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興織裡刺繡:飛針走線 指尖傳承

2020-12-22 浙報融媒體

在吳興區織裡鎮,有這樣一句老話:「一根扁擔兩隻包,全國各地到處跑。」,其中「兩隻包」裡裝的便是繡制了花鳥的被套、枕套一類的物品。那時的織裡人,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銷售各種繡製品。自古以來,織裡的織繡業就比較發達,南宋遷都後,毗鄰郡城杭州的湖州就成了輔郡,民間刺繡也開始在當時的織裡一帶發展起來。

在織裡的童裝博物館,至今還保存著許多織裡刺繡作品。飛碟肚兜、老虎造型手枕、花魁頭枕……在這100餘件刺繡藏品中,不少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每個一針一線繡制的圖案,都包含著那個年代獨有的韻味,訴說著只屬於那個年代的故事。

2008年,織裡刺繡被收錄進浙江省第三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由於兩位非遺傳承人年事已高,技藝的傳承遇到了「瓶頸」。令人欣慰的是,一位有心人接下了這個「接力棒」,她就是漾西學校小學部的一位老師——陳雲霞。

「你選擇這個顏色的線,會比較搭。」下午,漾西學校小學部二樓的刺繡教室裡,陳雲霞正在給四、五年級的學生們上刺繡課。2012年,漾西學校小學部開始研究織裡刺繡課程的開發,同時成立刺繡社團班,召集學校20多位心靈手巧的孩子們加入社團班,跟著陳雲霞老師學習織裡刺繡。如今,這些孩子們已是合格的刺繡傳習人。

在陳雲霞的刺繡教室內,放著許多學生完成的作品,有古典傳統的鳳凰花樣,也有許多孩子喜歡的流行卡通圖案。「這樣的圖案看似簡單,其實繡起來也是精細活,沒有半把月弄不完的。」陳雲霞說,刺繡心得靜得下來,這是一門精工細作的藝術。繡制過程不是簡單的重複動作,而是由多個流程配合完成。一幅刺繡作品的完成,大致需要經過6道工序,只有各個環節環環相扣,井然有序,才能完成。織裡刺繡比較注重實用性,以前多繡在被套、枕套、小孩衣服等物品上,圖案大多也比較粗獷。

「小時候看到家裡的衣服、被套上都有很多刺繡,自己就很喜歡,也算是一個啟蒙吧。」陳雲霞說,小時候總喜歡看媽媽踩縫紉機繡花。後來有段時間,十字繡開始流行起來。拿起十字繡,陳雲霞總算過足了刺繡的「癮」,但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8年前接觸到織裡刺繡後才發現,這才是小時候嚮往的刺繡,「彼時恰逢學校開設刺繡班,我便主動申請要當刺繡老師。」這一繡,便繡到了現在。

要完成一幅刺繡作品,首先要繪製「藍本」,然後進行描底,根據底稿的圖案在繡布上用水溶筆進行描圖。描底完成後,就要將描好的繡布平整地繃在手繃上。「我們要根據圖案的不同紋樣配上相應色彩的繡線。」陳雲霞邊比對繡線顏色邊介紹道。繡完的繡品在清洗乾淨後要用熨鬥熨燙平整,再將線頭修理乾淨,最後進行裝裱,一幅作品才算最終完成。

「以前也時常會去施連珠老師傅那兒學習,空閒的時間我也會去博物館看看,學無止境嘛。」如今,陳雲霞儼然已成為了第三代織裡刺繡的傳承人,在授課的同時,她也在不斷學習,希望能將這份珍貴的技藝傳承下去。

(原標題《織裡刺繡:飛針走線 指尖傳承》,原作者楊飛雲殷夢雪 焦楚悅。編輯邢彬)

