它化成甘霖滋潤田裡的禾苗。

無心亦無滯,舒捲在東風-春天的雲

李中還有一篇《春雲》詩,寫出了春雲的溫潤嫵媚和自在灑脫。

【春雲】

李中

陰去為膏澤,

晴來媚曉空。

無心亦無滯,

舒捲在東風。

天陰的時候,你化作甘霖滋潤萬物。天晴的時候,你以你柔媚的身姿,妝點著天空。你心無掛礙,所以你可以自由自在的任東風舒捲。

片片飛來靜又閒-秋天的雲

唐代詩人鄭準的《雲》,則寫出了秋雲的閒適淡遠。

【雲】

鄭準

片片飛來靜又閒,

樓頭江上復山前。

飄零盡日不歸去,

點破清光萬裡天。

秋天雨少雲薄,所以詩人用片片來描述秋雲。秋日的空中,天上的薄薄的白雲,顯得安靜又悠閒。春天和夏天都攜風帶雨到處忙碌著滋潤萬物,而到了秋天,已經是收穫的季節了。終於可以悠閒一下。所以整日在在樓頭上、在山前悠閒的漫步,不肯離去。所以這萬裡長空之中,因為有了秋雲的點綴,顯得更富有情致。

唐代沒有專門吟詠冬雲的詩篇,但是詩句很多

冬天的雲基本上是與寒冷和雪花聯繫在一起的。最著名的詩句是高適的「千裡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另外劉長卿有「寒雲帶飛雪,日暮雁門關」、儲光羲的「暗雪迷徵路,寒雲隱戍樓」,張説的「古木無生意,寒雲若死灰」更把冬天的寫的了無生機。冬天的雲陰冷遲滯,所以詩人更願意吟詠它帶來的美麗的精靈-雪花。

