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2 1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知道《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是以前一位同事在讀書交流會上推薦給我的,她在樊登讀書裡聽了50遍。樊登懷著崇敬的心情推薦這本書,認為這本書幫他渡過了無數難關,或者說讀了這本書,發現生活中基本沒有難關。
作者一行禪師,越南人。一生傳播貼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傳遞正念的生活之道,宣傳非暴力的和平理念。這本書是他寫給別人的一份長信,被翻譯成各國語言。書的內涵是通過正念的思維看管自己的內心,時時刻刻感知生命的美好。
一行禪師說:「最重要的時刻永遠只有一個,那就是現在;現在是我唯一能主導的時間。最重要的人永遠就是那個當下和你在一起,在你面前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讓身旁的人快樂,因為這就是人生所追求的。」
書的開篇是一行禪師和艾倫在對話。艾倫帶了一個七歲的男孩,在大人對話的過程中,這個小男孩一直在玩耍,嘰嘰喳喳打斷他們的談話,讓人無法好好交談。一行禪師就問艾倫,「你覺得家庭生活輕鬆嗎?」他說自從小寶寶出生後,幾個禮拜沒有睡過好覺。晚上,因為妻子太疲憊,總會叫醒他,讓他去看看小寶寶是不是還好好的。我起床去看小寶寶,然後再睡覺,有時一個晚上要起來兩三次。一行禪師又問,「家庭生活比單身漢來的輕鬆嗎?」艾倫說:「我發現可以讓自己有更多時間的方法。以前我把時間分割成好幾個部分,一部分陪大孩子,一部分陪小寶寶,一部分又陪妻子,還要拿一部分做家務。剩下的時間才是我自己的,我可以讀書、寫文章、做研究,或者去散步。但是現在我不再分割時間,陪孩子做作業也是我的時間,我想辦法把他的時間看成我的時間,我和他一起做作業,感受他的存在,並且想辦法讓我們對那段時間做的事感興趣。我和妻子在一起也一樣。不可思議的是,我有了無限的時間。」
一行禪師提到生活中非常微小的事情—洗碗,在洗碗中感受正念。如果厭惡洗碗想著去喝茶,在洗碗時就沒有做好當下,在洗碗池邊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奇蹟。如果不懂得洗碗,很可能也不懂得喝茶。因為喝茶時只想著其他事,幾乎覺察不到手中這杯茶,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充充實實的活著,甚至連一分鐘都做不到。如吃飯這件事他曾提到在禪修基地中大家修行的五種正念:一是覺知食物中蘊含著整個宇宙,吃下的是宇宙給予我們的能量、關愛和緣分;二是不要辜負宇宙的饋贈;三是摒棄不善的心念,吃飯是修念貪慾的最好時機,適可而止;四是減少生靈的痛苦,儘可能有利於自然環境;五是收納食物是為了收納情意,記起責任,吃它們是為了更好的傳播愛。
正念實際是指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是在日常生活中開始修習,行走,坐著,躺下。修行最難的地方是家裡,其次是工作中,再次是寺廟。當做不到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正念中,可以在一周內給自己留出一天全身心的修習正念,這一天將會提升你。從起床開始,提醒自己是正念日,感受嘴角邊的一絲微笑,隨順呼吸,也可能在自己喜歡的音樂聲中慢慢的起來。平靜而放鬆的刷牙洗臉,保持淡淡的微笑,清潔後的口腔儘可能說出柔順的話語。至少花半個小時洗個澡,在正念中慢慢的洗,然後可以做家務,不論做哪一樣,都輕鬆從容的做。給自己準備一頓午飯,簡單一點沒問題。吃飯,每一口都緩慢而有體會。閒適的散步,和家人愉悅相處,抄寫一段經文,正念中數著呼吸入睡。怎麼樣,覺得美好嗎?這樣的一天才是真實體會的一天,不斷保持正念的修習,生活將與過去截然不同。工作的日子如何修行呢,一行禪師另外一本《與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其實是《正念的奇蹟》另一個版本。裡面是醒來到入睡後所有關於正念的禪修,如包括開會中如何正念,如廁、行走如何正念,如何平和喜樂的成就一天的工作,當一天結束時,如何澆灌喜悅和感恩的種子,讓它們更好的生長?
遇到壞情緒怎麼辦呢?一行禪師曾經建立一個推行佛法的基地,基地設施經狂風大雨蹂躪后里面變得陰冷潮溼。好的辦法那就是升起爐火吧!爐火越燒越旺,原本潮溼的空間漸漸有了溫暖的氣息,原來不適的感覺慢慢變得不復存在。被大雨澆灌後的場景就如同我們的內心負面的情緒,如恐懼、痛苦,內疚,不安,絕望,而正念之心如同升起的爐火,溫暖照耀四周。需把這些負面情緒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母親聽到孩子哭鬧,會第一時間抱起他輕柔的擁入臂彎。孩子身上有痛苦的能量,母親身上就有溫柔的能量,如此能量開始湧入孩子的身體。像母親一樣去關照它們,慢慢的會變得平順,和它們和平共處。母親相當於一個旁觀者的角色,覺察到這些不安的情緒,慢慢的照料它們,如同修繕被侵襲和毀壞的島嶼,讓它們變回原來的樣子,溫暖如初,美好如初。
正念的奇蹟,不是有什麼特異功能,而是每時每刻能覺知自己。當真正能覺知當下,會感覺我們置身在奇蹟中,那些連自己都未認識到的奇蹟,藍天,白雲,綠草,孩子黑色而好奇的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是奇蹟,工作和生活是道場,需慢慢修行。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
原標題:《幹警隨筆|善護念,心方安——《正念的奇蹟》心得分享》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