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為何有教授提出撤出中學課本

2021-01-18 張生全精彩歷史

《出師表》這篇文章寫得非常好。中國古代對人的道德要求,最重要的有四個字:忠孝節義。忠是對君王,孝是對父母,節是對民族,義是對朋友。這四個字中,最重要的又是忠和孝兩個字。

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的文章,如果評千古第一孝文,無疑是李密的《陳情表》。如果評千古第一忠文,無疑是諸葛亮的《出師表》。

(諸葛亮與《出師表》)

諸葛亮一生寫的文章並不多,但是僅前後《出師表》,就足以奠定他在三國時期文章大家的地位。

這篇《出師表》,從它成文開始到今天,都是孩子們學習的好範文。在封建社會,沒有人對它產生過懷疑,產生懷疑主要是在今天,以西安市委黨校的歷史學教授胡覺照為代表,他們認為這篇文章不好,應該撤出今天中學課本。理由主要有兩點:一是文中表現了對皇帝的愚忠思想。二是諸葛亮不顧百姓死活的窮兵黷武。這兩種思想,對於塑造今天孩子們正確的價值觀,是有害的。

我的觀點很明確:撤出這篇課文是毫無必要的,胡教授等人的擔憂是非常多餘的!

咱們先來看看諸葛亮是不是愚忠?

(鞠躬盡瘁死成果後已)

不錯,諸葛亮堅持北伐,是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不錯,劉禪確實是沒有什麼能力的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顯得有些愚忠。但是,諸葛亮不愚忠,難道想讓他造反嗎?想讓他效仿曹操,效仿司馬懿,取代原來的政權自己做皇帝嗎?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還不僅僅是百姓受苦的問題,還有一個別人服不服你的問題。古代封建社會的政治是偶像政治,不是能人政治。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並不因為你有能耐就能當皇帝,是你有沒有資格,會不會被大家當偶像,當那個大家都覺得應該當皇帝的人。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諸葛亮愚忠是好事,避免了權力傾軋,避免了百姓受苦。

咱們再來看看諸葛亮該不該北伐?北伐是不是窮兵黷武?

胡教授說,諸葛亮應該「止戰息兵」,不應該一意孤行北伐。這是對中國的歷史研究不透的表現。中國歷史上,當國家處於分裂的時候,就絕對沒有「止戰息兵」的時候。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想統一,你想「止戰息兵」。但是別人不想,你早晚要被人家給滅亡。歷史上在蜀地建立過政權的,差不多有十個,除了蜀漢政權是積極主動地爭取統一,其它政權都是偏安政權。而這些偏安政權,無一例外都是被別的政權給滅了的。所以,讓諸葛亮「止戰息兵」,那意思就是讓諸葛亮當偏安政權。如果諸葛亮不想當偏安政權,又不去主動統一,唯一的辦法,就是主動投降北方的曹魏政權。這不是相當荒唐的嗎?

(嶽飛臨帖《出師表》拓片)

至於胡教授說到的,關於孩子們的價值觀的問題。這一點根本就不是問題。我們讀古人的任何文章,都在讀古人的價值觀。古人認為愚忠就是對的,就是最高的道德典範。而我們今天的忠,應該是什麼樣的主題,這個肯定要給孩子們講清楚,讓孩子們對比理解。對於中學生來說,是可以理解這些的。

如果我們都用現在的價值觀來一刀切古人的文章,那麼我想說,基本上沒有一篇文章是對的,咱們應該把所有的文言文都刪除,不用學文言文了,也免得孩子們辛苦!

(參考資料:宋·趙與時《賓退錄》、西晉·陳壽《三國志》)

