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式聽歌的時代,慶慶卻發了一張沒有概念的專輯

2021-01-09 視界World

慶慶給我發來了她新專輯《緣愛》的連結,一轉眼,她也是擁有四專的人了。

關於這次的新專輯,慶慶唯一提醒我的一點是,因為之前的單曲,都是寫了就錄、錄了就發,所以就沒考慮後來專輯整體感的問題。也因此,這張《緣愛》其實是一張沒有概念的專輯,就是單純的十首歌曲,僅僅只是十首歌曲,而已。

這倒讓我想起一個問題,在這個花式寫歌、花式推歌、花式聽歌的時代,歌曲的載體在發生變化,人們聽歌的模式也在發生變化。而像專輯這樣一種傳統的形式,同樣也在發生著變化。

這個變化,很多時候就是音樂人或團隊,會為了區別專輯和單曲的不同,讓專輯體現更多附加的意義,於是將專輯的概念化,無限擴大和放大。

當然,確實有一些不錯的概念專輯,因為概念的滲透、延伸,讓音樂在單曲之外,又體現出更多外延的意義。但不得不說,大部分的概念專輯,其實都在為概念而概念,甚至於將一個和音樂內容毫無關係的概念,強加到專輯的作品上,讓概念和音樂本身產生了割裂,甚至互相傷害。

至於概念大於音樂的例子,有時候都不知道應不應該誇專輯的概念好,因為當一張專輯給人留下印象的,只是那些概念,卻沒有音樂、沒有作品什麼事時……想想也是很可怕的。

回過頭來聽慶慶的這張《緣愛》,個人覺得這張專輯不用概念,就是一個最好的概念。概念並不是專輯的必選項,更不是可以互通的標籤。專輯可以分為有概念和無概念的,歷史上像天后鄧麗君、王菲等等的很多專輯,都是沒有概念加持的,但並不妨礙專輯中的經典作品永流傳。

所以,專輯也好、概念也罷,音樂最終還是得落地,得回到那個最樸素的問題,那就是好聽和動人。達不到這兩點,別說概念專輯,就算是概念股專輯都沒用。

《緣愛》這張專輯就是一張寫得好聽、唱得動聽的專輯,它基本去掉了很多無意義的加花,讓音樂成為歌手用旋律及情緒,和歌迷交流分享的單純介質。

而且,把《緣愛》放到慶慶整個四張專輯所構成的音樂體系,還可以看到一種變化,那就是音樂風格的「降維」,來實現更接近本我。

尤其是和首張同名專輯裡,那個對音樂世界充滿好奇,也對多元風格不斷嘗試的慶慶自己對比,這次新專輯裡的《緣愛》,即使在音樂編曲細節上同樣精緻、匠心,有巧思,卻已經更退回一個本質創作的位置。

也可以說,現在的慶慶已經過了需要通過風格,去證明自己的階段,也過了嘗試、摸索的階段。如果說打工人和創業人的最高目標,就是財務自由的話,那麼現在的慶慶,更像是來到了一個創作自由的階段。

我們來聽歌吧。

開場的《一生所愛2020》,這個歌名顯然是在向《一生所愛》致敬。作為經典電影《大話西遊》的片尾曲,《一生所愛》作為OST的一部分,最終也走出了大銀幕,用愛這個主題,延伸出更多的內涵和寓意。

而從某個角度來講,《一生所愛2020》雖然不是OST,卻又是一首最好的OST,它甚至可以成為未來重拍《大話西遊》時,必須首選的版本。

女生的視角、細膩的情感、情懷的穿越,以及精準無瑕的粵語段落髮音,也讓《一生所愛2020》有著無比豐富的細節,這種結合了閱後感和代入感的創作,其實才是真正的量身定造,也是最好的電影鏡像。

當年的《一生所愛》之所以好聽且讓人感動,就在於它首先是一首好歌,然後才是一首好的電影歌曲。《一生所愛2020》,同樣如此。

和音樂上的「降維」一樣,慶慶在這張專輯裡的音樂文本,也和之前的三張專輯都不一樣。

之前的三張專輯,每一張都有姚若龍、梁芒、娃娃等這樣的詞壇大咖加持,而在新專輯裡,除了《守護我的人》由老搭檔陸雲飛填詞之外,慶慶也完成了其餘九首作品的創作(部分有合作者共同參與)。從這一點上來講,這張專輯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情緒,也是最接近於慶慶本我視角的。

「緣」與「愛」,也是《緣愛》這張專輯的核心,所以你要說這張專輯沒有概念、沒有主題,其實慶慶也是通過創作,完成了某種主線,甚至毫無刻意的痕跡。

關於這種緣啊愛啊的主題,你可以說「格局很小」,但相信我,很多人固然有很大很大的夢想,但是到具體的生活,夢想越大、現實就會越空洞。尤其對於一個創作人來講,執著於熟悉和擅長的視角與主題,既是對音樂的垂直和深耕,其實也就更接近內心。

所以,《緣愛》也是我聽來慶慶最放鬆的一張專輯,甚至是模糊歌手這個肉身的一張專輯。它很像是八、九十年代那些天后的專輯,人們首先是被歌曲吸引,因為好聽;再是被歌聲吸引,因為好聽;最後才會去關注這個歌手,因為好聽。

這種吸引,也是音樂最恰當的吸引路徑。

從旋律的角度來講,《緣愛》是一張我不會做任何歌曲推薦的專輯,因為十首歌曲都值得推薦。這就不由讓人回到那個專輯還沒有那麼多概念的時代,專輯就是N首好歌的集結,沒有什麼主打歌、第二主打的曲別,每首歌各成世界、各自精彩。

