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2020-12-23 歷史潮河

《論語》·雍也篇,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是將人的智慧與仁義,和山、水聯繫起來。在文學界,對於該句話的讀解也有多種,我國著名學者南懷瑾撰成了《論語別裁》,對此理解的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可意為:擁有智慧的人喜歡水,仁義之人則喜歡山。南懷瑾所理解的「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是說智者的快樂是動性的,就像是水一樣,閱盡世間萬物、悠然、淡泊;而仁者的快樂是靜性的,像山一樣,巋然矗立、崇高、安寧。

餘秋雨也寫過一篇散文《仁者樂山》,而餘秋雨的散文《莫高窟》被收錄進了我國的教材。餘秋雨於1946年出生在浙江,20歲時從上海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畢業,在1985年成為了我國大陸最年輕的文科教授。

餘秋雨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和散文家,先後獲得了上海優秀文學藝術獎、全國優秀教材一等獎、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等諸多獎項。

但在2006年5月,擔任素質評委且已經60歲的餘秋雨,在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進行點評時,引用了「仁者樂山」這一古語,並且把「樂」字讀成了「lè」,因此惹得近萬人留言批評。

「仁者樂山」中「樂」字的正確讀音為「yào」。

眾所周知,「樂」是一個多音字,常見的讀音為「lè」,用作形容詞,義為「快樂」,還有一種常見的讀音為「yuè」,用作名詞,義為「音樂」,但在「仁者樂山」中,「樂」卻是帶賓語的動詞,義為「喜歡」。

而為了不將「仁者樂山」中「樂」的含義搞混,大約從北宋起,官修的韻書《廣韻》就定下了「五教切」的讀音,即「yào」;後來到了南宋時,儒學大師朱熹將「yào」這個規範讀音寫進了《論語集注》。

那餘秋雨是口誤讀成了「lè」嗎?餘秋雨並不認為自己的讀音錯了,雖然表示在2000年前孔子說「仁者樂山」時為「yào」,但2000多年過去了,讀音是一直在變的,因此不應該拘泥於傳統,如果拘泥於傳統,那麼就連字,都不應該變。

對於餘秋雨的這套理論,很多人是不買帳的,甚至讓人覺得原來有學識的人,並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曾任《漢語大詞典》編委、現任《咬文嚼字》月刊編委的金文明還因此刊登了《秋雨"樂"了,大家笑了》的學術著作。

之後「愛較真」的金文明還特意去看了餘秋雨的著作,找出了130多處的文史差錯,又刊登了一篇《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從而引發了熱議,問題也已經不再僅限於字音,同時金文明的行為也引起了爭議。

餘秋雨也回應了金文明,表示道:「年輕人熱愛文史知識不錯,但是大量非專業的年輕人沒必要過度地沉溺在浩如煙海又真偽難辨的古代文史細節間。因為這樣做既是個人的不幸,也是中國文化的不幸。」

那你是怎麼想的?

