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銷量僅2000多,啟辰星沒火起來,後日產時代啟辰靠什麼?

2021-01-09 車騁

對於自主品牌,緊湊型SUV是生命線,長城、長安、吉利、奇瑞等一線品牌,在這個細分市場都有爆款車型。

所以,新品牌要打開局面,或者落後的品牌要反擊,一般也會從這個領域入手。比如捷達品牌的VS5和VS7雙車卡位,再比如東風啟辰的啟辰星。

東風啟辰自2017年獨立後,銷量卻連續兩年下滑,主要就是在SUV領域沒有一個爆款,於是斥重金打造了啟辰星這款車。

但是,這款車自今年4月23日上市,月銷量一直在2000-3000輛,顯然沒有達到預期。那麼,在後日產時代,東風啟辰將靠什麼生存和發展?

啟辰星的優劣勢

根據公開的數據,7月啟辰星的銷量是2139輛,累計銷量僅7612輛,最高銷量是5月的2946輛。在緊湊型SUV細分市場,月銷量不過萬就很難算成功,顯然,啟辰獨立後這一「重炮」沒打響。

究其原因,首先是啟辰這個品牌影響力還很有限,無法與主流的自主品牌相媲美,所以儘管啟辰星車身尺寸有一定優勢,外觀設計也很搶眼,內飾做工和科技配置都盡顯豪華,但是10.96萬元-14.96萬元的價格仍超過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

啟辰星的自動擋車型12.66萬起,要知道全新一代哈弗H6的價格是11.59萬-13.49萬元,哈弗F7的1.5T車型價格是11.18萬-13.78萬元,而且都是全系自動擋車型。兩相比較,啟辰星的價格毫無優勢,再加上哈弗的品牌和口碑遠勝啟辰,結果可想而知。

另外,啟辰星是東風啟辰獨立後全新開發的車型,在核心技術上已經「去日產化」了,搭載的是瀋陽三菱的1.5T發動機,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參數分別為140kW和260N·m,最大功率略強於長城的124kW,但最大扭矩弱於長城的285N·m。雖然48V輕混版車型的提速和油耗都更出色,但是價格也貴了很多。

還有一個問題是心理層面,消費者普遍認為現在仍然用三菱的發動機,就是「技術實力不行」,這個看似武斷的結論對購買決策影響很大。

成也日產,敗也日產

眾所周知,啟辰品牌是當年「合資自主」的產物,這個已經被公認為失敗的政策,當年曾催生多個新品牌,但多數還沒看到新車就退出歷史舞臺,如今僅存的一個是「神車」寶駿,另一個就是啟辰。

啟辰最初的生存邏輯非常簡單,就是把日產的舊技術換個殼兒,然後便宜一些賣給消費者。當時正是東風日產最風光的時刻,所以「源自日產」非常有號召力,很多喜歡日產但預算又不夠的消費者,就買了啟辰。

所以,啟辰的銷量一路上升,2017年啟辰銷量達到14.3萬輛,同比大增22.7%。其中,12月的銷量更是達到了2.1萬輛,這也是啟辰的巔峰。隨著東風啟辰的獨立,銷量開始下滑,2018年13.4萬輛,2019年12.3萬輛。

當然,這兩年的下滑也是和中國汽車大勢有關,並不能片面地解讀為離開東風日產的光環就不行了,畢竟基於日產的車型仍一直在賣,但隨著消費升級,這種合資老舊平臺的換殼車也漸漸失寵。

比如大眾推出的捷達品牌,用的是全新平臺,發動機也是與大眾的主力車型一致,在品牌基因上也是堅持「純正德國血統」,甚至大眾將其納入自己的子品牌陣營,但是也同樣不溫不火。

東風啟辰雖然獨立,但是在產品推廣中也並沒有與日產完全切割,啟辰星一直在用「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國際視野」、「依託合資背景共享全球供應商體系」這樣的話術。事實上,啟辰與東風日產確實很難分那麼清,啟辰星的一些風格也能看到日產的影子,比如在乘坐舒適性上,就頗有日產「移動大沙發」的感覺。

