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大戰陳友諒時,元朝手握重兵的四位帖木兒,正鬧得不可開交

2020-12-23 騰訊網

朱元璋登上帝位之前,進行的最有名的戰鬥,恐怕莫過於大戰陳友諒和消滅張士誠兩場戰役。但是有一件奇怪的事情,那麼能打的大元王朝在這段時間跑到哪裡去了?

更詭異的是,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這種事情放在任何一個朝代絕對都是最引人注目的,可偏偏有個人把他的風頭搶走了。此人便是北元最後的保護屏障——王保保。

他幹了什麼呢?發兵怒襲太原,以順雷不及掩耳之勢,斬首貊高和關保兩位將領。連朱元璋都看得一愣一愣的,要知道,這太原可是元朝自己的地盤,這兩位將領也是元朝自己的人。

回到1351年,在韓山童、劉福通等人的領導下,紅巾軍起義。大元王朝可就急了,馬上派遣軍隊前去鎮壓,韓山童一不留神就掉了腦袋,劉福通只好擁韓林兒為小明王。察罕帖木兒,即王保保的養父,也組織了強有力的地方武裝來鎮壓起義軍。

察罕帖木兒年輕時喜好讀書習武,是個打仗的好手,而紅巾軍大多都是些農民,哪裡是他的對手,只能連連敗退。察罕帖木兒憑藉自己的戰功,很快就晉升為河北行樞密院事,還積累了大量的軍事力量。

在1359年時,察罕帖木兒一舉攻破了汴梁,紅巾軍落荒而逃。在此之前,察罕帖木兒的軍糧多由晉、冀一帶提供,可班師回朝時,他卻發現守城的人不讓他進去。察罕帖木兒氣得發昏,一打聽才知道總兵管孛羅帖木兒也看中了這塊地。

察罕帖木兒可不是這麼好欺負的,馬上派部下來攻取城池,結果被孛羅帖木兒給擊敗了。察罕帖木兒不肯放棄,正打算讓自己的兒子王保保過來試試,卻被人緊急叫停。

原來元順帝正煩在心頭,這祖宗留下的江山都快保不住了,你們還在這起內訌?火速派宰相搠思監前去勸架。但元順帝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搠思監可不是什么正直人士,甚至史家常常認為,元朝的滅亡,搠思監的罪過是重要原因。

雖然搠思監在打仗時身先士卒,十分英勇,但他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貪財。身居相位的他,不思國家大事,反而公開接受賄賂,甚至還僱傭人來印假鈔。元順帝知道這件事情後,並沒有過度為難他,只是點到為止,反而讓他更加猖獗。

所以,當搠思監被派來調節察罕帖木兒和孛羅帖木兒的矛盾時,他二話沒說,張口就是要錢。意思就是說,你們誰給的錢多,我就幫誰說好話。結果可想而知,雙方的矛盾不但沒有解除,反而加劇了。

就在元順帝急得都要哭出來的時候,又一位帖木兒出現了,翟陽王阿魯輝帖木兒。他之前就看元順帝不順眼,寫信要元順帝交出祖上傳下來的璽印,讓自己來噹噹天子過把癮,元順帝對此表示明確的拒絕。

現在,阿魯輝帖木兒覺得時機已經成熟,集結了十萬大軍,正要向元朝大都攻來。真是越到緊要關頭亂子越多!元順帝已經欲哭無淚,只能派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去教育一下阿魯輝帖木兒。

此時,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阿魯輝帖木兒、禿堅帖木兒四人展開了一場精彩的大亂鬥。

察罕帖木兒還算有點責任心,聽說山東那邊紅巾軍也在起內訌,就一邊和自己人亂打,一邊發兵攻打山東,不僅大敗紅巾軍,還招降了小明王的部下田豐、王士誠。

可察罕帖木兒還是失算了。田豐不久又起了反心,計劃邀請察罕帖木兒來喝酒,趁機將除他以外的人全部殺死,結果手下人沒有領會他的意思,誤殺了察罕帖木兒。消息傳出後,元順帝是真的痛哭流涕,婦女兒童也跟著流淚,王保保更是怒不可遏。

