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 能遇見香港最有錢人的米其林三星法餐——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2021-02-27 胡小奶酪的米其林

一天周五下班後的Happy Hour (就是老外公司最愛的周五下班,聚在一起喝酒尬聊時刻)巧遇公司大老闆,隨口問我周末怎麼安排?

我操著充滿鄉土氣息的法語告訴他,我要去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吃飯。

老闆:「OH, Joël Robuchon! You will meet the richest people in Hong Kong there.」

我:「???」 

於是我第二天吃了3個小時,沒有看到一個人臉上寫著I『m rich。回去細細咀嚼了下老闆的話,他可能只是想說,他是其中一員吧。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的地位,從電視劇裡便可見一斑。2018年大火也爭議極大的日本電視劇《東京女子圖鑑》中有過這樣的一句話「三十歲之前去那裡約會就是好女人」。三觀正不正,不在今日討論的範疇,但足以見得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的大名鼎鼎以及江湖地位。

Joël Robuchon 其實就是主廚本人的名字,他也是世界fine-dining料理界的殿堂級廚神「chef of the century」(世紀主廚),在全球擁有32顆米其林星級連鎖餐廳。2018年去世,享年73歲。晚年熱衷於開辦廚師學校,現今全球身價最高(大概也就上億英鎊吧mm……)的英國地獄主廚Gordon Ramsay也曾師從Robuchon。
2003年第一家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在在巴黎、東京開店,大獲成功,室內設計的紅黑搭配,在當時也是極為創新。2005年又在拉斯維加斯、紐約、倫敦、香港陸續開店。
 L'Atelier以「工作坊」形式,讓食客和廚房沒有界限。食客在餐廳用餐,用高腳椅圍著吧檯,在中央開放式的廚房內可以看到任何喜歡的菜式,可直接點菜,分量細小,但氣氛輕鬆自在,解除了傳統法式料理的桎梏。總之一句話,Joël Robuchon,一位革新了法餐的世紀主廚。

聽聞Robuchon是因為童年時在修道院生活的經歷,甚至曾經立志當牧師,所以將餐廳的色調定為如此,光線比其他餐廳要昏暗了許多。但整體的暗光更加凸顯了局部點光源的重要性,比如畫前的點光,名牌前的一排點光,桌臺前定點照亮食物的黃光,營造出一種現代又迷離的浪漫氣氛。

來到餐廳發現中午是沒有我最喜歡的「全套大保健式菜單」,只能小心翼翼地自己動手點菜。不誇張地說,午餐的價格不僅在三星米其林餐廳,而且是在所有fine-dining餐廳中都顯得性價比極高:共3種套餐,價格在500-800hkd之間。我和姐妹選了中間檔--前菜+湯+主菜+甜品+餐後咖啡/茶=598hkd (不含10%服務費及酒水)你可以說法國鵝肝怪味兒,大概率是東西方口味及文化差異。但說法棍麵包難吃,那一定是你沒吃過早晨街邊剛出爐的法棍。Joël Robuchon雖然麵包不是當時出爐,但端上這一大盤可甜可鹽的麵包,微溫,吃不完還可以打包,誠意滿滿。Mmm...比起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魚子醬的鮮甜,這道welcome snack顯然不太歡迎我們,單調地站立在碩大且層疊的黑盤中央,味道既無甜美也無層次。duck foie gras cream with fine chicken jelly and sweet corns coulis這道鵝肝端上桌時,如此精準的點裝飾,讓人忍不住驚嘆,「廚師們都是機器人麼?」表層的黃色凍品為甜玉米凍,啫喱的質感十分鮮甜。可嘗到底層的雞肉凍和鵝肝時,「齁」字當頭一棒,或許自詡「舌頭國際化」的奶酪,是真的不能理解法國人對於鵝肝的狂熱。Sea bream tartare with citrus and sweet spices相比鵝肝這種食之齁味,棄之可惜的「歐洲三大珍饈」,東方口感卻又用西方料理手法的海鱸魚,顯然更容易滿足東西方挑剔的舌頭。生鱸魚需要極為新鮮才能做成刺身,配上合適的醬料醃製,好一道開胃菜!