相關焦點

  • 西安教授:《出師表》應該從中學課本移除,因為是「愚忠」的代表
    如同千古名篇《出師表》,一直都以鞠躬盡瘁,以身報國的思想感化世人,然而這篇名篇卻遭到了一位退休教授的抨擊,否定了諸葛亮在其中所傳達的忠君愛國思想,將其定義為「愚忠」思想,甚至提議應從課本刪除
  • 胡覺照教授:課本刪除《出師表》,愚忠思想誤導青少年
    其殫精竭慮為勸劉禪所作的表文《出師表》更是載譽累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讚賞至今流傳,並被選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以使學生們了解史實,提高古典文學素養。 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
  • 西安教授:課本應該刪除《出師表》,避免灌輸愚忠思想
    其殫精竭慮為勸劉禪所作的表文《出師表》更是載譽累累,「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的讚賞至今流傳,並被選入了中學語文課本,以使學生們了解史實,提高古典文學素養。不過近日《出師表》卻遭到西安歷史系胡覺照教授的批判,聲稱應當將其從中學課本中刪去,理由是認為《出師表》有灌輸愚忠思想之嫌。此言一出,便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文辭懇切的臣子諫表之言,怎麼成了愚忠?
  • 教授呼籲刪除《出師表》,指責諸葛亮有稱帝野心,事實真是這樣嗎
    然而,近世有教授發奇文、出怪語,認為諸葛亮是個將個人野心藏匿得很深的權臣,和王莽、曹操、司馬昭是同一類人。此教授甚至上書教育部,建議中學語文課本撤銷《出師表》。說起來,此教授還是很有來頭的,其人姓胡,名覺照,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後在陝西省西安市委黨校從事教學工作,出版了許多小說,還發表有許多歷史、哲學、經濟學等方面論文。
  • 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理由讓人難以接受
    在現代散文中,朱自清的《背影》一文絕對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將父愛描寫得細膩溫暖,感動了不少人,所以這篇文章也成為了語文課本中的必學文章。但卻有教授建議將朱自清的《背影》從課本刪除,為何?說出來的理由讓人難以接受。《背影》1925年,那還是一個社會動蕩的年代,但即便如此,也不影響這世間溫暖的愛的表達。
  • 前有專家刪除生物課本肌肉女,現有教授建議刪除朱自清的《背影》
    前一段時間,專家因生物課本中的肌肉女圖片」尺度「太大,說學生看到圖片把持不住,而將此肌肉女圖片在生物課本中刪除。此事件一出,網絡上就引發出大量的輿論,大部分網友都覺著「專家」又出來搞笑,認為這張肌肉女的圖片,陪伴了多少90後,作為曾經的學生都沒有感覺這張圖片尺度過大,也不存在什麼把持不住。
  • 《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
    《後出師表》6個不解,打了多少人的臉?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這些說法都出自《三國演義》。稍微有些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正史上的諸葛亮其實只北伐了五次,姜維北伐則是有十一次。有位喜愛看三國影視劇的網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蜀漢地處天府之國,易守難攻,國土面積雖然小了一點兒,但以諸葛亮的治國能力,完全可以將蜀漢打造成三國最富裕的國家,國家富有,人民生活幸福,豈不美哉?為何一定要北伐呢?連年北伐,不僅勞民傷財,還掏空了蜀漢的國力。蜀漢滅亡,諸葛亮和姜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不少經典古詩被刪,但周杰倫《蝸牛》卻穩穩地入選課本,憑什麼?
    從幼兒園開始背第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開始,到中學背了許久才會的《滕王閣序》、《嶽陽樓記》,有些文字就像刻在腦子裡了一樣,我們總是會在不經意間說出來。正是因為古詩詞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回憶,所以我們對課本中經典古詩被刪總是不太能接受。
  • 一篇《出師表》,觀點提出的是分漢庭,還是統一國家?
    《出師表》分為前後,一共兩篇,上表的目的不是說分漢庭還是統一國家,如果說是分漢庭,未出師之前,魏蜀吳天下已經三分,根本不需要出師。如果說統一國家,那你讀讀後出師表「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也亡,惟做待亡,孰與伐之?」
  • 情深意切的《出師表》為何沒能打動劉禪?勸諫,諸葛亮做對了嗎?
    然而當人們感動於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拳拳報國之心時,這情真意切的《出師表》卻好像從未走入劉禪的心。 出師一表,不過是諸葛亮隱痛之深《出師表》是蜀漢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臨出徵時給後主劉禪的。「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魯迅這篇文章,打破了世俗偏見,被中日兩國同時收錄在課本教材中!