雖然王保保不是察罕帖木兒的親生兒子,但兩人也情同父子。王保保馬上帶領軍隊殺向山東,在田豐和王士誠反應過來之前,就將他們擒獲,馬上挖了心肝祭奠自己的父親。

雖然察罕帖木兒已經死了,但是王保保繼承了他的軍隊,繼續和孛羅帖木兒保持敵對狀態。而阿魯輝帖木兒那邊不敵禿堅帖木兒,正在計劃逃跑,還沒實行就被捉去砍了頭。元順帝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覺得孛羅帖木兒看著不順眼,派人把他刺殺了。

本來四位帖木兒的混戰可以告一段落了,結果元順帝又對王保保起了疑心,派遣關中四將去討伐他,王保保的部下貊高、關保本來就是棵牆頭草,眼看王保保的情況不妙,馬上逃走歸順朝廷。

就在這群人鬧得不可開交之時,朱元璋已經登上了帝位。王保保對元順帝等人感到萬分佩服,發兵怒襲太原,讓元順帝見識到了自己的厲害。元順帝這才醒悟過來,重新將王保保召回,但元朝大都已經被明軍佔領,大元王朝只好逃回草原。

四位帖木兒個個手持重兵,卻沉迷於內戰,最終讓起義軍鑽了空子。不過這也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一個政權即使擁有再強大的軍事力量,如果只靠武力來維持統治,而得不到百姓的擁護,是不可能長久持續下去的。

元朝的統治者在位時期,將不同民族分為三六九等,不斷從百姓身上收取各種苛捐雜稅,對其他民族的掠奪尤為嚴重,百姓怨聲載道、叫苦連天。韓山童和劉福通能成功起義,其實也多虧了元惠宗,要不是他派了十五萬百姓去治理黃河,他們還真不一定能找到好機會。

前面提到的搠思監更是一個禍國殃民的好手。他將官職明碼標價,規定交錢就可以免除牢獄之災,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天下卻是一片混亂。

在這種情況下,元朝的軍隊也許可以平定一時的叛亂,但連年的徵戰只會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痛苦,也無法再為元朝續命。

