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蹟》: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以你最好的狀態回應世界

2020-12-27 木子琴928

祈禱

靈修

昨天終於完成《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所有的閱讀筆記,這本書我一共寫了16篇讀書心得,4萬字的文字。為什麼寫這麼多?

因為要消化這本書真心不容易,全書幾乎都是純理論,沒有故事沒有案例,內容很抽象,有些深奧晦澀,甚至無法用頭腦理解,除非你親身體驗過。

這本書,從各個不同側面分析如何保持臨在、如何和內在身體聯結,如何開悟等話題,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主要靠感覺,尤其是身體的感覺,心靈的感覺,甚至更深的靈性層面。

有些人會使用靈修這個詞。昨天我的好友也在我的文章後面留言,談到靈修這個話題,言下之意就是靈修這個字眼是很敏感的,並不能夠完全拿到正式場合上談論的那種,或者就是感覺不太正規、也不體面。

在中國,靈修這個字眼的確很敏感,最好不提,因為它帶有負面含義,因為曾發生過個別人利用靈修實施騙財騙色的案例,這方面的宣傳報導很多,就像傳銷一樣,我們也被這些故事深深地催眠了。

大家一提到靈修,就會自動聯想到騙財騙色的畫面,就像提到楊梅牙齒就會感覺很酸一樣,避而遠之,避而不談。

教堂

靈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專門查了百度關於靈修定義的界定,百度對它的解釋內容很多,我簡單摘錄一點點和大家分享。

百度說,靈修是指使精神或靈魂擺脫各種束縛,最終恢復其完美,它是人類超脫時間、空間、因果律乃至整個現象界,進入本體界的各種學習及實踐。

靈修又稱「靈性的修煉」或者說「靈性的修持」。靈性的含義就是具有智慧性、覺知性,充滿靈性的人充滿對宇宙整體性的覺知。有了這覺知,靈性之人就不會被現象界各種表象所束縛。

百度解釋得很全面,它還列舉了靈修在不同宗教體系的修行法門和技法。尤其是在印度瑜伽法門,靈修還分為六大體系,包括哈達瑜伽、勝王瑜伽、呼吸控制瑜伽、禪那瑜伽、羯磨瑜伽、巴克提瑜伽等。

看了百度詞條解釋,我才明白,原來瑜伽也可以稱作靈修。大概凡是涉及到身心修煉的法門,都可以稱為靈修吧。

在我看來,靈修就是一種內在的修行,一輩子的修行。在生活中修行,越來越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與內在靈魂進行溝通和對話,讓自己越變越好的過程。

靈修就是對心靈的「健身」。現在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出現各種心理亞健康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健身和運動,這是對身體層面的保養和維護;

另一方面,還需要從心靈層面著手,呵護自己的心靈健康,從而達到身心合一。通過觀照自己的內心,讓心靈得以安靜、休息和療愈,重新獲取生命的能量。

關於這方面的理論書籍其實非常之多,比如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他寫了很多書,內容幾乎涉及人生所有話題,我買了一整套他的書,但至今為止只看了一點點,因為他的書更加抽象晦澀,閱讀和理解難度比《當下的力量》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臺灣知名作家張德芬、胡因夢等,她們不僅自己寫書,也翻譯一些與心靈成長有關的名家的書。這些書也都可以稱為靈修書籍。

寫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大家不用害怕,也不要談虎色變,好像一說到靈修就是妖魔鬼怪似的。簡單說,靈修就是關於身心靈合一的修行,修身,修心,養性,正念,正行

修行的法門很多,也不一定都需要所謂的靈性導師,莫向外求,我們每個人自己都是自己最好的導師。生活就是修行,每個人都在修行,提升心靈的智慧,培養慈悲心,關愛自己,關愛世界。

正念

今天早上,當我翻開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時,我才發現,原來這本書就好像《當下的力量》的簡易版,實操版一樣。

或者說,《正念的奇蹟》對如何保持臨在安住當下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還結合了很多生活中的故事案例,還有不少簡而易行的實踐方法,所以它會更受普羅大眾歡迎,更貼近生活,更適合頭腦操作理解。

這裡所說的正念理論,本質上和《當下的力量》理論體系是一致的,都是主張安住當下的每一個片刻,不留戀過去,不期盼未來,專注於你當下的事情。

靈修這個詞已經被一定程度的負面化妖魔化了,而正念卻是社會大眾普遍願意接受的概念,雖然內在本質是一致的。所以我昨天回復我的好友,我說,現在靈修的官方詞語是正念。正念,聽起來就比較體面比較正統,大家不會心生抗拒。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實際上是一行禪師寫給他的朋友廣兄的一封長信,一行禪師被逐出越南,後來到了法國,在很黑暗的那段歲月裡,他寫信給廣兄並鼓勵大家,他希望大家能遵循最基本的原則:即使身處最困厄的境地,也要隨順呼吸,修持平靜的正念。