    這樣細心又這樣沒有偏見的老師,又有誰不會永久的記住,不會永久的懷念呢! 對於醫學,藤野先生在得知那時的中國女人會裹小腳之後常感嘆"總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種發問絕不是一個滿足於學術現狀的人會提出的,對於醫學的探究與鑽研對藤野先生來說似乎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藤野先生還曾擔心怕魯迅因敬重鬼神而在解剖屍體上有什麼困難,這實在不失為一種關心了。
  • 諸葛亮的《出師表》為何不提趙雲魏延,卻點名了籍籍無名的向寵?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沒有提及名將,只提到了一個無名小卒,表面上這個問題輕描淡寫,很好回答。因為我們只要跟風,不動腦子回答,答案信手拈來就是。無非是,趙雲、魏延要跟諸葛亮先生到前線去,出師北伐了,要對蜀後主交代後方的事。向寵軍紀嚴明,又組織能力,有執行力,當然值得劉禪依靠了。
  • 《出師表》為何不提趙雲、魏延和姜維,反倒提了聲名不顯的向寵?
    而且以前是分集團的,有一種聲音是《出師表》的人都是以前跟劉備一起打拼的荊州集團,所以會比較重視。《出師表》裡有一句話,這些人可能沒理解到位。「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這裡宮和府的關係在整個古代都不多見,所以確實也不容易理解。宮中,就是指劉禪的管理範圍。府中指的是丞相府,諸葛亮的這個丞相府很不得了,是實際上蜀國的中樞,而皇帝的權利在諸葛亮時期並不大。
  • 周星馳為何能成為一代喜劇巨擘!
    陪伴一代年輕人的成長。周星馳後,再無星爺。就國內喜劇來說,在我們心中,還沒有誰能超越得了周星馳。1962年6月22日,周星馳出生在香港九龍的窮人區,在周星馳7歲的時候,他的父母正式離異。於是,周星馳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起在母親凌寶兒的撫養下成長,他在茶樓當過跑堂,在電子廠當過工人。
  • 中國人喝的雞湯,一代不如一代
    就在這時,李教授站了出來。李燕傑是高知家庭出身。父親是清華學霸,曾在諸多名校執教。耳濡目染下,投身祖國教育。1977年,歷史轉折,北京運輸局請正在北師大任教的他做批判江青報告。李從「江女士為何喜歡《紅與黑》《簡愛》《飄》《基督山恩仇記》《紅字》這五本書」的新穎角度出發,發表了一次轟動性演講。
  • 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諸葛亮的這篇代表作,到底有多煽情?
    關於《出師表》,歷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名言: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李密《陳情表》不哭者不孝。
  • 《出師表》《滿江紅》《誰是最可愛的人》被教材刪除,原因是啥?
    很多人都在為中國未來的棟梁努力,他們編著著課本、習題、課外書,讓纖纖學子能夠好好讀書,但不知你們發現沒有,曾經編著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嶽飛、文天祥等民族英雄,都消失在了課本和大家的視野中,嶽飛的代表作《滿江紅》也被從教科書之中刪除,徹底將嶽飛存在過的痕跡抹殺掉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 李白的《將進酒》這麼經典,為何會有家長認為它應從課本中刪除
    除此以外,李白對妻子不好、對好友不夠仗義等說法都有。在筆者看來,這些質疑都是正常的,人無完人,拿著放大鏡看每一個古人,其實都多少會有些性格上的缺陷,但這並不影響咱們對他詩歌的喜歡。但作為一個教師,筆者在近日聽到的一個家長的抱怨,卻讓我想了很多。這位高中生的家長表示:「勸人喝酒的《將進酒》,為何入中學課本?」這位家長表示,他直接向語文老師提出了這個問題,老師也被難住了。
  • 記憶中的「老課本」,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圖)
    版本更迭,經典卻代代相傳  「老課本」熱已經有幾年,但熱得「涇渭分明」,以1949年為界,解放前的國文課本熱鬧非凡,解放後的語文教材沉寂無聲。這種沉寂在一年前稍見破冰。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上教社語文編輯室編輯出版了一套《新中國60年·語文課本選》(小學卷、中學卷),在市場上走得不錯。  「原本也不是為了走市場。
  • 教授孫紹振:對蒙曼解析「舊時王謝堂前燕」,為何提出不同看法?
    她於2007初次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武則天是如何一步步成為一代女皇的故事。她的敘事手段伏筆很多,懸念留的也恰到好處,給她積累了不小的人氣。舞臺表現出色的她,後期又參與了《長恨歌》、《大隋風雲》包括《唐玄宗與楊貴妃》等幾期《百家講壇》的錄製,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