相關焦點

  • 方國珍接受元朝的封賞,卻婉拒朱元璋,這是為什麼?
    達識帖睦邇見狀忙從中調節,二人開始為元朝海路運糧,直至張士誠再次稱王才停止,連續運了四年。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五月,運至大都十一萬石糧食,第二年和上年相同,第三年和第四年每年都是十三萬石。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正月,夏煜回到應天府,向朱元璋如實匯報,認為「非兵威無以服之」(《明太祖實錄》)。
  • 元朝並非亡於朱元璋之手,元朝滅亡的歷史真相是什麼?
    這四支隊伍是消滅黃河以南元朝勢力的主力軍。而此時繼承已死的郭子興隊伍的朱元璋,則兵不過區區二、三萬,地仍然局處於安徽中部的滁縣、和州一小塊地方。朱元璋放眼四望,天下將被瓜分完了。除非自己願意投靠誰,否則得趕緊抓住時機搶地盤。老朱如今有點力量了,可不想再投靠人了,也要在這亂世當中,碰碰大運。可是在亂世中闖,得有地盤和人馬。
  • 當朱元璋集中兵力攻打張士誠時,元將王保保為什麼沒有趁機南下?
    元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十二月,朱元璋把元順帝派來的招降使者接到應天府,明確表示不會投降元朝。不久,王保保的使者尹煥章走海路來到應天府,把先前察罕帖木兒扣留的朱元璋派去通好的使者送回。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 )正月,朱元璋令汪河帶著書信送尹煥章回汴梁,在信中表達了願意與之保持往來的想法,但王保保扣住了汪河。
  • 元朝到底是怎麼被打敗的?朱元璋出力最少,但卻是最後的獲勝者
    、收復無數失地的元朝大將察罕帖木兒因功勳卓著而為另一位元軍將領答失八路都所妒忌,於是後者便對前者發起了攻擊,而察罕帖木兒就在這場內訌中被背叛了他的親信所殺。這時,朱元璋的西面是陳友諒的勢力,南邊是張士誠的部隊,而北面則是他的「老領導」劉福通的勢力範圍。
  • 元末「天下第一奇男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
    劇照        王保保,自小由舅父,元平章察罕帖木兒收為義子教養,寄養,在察罕麾下從軍習武,驍勇善戰,屢建戰功。察罕以後代為統帥。元順帝賜名擴廓帖木兒,至正二十五年(1365)拜為左丞相,封河南王,總領天下兵馬,轉戰南北。
  • 朱元璋成功的三大原因
    剛起義時,他們佔領濠州,『哨掠四鄰』,往往不分青紅皂白,不僅剝奪地主富豪,也打劫一般平民的財產,有時甚至放火焚燒廬舍,弄得人家屋無根椽片瓦,牆無立堵可觀。『不兩月,越境犯他邑,所過亦然。』攻佔和州,仍未改舊習,『破城橫暴』,隨意砍殺擄掠,搶劫婦女,鬧得百姓妻離子散,民心惶惶」(陳梧桐《洪武皇帝大傳》)。而朱元璋卻從不像那些好漢那樣放任自己,今日狂歌痛飲,明朝棄屍馬前。
  • 世紀對決35 14世紀:蒙古鐵騎逝去,大明,奧斯曼,帖木兒三帝國崛起
    在東亞,元朝末期,由於元朝的混亂統治,漢人開始奮起英勇反抗元朝的統治,其中,朱元璋勢力在亂世中脫穎而出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在中亞,新興的大帝國帖木兒帝國一樣是滅亡了蒙古人的勢力而崛起的,佔據了廣大的中西亞地區。
  • 元朝被明朝擊敗,是因為朱元璋太厲害了嗎?專家:他就撿了個便宜
    縱觀我國歷史上幾位開國皇帝,差不多都是靠著這份信念,一步步的走向了成功,成為了最後的人生贏家。比如說明太祖朱元璋,他本是一介布衣出身,家庭貧窮且兄妹很多,為了維持生活,他曾經給地主放過牛,去寺廟做過和尚、甚至還沿街乞當過乞丐。可就是這麼個貧家子弟,卻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決心,拉起了一支起義隊伍,結束了不可一世的元朝,成就了從朱重八到朱元璋、從乞丐到皇帝的傳奇人生。
  • 朱元璋滅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何袖手旁觀?
    兩位同胞兄弟在汗位上必然要把親情放一邊,誰都意識到不爭下汗位,兩人都會面臨死亡的境地。 忽必烈徵南宋時,突然得到蒙哥死亡的消息,他當時很矛盾,如果放棄徵伐就會面臨前功盡棄的局面。但忽必烈妻子提醒他,阿里不哥正在調兵遣將對忽必烈進行防範。於是忽必烈與南宋暫時講和,然後率軍北上爭壓汗位。
  • 帖木兒在重創奧斯曼帝國後,為什麼不順勢滅了土耳其反而東徵大明?
    帖木兒帝國,則是新興的政權,其由來需要從蒙古西徵說起。 蒙古人的西徵誕生了四大汗國——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伊兒汗國、金帳汗國,後來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瓜分了窩闊臺汗國,四大汗國僅剩三個。