但是,現在的日產已經不是當年的日產,國際上不斷虧損,國內東風日產雖然略好,但基本上只靠軒逸一款車支撐,而且還是舊款的經典版,天籟奇駿雖然銷量仍然不錯,但已經是第二梯隊了。而啟辰已經進入「後日產時代」,所以就算蹭一蹭日產名氣,但效果也大打折扣了。

掌握核心技術是關鍵

那麼,啟辰單飛後主要做了什麼呢?最主要的就是打造了全新VSA架構,該架構採用電子電氣系統架構布局,未來可適配5G/V2X時代的自動駕駛功能。

目前,東風啟辰已經基於VSA架構推出了緊湊型平臺VSA-C、中大型平臺VSA-L以及電動車平臺VSA-E三大平臺,能實現從小型車到中大型車的覆蓋。目前,東風啟辰已經基於這些平臺規劃了包括轎車、SUV和MPV在內的9款車型。其中,啟辰星就是基於VSA-L平臺誕生的。

目前,東風啟辰的產品線雖然還算豐富,但卻處於新老交替的關鍵節點,多款車型銷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銷量不斷下滑。數據顯示,今年7月,啟辰共售出5000多輛車,前7月累計售出3.8萬輛,同比大跌40.5%。雖然有疫情的因素,但是在車市已經回暖的情況下,仍然銷量下滑,就是自己的問題了。

從7月的銷量看,並不算成功的啟辰星仍是銷量擔當,另一個就是曾經的主力轎車D60了,兩款車佔到了總銷量的約80%。目前來看,D60已經進入生命周期的尾聲,而啟辰星按現在的價格很難逆襲,所以擺在東風啟辰面前的仍是如何打造「現象級」車型,轎車要對標帝豪和逸動,SUV要對標哈弗和CS75,而且要更有性價比才行。

從啟辰星這款車來看,啟辰很想做高端,並且這款車確實下了很大功夫,產品的氣場和豪華感營造得都不錯,但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自主品牌正在享受自主研發紅利之時,啟辰沒有自己的發動機就是最大的短板。

但目前,這是一個無解題,畢竟啟辰的出身與東風日產密不可分,再加上東風集團對其技術支撐也不足,所以很難支撐高端。在自主品牌淘汰賽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啟辰應該迅速做一個決擇,是繼續死磕高端,還是走極致性價比路線,這關係到企業的生死。