相關焦點

  • 「唐詩小鎮」的魅力!天台石樑煙火氣裡遇見詩和遠方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台去。」一千多年前一首《瓊臺》,讓天台山成了李白的「詩與遠方」。千年之後,位於天台山核心區的天台縣石樑鎮,正在醞釀一場大戲。幢幢老屋爭分奪秒施工裝修,街巷小品提升改造如火如荼,唐詩拾遺館、唐詩研學營地等一大批產業項目落地生根, 「唐詩」充滿整個小鎮,看得見、摸得著、也感受得到。
  • 唐詩三百首|夏日南亭懷辛大
    【作品簡介】《夏日南亭懷辛大》由孟浩然創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首詩描寫夏夜水亭納涼清爽閒適和對友人的懷念。詩的開頭寫夕陽西下與素月東升,為納涼設景。三、四句寫沐後納涼,表現閒情適意。感此良宵不免懷念故友,只能在夜半裡夢想一場。 【評析】:孟浩然是長於寫景的詩人,他的詩多是吟風誦月的隱逸之作,一向備受歷代詩論家讚譽。本詩「夏日南亭懷辛大」以景入情,表達懷念友人的情思。辛大即辛謬,是詩人的同鄉好友,兩人常在夏日來南亭納涼飲酒。
  • 每日好詩 | 蘇州河
    無盡的律動裡爬上臉頰的胭脂,無盡的渴望裡用舊了、用壞了的名字,送我到你面前。我們奔跑,模仿風中那蘆葦和雲,模仿風本身,以及大地輓歌的其他變奏河岸奔跑,河岸變瘦。這首詩以神性思維來寫蘇州河。敬畏並依賴自然是農耕文明的自然觀,那時,「河神是農神,也是愛神」,而工業文明與自然已嚴重分裂,在這種境況下將自然神化就具有強烈的反諷色彩,神不再像神,反而如無助的老人在夜裡哽咽。詩的前半部分追憶過去,作者用形容稻子和花的量詞「一穗穗、一朵朵」修飾「緋紅的心」,使人與自然渾融為一。「我們奔跑,模仿風中的蘆葦和雲,/模仿風本身」,顯示出自然的和諧狀態。
  • 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
    佛、仙、聖,組織成唐詩的顛峰,也組織成漢詩記憶的三種生命價值,在漫漫長途中,或佛,或仙,或聖,我們彷彿不是在讀詩,是一點一點找到自己內在的生命元素,王維、李白、杜甫,三種生命形式都在我們身體裡面,時而恬淡如雲,時而長嘯佯狂,時而沉重憂傷。唐詩,只讀一家,當然遺憾,唐詩只愛一家,也當然可惜。
  • [ 詩話 ] - 唐詩紀事 二十(宋·計有功)
    《漁父歌》云:「白頭何老人,蓑笠蔽其身。避世常不仕,釣魚清江濱。浦沙明濯足,山月靜垂綸。寓宿湍與瀨,行歌秋復春。持竿湘岸竹,爇火蘆洲薪。綠水飯香稻,青荷苞紫鱗。於中還自樂,所欲全吾真。而笑獨醒者,臨流多苦辛。」 《送暨道士還玉清詩》云:「仙官有名籍,度世吳江濱。大道本無我,青春長與君。中州俄已到,至理得而聞。明主降黃屋,時人看白雲。
  • 篡改唐詩,夏日哪堪色女誘?
    看世界千姿百態,讀唐詩萬般精彩。今天的夏日話題是如何看餘秀華改唐詩侮辱聖賢。她色解唐詩:白日依山盡,就那麼白白的日!此語一出,迎來很多人批評。其實,在私下很多人都有對唐詩開玩笑,也有不少人調侃『停車坐愛楓林晚』等詩句,那麼作為一個知名的詩人公開色解唐詩,篡改原意,是國人女性開放思維的進步?還是文人騷客的自我嘲諷?或者說,這是個亂改唐詩侮辱聖賢的嚴重問題。種種議論,你是怎麼認識的?這是個有趣的話題,也是個嚴肅的問題。
  • [ 詩話 ] - 藝苑雌黃(宋·嚴有翼)
    荊溪在縣南六十裡,以其水出荊山,因名之。張元之《山墟名》云:「昔漢荊王賈登此山,因以為名。」故所謂「荊南烏程」,即荊溪之南耳。若以為荊州,則烏程去荊州三千餘裡,封壤大不相接矣。(《叢話》後一)案:胡仔曰:「餘以《湖州圖經》考之,烏程縣以古有烏氏、程氏居此,能釀酒,因此名焉。其荊溪則在長興縣西南六十裡,此溪出荊山。張協《七命》云:『酒則荊南烏程』,荊南則此荊溪之南也。
  • 唐詩,詩唐 ——與孩子讀《唐詩三百首》
    一般人愛說唐詩,我卻要講詩唐,詩唐者,詩的唐朝也。——聞一多我們中國素以「詩國」著稱於世。唐朝流傳下來5萬多首詩歌,成為詩歌發展史上不可逾越的喜馬拉雅。後人整理了許多唐詩精選本,其中以《唐詩三百首》流傳最廣,風行海內外,與《詩三百》並駕齊驅,成為今人最珍視的文化遺傳。「三百首」只是個概數,清代孫洙編選的《唐詩三百首》有310首詩。
  • 想念一朵蓮,曼妙如詩,淡淡一筆,唐詩宋詞的意境裡逸出片片花香
    夏日炎炎,莫名的,想念一朵蓮,就是這裡亭亭的一朵蓮,曼妙如詩,心如明鏡。漫步在溼溼的木棧道上,雨後的天氣是溫潤的,清新的空氣格外新鮮,荷花,荷葉隨著輕風盛放舒展,荷葉在微風中遠遠地轉著圈兒搖晃,荷花在水中微微蕩漾。有的荷花謝了,結出來蓮子,有的荷花含苞待放,有的荷葉才露出尖尖角,荷花也呈現一個個尖尖的荷花苞兒。蜻蜓蝴蝶和不知名的小鳥挺立在荷花瓣兒上,水中的草尖兒上。
  • 這十五首詩代表了唐詩的最高水平,你覺得呢?
    《李太白詩醇》:一起奇想,亦自天外來。嚴羽評:一結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賞摘。蓋他人作詩用筆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噴即是,此其所長。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