第二道 湯 法式豌豆湯配羊奶酪餃子

LE PETIT POIS

smooth French green pea "veloute" with goat cheese raviolis

這道湯品其實已經濃鬱到超出了我對「soup」的認知。巧妙的是豌豆本身是帶有泥土香氣的粗糲的「大地之味」,碾磨成泥後增加了精緻之感。加之,能把羊奶酪做到完全吃不出羊奶酪的味道,也是功力十足。羊奶酪餃子raviolis配上法式豌豆泥veloute,食客眼前出現的場景大約就是在撒歡兒在草原上奔跑,忘情和草泥馬(羊駝)一起玩耍吧。

第三道 主菜 有機鵪鶉腿卷鵝肝

LE CAILLE

Free-range quail and foie gras, served with mashed potato

鵪鶉肉可以看作是極嫩版雞肉,free-range quail -- 走地鵪鶉,更是口感嫩滑油脂平衡得極好。令人驚喜的是這小胳膊小腿兒裡還另有乾坤--藏了鵝肝,是的又是鵝肝,但在這道肉類主菜中卻口味濃鬱而不齁,搭配絲滑如奶油的土豆泥,入口即化……這才是我心中米其林三星應有的水準。

LE BEUF WAGYU

Pan seared beef flap with white asparagus and pine nuts

讓人說不出槽點但也差強人意的主菜。和牛的素質自然無話可說,調味和烹調熟度都剛好,但是分量略少,溫度略低,擺盤略不走心。

第五道 甜品 覆盆子慕斯

LE FRAMBOISE

Raspberry mousse with lychee chantilly and raspberry sorbet

無論造型還是甜酸口味的平衡,溫度也是巧妙的冷卻又不凍,滿分作文,無可挑剔。荔枝的清甜,配上覆盆子的微酸,有種奇妙的初戀感。和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一樣,沒有太多創意料理,穩紮穩打,絕大多數菜也是好看又美味(排除我討厭鵝肝的因素的話……)。考慮到其「江湖地位」以及親民的價格,也是新手了解fine-dining了解法餐的首選,也是情侶約會的首選哦。不過《東京女子圖鑑》中,將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的地位抬得如此之高,實在略微過火。自己花錢來吃也不難嘛。「Robuchon 帶領法國料理從過度繁複的傳統,回歸更正宗的形式。Patricia Wells 在1991年的著作《Simply French》中將其形容為 「cuisine actuelle」(當代美食), 而他的馬鈴薯泥,就在瓦鍋中總結了cuisine actuelle 的精神 ,也就是帶出每種食材本身味道的藝術。」
可以說在那個時代,Robuchon的確是開創性的大師,但是在今時今日,口味好且充滿創意的各國料理、有機料理、分子料理以及fusion料理層出不窮的今時今日,Robuchon可能已經快要成為歷史了。當然,「成為歷史」並非「退出歷史」,畢竟在new money崛起的年代,old money依然存在,且依然有他們自己的習慣和信仰。

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人均:午餐500-800hkd,晚餐約1400-2500hkd(不含酒)

地址:中西區香港島中環德輔道中5-17號歷山大廈2樓202號鋪

電話:+852-21669000

營業時間:12:00-14:30, 18:30-22:30

胡小奶酪的米其林星級

【值得為之專程前往的餐廳】★★★

【值得為之繞行遠路的餐廳】★★

【值得為之品嘗一次的餐廳】★

【行,即是真理;吃,即是信仰。本奶酪帶你嘗遍世界各地、街角旮旯裡,米其林級別的美味。】

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TinyMichelin

深度美食遊記、美食測評

原創乾貨,餵飽愛吃的你!