相關焦點

  • 以針為筆 以線為墨 吳興潞村繡花針裡「述」光陰
    說起潞村刺繡的歷史,可得追溯到很久以前。在這裡,曾出土了有四千多年歷史、迄今為止世界上現存最悠久的家蠶絲織物。湯斌昌說:「所以我們成立潞村繡坊的初衷一個就是找回失去的記憶,把刺繡的記憶重新拾起來,另一個是打響我們『世界絲綢之源』的金名片,還有一個也是充分利用了村裡的閒置勞動力。」現如今,潞村繡坊裡共有26位繡娘,年齡均在50歲以上。在她們靈巧的指尖下,繡花針上下翻飛,把每一根若有若無的絲線,穿織成她們心裡想要的色彩和圖案。
  • 靖州:苗族刺繡 傳承在指尖上的「無字天書」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龍俊霓)驕陽似火的五月,靖州縣的渠陽古城裡卻有著它靜逸的一面,苗家阿嫂們帶著孩子,手把手教著刺繡。黑色的底布上,浮萍、荷花、鳳凰等各式花紋,苗家阿嫂信手拈來,圖案栩栩如生,色彩搭配淡雅靈動。「從小就跟著老一輩學的,現在學的年輕人太少了。」
  • 小童裝成就大產業 浙江織裡童裝「產業變革」紀實
    近年來,織裡童裝也在不斷發生「產業變革」,從重製造向重研發轉變,從傳統商貿向新興服務業轉變,一個全新的「中國童裝之都」正在逐漸形成。正如吳興區委書記吳炳芳所言,織裡,是吳興區經濟重鎮、產業大鎮,是45萬新老織裡人創新創業、追逐夢想的地方。當前,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也正在給吳興及織裡的發展帶來無限可能。
  • 電視劇《愛在平凡》在吳興開機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範慶瑜出席並講話,吳興區委書記吳炳芳致辭,吳興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朱建忠及該劇主創團隊、演職人員等出席。範慶瑜說,織裡的故事很精彩,期待呈現。改革開放40年來,織裡人憑藉「一根扁擔兩隻包,大江南北闖市場」的幹勁,把織裡鎮建設成為了「中國童裝之都」,譜寫了一曲農民創業、產業創新、產城融合的生動樂章。織裡的故事充滿愛,眾望所歸。
  • 傳承刺繡藝術 放飛針尖夢想——記劉小紅刺繡藝術團隊
    傳承有高招創新無極限  在位於永安路2號的劉小紅刺繡生產基地,團隊帶頭人劉小紅正向學員們講述著刺繡的藝術文化、特點和種類,以及各種針法和技巧。學員們熱情滿滿,迫不及待地拿出刺繡材料一展身手,在織布上「飛針引線」。  「我和團隊教學人員主要負責對刺繡針法的創新和運用,我女兒和團隊其他人負責產品設計,推出一些非傳統的產品。」
  • 走進吳興織裡鎮看服裝企業迎戰「雙11」童裝小鎮無人入眠
    11月10日晚,織裡聯託運服務中心燈火通明。11月10日23時,記者走進位於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的寶妮曼依服飾有限公司,叮咚聲已響個不停。10名夜班客服坐在電腦前快速地敲打著鍵盤。今年的「雙11」戰線提前至11月1日。據不完全統計,本月1日至10日,該鎮童裝線上銷售已破20億元。
  • 吳興新聞網丨電視連續劇《風起南太湖》殺青匯報會現場舉行
    由湖州市委宣傳部、吳興區委宣傳部、吳興區織裡鎮人民政府、美倫映畫(湖州)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湖州美成影視投資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40集現實題材電視連續劇《風起南太湖》(原名《愛在平凡》)在歷時一百天後於我希望通過這部劇,用影像藝術講好吳興故事,更希望未來這部劇向全國播出的時候,能對全國基層社會治理有一個示範意義。」「第一次演幹部形象,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 千年蘇繡亮相東莞可園,刺繡大師姚惠芬一展神針技藝
    千年蘇繡亮相東莞可園,刺繡大師姚惠芬一展神針技藝。 「一條線可以不斷的細分,現在這條是百分之一的效果」,話音剛落,蘇繡藝術家姚惠芬將比髮絲更細的繡線穿入針孔,為觀眾展示手中的蘇繡技藝。
  • 吳興區織裡童裝商會喜獲全市首家「百家示範商會」
    吳興區織裡童裝商會喜獲全市首家「百家示範商會」 2020-12-22 2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刺繡改造舊衣物,再普通也可變得小而美,附21種常見刺繡針法
    第五種:鏈針繡鏈針繡的刺繡方向是從右到左,第一針出針後,線甩到左邊,在緊鄰出針位入針,向左穿越一定的針距後出針後收線,形成第一個鏈環,繼而在出針處旁邊入針,開始又一輪的循環。第八種:飛針繡這是漢族刺繡基本針法之一,主要運用於蜀繡,是一種長短不一的亂針腳,在運針上有的兩針相逗,有的用E3針,是一種適用於浸色的補充針法,而能掩藏原針層的埂子。
  • 她是蘇繡女神,把刺繡之美融入畫像,讓英國王室都驚豔了
    蘇繡,只一個名字便是一段江南風流氣度作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蘇繡和江南從來都是一體的蘇繡承載了江南的溫婉柔美江南孕育了蘇繡的靈動氣韻指尖上的千年江南姚建萍出生在蘇州鎮湖鎮湖被稱為中國刺繡之鄉、蘇繡故裡向來有「家家閨閣架繡棚,婦姑人人習巧針」的民俗在這裡,上至八旬老太,下至十歲女孩