這就是正念的基本要義。生活處處是修行,處處要正念。這本書的譯者回憶當時一行禪師幫助自己修習正念的點滴片段,發人深思,很是觸動。

有一天,譯者正手忙腳亂地炒菜,找不到一隻原本放在胡亂堆疊的鍋子與材料間的湯勺,在四處找尋的時候,一行禪師走進廚房,他問:「摩比在找什麼?」譯者說:「湯勺,我在找湯勺!」

老師再次帶著微笑,說道:「不,摩比在找摩比」。這就是生活中的正念修行,你需要先把自己找回來,找回自己的心,一切就會有條不紊,順暢運行。

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一行禪師給了譯者正念的建議,他說,要緩慢且穩定地翻譯,以便維持正念。在翻譯中覺察自己對筆和紙的感覺、身體的姿勢和呼吸,從而才能更加清楚透徹地洞徹正念,了悟老師所寫的每一字所飽含的意義。

《正念的奇蹟》強調基本的修持方法,清晰簡明,它可以讓所有讀者看完就能立即開始自己練習。這也是它能夠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所在。

一行禪師

慈悲

有一個關於一行禪師的真實故事,我看完印象特別深刻,感覺非常有必要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有一天,一行禪師在美國一座華貴的基督教教堂發表演講。像往常一樣,他強調美國人必須停止在越南的轟炸和殺戮。輪到聽眾提問時,一名大個子男人站起來,語氣尖刻地嘲諷「這位一行先生所認為的慈悲」。

他說,「一行先生,如果你這麼關心你的同胞,你為什麼在這裡呢?如果你這麼關心那些受傷的人,你怎麼不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你可以完全感受到現場那種濃濃的憤怒氣息。

剎那間,戰爭的幽靈飄蕩在屋子裡,快要令人窒息,四周一片沉默。這時,一行禪師輕輕地開口說話了,沉著鎮定,對那個責難他的男子懷著真切的關懷。他的話如同澆滅大火的甘霖。

他說:「如果你希望數目成長,給葉子澆水是起不了作用的,你必須灌溉樹根,這場戰爭的大部分根源在這裡,在你的國家。我要幫助那些被轟炸的人,盡力保護他們不再受苦,我必須在這裡。」

整個屋子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在這男子的憤怒中,現場人也體驗到了自己的憤怒,我們透過一個被轟炸的半島來看這個世界。

一行禪師的回應讓我們體驗到了另一種可能:用慈悲化解瞋恨的可能,打破人類歷史上似乎永無止境的暴力連鎖反應的可能。

呼吸

寫到這裡,其實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後半段的真實細節更讓我受教和感悟。一行禪師做完回應後,對主席低聲說了一句話,然後快步走了出去。他去做什麼呢?

原來,他就快喘不過氣來了,他要出去喘口氣,就像是一個潛入深水很久沒有浮出水面換氣的人。一行禪師說,那名男子的話讓人煩亂,他也想以憤怒反擊,所以必須儘可能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好讓自己冷靜寬容地做出回應,但那口氣太緩太深了。

這就是正念的奇蹟,它的力量無處不在,無論你處於生命的任何時刻,你都要關注你的呼吸,讓呼吸陪伴你、支持你以最好的方式去回應世界給你的禮物。

《正念的奇蹟》是一本禪修的指導手冊,內容真的很簡單,就是關注呼吸,一呼一吸。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這是這麼簡單的呼吸練習,它就是禪修和祈禱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驚人的訊息,就像懸疑小說家把鑽石藏在金魚缸裡一樣,太明顯以至於沒有人會注意到。

關於呼吸禪修,我親身體驗過,十日內觀課程,除了吃飯睡覺,所有時間都在觀照呼吸,都只做這個功課,簡單地會讓人發瘋,讓人想逃離,因為頭腦不喜歡簡單的東西,它認為越複雜越有意思,越複雜它越有存在感,否則頭腦就要下崗了。

正念禪修的難點就在於:修煉的內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可以修煉,但你卻很難做到。在浴缸裡、在廚房水槽、在砧板上、在人行道或小路上、在上下樓的階梯上、在開車路上、在電腦桌前......,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相關焦點