相關焦點

  • 上海 米其林二星 L'ATELIER 法餐巨匠Joël Robuchon的美食帝國
    ——米其林指南 上海2017 評審員評價 提到法國菜,就不得不提一個名字—Joël Robuchon。這位餐飲界的傳奇人物,與Gordon Ramsay,Alain Ducasse並稱米其林世界三大廚師。Joël Robuchon,15歲從餐館學徒做起,28歲成名獲得「法國工藝大獎」,36歲在巴黎開設自己的餐館,僅僅3年之後就獲得了米其林三星。
  • 親身體驗-世界上摘取米其林星星最多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餐廳【Jo星星的米其林摘星計劃】
    這次星星品嘗的是其位於香港的三星米其林法餐廳。這一點從open kitchen的設計中就不難看出,其打破傳統精緻法餐的印象,帶給人坐在吧檯吃tapas的錯覺。吃慣了seat down fine dining的法餐,星星也是第一次吃這種風格的法餐,摒棄平時的優雅拘束,感覺輕鬆有趣不少。
  • 香港 紅與黑「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對於一家餐廳而言,能夠登上米其林指南可以說是最大的榮譽了。因此許多餐廳在得知米其林指南會入駐當地時,都會全力以赴的準備來爭取這份榮譽。
  • 米其林三星餐廳之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是香港米其林三星餐廳, lunch set有三款,分別為HK$478
  • 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
    這個Joël Robuchon指的自然是其名下的一家米其林三星的餐廳,而Salon de Thé de Joël Robuchon也是Joël Robuchon旗下的一家麵包店。如果說沒有機會經常品嘗高大上的法餐, 那麼絕對不要錯過這家精品麵包店。處於外灘十八號的黃金地段,與東方明珠兩兩相對,無疑是觀景的絕佳去處之一。
  • 香港最佳餐廳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創意菜【亞洲50第17名】
    第一期的主角是法國傳奇廚師Joel Robuchon和他的美食聖殿L,Atelier de JoelRobuchon了自己的餐廳叫Jamin。在餐廳黝暗的燈光效果中,仿似舞臺劇的幕後工作人員,靜靜地在壽司吧檯般的U形吧檯後,作即席表演,客人則金睛火眼地等待「主角」進場,燈光巧妙地投射在精緻的食物上,觀眾們仔細地品嘗一眾美味的「主角」。在法國,廚師屬於藝術家的範疇,米其林的星級評價是無上的榮耀,據說三星的米其林餐廳值得打「飛的」去品嘗,是吃貨們嚮往的天堂。
  • 探店 | 外灘18號的米其林二星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
    去外灘18號,一定要去pick三樓的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至於為什麼,聽我一點點說。外灘18號的這家作為他在中國大陸開的第一家餐廳,一直成為很多法餐愛好者的必吃餐。進店之後就是一圈吧檯,紅色和黑色交織在一起的時候,給這家店的神秘感增分不少,Sophie和媽咪坐在吧檯一角,剛入座就會有侍酒師推薦香檳或者其他葡萄酒,服務特別專業!
  • 鄭州的米其林法餐記憶,從La mémoire de Z.|零開始
    在業內人士眼裡,《米其林指南》是一本不折不扣的江湖榜,能拿下3顆星的餐廳擁有著完美而登峰造極的廚藝,值得專程前往,而米其林三星的主廚被稱為世界上最昂貴的廚師。2016年,中國大陸第一本《米其林指南》在上海出爐,上海成為了世界上第29個迎來米其林星級的城市。對於IT屆的吃貨聶亞東來說,除了敲代碼,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吃了。
  • 2020法國米其林指南:首位日本三星主廚誕生 三家新三星
    此次3家新三星餐廳的誕生也被米其林稱為是人才湧動之潮(Rivers of talent flow),足以彰顯其試圖創新的決心。 新三星中最奪人眼球的莫過於日籍主廚小林圭(Kei Kobayashi),也是法國米其林歷史上第一位日本三星主廚,繼Mirazur主廚Mauro Colagreco後,成為第二位摘三星的非本國主廚。
  • Joël Robuchon——這麼「普通」的三星也很難遇到哎