  • 多措並舉打好治水戰 吳興織裡守護河漾用好「治水錦囊」
    織裡織裡北傍太湖,河道水網交錯縱橫,是吳興區河道最多的鄉鎮之一。資料顯示,當地共有428條河道,其中6條為市、區級重要河道,27條為鎮級河道,河道總長310公裡。此外,該鎮還有683個小微水體,7個區控以上水質監測斷面。
  • 嶺南飛針絕技:傳承百年治癒海內外病患,申請國家級非遺項目
    這是廣東省中醫院傳統療法中心主任陳秀華的「飛針」秘籍。她是嶺南陳氏針法第四代傳承人,每天來找她看病的國內外患者絡繹不絕。2015年,「嶺南陳氏針法」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已申請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近日,陳秀華告訴南都記者,希望通過多層次全方位的傳承推廣,讓更多的人了解這一學術流派,惠及更多患者。
  • 鉤針水果,三種線材的比較之刺繡線篇
    我有一本書《用刺繡線鉤織的迷你小物件70款》,上面的作品都是用刺繡線鉤織的,用的是DMC繡線,每件作品都標明了色號,可以對照著鉤織,我從來沒用過刺繡線鉤織,用這麼貴的繡線可捨不得呀,剛好去年我貪便宜在淘寶上26元買了五斤十字繡繡線,有上百種顏色,但是理線實在太麻煩了,我斷斷續續地理了近半年時間還沒整理好,先挑著用吧,用來鉤東西應該用得很快的。
  • 赫山記憶·非遺③|益陽繡花鞋:飛針走線 繡出錦繡歲月
    在奧運會吉祥物出爐後,胡寶橋馬上用手中的彩線創作了福娃系列鞋。因2008年是農曆鼠年,胡寶橋還把中國民間故事「老鼠嫁女」搬上了繡花鞋,108隻形態各異的老鼠充分體現了國泰民安、豐收喜慶的主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胡寶橋積極參加抗疫行動,除了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她還創作多款作品支持抗疫。如作品《闢邪》《虎殺鼠毒》等。
  • 一篇文章了解刺繡全種類!
    了解刺繡種類中國刺繡法式刺繡印度刺繡刺繡在古時又被稱為針繡,其針法是刺繡元素中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其風格各有千秋,技藝高超,經久不衰。傳統刺繡的針法有齊針、套針、長短針、平金、戳沙、打子針等幾十餘種,每一種都極具特色,可謂是爭奇鬥豔,各領風騷。
  • 童裝銷售借力「雲」市場 織裡電商產業園為企業線上吆喝
    通訊員 項飛 攝永信跨境電商產業園是織裡童裝新零售的一個重要平臺,產業園旗下有快手及淘寶兩個直播平臺。園區總經理趙軍介紹,產業園45家電商企業目前已經全部復工,園區現在還在組織網絡培訓,準備打造更多網絡主播,繼續發力直播銷售,為織裡童裝企業產品銷售開拓新路徑。「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是我第一天正式直播。」李安琪告訴我們,前段時間從老家河北石家莊回到織裡,通過一系列防控程序確認各項指標正常後便開始工作。「往年正月初十左右我們就開始直播了,今年開工時間推遲。」
  • 只用了一種神奇的針,刺繡變得如此輕鬆美膩,還巨實用!(附教程),
    而有一種刺繡,叫戳戳繡,繡針就像一支筆,能穿上各種粗細的彩線,如毛線棉線繡線,之後把針戳進布裡,就能快速繡出你想要的作品來。而且只需要使用一種普通的平針法,就能填滿圖案的整個區域,這比起在紙上的填色遊戲真的好玩多,比傳統的刺繡更加簡單便捷。出來的成品,樣樣精緻。包包,裝飾畫,立體的小玩偶,掛件,抱枕,各類墊子……樣樣都能製作出來,即使一個新手也能輕鬆學會!
  • 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飛針...
    在雲南玉溪,有這樣一群人,她們手拿繡花針,身上背著娃,飛針走線間,繡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訴說著滇繡傳承的故事。她們,就是「小龍茵」繡娘。  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  玉溪「小龍茵」非遺刺繡。受訪者 供圖  12月18日至20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兩個會場同期舉辦。
  •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太原市迎澤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刺繡傳承人謝慧茹,以針為筆,以線為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世間萬物。刺繡,又名「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絨、線),按設計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上刺綴運針,以繡跡構成紋樣或文字,是我國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之一。古代稱「黹」、「針黹」。後因刺繡多為婦女所作,故又名「女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