餘秋雨把仁者「樂」山讀成「lè」,近萬人留言批評,他是口誤嗎?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人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金庸從這一句話中我們能看出金庸對餘秋雨的評價非常高,直接與魯迅並列,而且謙虛的金庸還把自己排在餘秋雨之後。不可否認,餘秋雨的散文集非常優秀,先後得到白先勇、賈平凹、余光中等文學大佬的高度評價。但是他也並不是完美無瑕,有一次他把仁者樂山中的樂讀成「lè「,好傢夥,批評的電話如同雪片般飛來,餘秋雨迅速被批評聲淹沒。
  • 大部分人讀錯,餘秋雨讀錯一個字被批評
    比如「仁者樂山」這四個非常簡單的字,就連我們的文學家餘秋雨都讀錯了。01餘秋雨讀錯一字被批評很多人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肯定自然而然地就讀成了仁者樂(le)山。2006年時,餘秋雨在一場歌手大賽上點評選手時,就用了這個成語,而且也是讀成了(le)。之後,無數觀眾就打來電話批評餘秋雨,說他將這個字讀錯了。但是他在事後,還為自己辯稱,說已經過去了幾千年的時間,從古至今這些字的讀音都在變化,不能完全按照之前的讀法。他的這個解釋沒有得到專家們的認同,甚至著名的金文明教授還在《咬文嚼字》期刊上發表了著作,諷刺餘秋雨。
  • 「仁者樂山」的「樂」究竟該怎麼讀?
    在2006年5月2日中央電視臺熱播的全國青年歌手大獎賽上,作為綜合素質評委的餘秋雨教授,在點評時引了一句古語「仁者樂山」,他把「樂」字念成了lè。當然他可以發表個人的看法,但不能信口開河,總得拿出一點文獻上的依據來作證,否則再說得天花亂墜,也是難以服人的。我查了一下從古到今十多部比較權威的韻書、字典和詞典,現將它們的注音(屬於反切、注音字母的,都用漢語拼音折合成今音)歸納後引錄在下面,作些必要的論述,以就正於餘秋雨評委和本刊的讀者。
  • 熱播大劇《清平樂》的「樂」字,到底該念「yuè」還是「lè」?
    儘管按照「清平」二字的詞意,也可以與「樂(lè)」組成詞組,但是在作詞牌名時,還是讀「yuè」更合適。至於熱播電視劇《清平樂》的「樂」字要怎麼發音,其實怎麼讀都說得通,也可以聽從電視劇製作方的意見。一、《清平樂》中「清平」二字的含義要弄懂詞牌中「樂」字的發言,應該先了解一下《清平樂》這個詞牌是怎麼來的。目前學界關於這個詞牌的發音,大致有三種說法。
  • 王朔評價餘秋雨:他是90年代出名,我是80年代,我是他前輩
    ——餘秋雨當一個人面對別人的批評,面對外界的詆毀時,作出的反應,直接體現出這個人內心真正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自然也不排除有些人對某些事情會通過不回應的方式,來息事寧人。相信面對別人的批評與詆毀,沒有人能真正強大到不在乎,也相信一個正能量的人會在當下調整好自己,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證明給那些人看,他們是沒資格評論別人的。
  • 10個帶樂字器宇軒昂的小寶寶名,也太美膩了吧
    每個字都富有一定的含義,下面今天吉生起名給大家介紹帶「樂」字的名字。一、與「樂」字相關的解釋1. 出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智者樂水,仁者樂山——《論語·雍也》2. 解釋和諧、善良、爽朗、歡喜指樂於助人、辛福美滿、樂觀豁達。3.
  • 孔子為什麼用山水來比擬智者之樂和仁者之樂?
    《論語》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話:「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通智。智者,指的是那些有智慧、聰明的人。仁者,指的是那些有寬大胸懷、仁愛之心的人。仁者、智者是精神品質不同的人,他們對於自然美的欣賞也各有偏好。為什麼這麼說呢? 《韓詩外傳》記載了一種解釋。
  • 《永遇樂》的「樂」讀yuè嗎?
    從這段故事中,實在看不出它同音樂有什麼關係,但卻與「歡樂」似乎有些瓜葛:郎才女貌且情趣相投,彼此愛慕而私通款曲,遂成魚水之歡。後來杜秘書被流放河北,臨行賦《永遇樂》詞以表惜別。雖然其內容已無可考見,但想來不外乎回憶往日歡情,希望他年重逢,再續舊好。這種情景,顯然是同「歡樂」掛得上鉤的,「樂」字理應讀lè而不讀yuè。
  • 《清平樂》熱播,「樂」字到底讀lè還是yuè?很多人讀錯了十年!
    因為大家都知道,「樂」是一個多音字。從表面上看,在「清平樂」裡讀lè還是yuè好像都很和諧,沒有什麼違和感。那麼,這裡的「樂」到底該怎麼讀?依據是什麼呢?其實《清平樂》這個名字是來自於一個古老的「詞牌名」。詞牌名多達一千多種,它是詞的格式的名稱。
  • 餘秋雨:伴隨我的只有孤獨,我的人生十分蒼涼
    不過,餘秋雨除了他的文字,其實還有一些事情廣為人所熟知,並且使得他備受批評。 比如說傳聞的餘秋雨拋棄妻子的故事,使得不少人都上前譴責他,在各個論壇上都不乏有一些人對他進行批判,甚至巴不得他儘快滾出文壇。
  • 孔子之仁者樂山也
