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禱
靈修
昨天終於完成《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所有的閱讀筆記,這本書我一共寫了16篇讀書心得,4萬字的文字。為什麼寫這麼多?
因為要消化這本書真心不容易,全書幾乎都是純理論,沒有故事沒有案例,內容很抽象,有些深奧晦澀,甚至無法用頭腦理解,除非你親身體驗過。
這本書,從各個不同側面分析如何保持臨在、如何和內在身體聯結,如何開悟等話題,有些內容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主要靠感覺,尤其是身體的感覺,心靈的感覺,甚至更深的靈性層面。
有些人會使用靈修這個詞。昨天我的好友也在我的文章後面留言,談到靈修這個話題,言下之意就是靈修這個字眼是很敏感的,並不能夠完全拿到正式場合上談論的那種,或者就是感覺不太正規、也不體面。
在中國,靈修這個字眼的確很敏感,最好不提,因為它帶有負面含義,因為曾發生過個別人利用靈修實施騙財騙色的案例,這方面的宣傳報導很多,就像傳銷一樣,我們也被這些故事深深地催眠了。
大家一提到靈修,就會自動聯想到騙財騙色的畫面,就像提到楊梅牙齒就會感覺很酸一樣,避而遠之,避而不談。
靈修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專門查了百度關於靈修定義的界定,百度對它的解釋內容很多,我簡單摘錄一點點和大家分享。
百度說,靈修是指使精神或靈魂擺脫各種束縛,最終恢復其完美,它是人類超脫時間、空間、因果律乃至整個現象界,進入本體界的各種學習及實踐。
靈修又稱「靈性的修煉」或者說「靈性的修持」。靈性的含義就是具有智慧性、覺知性,充滿靈性的人充滿對宇宙整體性的覺知。有了這覺知,靈性之人就不會被現象界各種表象所束縛。
百度解釋得很全面,它還列舉了靈修在不同宗教體系的修行法門和技法。尤其是在印度瑜伽法門,靈修還分為六大體系,包括哈達瑜伽、勝王瑜伽、呼吸控制瑜伽、禪那瑜伽、羯磨瑜伽、巴克提瑜伽等。
看了百度詞條解釋,我才明白,原來瑜伽也可以稱作靈修。大概凡是涉及到身心修煉的法門,都可以稱為靈修吧。
在我看來,靈修就是一種內在的修行,一輩子的修行。在生活中修行,越來越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內心,與內在靈魂進行溝通和對話,讓自己越變越好的過程。
靈修就是對心靈的「健身」。現在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很多人出現各種心理亞健康問題。一方面,需要加強健身和運動,這是對身體層面的保養和維護;
另一方面,還需要從心靈層面著手,呵護自己的心靈健康,從而達到身心合一。通過觀照自己的內心,讓心靈得以安靜、休息和療愈,重新獲取生命的能量。
關於這方面的理論書籍其實非常之多,比如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他寫了很多書,內容幾乎涉及人生所有話題,我買了一整套他的書,但至今為止只看了一點點,因為他的書更加抽象晦澀,閱讀和理解難度比《當下的力量》有過之而無不及。
像臺灣知名作家張德芬、胡因夢等,她們不僅自己寫書,也翻譯一些與心靈成長有關的名家的書。這些書也都可以稱為靈修書籍。
寫了這麼多,就是想說,大家不用害怕,也不要談虎色變,好像一說到靈修就是妖魔鬼怪似的。簡單說,靈修就是關於身心靈合一的修行,修身,修心,養性,正念,正行。
修行的法門很多,也不一定都需要所謂的靈性導師,莫向外求,我們每個人自己都是自己最好的導師。生活就是修行,每個人都在修行,提升心靈的智慧,培養慈悲心,關愛自己,關愛世界。
正念
今天早上,當我翻開一行禪師《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時,我才發現,原來這本書就好像《當下的力量》的簡易版,實操版一樣。
或者說,《正念的奇蹟》對如何保持臨在安住當下用了更加通俗易懂的語言,還結合了很多生活中的故事案例,還有不少簡而易行的實踐方法,所以它會更受普羅大眾歡迎,更貼近生活,更適合頭腦操作理解。
這裡所說的正念理論,本質上和《當下的力量》理論體系是一致的,都是主張安住當下的每一個片刻,不留戀過去,不期盼未來,專注於你當下的事情。