相關焦點

  • 東風啟辰被降級,日產再次接盤?
    還記得2017年,東風啟辰宣布正式脫離東風日產,成為獨立品牌。沒想不到三年,又再次回歸東風日產麾下,成為其子品牌,讓人感慨不已。雖然今年4月份推出了「啟辰星」,但由於薄弱的銷售網絡和過高售價等因素疊加,被給予厚望的啟辰星,至今累計售出17386輛,平均月銷不足3000輛,並沒讓東風啟辰翻身。
  • 月銷破萬遙遙無期?啟辰星9月再遇冷,「救世主」確實不好當
    眾所周知,哈弗H6連續88個月榮膺國內SUV市場銷量冠軍,令長城汽車綁定「SUV領導者」專屬標籤;而吉利博越平均月銷2萬輛左右的表現(以52個月銷量破百萬輛的成績來算),足以力壓一眾老牌合資車型;至於榮威RX5和傳祺GS4,更被評價為「一款車型救活一個品牌」,成為不可或缺的肱股之臣。
  • 你老是低著頭找,是看不到啟辰星的
    關於星空的想像不一而足,卻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觀星」,以期待從星空中得到啟發。啟辰無疑正是眾多「觀星者」裡最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的那一個,決意將多元化的思考融入到造車理念中,造一顆「星」出來。如你所見,啟辰星「升」了起來。如果以「觀星」的視角去看它,「星光」裡裹挾著設計之美、技術之美、品質之美,將其與浩瀚星空相似的魅力呈現到你的面前,並撩撥起你探索的欲望。
  • 定義A+級SUV價值標杆,啟辰星是如何做到的?
    其中,東風啟辰也不一例外,推出了旗下全新A+級SUV——啟辰星。作為VSA智能模塊架構下VSA-L平臺的首款力作,以及雷諾-日產-三菱聯盟技術全球首款戰略車型落地,啟辰星的骨子裡就流淌著「全球技術、合資品質、中國定製」的血液。所以,這樣一款集三家所長的全新車型,啟辰星能否「C位」出道,滿足當下消費需求呢?
  • 東風日產與東風啟辰合併
    資料顯示,啟辰品牌最早是東風日產合資自主品牌,於2010年9月8日推出;2012年4月首款車型啟辰D50正式上市銷售;2015年1月10日,第二款車型啟辰T70正式上市,同年9月,啟辰T70X也上市銷售,這兩款車型成為啟辰品牌的銷量主力;2017年2月7日,啟辰品牌宣布獨立,脫離東風日產直接隸屬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日產啟辰也變更為東風啟辰。
  • 「出走」三年重回東風日產,品牌乏力的東風啟辰如何自救?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東風啟辰將納入東風日產管理。此時,東風啟辰回歸東風日產的懷抱,距離其「出走」獨立運作,僅僅過去三年的時間。「出走三年,歸來甚至還不如以前。」有業內人士如此感慨。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東風啟辰累計銷量僅為6.87萬輛,同比下滑約33%。而在獨立之前,2017年啟辰品牌的銷量達14.3萬輛。
  • 體驗「頭等艙」啟辰星:OTA空中升級後智趣無限
    [車友頭條-車友號-汽車之聲]  被譽為「頭等艙」座駕的啟辰星再一次進階。12月10日,「馭見•星舒適」啟辰星體驗活動在廣州舉辦,這次體驗上,啟辰星首次OTA空中升級後的全新智趣功能也得以「曝光」。廣州,是一個「宜居之城」。
  • 不止VIP級體驗,定義行業新標準才是啟辰星的野心
    在阿里和京東兩家巨頭佔據了85%以上的電商市場,誰都沒能想到拼多多這個後來者能夠異軍突起。從平臺成立到用戶突破5億,拼多多只用了4年時光。那麼它能夠大獲成功的秘訣究竟是什麼呢?相信多數人都收到過朋友發來的拼多多砍價連結,沒錯,就是憑藉這樣不同於以往的社交型電商新模式,拼多多走向了成功。
  • 客戶為本,同心同行 啟辰立足百萬基石啟航新十年
    在適應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潮水的底子上,啟辰將對峙以花費者用車素質需要為起點,相沿雷諾-日產-三菱同盟的技術上風和嚴苛造車規範,寄託啟辰VSA智能模板架構VSA-L(中大型領域)、VSA-C(緊湊型領域)、VSA-E(電動車領域)三大領域,連接開闢多區隔、多種動力的汽車產物,富厚高品格的產物聲威,周全知足中國花費者多場景的用車需要。
  • 面對本田CR-V和CS75 PLUS們的壓力,啟辰星如何爭奪生存權?
    我們試駕的啟辰星,搭載一套1.5T+7DCT動力系統,這是緊湊級SUV的黃金動力組合,包括哈弗H6,博越PRO,榮威RX5等市場主流車型都採用了相似動力。雖然強手如林,啟辰星依然走出了自己的優勢,它增加了48V輕混系統,這讓啟辰星最大功率達到190馬力,最大扭矩達到260牛·米時候,油耗還可以更低。
  • 全球技術、合資品質、中國定製—啟辰星註定生而不凡
