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阿達色軌 ‖...

2021-01-10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魅力小興場 ,作者莫爾村綜合幫扶隊

魅力小興場

小興場,珍珠米之鄉,彝族敘事長詩《媽媽的女兒》原型的誕生地,這裡彝族文化濃厚,阿都風情底蘊深厚。本公眾號主要發布小興場地區的風土人情、特色產品、逸聞趣事、脫貧攻堅成效、惠民惠農政策等,旨在正面宣傳小興場區域,增進讀者對小興場彝區的了解認識。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一名黨員 一面旗幟

——記普格縣莫爾非鐵村黨支部書記阿達俄來

阿達色軌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這句話用來說莫爾村黨支部書記阿達俄來再合適不過了。

阿達俄來孤兒出身,幼年時帶著弟弟,為了溫飽冒著溺水的危險遊泳捉魚;為了不被霍亂病傳染,用漂白粉兌水飲用;14歲時隻身一人外出,到磚廠拉車掙錢;青年時身無分文,以勞務抵學費學習農房修建技術;學成後承建民房逐步發展成致富帶頭人,而後組建村建築隊帶領村民感恩奮進謀發展;做了村支書後,不忘為百姓,突破產業瓶頸,成立彝家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立足本地優勢,推廣小興場珍珠米,發展莫爾村中草藥。

普格縣夾鐵鄉莫爾非鐵村農專社出品的袋裝珍珠米(王雲 攝,圖片來源:川報攀西)

如今,阿達俄來已是家喻戶曉的典範。他是一個錚錚鐵骨,他的故事讓人敬佩,又讓人感動,是一例脫貧攻堅的典型案例。

我們不妨走進去看看他的故事。

與其他兒童不同,阿達俄來11歲時,父親因病死亡,欠下3600元治病留下的借款,他的童年背上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同年,奶奶、叔叔也相繼去世,留下11歲的他和9歲的弟弟,每年田地裡出產的糧食也只夠支付高利貸的利息。

面對兩個可憐的孤兒,親戚也束手無策,在缺衣少糧的年代裡,順利供養自家的孩子已難上加難,為了解決兩個孩子的溫飽問題,親戚提出「父親的家支供養一個,母親的家支負責供養一個」。但是在年少的阿達俄來眼裡,只要自己還有一口飯吃,絕對不能與弟弟分離,他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態勢拒絕了親戚的想法。當時,家徒四壁,沒有一粒可以解決溫飽的糧食,他們將目光聚集在了村前滔滔流過的色洛河。忍飢挨餓的日子裡,兄弟倆的主要勞動就是遊泳,他們冒死遊泳捉河裡的魚,一天的收穫少則三兩條就燒來吃,有時會多捉了兩三斤,他們就會低價出售,換米和面。這條滔滔南流的色洛河,是兩兄弟的母親河,給予兩個弱小的孩子以寬容和慰籍,是他們童年的希望和樂土。

縱使多災多難,生活依然沒有向這位年僅11歲的孩子過多的關照。因為飢餓與貧窮,俗稱「二號病」的「霍亂病」盛行時,兩兄弟無力購買2角錢一板的氟哌酸來預防,又擔心被傳染,他們只有用自認為比較牢靠的方法——漂白粉兌水喝。

面對黝黑而健碩的阿達俄來,他娓娓道來:「只有記住過往,才能更好的面對現在,憶苦思甜是我們每個人該有的品質。」「是因為我的童年不堪回首,所以成年後的我一路順利,現在我給我的孩子創造了一個美好的童年,他住在縣城裡,一直不缺吃穿,和公職人員的家庭沒什麼差別,我知足了。感謝黨和政府這麼好的政策,使我從昔日窮小子變成領路人」。