  • 如何在混亂中保持狀態——《正念的奇蹟》讀書筆記
    活在正念中,就是全心全意做好手中事,這世上不存在你不該做的事,每一件你不想做但必須做的事都是你的生活,你的生命的組成部分,如果你沒有全心全意去做,那麼那一刻你就沒有真正活著。因為我們既不能把握過去,也不能把握未來,我們只能把握當下。
  • 正念的奇蹟
    有一個輕鬆的爆米花電影叫《超大號美人》,也很好地詮釋了正念的力量,以一種略荒誕的方式。 大概劇情是胖胖的女主Renee,因為外在形象生活裡處處受挫,沒有男朋友,工作也不如意,自卑,絕望。但是因為一次意外,摔壞了腦子,她在鏡子裡看到的自己變成了一個超模般的美女,儘管在別人眼裡她其實沒有任何變化,但是在她自己眼裡,她是這個世界上最最美的女人。
  • 【解憂錦囊01】-《正念的奇蹟》
    9.觀照內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10.「正念」這個詞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11.當漫步鄉間小路時,我們如果能夠真正地安住在正念中,就會覺得每一步都是無上的奇蹟,歡喜將如花兒般綻放在心間,使我們就此步入實相的世界。12.我在正念中踏下每一步,了知自己正行走在這美妙的大地上。
  • 《正念的奇蹟》:找到專注與平和,自我和解之路
    也許《正念的奇蹟》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正念的奇蹟》是一行禪師所寫。一行禪師是越南人,是現代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這本書表面上教我們如何在生活中禪修,但是其實更多地是教以我們另一種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
  • 林公子,你的戀愛觀是什麼? 從正念,到愛情
    對自己的生命,自己的生活,對自己的事業,那種專注和執著,完全可以點亮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男人。你只有真的專注於自己的心,才會抵抗外界壓力,才會慢慢懂得接近目標。還有人問:你對對方有什麼要求嗎?如果在問這個問題之前,你看到了我上面的兩個回復,大概也不用問了。對於物質、外在,真的不用設什麼要求。
  • 《正念的奇蹟》修煉極度專注力3大技巧,開啟奇蹟人生之旅
    在自我視角中,你很難看清楚周遭發生了什麼,有什麼細微的變化。而拔掉思維茅塞,進入靜定狀態,我們就可以用第三人的視角看待自己和世界,能感知到周圍更多的情況。當下在經歷什麼,有什麼人、什麼事影響自己,以及當下或未來會面臨什麼問題,最後能夠更加理智的處理各種問題,做事成功率自然會得到很大提升。如何拔掉思維茅塞,修煉靜定狀態呢?
  • 《正念的奇蹟》第2課:什麼是「正念」?
    所以,如果想真正保持清楚的覺知(從現在開始,我將用「正念」這個詞來指稱「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就要即刻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而不只是在禪修時。當你行走在通往鄉間的小路上,你就可以修習正念。走在這條四周都是綠草的泥土路,如果你修習正念,你就能(真正)體驗這條小路,這條帶你去往鄉村的小路。你可以通過練習保持覺知來修行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
  • 正念的奇蹟:手機正在毀掉我們
    我們總是在不斷的期待下一刻,似乎從沒有活在當下,也不曾享受過生命的奇蹟。而「正念」就是「分別心」的反面,享受當下,活在當下,感受生命的奇蹟,做你現在真正能做,且有意義的事。」這就是正念的奇蹟。然後就忽然想到了《正念的奇蹟》,回憶那個洗碗的故事,回憶那個吃橘子的故事,回憶書中所說的每一句話,後來奇蹟真的就出現了。我開始不再想電影的事,專注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六點鐘從圖書館中退出來的時候,真的感覺那種狀態美到爆炸。
  • 你的生活是否總是匆匆忙忙,汲汲營營 ?| 學習正念
    因為外在環境改變而改變的快樂都並非究竟,此時我們需要正念,正念幫助我們檢視生活的身心狀態與習慣。讓我們分離的身體與心靈重新合而為一。你有沒有發現?中文裡「念「這個字,上面是個「今」,下面是個「心」?花半個小時洗澡,在正念中慢慢地享受自己一個人在當下的那個時刻,洗完的時候你會真正感覺到輕鬆而且煥然一新。不要為了趕任務做事,以放鬆的狀態全神貫注地做每一項工作,享受你的工作與它合一。我知道,特別是在現在忙碌的社會裡,你或許會說——要練習正念,太困難了,沒有時間?
  • 正念的奇蹟:3個正念要點,改變大腦,改變命運
    世界500企業之一安泰保險集團的執行長馬克·本託裡尼,則在全公司推行正念,據說在其正念項目的推動下,公司員工的壓力降低了三分之一,每年花在醫療上的費用也大幅下降,年人均生產力提高了3000美元。正念到底有何奇蹟,何以能讓如此多的世界精英如此痴迷?我們本篇主要介紹正念的原理,讓大家知道,正念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正念與冥想的本質是什麼?
  • 《正念的奇蹟》,感受自己內心的力量
    正念的奇蹟是從一行禪師寫給朋友的信件中摘錄出來的一本書,這本書能讓人從喧囂的生活中感悟到寧靜;從繁雜的事物裡找到平和;從痛苦的瑣事中尋求到快樂。小時候看了西遊記,總覺得法術、道術什麼的就是奇蹟,而奇蹟就是人們不可能完成的東西;是存在於腦海想像或者誇大的說辭,但是在我讀完這本書以後,我才明白,真正的奇蹟是什麼。