  • 帖木兒,為何稱明成祖朱棣為「契丹國的野豬皇帝」?
    公元14世紀,帖木兒帝國與大明帝國同時崛起於亞洲。
  • 幕後英雄紅巾軍,雄才偉略朱元璋!
    尤其是至正十七年(1357年)紅巾軍的三路北伐,東路軍打到離大都不到一百裡,中路軍更是打出塞外一把火燒了上都,了解點元朝歷史的應該都明白上都在元朝的特殊政治地位(類似於宋朝的洛陽,大批貴族的聚居之地,元朝內部一大半政治陰謀都是在上都醞釀的),這麼一搞,一是大大打擊了元朝的核心統治階層,二是基本上等於向天下宣告大元藥丸了,最後紅巾軍打爛整個遼東後,在高麗因為麻痺大意陰溝翻船,總的來說,太
  • 歷史解密: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
    在不斷的戰爭歷練下,至正十八年(1358年),陳友諒直接指揮了安慶戰役,人稱「自軍興以來,元疆吏中以褚不哈守淮安,餘闕守安慶為最著」 ,防守嚴,攻打就異常艱苦,在安慶外圍戰中陳友諒三敗三起,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最後攻下了安慶城。負隅頑抗的元守將餘闕「引刀自剄」。
  • 張宏傑:朱元璋逆襲成功的三大原因 | 短史記
    朱元璋抓軍紀,經常以身作則。親徵婺州時,朱元璋有次睡不著覺,半夜上街散步。街上的巡邏士兵因實行宵禁令出面阻攔。隨行小先鋒張煥告訴巡軍,這是位「大人」,要求放行。巡軍拒不答應,說:「我不知是何大人,只知犯夜者執之。」第二天,朱元璋就賞給巡軍二石米。部下進獻戰爭中得來的金玉裝飾的馬鞍轡,他退了回去,江西送來繳獲的一張陳友諒用的鏤金床,他下令砸毀。
  • 朱元璋垂涎萬分!
    不過這個王保保的確不是漢人,蒙古本名叫擴廓帖木兒,他的父親叫賽因赤答忽,是地道的蒙古人,祖籍是伯也臺氏,母親則是出身乃蠻部的察罕帖木兒的姐姐。王保保父親是元朝翰林學士、太尉,喜歡讀書,練過騎射,鑽研兵法,"胸有韜略"。因此王保保父親在年輕的時候,就跟自己的小舅子組織過部隊鎮壓過紅巾軍起義,49歲那年去世。
  • 明朝建立後,陳友諒的後人去哪了?朱元璋:在水中生活,不得上岸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乃是世間常態,在交戰的過程中,或許兩方都是勢均力敵的對手,但是當結局已定之時,失敗者將成為案板上的魚肉,隨意為對手所處置,比如陳友諒便經歷了這樣的事情,就連他的後人,都因此而遭殃。朱元璋和陳友諒都是元末民初農民起義的重要人物,都是因為元朝壓迫而奮起反抗之人,也都是有能力角逐天下的英雄人物。朱元璋,我們都知道,他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來遇到自然災害,家中沒有吃的了,還剃髮出家,四出流浪,靠化緣為生,25歲還是一貧如洗,也沒有家室,直到加入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才逐步翻身。
  • 得天下一大半的陳友諒為何會迅速輸給朱元璋?朱元璋親自給出答案
    應天敗北,失去了太平、安慶、其部下不少將領以自已所佔地盤投降了朱元璋。陳友諒雖發威奮收復了一些城池,但復得復失,已是一厥難振了。可是陳友諒仍不氣餒,當小明王安豐遇險,朱元璋親去「營救」時,陳友諒乘機發動了對南昌的進攻。朱元璋為了對付陳友諒,一面與元將通好,一面急急奔至南昌。陳友諒率領浩浩蔭蕩六十萬大軍,圍南昌85天,待朱元璋歸兵到,才東出鄱陽湖激戰。
  • 朱元璋搶了陳友諒老婆,還生下個兒子,長大後卻讓朱元璋悔恨終生
    元朝末年,朝廷腐敗,社會動蕩, 貪官惡吏遍野,綠林匪徒橫行,使得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在這樣的情況下,各地紛紛揭竿而起,共同反抗元朝的統治。而到了最後的關頭時,元朝已然氣數將盡,對當時的朱元璋而言,最大的威脅便是江南的陳友諒。
  • 《朱元璋傳》⑥ | 穩紮穩打,可以成就順遂的人生
    狼子野心 截止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除過依次徵討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各方霸主外,還順帶安排了小明王的結局。 無利可用之時,便是為人魚肉之際。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派遣部將廖永忠將小明王從滁州接往應天,可「蹊蹺」的是,承載著如此重要之人的大船竟在中途沉江,而小明王也因此溺亡。 遠在應天的朱元璋得此消息後,勃然大怒,於明處他嚴懲了廖永忠,厚葬了小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