莫爾非鐵村嶄新的安全住房(圖片來源:涼山日報)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那年阿達俄來14歲,因為家境貧寒,兄弟也幼小,而更加讓他頭疼的是,父親生前給他訂下婚約,無論如何自己都需要找一筆錢來支付身價錢才能和未婚妻結婚。只有和她結婚了,才有機會擺脫困境,讓周圍鄰居另眼相看。雖然年齡尚小,但已有1.5米的身高,他外出務工。聽說阿達俄來要外出務工,鄰居同齡人和長者都抱著啤酒來送行。當時外出務工的還不多,他們都想「這一去兇多吉少,估計難回還」。由於既不識漢字又不會說漢語,阿達俄來只有到磚廠拉車當苦力,一天僅能掙到10元,每月工資有280-300元。一想到家裡的困境,他發憤掙錢,發了工資就在廠房裡挖一個坑埋下存著。這樣苦做10個月,便掙到了4800元。他背上已經又髒又舊的被子,裡面珍藏著辛苦掙下的血汗錢,由於目不識丁,只有走走問問,託一起務工的朋友送到成都,再轉上回西昌的火車。一到西昌,他在市場街換上一身新買的衣服,再買了一個摩託羅拉手機,他想回家揚眉吐氣。回憶他的過往,這段經歷是他最神氣的,一股由內而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今天長大了,鄰居們一定對我另眼相看了。」

講到這裡,他會插上一句,別提那時多神氣了,當時的村書記還租用我的手機,他兒子結婚需要撐門面,他要佩戴三天給我200元。當時農村沒有座機電話,更沒有手機,有手機大家都覺得很氣派。有了錢,在親戚的幫助下,阿達俄來娶妻成家,然後照顧弟弟,他想擺脫小時候那種人人唾棄的生活,重新走自己的平常路。

他想,決不能讓別人看不起,於是他想到學習修建農房,用勞務費抵學費,跟隨吉恩子蟲修建房子。修了4棟房屋後,阿達俄來初步掌握了修房技術,但還沒有獨立自主的修房經驗,沒有人願意將自己的房屋拿給沒有經驗的孩子來修。第一次為土比次日家修房子時,主人家擔心修不好,而他為了試技術,雙方約定免費修建。後來,房屋建成了,因用心做事,修出來的房子結實又好看。作為感謝,主人家還是支付了600元。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阿達俄來為人誠實,做事實在,吸引了20餘人組建成修建隊伍。承攬建房修路小工程,不僅為自己的成長積累了經驗,也收穫了資金,同時也讓老鄉實現了增收致富,現在所帶學徒能獨立建房的就有15人。方圓20公裡,他所修建的房屋共有500餘套,所承攬的工程基本上沒有質量問題,所以獲得滿滿的信譽,找他修房的人也越來越多。他逐步成了致富帶頭人,現在擁有的機械就有鏟車2架,貨車1架,挖掘機2架。因為有能力,也存有錢,老鄉借錢隨時出借,老鄉有事必應,逐步在村裡樹立了威望。2016年,阿達俄來在蘇施黨支部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2017年,擔任了村計生專職副主任。「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面前一條嶄新的路伸向遠方。

2018年9月,鄉黨委政府考慮他工作得力,務實幹事,又有較高群眾信譽,考察為代理村黨支部書記。他上任後,更加努力工作。

首先,突出「抓班子帶隊伍」。同年,回引優秀農民工2名,一名任監委會主任,分管環境衛生和四好創建,一名任村計生專職副村長,分管計生衛生和艾防。由此村內事務分工合理,職責明確,精誠團結,出色完成了上級交辦的各項事務。發展2名優秀農民工為積極分子,吸納不同層面的村民進入村黨支部。他所帶領的村,2018年被評為「四好創建州四好村」,他也獲評為2018年優秀黨員。

普格縣夾鐵鄉莫爾非鐵村(王雲 攝,圖片來源:川報攀西)

其次,「重易俗樹新風」。為樹立村民創先爭優意識,他帶領班子成員四處考察,學習先進經驗。成立了「積分超市」,鼓勵村民通過義務勞動,搞好室內外衛生,養成講衛生好習慣,通過「以獎代補」形式發放潔具廚具家具家電,使維護居家環境從被動變為主動,形成了良性循環。村三委還成立了移風易俗領導小組,頒布了村規民約,不準大操大辦,提倡勤儉節約,使村莊風貌得到了較大的改變。

第三,謀產業穩增收。他也考慮到要想發展,必須找到產業支撐,必須讓百姓實實在在的富起來,不能全靠國家的供給支持,必須通過勤勞的雙手使腰包鼓起來。經調研後,阿達俄來認識到,只有充分利用小興場盛產珍珠米的現實,走特色農產品發展道路,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小興場珍珠米,才能達到老鄉的收益最大化。截至目前,通過電商平臺銷售3萬3千斤大米,銷售額達到19萬元。為突破傳統產業瓶頸,2020年引進中草藥種植280畝,村集體專業合作社流轉了村民的田地種植丹參、星油藤、紅果參、柴胡,預計創收280萬。