    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雍也》:「孔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孔子的學生子張向孔子請教:「仁者為什麼會喜歡山呢?」孔子指著泰山說:「你看,它多麼高啊!巍然聳立著。」子張說:「就因為山高,所以就喜歡嗎?這與仁有什麼關係?」
  • 看《文化苦旅》長大的韓寒,炮轟餘秋雨,餘秋雨:韓寒是誰?
    韓寒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文化苦旅》出來的時候他上初二,喜歡看,覺得寫得好,還要模仿餘秋雨的文筆,『凝視著這塊前朝的板兒磚,多少年的文化在我心中吐納』。,他的媽媽都特別批准他看餘秋雨文化點評的電視,當然是,一到點評環節,他的媽媽就叫他出來觀看,其它環節,又回到自己的小房子看書。
  • 簡評易中天節目上怒懟餘秋雨
    看你百家講壇上還有謙遜風度,對歷史侃侃而談不傷大雅,這會子耍起大腕作風,讓兩個主持人畏懼給你提問,讓兩個主持人進退維谷,是你作為長者的風範嗎?不為他人考慮難處,你既然不願回答這算不上刁鑽的問題索性不來做客倒也罷了!請你是看起你是名人,至少該稍微尊重點,體諒他人的難處吧! 對於主持人和大家關注的問題拒絕回答,對於偶爾聊到的問題卻津津樂道起來——說餘秋雨壞話。
  • 如此"墮落"令人傷心 餘秋雨的紅旗到底還能扛多久
    但這似乎並不妨礙餘秋雨的名聲和市場張力達到人生沸點牛市新高,與此同時餘秋雨學術的空心化文化的泡沫化也一路攀升。「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古老命題似乎已經逼近餘秋雨,人們不禁要問:餘秋雨的紅旗到底還能扛多久?  《文化苦旅》雖橫空出世一炮打紅,卻並非大師文本。但餘秋雨以「大師」自居並拒絕一切批評,從而導致他與真正的大師失之交臂,令人嘆惜。
  • 「樂」讀lè還是yuè,王凱江疏影的微博亮了
    那麼,問題來了:問題一:到底是讀清平yuè還是清平lè ?其實,正確的讀音是清平樂(yuè)。許多觀眾讀的是清平lè,甚至不少自媒體的作者在宣傳此劇的視頻中都讀的是快樂的「樂」的讀音。王凱微博寫道:「看我口型:已閱yuè,是yuè不是lè,是yuè躲不過。」 隨後女主江疏影也在微博同樣曬出自己的角色表情包:「嘟嘴yue,咧嘴le。來 跟我一起嘟嘴說清平樂yue。誰再讀錯,請自覺罰抄100遍」。當然,這也不能怪觀眾,畢竟許多觀眾不知道「清平樂」這三個字是何意,又有何來歷。
  • 《清平樂》開播網友熱議「樂」字讀音,有人讀錯了十多年!
    來自宋詞詞牌名的劇名「清平樂」中的「樂」字讀音,引發網友熱議,該劇的領銜主演王凱、江疏影還在微博科普正確讀音應為「yuè」而非「lè」。到底該讀哪個,依據是什麼?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進行了採訪。◆詞牌《清平樂》中「樂」應讀「yuè」在一項3萬人參與的微博投票調查中,9成網友投票給了「樂」,解釋稱「詞牌名的話應該是清平樂(yuè)」。不過,也有一些網友表示,過去一直念「lè」,是因為看電視劇才知道讀「yuè」。也有網友稱,竟然念錯了十多年,記得上學時老師教的是「lè」呀。
  • 仁者愛人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誠然,一個人之所以能成為君子,就在於他存一顆仁愛之心,一顆禮讓之心。仁者是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意之人。無論身邊的人地位多麼地卑賤,在仁者眼中,都是需要尊重和禮讓的,仁者是具有大智慧,善良的人。
  • 餘秋雨很精闢的一句名言,道出了無數人看待生命的誤區,告誡世人
    這些人是很珍愛生命的,很愛護的,他們全是想萬壽無疆的人,因此 這些人鍾愛將生命寓情於美麗的大自然、這些人有著某種仁者不憂知者樂水的思想,更加是嚮往某種道法自然,他們明白的是修養身心。這就是人和人之間看待生命的差別,世上無煩事,庸人自擾之生命如此簡短,如此敏感脆弱,大家真不應該把生命只拘泥於凡俗的這些令人苦惱的事之中。大家應當看得高些,看得遠點。
  • 看《文化苦旅》長大的韓寒,炮轟餘秋雨,餘秋雨:韓寒是誰?
    韓寒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文化苦旅》出來的時候他上初二,喜歡看,覺得寫得好,還要模仿餘秋雨的文筆,『凝視著這塊前朝的板兒磚,多少年的文化在我心中吐納』。然而韓寒說這話沒有多久,就開始諷刺餘秋雨這個人總是在考察演員的修養,問穿著三點式的模特一些比如「1和2有什麼區別」之類的哲學問題。
  • 樂在其中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樂在其中,喜歡做某事,並在其中獲得樂趣。出自:《論語·述而》:「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近義詞有:樂而忘返、樂不可支、樂此不疲,反義詞有:悶悶不樂、憂心忡忡、憂心如焚,樂在其中是褒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