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孫學元 方志四川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徵文啟事:見《》
投稿郵箱:tpgjzw@163.com
截稿時間:2020年10月31日
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權,嚴禁抄襲剽竊,文責自負。同時,請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他公眾平臺發過的文章。
徵文將評選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獲獎作品擬結集公開出版。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檔案見證小康路
孫學元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收官之年,也是檢查、驗收和考核脫貧攻堅工作成效最關鍵的一年。檢查、驗收和考核脫貧攻堅工作成效,不僅要用建卡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等深刻變化的事實說話,也要用各類完整、規範的檔案說話,靠各種生動感人的故事支撐。因此,必須切實加強脫貧攻堅工作檔案建設、管理和運用,確保相關檔案在脫貧攻堅工作涉及的方方面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無關
前些日子,筆者在下鄉調研中發現,有個別地方、單位和幫扶幹部,檔案意識不強,對脫貧攻堅工作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已有的紙質檔案填寫不完整、不規範;檔案分類不恰當、不科學;影像檔案少之又少;各類檔案歸檔不及時、堆放亂七八糟,管理混亂無序;也沒有充分發揮檔案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應有作用。再者,絕大多數建卡貧困戶更是缺乏檔案意識,也沒有建立一套自己的完整的規範的檔案。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我們有些領導和幫扶幹部檔案意識不強,認為這是可有可無、可做可不做、可大做可小做的東西;認為脫貧攻堅工作只要幹得好就行了,「一肥遮百醜」嘛,檔案那東西是形式主義;認為脫貧攻堅工作檢查、驗收和考核完了,這些檔案也就再也沒有用了;甚至有人還認為這是檔案管理部門的業務工作、檔案員的事情。
二是沒有做過檔案工作,缺乏做好脫貧攻堅工作檔案的基本方法,不會做檔案工作。
三是更不會善於有效地利用檔案為脫貧攻堅工作服務。
再者,絕大多數建卡貧困戶也存在不會識漢字、不會寫漢字、不會採集影像資料、不會做檔案工作「四不會」情況,也缺乏檔案意識。
事實表明,這些情況,在認識上是大錯特錯的,在實踐上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因而對進一步開展脫貧攻堅工作,鞏固和深化脫貧攻堅工作成果,充分發揮脫貧攻堅工作檔案在記錄脫貧攻堅工作歷程和業績,在檢查、驗收、考核、宣傳、教育、研究和資政中「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是極為不利的。這必須引起各級領導和幫扶幹部的高度重視,檔案部門也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檔案作為過去和現在黨和國家各項工作以及人民群眾各方面情況的真實記錄,是促進我國各項事業科學發展、維護黨和國家及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要依據。很明顯,脫貧攻堅工作檔案,不僅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以「釘釘子的精神」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真實記錄,而且是各級各類幫扶力量下足「繡花功夫」,組織、帶領、鼓勵和引導建卡貧困戶,「擼起袖子加油幹」,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的真實記錄,也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後,貧困地區一日千裡、欣欣向榮,「天翻地覆慨而慷」的真實記錄,更是各位建卡貧困戶通過脫貧攻堅工作後生產、生活和精神面貌發生天淵之變,像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真實記錄。實踐表明,檔案的背後,是艱辛異彩的「小康路」,是生動感人的「扶貧歌」。真是「檔案見證小康路,件件檔案故事多」啊。
圖片來自網絡,與文無關
我們要進一步提高對脫貧攻堅工作檔案重要性的認識,不斷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堅持一手抓脫貧攻堅工作,一手抓脫貧攻堅工作檔案的建設、管理和應用。
要認真學習新修訂的《檔案法》,學習檔案業務知識,使自己由「門外漢」變成檔案業務能手。對於還沒有建好的檔案,要按照相關要求,儘快組織力量,加強檔案建設;對於已經建好的檔案,要進一步查漏補缺,完善相關工作,確保檔案完整、規範、有序。特別是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儘可能地採集影像檔案。
要落實專人,加強檔案管理,堅決克服檔案隨意堆放、隨便拿閱等現象。
要進一步發揮脫貧攻堅工作檔案「四兩撥千斤」的重要作用。同時,也要教育、鼓勵和引導貧困戶自己或他們的家人建立相應的檔案資料,用各種「見證小康路」的檔案資料真情地銘記脫貧攻堅工作,幸福地講好脫貧攻堅工作故事,感恩偉大的黨,感恩偉大的祖國,感恩偉大的新時代。
檔案部門也要加強檢查、監督和指導,為建設、管理和運用好脫貧攻堅工作檔案發揮技術支撐,提供優質服務。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孫學元(美姑縣黨史與地方志辦公室)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孫學元 ‖ 檔案見證小康路》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