  • 張海音:奇峰?奇峰!
    因此,在當時的情境中,可以說,那是一個我所不知道的奇峰。我和奇峰的情誼是從中德班的學習過程中開始的。參加一個培訓項目,特別有意思的是學習之餘大家的互動過程。課餘,大家必然會經常一起胡吃海喝,天南地北胡侃。一次,奇峰說到,他在做武漢中德醫院院長時,因為工作需要(肯定也是內心需要),經常在江湖上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感覺像是很能在場面上混的那種人。
  • 走入唐人之夢:「青山行不盡——唐詩之路藝術展」即將開展
    「浙東唐詩之路」從錢塘江畔的西陵渡始,沿浙東運河至紹興,經上虞曹娥江,南溯剡溪,過嵊州到新昌,南行至天姥山,最終到達天台山。 這也是一條詩性心靈的漫遊與棲息之路。「唐詩之路」的概念,由紹興新昌縣的唐詩研究者竺嶽兵先生於1988年首倡,1993年由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正式定名。
  • 【每日一詩】故國三千裡
    詩總共只有二十個字。作者在前半首裡,以舉重若輕、馭繁如簡的筆力,把一個宮人遠離故鄉、幽閉深宮的整個遭遇濃縮在短短十個字中。首句「故國三千裡」,是從空間著眼,寫去家之遠;次句「深宮二十年」,是從時間下筆,寫入宮之久。這兩句詩,不僅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僅把詩中女主角的千愁萬恨一下子集中地顯示了出來,而且是加一倍、進一層地表達了她的愁恨。
  • 孟浩然的詩,美到極致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瀛奎律髓》:此詩句句自然,無刻劃之跡。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王孟詩評》:讀此四句,令人千萬言自廢(「我家」四句下)。《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 唐詩趣話:一祀與一歲一載都是指一年,唐詩裡「年」的不同說法
    《全唐詩》中「年、歲、載、祀」的出現頻率唐詩中,年、歲、載用的很多。全唐詩中出現頻率達到一萬多次。其次是歲出現頻率近三千次。載的出現次數也有一千一百多次。載還有乘坐、裝載之意「何況不失家,舟中載妻子」、「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所以載表示年的頻次會更少。祀的出現頻次有三百多次,但是都是用其祭祀之意。
  • 隴西行 陳陶(唐詩欣賞縱橫談)
    妓乃獻詩求去,云:『蓮花為號玉為腮,珍重尚書遣妾來。處士不生巫峽夢。虛勞神女下陽臺。』陶答曰:『近來詩思清於水,老去風情薄似雲。已向升天得門戶,錦衾深愧卓文君。」後《唐詩紀事》《唐才子傳》也都抄錄,稍有增刪,個別字不一樣。另五代南唐也有個陳陶,不可混淆。校勘:五,《唐詩歸》卷三四作「三」。春,《唐詩鏡》卷五一作「深」。
  • 《唐詩三百首》中最美的10首詩,詩情畫意,人間絕美
    自然美與人情美交織在一起,寫得有聲有色,氣韻生動,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借馬鳴之聲猶作別離之聲,襯託離情別緒,讓人久久回味,真是鬼斧神工的手筆。詩中描繪船家少女的大膽和聰慧,憨厚如實的語言維妙維肖,非常可愛。崔顥這兩首詩以素樸真率見長,寫得乾淨健康。女主角的抒懷只到「或恐是同鄉」為止,這樣的蘊藉無邪,是抒情詩中的上乘。《寄人》唐·張泌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 蒙曼:長養詩心看遠方
    「《唐才子傳》是一本能夠講到好多詩人的書。而且您看一看,也可以知道,唐朝人寫傳記的時候一般怎麼寫。」關於《唐詩三百首》的版本,蒙曼說:「有一個喻守真先生的《唐詩三百首詳析》個人覺得不錯,其實我覺得只要內容是對的,哪一個版本沒有那麼重要,只要它這個三百一十多首選全了就是了。」
  • [ 詩話 ] - 定庵詩話 卷上
    茂秦以五律見長,蘇合原、宋轅文、錢牧齋、沈歸愚、李蓴客諸家評論皆同,而尤以《養一齋詩話》為最詳確。詩話云:茂秦以五律擅長,厥有二種。規摹盛唐者,似其少作。聲調高亮,格律老蒼。屬對精工,章法完密,似趙承旨之書,文待詔之畫。人工精到,微乏丰神。雋句新情,篇中所少。至於中年,漸就頹放,寫懷潦倒。欲法少陵而筆謝沈雄,思殊深曲。又復不加矜琢,動愛清疏。僅類中唐,不臻杜境。頹唐衰颯,未免織卑。
  • 拋開《滕王閣序》的驚豔,王勃《滕王閣詩》在唐詩中水平如何?
    眾人聽完敘述,都聚在了使者身旁,一起盯著使者手心看去。使者一點點張開手掌,結果手心空空如也,急忙解釋道:「我沒伸開手掌啊!怎麼字就空了呢」? 滕王閣內的人們,也爭論了起來:有人說王勃有深意;有人說使者手沒握緊;有人說這根本就空無一字啊!突然有人大喊起來:「空字,對,這原本就是一個空字啊」!閣中帝子今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