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養生入門系列之八:佛教六字真言咒養生法!

2020-12-24 妙心堂

佛教養生,妙不可言,今天我們來講講佛教六字真言咒養生法!

六字真言咒,全稱「觀世音六字大明咒」,在梵文中,原意是:「蓮花盛開現出的寶珠」。六字真言咒是佛教信眾常念的咒語,並涵蓋了佛教的五部心義。站在養生的角度來說,六字真言咒提供了一種用聲音振動的方式鍛鍊呼吸和微循環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六字真言咒是由「嗡嘛呢叭咪吽」六個音節組成,它的標準發音為:嗡(aong)嘛呢(mani)叭咪(bami)吽(hong),以漢傳密宗的發音為準。

嗡,是「a」與「ong」的複合音。「a」是人生入世開口發出的「第一元音」。初為父母的人聽到嬰兒發出的第一聲就是:「a」。當嬰兒不再哭鬧時,或睜眼看世界時,或對母親的哺乳和音容具備了識別的能力時,這時候嬰兒與母親的對話,就會發出「mong…mong…」的回音。所以「ong」是孩子出生後發出的第二個元音,「m」則是新生命的第一個自然閉口發出的輔音。所以,絕大多數的孩子用拼音發出的第一個拼音發生幾乎都是「ma」。連續發出,這就是孩子為什麼總是先叫聲「媽媽」的道理。因此,佛教把人生起始發出的兩個元音複合起來,發作「aong」,嗡,視為人生第一音。所有的佛、菩薩神咒都以此音為第一音。

吽,是「h」與「ong」的拼音。「h」是爆發衝擊發聲的輕輔音。與「ong」拼起來發聲時,帶有衝擊力。念「吽」---「hong」時,發力起始於腹部,上衝經過胸腔共鳴、喉腔共鳴、頭腔共鳴,直達頭頂的「百會穴」而出,是人體內外聲音振動的傳導路線。由於一路的三腔共鳴,使人體內外聲音振動的傳導路線。由於一路的三腔共鳴,使人體得到固定頻寬的震動調理,久而久之,人的呼吸,發聲系統會起微妙變化,對保持人體內部的微循環處於通暢良性狀態是很有好處的。總的來說,「嗡」是頭頂音,「嘛呢」是鼻腔、口腔音,「叭咪」是喉腔音,「吽」是胸腔音,並轉接連續向上的三腔共鳴音。念誦「六字真言咒」的過程是從頭到胸的向下聲音振動,接轉自胸向上到頭頂的往復體腔音頻振動的鍛鍊過程。只要長時間連續不斷的練習,對人體是有好處的。

「嗡」:發此音時引氣向上運行到頭部,再向下出氣,可消除頭部不舒適感;發音時睜開雙眼,使氣流處,可治療眼病;發音時震動耳部,可治療耳疾;發音時如果用手掩住一耳出氣,可治療鼻病。

「嘛」:發此音可以治療咳嗽、喉炎、肩周炎以及手、臂部的疾病。

「呢」:發此音可以治療胸悶、心悸、肺病、高血壓等疾病。

「叭」:發此音可以治療脊椎病、腰病和腎病等疾病。

「咪」:發此音可以治療腹部疾病、肝病、腸病等疾病。

「吽」:發此音可以治療關節病、腿病等疾病。

佛教經義博大精深,關於佛教六字真言咒養生法今天就介紹到這裡,感恩您的關注。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妙心居士

