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區塔前鎮隴嶺村整修村道拓寬農民致富路

2021-01-09 東南網

延平區塔前鎮隴嶺村整修村道拓寬路面 練劍青 攝

東南網訊 「咱們農民就希望有條好路,有了好路就有了出路。」1月7日,延平區塔前鎮隴嶺村民、隴頭果場負責人陳永林正忙著將自家種植的的柑橘打包、裝車送出山。

果場倉庫邊上,一條能夠讓大型貨車進出的平整路面延伸向山下。看著眼前新鋪設的水泥硬化路面,老陳打心眼裡高興。

「這路是去年11月開始整的,1個月的時間就好了,相比修路前,我的運費每次能省下100多元。」陳永林說,這變化離不開黨委政府的支持,也離不開村民們的支持。

地處延平區西南部的塔前鎮隴嶺村山高路窄彎多,「行路難」一直是發展的瓶頸。作為省級生態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正是隴嶺村的真實寫照,村裡雖然風景秀美,有不少竹林,村民也種植桔柚、西紅柿等農作物,然而苦於藏在深山運輸困難,群眾致富面臨難題。

「原來大車進不來,打滑,有果商訂購了我們柑橘,後來車進不來,果不要了,定金也不要了。」陳永林說,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村裡這條通往外界的路,跟不上村子的發展腳步。