靈修這個詞已經被一定程度的負面化妖魔化了,而正念卻是社會大眾普遍願意接受的概念,雖然內在本質是一致的。所以我昨天回復我的好友,我說,現在靈修的官方詞語是正念。正念,聽起來就比較體面比較正統,大家不會心生抗拒。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實際上是一行禪師寫給他的朋友廣兄的一封長信,一行禪師被逐出越南,後來到了法國,在很黑暗的那段歲月裡,他寫信給廣兄並鼓勵大家,他希望大家能遵循最基本的原則:即使身處最困厄的境地,也要隨順呼吸,修持平靜的正念。
這就是正念的基本要義。生活處處是修行,處處要正念。這本書的譯者回憶當時一行禪師幫助自己修習正念的點滴片段,發人深思,很是觸動。
有一天,譯者正手忙腳亂地炒菜,找不到一隻原本放在胡亂堆疊的鍋子與材料間的湯勺,在四處找尋的時候,一行禪師走進廚房,他問:「摩比在找什麼?」譯者說:「湯勺,我在找湯勺!」
老師再次帶著微笑,說道:「不,摩比在找摩比」。這就是生活中的正念修行,你需要先把自己找回來,找回自己的心,一切就會有條不紊,順暢運行。
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一行禪師給了譯者正念的建議,他說,要緩慢且穩定地翻譯,以便維持正念。在翻譯中覺察自己對筆和紙的感覺、身體的姿勢和呼吸,從而才能更加清楚透徹地洞徹正念,了悟老師所寫的每一字所飽含的意義。
《正念的奇蹟》強調基本的修持方法,清晰簡明,它可以讓所有讀者看完就能立即開始自己練習。這也是它能夠廣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所在。
慈悲
有一個關於一行禪師的真實故事,我看完印象特別深刻,感覺非常有必要在這裡和大家分享。
有一天,一行禪師在美國一座華貴的基督教教堂發表演講。像往常一樣,他強調美國人必須停止在越南的轟炸和殺戮。輪到聽眾提問時,一名大個子男人站起來,語氣尖刻地嘲諷「這位一行先生所認為的慈悲」。
他說,「一行先生,如果你這麼關心你的同胞,你為什麼在這裡呢?如果你這麼關心那些受傷的人,你怎麼不花時間和他們在一起?」你可以完全感受到現場那種濃濃的憤怒氣息。
剎那間,戰爭的幽靈飄蕩在屋子裡,快要令人窒息,四周一片沉默。這時,一行禪師輕輕地開口說話了,沉著鎮定,對那個責難他的男子懷著真切的關懷。他的話如同澆滅大火的甘霖。
他說:「如果你希望數目成長,給葉子澆水是起不了作用的,你必須灌溉樹根,這場戰爭的大部分根源在這裡,在你的國家。我要幫助那些被轟炸的人,盡力保護他們不再受苦,我必須在這裡。」
整個屋子的氣氛發生了變化。在這男子的憤怒中,現場人也體驗到了自己的憤怒,我們透過一個被轟炸的半島來看這個世界。
一行禪師的回應讓我們體驗到了另一種可能:用慈悲化解瞋恨的可能,打破人類歷史上似乎永無止境的暴力連鎖反應的可能。
寫到這裡,其實這個故事還沒有結束,後半段的真實細節更讓我受教和感悟。一行禪師做完回應後,對主席低聲說了一句話,然後快步走了出去。他去做什麼呢?
原來,他就快喘不過氣來了,他要出去喘口氣,就像是一個潛入深水很久沒有浮出水面換氣的人。一行禪師說,那名男子的話讓人煩亂,他也想以憤怒反擊,所以必須儘可能緩緩地深吸一口氣,好讓自己冷靜寬容地做出回應,但那口氣太緩太深了。
這就是正念的奇蹟,它的力量無處不在,無論你處於生命的任何時刻,你都要關注你的呼吸,讓呼吸陪伴你、支持你以最好的方式去回應世界給你的禮物。
《正念的奇蹟》是一本禪修的指導手冊,內容真的很簡單,就是關注呼吸,一呼一吸。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間,這是這麼簡單的呼吸練習,它就是禪修和祈禱的核心和精髓所在。
這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驚人的訊息,就像懸疑小說家把鑽石藏在金魚缸裡一樣,太明顯以至於沒有人會注意到。
關於呼吸禪修,我親身體驗過,十日內觀課程,除了吃飯睡覺,所有時間都在觀照呼吸,都只做這個功課,簡單地會讓人發瘋,讓人想逃離,因為頭腦不喜歡簡單的東西,它認為越複雜越有意思,越複雜它越有存在感,否則頭腦就要下崗了。
正念禪修的難點就在於:修煉的內容近在眼前,唾手可得,生活中分分秒秒都可以修煉,但你卻很難做到。在浴缸裡、在廚房水槽、在砧板上、在人行道或小路上、在上下樓的階梯上、在開車路上、在電腦桌前......,可以說是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