乘著電商的翅膀飛出大山的珍珠米(圖片來源:涼山州人民政府網)

「老鄉富不富,支部是關鍵;群眾有沒有信心,支書是關鍵。」作為村支部書記的阿達俄來如是說。村民危房改造沒有錢,他二話不說先墊資,老鄉沒有技術修房,他就聯繫村建房隊組織施工,如今他都墊資了8萬元購買老鄉的建材,他說「錢不錢不重要,人情最重要,就算我不是村支書,我也是好鄰居,群眾有困難我必須得幫忙」。

這位曾經滿路荊棘的人,看淡金錢和名利,他說:「我必須實實在在做事情,必須帶領我的村民脫貧致富,要說名和利我做商人做生意賺錢,絕對和現在是兩個樣。」「現在我們建房修路已經全面完成,村集體種植了20畝果園,套種了中草藥「續斷」,集體牛圈、羊圈正在施工,村三委也啟動了雞舍建設,以後的集體經濟,我們就要走生態立體農業,果樹下面有草藥,樹上有生態雞,更要發展稻魚共生,還要建設小興場大米加工廠,以後我們走上鄉村振興的光明大道,還要搞鄉村旅遊,把村級產業做大做強。」對村集體經濟,阿達俄來滿懷信心地說道。

普格縣夾鐵鄉莫爾非鐵村(王雲 攝,圖片來源:川報攀西)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它能聚合一切有生力量。在這個村莊裡,村支書作為旗幟,引領著一個充滿合力的村三委班子。我們堅信,他們一定能走出一條康莊大道!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阿達色軌(四川省普格縣夾鐵鄉莫爾非鐵村駐村第一書記)