    然而結果卻是「最好吃的是不起眼的土豆泥」。再排下來,好像麵包籃也不錯呢。菜究竟怎樣呢?呵呵。忍不住po一個後來在日本吃的法餐甜品圖,一看就知道差距啊,餐廳回頭慢慢再寫 2、作為三星,就算不是道道令人驚豔,至少味道要讓人覺得好吃吧,而不是普通(在日語裡普通簡直就是貶義詞)。紅寶書指南上怎麼說來著,獲得三顆星星的餐廳是讓人值得為此飛去一個國家的。反正我情願為了人和豆品廠的魚肉煎豆腐飛來香港,也不會為它的。 3、環境沒太多好說,服務也只是平常,有距離感,香港的服務嘛也不能夠有太高指望。
  • 悼念 l 史上摘下最多米其林星星的名廚 Joël Robuchon
    我因而有多次機會探訪它的上海和臺北兩家Atelier餐廳,一直期待著哪天,能見到並採訪侯布雄先生本人。獻上馬勒的第二號交響曲復活裡,最動人的最後章節,表達感傷與遺憾。這位擁有兩位兒子的天廚於51歲時宣布退休,開始專注企業與廚藝的傳承。
  • 專題 | Joël Robuchon:他給世界留下了什麼?
    有人曾說,就算不了解Joël Robuchon,也一定認識他的創作:最完美的土豆泥,也就是法語中的pomme purée。也許很難相信,但讓他一舉成名、餐廳Jamin獲得米其林,很大部分也都要歸功於它。
  • 倫敦 | 倫敦米其林一星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店面和上海的比起來小了很多,但是卻能很直觀地看到廚師在裡面巧手烹調以及擺盤的小心翼翼!LE FOIE GRASSeared foie gras, Granny Smith apple and hibiscus這道菜是全場我最喜歡的
  • 2019-香港|澳門米其林指南星級餐廳
    最引人注目的是Caprice經過大刀闊斧改革,在Guillaume Galliot 帶領下重回三星。而澳門的譽瓏軒在譚師傅離開後,竟意外升為三星,令人唏噓。新榮記、Octavium、Belon等熱門餐廳亦獲得一星。米其林的爭議依舊存在,相信每一位食客都將有自己的判斷。諸位看官切記不可把米其林當秘笈當聖經,參考足矣。最終的評判還是要靠自己的味蕾和逐步積累的經驗(缺一不可)。
  • 2016 年東京米其林三星餐廳一覽
    不過這麼多年來米其林三星每年保持穩定不變,翻來覆去就是那麼幾個,不妨在這裡大概介紹下。按照米其林指南的說明,三星餐廳是值得你為它專門規劃一次旅行的。東京作為美食重鎮,離中國也很近,口味也相對來說容易被我們接受,所以要去試試看米其林,日本是我們最好的選擇了。虎白 Kohaku去年米其林三星有 12 家,今年 13 家,多了一家是虎白 Kohaku。
  • 日本米其林三星餐廳29家都在這了!
    >可能是史上最全的日本米其林三星「指南」!    2017年的米其林日本餐廳list部分沒啥大變化,日本仍然是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廳最多的國家,東京仍然是世界上米其林三星餐廳最多的城市。(行樂君不禁又要感嘆:日本真的是一個好吃好玩好逛好買又好乾淨的國家啊!)
  • 裝睡舊夢鄉|Caprice(2017年米其林二星)-香港餐廳注釋87
    ,圖片來自酒店官網想當年,四季酒店可謂一時無兩,2008年底發布的港澳第一本米其林指南中,龍景軒成為了全球第一家,也是當時唯一的三星中餐廳,亦是全港唯一三星餐廳。而酒店中的法餐廳Caprice則在開張大廚Vincent Thierry的帶領下獲得二星。第二年公布的2010年指南中,Caprice升為三星,至此全港僅有的兩家三星餐廳皆在四季酒店。
  • Amber,香港最值得推薦的法餐廳
    雖然香港有米其林三星的法餐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但毋庸置疑置地文華東方酒店的Amber才是香港最好吃的法餐廳。
  • 史上最年輕的米其林三星主廚,在香港開了一家這樣的法餐廳
    圖片正中為主廚這是【米其林摘星】的第1篇文章老姚和阿憋選擇在520這天造訪L'Atelier de Joël Robuchon(下簡稱為JR),欣賞有史以來最年輕、2012-2016連續4年榮獲米其林三星的主廚JoëlRobuchon為我們帶來的驚喜料理。
  • 《米其林指南香港澳門 2021》揭曉,香港出現首位二星女主廚!
    其中,三星餐廳仍維持去年的 10 家,2 家餐廳晉升至二星,8 家餐廳首次登上一星名單。2020 年起首次於法國米其林推出的「米其林綠星」,陸續在各地的指南中現身,今年也來到香港,表彰那些在實踐「可持續發展」方面有著卓越表現的餐廳。在香港獲頒米其林綠星的餐廳有一星的 Roganic 和澳門的 IFT Educational Restaurant(澳門旅遊學院教學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