相關焦點

  • 六字大悲咒是佛教的,為什麼道教也有六字大明咒?
    如經中提及,誦持此咒可得十五種善生:「一者,所生之處,常逢善王。二者,常生善國。三者,常值好時。四者,常逢善友。五者,身根常得具足。六者,道心純熟。七者,不犯禁戒。八者,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九者,資具財食,常得豐足。十者,恆得他人,恭敬扶接。十一者,所有財寶,無他劫奪。十二者,意欲所求,皆悉稱遂。十三者,龍天善神,恆常擁衛。十四者,所生之處,見佛聞法。十五者,所聞正法,悟甚深義。
  • 佛教:念「六字大明咒」的功德
    念「六字大明咒」,即唵嘛呢叭咪吽,當然也不例外,也有很大的功德。那麼,念「六字大明咒」,有何功德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念「六字大明咒」由來的這個故事,即在很多劫以前,除蓋障菩薩請求釋迦牟尼佛傳授給他「六字大明咒」,即六字真言,佛並沒有直接教他,而是讓他去找一位居士,先那位居士學習,並囑咐他不要以貌取人。
  • 【佛教中卍字的由來】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或「室利靺蹉洛剎囊」,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據《長阿含經》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位在佛的胸前。又《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說,是佛陀的第八十種好相,位於胸前。
  •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佛教為什麼叫做佛教,這個「佛」字,有何玄機? 首先,在文章的一開始,我們需要提到兩個詞語,這就是「佛」與「佛陀」。我們知道,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而古印度所使用的文字,叫梵文。在古代的梵文中,有一個字是這麼寫的,就是「Buddha」,翻譯成漢語,就是「佛陀」。
  • 陝西佛教寺廟系列遊之——遊覽感業寺(女皇出家的寺廟)
    感業寺位於陝西西安未央區六村堡鄉後所寨西南30米處,在豐產路北側,感業寺所在的區域為漢城遺址保護區,感業寺的出名是由於,這裡是女皇武則天削髮為尼出家的寺院。隋唐時的感業寺早已消失在歷史中,明清的寺廟建築也蕩然無存,現在看到的感業寺,只是一個善男信女燒香拜佛的民間小廟。
  • 大乘佛教之特質
    因此,部派佛教成為主張若不出家持戒,則不得解脫的狹隘之教。而大乘佛教運動興起於在家者之中,不區別在家與出家。大乘的修行者,亦即修行典範的『釋迦菩薩』,其『六波羅蜜』之修行,系以在家者的身份而實行的。因此,大乘以在家者的修行為主。這是為了『成佛』的修行。像這樣,大乘佛教是在家、出家共通之教;在不排除在家者這一點言,可謂為廣大之教。
  • 佛教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包含深奧佛理,集中全部佛法精髓
    01開篇序佛教六字真言乃是「唵嘛呢叭吽」,起源於古印度對溼婆的林迦的讚美,僅從字面解釋,不過是「如意寶啊,蓮花喲!」唵嘛呢叭吽又被稱作六字大明陀羅尼,六字大明咒,更是民間最受人們尊敬的觀世音菩薩心咒,藏傳佛教將這六字視為一切根源,循環往復念誦,既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但取其聲,不取其義」才是學習陀羅尼真言的正確法門,六字真言每一個字都代表觀世音菩薩的微妙本心,今天就來為大家分別介紹佛教六字真言中的:唵、嘛、呢、叭、、吽。
  • 文身文化 文身の佛教素材
    由於我國及日本佛教對真言多為音譯,並不進行翻譯行為,因而我國真言多為吟誦之用。大家所熟知的六字真言——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真言,很少有人直接文「嗡嘛呢唄咪吽」,而多見梵文、藏文文身。(梵語、藏語傻傻分不清楚?點這裡…)
  • 佛教託缽乞食的緣起……
    (一)威儀無缺,(二)成熟有情,(三)遠離慢心,(四)不貪名利,(五)福田周普,(六)諸佛歡悅,(七)紹隆三寶,(八)梵行圓滿、舍下劣意,(九)命終生天,(十)究竟圓寂。如是功德,若常持缽乞食所獲。」乞食不僅有多種功德,而且有多種利益。據《十住毗婆沙論》卷十六載,乞食有十種利益,即:(一)所用活命,自屬不屬他。(二)眾生施我食者,令住三寶,然後當食。
  • 佛教: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就四個字或六個字,一定不要小看了
    佛教: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就四個字或六個字,一定不要小看了。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業障」,是指人在前世或多生前的時候, 所造的惡業。妄想是業障, 分別是業障,執著是業障, 煩惱、憂慮、牽掛都叫業障。
  • 佛教密宗八大明王
    在佛教密宗中,諸佛有所謂自性輪身,正**身,以及教令輪身之分。所謂教令輪身,即諸佛顯現威猛忿怒之形相,以摧破魔障。
  • 【佛教知識】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很多人首次聽說「天龍八部」是因為金庸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其實,天龍八部是佛教專有術語,為善道八部眾生,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 何謂「佛教的七珍八寶」?
    「佛教八寶」亦稱「吉祥八寶」或「八吉祥」或「八瑞相」等,即「輪螺傘蓋花罐魚長」,展開來就是法輪、法螺、寶傘、白蓋、蓮花、寶瓶(罐)、金魚(雙魚)、盤長(吉祥結)。
  • 這些詞語竟然都源出佛教,怎麼也想不到!
    漢語本沒有「魔」字,開始翻譯佛典時,人們只好借用「磨」字來表示。「魔」的本義是擾亂、破壞、障礙,指一切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後來,產生了一批由「魔」構成的詞:魔王、魔鬼、魔界、魔宮、魔道、魔戒、魔力、魔掌、魔障、魔術、魔方,甚至還有食品魔芋等等。 【三生有幸】
  • 藏傳佛教「三字咒」具有不可思議之功德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藏傳佛教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在此期間,「六字大明咒」隨著不同寺院、不同明星的傳唱,逐漸為漢地大眾所熟悉。
  • 佛教根本·之一·核心教義(還原佛教的本來面目)
    佛教根本·之一·核心教義天佑自西元前兩千年起,雅利安人從西北方洶洶而至;進入南亞次大陸印度河流域,帶來了拜火信仰與習俗(日神、火神、卍字圖騰等)。為了統治需要與特權維護,藉助宗教,積極造神,鼓勵祭祀;設計出種姓制度,使殖民社會穩固。他們結合現實與經驗,漸進形成「吠陀」,成為近四千年來印度主流文化的骨幹。
  • 佛教的真諦
    另外如貪圖物質的享受,覬覦官運的顯赫,眷戀愛情的甜蜜等等,佛教稱這些可能使我們墮落的欲望為惡法欲。善法欲如果調御不當,會形成精神上的重大負擔,產生很多的痛苦。更何況惡法欲,如果無法善加駕馭,和我們的心保持良好的關係,其所帶來的痛苦,更是不堪負荷。培養超然於物慾的見識,是我們創業的基本要素。(六)我與見的關係不調和  見,指的是思想、見解。
  • 【佛教常識】佛教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為善道八部眾生,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
  • 走進佛教·之六·身份問題(沙門應該禮拜君王嗎)
    自由與良序·走進佛教·身份問題天佑在佛教即將誕生的西元前六、五世紀間,印度的思想界活躍而陷於紛亂。婆羅門教在「神學」領域發展,認為一切皆由「神」定;由此設計出「種姓制度」,造成「階級分化」之傾向,成為古代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石——社會良序之保障。
  • 佛教裡有哪些不可思議的咒語?
    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咒,又稱為真言、陀羅尼、明咒、神咒等。真言:是指佛的言語真實契理,全無虛妄,例如《六字真言》、《七佛滅罪真言》等。咒語為什麼聽不懂從說文解字的角度看,咒這個詞與「呪」相通,兄是「祝」的本字,所以,「祝」和「咒」的意義也有相近之處,代表著一種意念。咒是諸佛或天神的心印、秘語,每一個字或音節都含藏無量義。所以在流傳的過程中,保留其梵文原音,並不做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