  • 【邀請函】正念日,等你一起來體驗正念的奇蹟
    許多朋友看過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正念的奇蹟:32個正念的練習,其中介紹了正念日,一行禪師建議大家每周都給自己安排一個正念日,正念日是怎樣的體驗? 睜眼後,還躺在床上時,慢慢隨順你的呼吸——緩慢、綿長且有意識地呼吸。然後慢慢地起床(不是像平時那樣一下子躍起來),穿衣,藉由每一個動作來滋養正念。 起床後,刷牙、洗臉,平靜而放鬆地做所有早上的事情,在正念中完成每一個動作。隨順你的呼吸,看好它,不讓心念渙散。平靜地做每一個動作。
  • 幹警隨筆|善護念,心方安——《正念的奇蹟》心得分享
    一生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傳遞正念的生活之道,宣傳非暴力的和平理念。這本書是他寫給別人的一份長信,被翻譯成各國語言。書的內涵是通過正念的思維看管自己的內心,時時刻刻感知生命的美好。一行禪師說:「最重要的時刻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唯一能主導的時間。最重要的人永遠就是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讓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 《正念的奇蹟》:47歲流亡法國,他的這本書讓千萬人走出迷茫
    當今世上最有影響力的禪宗僧人,被譽為「當世第一大德」的現代著名佛教禪宗僧侶一行禪師在《正念的奇蹟》中給了我們答案。事實上,我們站在洗碗池邊,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奇蹟。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們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時,我們會只想著其他事,幾乎覺察不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就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著,甚至連一分鐘都做不到。」
  • 電影《一呼一吸》:這是我看過最好的生活態度,以及最好的愛情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一呼一吸》。最初不知道劇情,只知道男主很帥,女主很美,然後我就被吸引過來啦。請原諒我是個顏控,但好看的人確實養眼,看著就心情舒適。看這部電影我的心情是比較平靜的,或者說比較理性一點。但是整部電影看完,我還是決定要寫一篇觀後感,因為客觀來說,這部電影所傳達的一種思想和人生態度,至少我get到的是對我影響和激勵蠻大的。影片的開頭,是極美的視覺體驗。
  • 佛說--人要活在當下感受正念的奇蹟
    唯有正念可以改觀現狀,活在當下,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個過程,體會正念的奇蹟。深呼吸,忘掉所有的念頭,感受呼氣的長短,感受吸氣的長短,感受呼吸的力量。調節呼吸節奏頻率,放鬆心態,什麼都不去想。感受自己所做的事,哪怕是洗碗,洗衣服,走步等一切事情,不時的感受呼氣吸氣的力量,保持心神的高度關注,長期習練,會有想像不到的效果,正念的奇蹟。佛說,人活在當下,未來可期。絕對不能忽略當下,那樣的人生是痛苦糾結的人生。看書時心裡卻想著其它,書看不好,沒有種下善因,何來善果。
  • 題外 |電影推薦 《與正念同行》
    禪師的主要著作有《佛陀傳》、《與生命相約》、《正念的奇蹟》、《活在當下》,其中《正念的奇蹟》受到很多中國讀者的喜歡,其中的內容和修行的方法也幫助很多迷誤者找到了活著的意義,使他們重新回歸美好的生命之體驗。
  • 《正念的奇蹟》|心是一切的根源 一行禪師書籍節選
    不論你有多麼不喜歡,都不要執著其中或者試圖消除它,認知到它就足夠了。如果你已經離開正念,你必須知道你已經離開了:如果你還保持正念,也要知道你還在保持。一旦你有這樣的覺知,就沒有什麼好害怕的了。修行者禪觀內心,由此便能洞察認知主體與認知客體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當我們修習觀照呼吸時,能認知呼吸的是心,當修習觀照己身時,能認知身體的也是心,當修習觀照外身時,能認知這些事物的還是心。
  • 三個絕妙的答案|《正念的奇蹟》
    最近,被種草了一本書《正念的奇蹟》,說是可以平復自我,尋找正念。豆瓣評分:8.5作者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1926年生於越南中部,十六歲出家,1966年訪美。後到歐洲,定居法國。一行禪師不僅是一位優秀的宗教實踐家和活動家,同時他還是一位詩人、作家。
  • 《正念的奇蹟》節選
    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儘管把呼吸作為工具加以運用,能讓人們收益匪淺,但是我們不應該把這些益處當作目的本身。他們不過十正念覺醒後的副產品而已。在為越南人開設的小型禪修班裡,有許多年輕人。我告訴他們,如果每個人闡修一個小時,當然很好。但那是遠遠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