相關焦點

  •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樂亭縣湯家河鎮:黃瓜產業開啟農民致富路 2020-12-22 16: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袁超洪到延平區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
    24日,市長袁超洪到延平區洋後鎮調研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並走訪慰問掛鈎幫扶貧困戶。在察看坑門村無花果及百香果種植情況後,袁超洪強調,要突出產業扶貧,立足生態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打造綠色食品,打響「武夷山水」品牌,讓好產品賣出好價錢,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同時,要進一步轉變思路,創新機制,拓寬村財增收和群眾致富渠道,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脫貧成果。
  • 勞模風採丨唐建業:葡萄「串」起致富路 帶領農民奔小康
    在羅定市素龍街道鳳塘村有位遠近聞名的女致富帶頭人,她從一線城市返鄉創業,建起了葡萄種植基地,辦起了公司和農民合作社,用葡萄串起了當地貧困戶和農民的致富路。
  • 農民的兒子王永存:願傾注畢生心血幫農民走上致富路
    ,他卻決心通過學習知識幫助農民改變貧窮的生活。王永存的農業技術指導,讓很多農民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被他指導過的農民都對他心服口服,在農民眼裡王永存就是個「小神仙」。豐南大齊鎮一家農戶種的特菜小南瓜沒長好,王永存一聽就斷定:「是不是施了肉雞糞?」這戶農民覺得王永存神了,好像看著自己施的肥。「肉雞糞一般都發酵不好,影響南瓜的生長。」
  • 新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施行,重慶農民「抱團」致富更有底氣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7日訊(記者 劉雪琴 路奧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合作社法》)2018年7月1日施行以來,重慶市認真宣傳貫徹,積極引導和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在決戰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向企業展示農業新成果 根據農戶需求隨時「出診」「科技小院」成為遼陽農民致富加油站  8月3日,盛夏酷暑,遼陽縣甜水滿族鄉謝家大榛子種植家庭農場的大棚靈芝剛進入噴粉時節食用菌是農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項目,近年來,遼陽科技共建高效食用菌產業「科技小院」科技服務團隊立足重點科技示範戶、科技帶頭人、合作社領頭人等,建設打造「科技小院」,不僅讓農民嘗到了科技幫扶的甜頭,也讓「科技小院」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加油站。
  • 瀋陽蘇家屯農民養孔雀開出「致富屏」
    看到趙成忠通過養孔雀走上了致富路,附近市區和村裡的鄉親們紛紛登門求教,跟著他學習養殖孔雀。在趙成忠的帶領下,本地已有50多戶農戶從事孔雀特色養殖。下一步,趙成忠準備籌建特色養殖合作社,由他提供雛鳥和成鳥回收,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我準備爭取政府扶持,帶動有能力有想法的鄉親們養殖孔雀,把我們村建設成特色養殖示範村。」趙成忠說。
  • 不當高管當農民!這位東西湖「職業農民」帶著社員一同致富
    2008年,「閒不下來」的王建兵決心辭職做一個職業農民,那一年,他32歲。起初,王建兵選中了杜公湖畔的一塊土地。這裡曾是奶牛場,土地上一層又一層的牛糞保證了土壤充足的養分。他相信,在這樣的土地上,即使缺乏種菜經驗也能種出好的作物,而在願意種菜的人越來越少的大環境下,他的菜一定會有市場。
  • 同江:小絹花「絹」出致富路
    冬季屋外寒風料峭,但在同江市永勝村的巧手坊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內,一串串手工編織的鮮花迎風「怒放」,極具創意的絹花製品在社員們的巧手中誕生,永勝村的婦女們冬閒人不閒,做火「居家經濟」 「炕頭經濟」的同時,也拓寬了永勝村的致富路。
  • 養殖「生態雞」擴寬致富路
    近日,在福貢的市面上出現了一種名叫沙瓦飛雞的生態雞成為了市面上的新寵,這種重量在三斤左右的烏骨雞一進市場,立馬銷售一空,那麼是什麼原因能讓沙瓦飛雞如此受寵,記者決定前往沙瓦土雞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探究竟。
  • 敕勒川英才|致富路上的領頭雁——記土右旗新型職業農民王屯良
    可就是這個祖祖輩輩生長在貧窮村的莊稼漢說出來的話卻是那樣樸實無華:「我是共產黨員,我應該帶頭致富;大家都富了,我的心也就踏實了」。提起王屯良,村民都會翹起大拇指誇個不停,感激之情自然而然流露出來。近五年來,王屯良用辛勞的汗水和聰明的頭腦不僅自己致了富,更是帶領周邊村民奔上幸福路。
  • 【雙千榜樣】趙亞奇:小蜜蜂築就致富路
    【雙千榜樣】趙亞奇:小蜜蜂築就致富路 2020-12-10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綠色信貸「姜」農戶帶上致富路
    近年來,普安農商銀行緊緊圍繞「一村一品」發展思路,不斷優化信貸結構,積極爭取支農資金,放水到田,助力農戶發展生薑種值,「姜」農戶帶上致富路。現年49歲的範彪是青山鎮範家寨村農民,早年範彪外出務過工、做過賣牛生意,但一直沒有賺到錢。範彪琢磨,今年疫情嚴重,出門務工家人也不放心,更照顧不了家庭,可在家如何才能脫貧致富呢?要不種生薑吧,範彪心裡合計著,青山鎮天氣晴朗,水分充足,種出來的生薑色澤鮮明、口味俱佳。
  • 【新時代檢察宣傳周】延平區檢察院聽民聲解民憂
    【新時代檢察宣傳周】延平區檢察院聽民聲解民憂 2020-06-14 02: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福建延平區供電公司朱博聞:一路向上 厚積薄發
    福建延平區供電公司朱博聞:一路向上 厚積薄發 發布時間: 2020-12-18 15:28:07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張蕾
  • 梅州梅江玉水村:「民心路」成為「致富路」「回鄉路」
    肖錕 攝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梅江分會場選址玉水村。 資料圖片 吳騰江 攝人民網梅州11月21日電(肖錕)「不止在梅州和廣東,我們還要將玉水村打造為全國著名的休閒旅遊特色村!」11月20日,梅州市梅江區城北鎮黨委委員溫惠婷在接受「走基層、強四力」採訪團採訪時強調。
  • 涉縣後池村:深山裡「開」出生態致富路
    變化,始於一條路不惜山高路險,驅車蜿蜒而上,探訪後池村的遊客、記者,學習致富經驗的外地人,率先好奇的莫過於這條聞名於外的「愚公」路。來參觀遊覽的人絡繹不絕。 後池村供圖這究竟是怎樣一條路?隨後,路在一次次修繕中變寬、變平、變硬……這條路,人稱「愚公」路。信心,因路而蔓延對後池村來說,這條「愚公」路,實際帶來的遠比起初想像得多,這裡面就包括致富的途徑和信心。「今年把家裡的驢賣了,花了4000多塊錢買了一輛電動三輪車。」見到村民劉榜年的時候,他正開著新買的三輪車從山上下來,那滿臉笑容、意氣風發的樣子,流露出的是對生活的希望。
  •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
    90後小媳婦,手工「鏊」出一條致富路王亞菲(左)和婆婆製作鏊乾糧。在高臺縣宣化鎮,有一位90後小媳婦,面對家庭困難,不抱怨不放棄,用小手藝蹚出致富路,嫩肩膀扛起持家擔,與婆婆一起照顧失智的丈夫、年幼的孩子,用柴火灶做手工饃,傳承勤勞致富的家風。
  • 生態致富,三明走出小康新路(現場評論)
    綠色與發展,生態與致富,本質上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彼此成就,走出一條用綠色生態為發展致富賦能的新路。在三明的實踐中,生態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就是一座促進農民致富、引領經濟發展的富礦。大田縣產茶鄉鎮以前只有4個,現在有18個,產值從不到3000萬元達到現在的35億元。
  • 肉兔變獺兔 「蹦」出致富路
    原標題:肉兔變獺兔 「蹦」出致富路   自2008年建廠房買肉兔,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