微刊題字:藍天果(中國文聯文代會代表,商務部中歐協會青少年藝委會副會長,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毛筆工作委員會主任,四川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四川藍天書畫院院長)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原標題:《【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阿達色軌 ‖​ 一名黨員 一面旗幟——記普格縣莫爾非鐵村黨支部書記阿達俄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劉長宇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劉長宇 ‖ 脫貧從裡走到外 攻堅緻富穩步邁 2020-12-2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舒仕明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舒仕明 ‖ 神奇的轉變 2020-12-31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陳昭敏 ‖...
    原創 陳昭敏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錢俊樺 ‖...
    封書記的老兵日誌「脫貧攻堅日誌是工作日誌,更是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厚誼。」 ……像這樣的日誌故事還有很多。通過封濤的工作日誌,可以看到很多關於產業發展和致富方面的記錄。他在與老百姓接觸中,逐漸明晰了綿埡村脫貧的兩個突圍方向:種植花椒和進城務工。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孫學元 ‖ ​檔案...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孫學元 ‖ ​檔案見證小康路 2020-11-16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木子 ‖ 走在...
    他強烈地意識到,若這樣認慫,以後就難以幹好第一書記的工作,就難以盡到第一書記的職責,就難以做好富民村脫貧攻堅的「領頭羊」。雖然尷尬,但他仍一鋤接著一鋤地挖。即使十分吃力,即使弄得滿身是泥,也未曾歇停。全村群眾深受鼓舞,沒有一個覺得是局外人,都踴躍投身到精準脫貧攻堅戰中,發揮各自的聰明才幹,為富民村的精準脫貧貢獻出自己的熱和光。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陳星華 ‖ 脫貧...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直機關工委 省扶貧開發局 省地方志辦聯合開展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 徵文活動》投稿郵箱: tpgjzw@163.com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吳星霈 ‖ 阿里木...
    徵文啟事:見《四川省直機關工委 省扶貧開發局 省地方志辦聯合開展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 徵文活動》投稿郵箱: tpgjzw@163.com截稿時間徵文將評選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獲獎作品擬結集公開出版,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方志四川•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金雪‖回望遠山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我想,曾經紅軍的那種無畏與堅韌,如今車老的這種付出與堅守,正是當前脫貧攻堅戰場最需要的精神和品質吧! 的確,「脫貧摘帽」對於古藺縣這樣一個從1984年起就帶上「貧困縣」帽子、積貧積弱的革命老區來說,一定和當初的「四渡赤水」一樣,需要做出超常的付出和無私的犧牲。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姜維彬​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姜維彬​ ‖ 扶貧手記(組詩) 2020-12-16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董勇 ‖ 桃花盛開...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董勇 ‖ 桃花盛開的地方 2020-07-18 17: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李竹梅 ‖ 射洪市九聖...
    原創 李竹梅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2020年6月19日,我們帶著了解脫貧致富的任務走進復興鎮九聖村。這扶貧攻堅真是鬥硬落實呀!通過同老人一番詢問交流,了解到老人名叫李思學,年逾60。獨生兒子叫李雄,在成都一家電子廠工作。為照顧老人,兒子想辭職回家,老人不答應,希望兒子在外面有所作為。走進老人的新居,裡面的裝修、家具、水電氣設備,沒有哪點比城裡人住的樓房差,環境卻比城裡優越得多。李思學以前一直在新疆等地打工,落下了病痛,只好回家養病。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楊奎昌 ‖ 天鼓...
    徵文啟事:見《 四川省直機關工委 省扶貧開發局 省地方志辦聯合開展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 徵文活動 》投稿郵箱:tpgjzw@163.com截稿時間:2020年10月31日特別提示:徵文應為原創作品
  • 【溫暖的迴響——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金雪 ‖ 回望遠山
    車盛寅老人為孩子們講紅軍故事(圖片來源:直播瀘州)利用珍貴的紅色資源,小鎮還建起了四川長徵幹部學院瀘州四渡赤水分院。我想,曾經紅軍的那種無畏與堅韌,如今車老的這種付出與堅守,正是當前脫貧攻堅戰場最需要的精神和品質吧!的確,「脫貧摘帽」對於古藺縣這樣一個從1984年起就帶上「貧困縣」帽子、積貧積弱的革命老區來說,一定和當初的「四渡赤水」一樣,需要做出超常的付出和無私的犧牲。就在這片紅色熱土之上,我也曾親眼所見這樣一個動人的故事。
  • ...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曾憲丹 ‖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做好高校...
    原創 曾憲丹 方志四川歡迎關注「方志四川」!;中央要求,在脫貧攻堅全面決戰決勝階段,務必做到盡銳出戰。>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作者:曾憲丹(四川省稻城縣脫貧攻堅辦公室)
  • ...脫貧攻堅四川故事匯】王敬 ‖ ​「一家人」與彝家人的教育情結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同時擇優在《巴蜀史志》雜誌、四川省情網、四川機關黨建雜誌及網站,「方志四川」微信公眾號、人民號、澎湃號、頭條號、搜狐號、企鵝號刊發。為擴大傳播影響,此次徵文的優秀作品,將授權喜馬拉雅進行有聲化播講,音頻節目在喜馬拉雅平臺、方志四川電臺及有關廣播電臺播出。
  • 四川方志正在謀劃編纂《新時代 脫貧攻堅在四川》大型畫冊擬於2021...
    封面新聞記者 楊晨方志流傳綿延千載,貴在史實,重在致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陶利輝做客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在線訪談欄目,談及地方志部門如何切實破除傳統地方志工作重「存史」,輕「利用」的觀念。他提到地方志部門圍繞重大事件及時組織編纂特色專志,「並且利用『網際網路+地方志』,打造自有平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巴蜀故事,同時開展好方志「六進」活動,做好資政輔治這篇文章。」其中,編纂特色志書方面,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地方志辦組織編纂《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災志》。
  • 【方志四川•脫貧奔康】祝雪梅 ‖ 一朵玫瑰花 致富千萬家...
    2019年10月17日,全國脫貧攻堅獎表彰大會暨先進事跡報告會在北京舉行。報告會上,陳望慧是第一個登臺作先進事跡報告的獲獎代表。她在報告中講到「瘋子的想法、傻子的做法」, 這句話給國務院扶貧辦領導留下了深刻印象。
  • 【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黃肖 ‖ 扶貧一日
    【貧攻堅四川故事匯」徵文】黃肖 ‖ 扶貧一日 2020-04-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志四川•影像】央視10套今日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CCTV-102020.1.13 15:38播出《中國影像方志》四川卷 鄰水篇鄰水篇 預告片 古時,大洪河名為大鄰水,御臨河名為小鄰水。《輿地紀勝》記載:「鄰水有二,大鄰水出鄰山頂上,西南流經鄰水,入巴縣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