    顏值:外觀新潮 接軌國際V-Galaxy星空家族前臉提高了啟辰星的辨識度,而星級車標及V型高位剎車燈、貫穿式尾燈及雙邊共兩齣的排氣管設計則完全符合新生一代的審美需求,啟辰星外觀整體運動且充滿張力,雖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但啟辰星行駛在路上確實可以捕獲不少的目光。
  • 結合日本技術打造的最新中國SUV啟辰星,預計10萬起
    【有車以後 有車試駕】東風啟辰自2017年從東風日產獨立出來之後,品牌的影響力有所減弱,面對日益年輕化、精品化的汽車消費市場,東風啟辰的產品線顯得較為單薄,急需「新血」注入,而這股「新血」就是我們今天試駕的主角——啟辰星。究竟這款被賦予厚望的全新車型有什麼亮點,它能否擔負起重振品牌士氣的重任,本期有車試駕將給你答案!
  • 「馭見•星舒適」啟辰星體驗活動邂逅廣州 打造「頭等艙」駕乘之旅
    在美景的映襯下,啟辰星更加耀眼。啟辰星依然可以做到駕駛平穩、操縱不累。背靠於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啟辰星,動態駕乘表現出色。1.5T發動機完美匹配同級領先的48V輕混增壓動力系統,為啟辰星帶來持續強勁動力輸出。體驗中體現出來的加速度令參與此次試駕的媒體們印象深刻。體驗者們紛紛表示,啟辰星初段加速給力,只需輕踩油門就能獲得積極的動力反饋。後段加速依舊有著強勁的動力輸出。
  • 頭等艙體驗,48項技術亮點,和奇駿共線生產的啟辰星有多好?
    不得不承認,過去我對啟辰品牌關注不多,以往啟辰的車型也沒給我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但在昨天「啟辰星航班頭等艙體驗之旅」上,東風啟辰汽車公司副總經理符永波只用兩句話就打動了我。東風啟辰汽車公司副總經理符永波他說,啟辰星這款車有日產的全球技術背書,和英菲尼迪、日產一樣,都是由東風日產技術中心研發的。其二,他說,啟辰星是在鄭州工廠和日產併線生產的,如果你去工廠看,會看到生產線上前一輛是奇駿,下一輛就是啟辰星。
  • 愛卡試駕啟辰星
    日產-三菱聯盟的技術資源,並基於國人用車訴求打造而來的全新架構,在未來也將應用於東風啟辰旗下更多產品。作為該架構下的首款產品,可以預見它所承載的銷量重擔以及實現品牌向上的願景,所以,它必是精誠出品。底盤方面,啟辰星採用的是前麥弗遜式+後多連杆式獨立懸掛組合,也是同級車型中較為常見的搭配。
  • 啟辰星究竟有什麼魔力讓你的女神說一定要買?
    十年前,有個初入社會的小夥子叫「啟辰」,在這10年裡,他只專注做一件事,磕磕碰碰並沒有讓他倒下,反而越戰越勇,今天它披「星」而來,讓我們看看他現在有什麼本事。啟辰星誕生於VSA架構,這個架構的全稱為Venucia Smart Architecture,是啟辰全新的架構,在技術與供應商上有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的支持,在生產與質量管理方面有東風日產以及東風英菲尼迪同標,並且在設計以及配置方面根據中國消費市場的需求量身定製。
  • 日產王炸SUV,副駕比主駕配置高,中控臺裝電視,車裡能唱卡拉OK
    因為疫情的關係,許多車企本來想在一季度發布新車,不得已進行了推後。比如東風日產啟辰就是其中之一,他們計劃在2020年第二季度第一個月推出一款叫啟辰星的SUV,和之前無數SUV不同,啟辰星不僅名字別致,它的顏值也給我一種驚喜,而配置方面,這款車也是很注重乘坐體驗。接下來我就為大家評測一下這款車。
  • 新款啟辰T90更加漂亮,全系都是自動擋,日產的三大件是最大賣點
    東風啟辰這個品牌,在前幾年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新車一款接著一款,但是現在啟辰的整體銷量不如原來好,車型的更新換代速度也放慢了腳步,啟辰和其它的自主品牌還有所不同,因為它有著日產技術的支持,旗下車型使用的都是日產的三大件,這確實是最大的賣點!
  • 愛卡SUV專業測試東風日產啟辰T902.0L
    [愛卡 頻道 原創]汽車SUV啟辰T90在昨天剛剛上市,10.98萬元的起售價格確實能夠算得上良心。畢竟對於這樣車身尺寸的車型來看,用10萬出頭的價格就能買到想必是大多數消費者都能夠接受的。當我們回到車輛本身,作為啟辰品牌2.0時代的首款車型、大膽的外觀設計、精細的內飾做工也同樣使得啟辰T90很有看點。
  • 天空下最亮的星 A+級SUV頭等艙啟辰星售前試駕
    一顆最亮的星自去年廣州車展亮相以來,啟辰星和長安CS75PLUS、博越PRO被業界冠名為自主品牌A+級SUV市場中的「新三強」。和其他兩款車型屬於成熟平臺的產品更新不同,啟辰星是一款全新平臺鍛造下的全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