在歌曲旋律上平順、好聽且耐聽的基礎上,由合作了三張專輯的老班底製作的音樂,依然還是有品質的。

《緣》裡的小號加的明亮又溫暖,讓「難得」有了一種具象的感知;《一個人流浪》暗黑的氛圍,很好的突出了一個人獨特的意象,冰冷的吉他掃弦,孤清中也刻劃出一種個性的稜角;《乘風破浪》裡堅定的鼓點,則像是乘與破,而朦朧的音色,又像是風與浪,對比感強烈的層次,也讓作品充滿了動態的畫面感;《下雨天》夢幻的音色與和聲,再加上輕盈靈動的節奏,也真是又甜又清新,又像童話又像偶像劇……

可以說,慶慶這張《緣愛》,讓我又回歸到八九十年代聽專輯的樂趣。不用看文案,不用猜概念,只是通過音樂本身,感知著旋律與歌聲的美好,記下諸如「我與你之間,本是條弧線,湊成一個圓,才擁有了緣」、「我情願瀟瀟灑灑一個人流浪,也不要空空蕩蕩住在烏託邦」、「牽手心的暖,月光下浪漫,照亮著我們心上故事」這樣瞬間心動的歌詞。

這份感覺,久違,但特別好。

(愛地人/文)

相關焦點

  • 正式介紹一下這位被《歌手》製作人洪濤盛讚的女唱作人丨慶慶
    關於這次的新專輯,慶慶唯一提醒我的一點是,因為之前的單曲,都是寫了就錄、錄了就發,所以就沒考慮後來專輯整體感的問題。也因此,這張《緣愛》其實是一張沒有概念的專輯,就是單純的十首歌曲,僅僅只是十首歌曲,而已。
  • 慶慶發新歌《空心》 G.Z光澤聯手姚若龍傾力加持
    慶慶慶慶網易娛樂8月9日報導 今日,新生代創作歌手慶慶發表個人最新單曲《空心》。此番慶慶和G.Z光澤希望讓歌曲有另一個面貌的呈現,希望能做出一版空靈迷幻的全新《空心》,這不僅是一個好玩的嘗試,也是一種最誠懇而刻骨在藝術上的探索。據悉,歌手慶慶在2016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慶慶》。一經臺灣出道,就引起了樂壇熱烈的反響,接連獲得「華語金曲獎頒獎典禮」優秀新人獎,以中國音樂聯播榜年度盛典」最具潛力唱作新人獎。
  • 在這個歌單大爆發的時代,你還會好好的聽一張專輯嗎?
    ●●●關於聽專輯還是聽歌單這個話題,最開始我在我們編輯內部進行了小範圍的調查,結果發現所有人都選擇了聽專輯的選項,給出的理由都是沒有理由,好像聽專輯是天經地義的事兒。(當然不是每張都這樣,但是,的確有人會這樣) 會覺得聽專輯比聽歌單有優越感嗎? 優越感完全沒有。一個人帥到極限的人是不會有任何優越感的,因為爸爸這麼帥就是天經地義。 另外本來就是兩種聽音樂方式,各有優劣。在對一方面沒有完全了解的時候,從歌單出發可以很快獲得主要信息。 覺得歌單在未來會代替專輯嗎?
  • 深受林夕青睞的內地唱作人慶慶,能否複製王菲的下一個傳奇?
    尤其是在新人輩出的時代,這樣一個橫空出世的內地優秀唱作歌手,也幾乎俘獲了樂壇眾多前輩們的喜愛,迎面走到我們面前。012月6月,慶慶推出了新歌《遺忘》的MV。在浮華泡沫和功名堆砌的音樂圈,慶慶並沒有成為一個為商業卑躬屈膝的歌手。 2014年,慶慶遠赴美國洛杉磯進修音樂,同Jon Brown學習作曲,其間結識了不少優秀音樂人和樂手。以至於,後來的新專輯中,不但有美國吉他手Mike McLaughlin的助陣,澀谷有希子、Funky末吉覺和Alex Morris等國際樂手也參與其中。
  • 什麼是概念專輯?周杰倫為什麼不做概念專輯?
    老實講,做概念專輯其實是一名歌手達到一定成就後的『再進一步』,概念專輯本身對一個音樂人的製作水準有極高的要求(像薛之謙那種為賦新詞強說愁苦大仇深的就算了,再說製作人也不是他),製作一張概念專輯,確實是一個音樂人作為『製作人』的本事。哦哦,提到『製作人』,你應該知道我要說誰了吧?
  • 慶慶新歌《空心》備受業內稱讚 用音樂安撫人心
    ­  近日,新生代創作歌手慶慶發表個人最新單曲《空心》。自從慶慶在2016年推出首張同名專輯《慶慶》以來,慶慶憑藉著獨具魅力的音色和完美的唱功,讓其每一次為音樂發聲都能獲得業內樂評人、媒體稱讚與認可。
  • 多久發一張專輯才最好?
    首先的問題是,所謂的「傳統專輯周期」,到底有多傳統?從1968年到1977年之間,Fleetwood Mac發行了11張錄音室專輯、一張合作專輯、以及六張精選輯——有時他們一年會發兩張專輯。Fleetwood Mac Rumours 1977大衛·鮑伊早期也是瘋狂輸出,在1967年到1980年間發了14張專輯。
  • 2018,我是這樣聽歌的
    我就以自己為例子,聊聊自己2018年裡是怎麼聽歌的。2018年,對我來說,最大的變化之一,是聽歌方式的調整。我嘗試把自己獲取音樂的方式跟流媒體時代做一個銜接,以完全順其自然的態度,跟著流媒體的腳步走,看看能走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具體方式就是只聽Spotify的智能推薦歌單。因為Spotify的智能歌單在業內口碑很好,身邊很多朋友都在誇Spotify的智能推薦準。
  • 曾說過一年一張專輯的周杰倫,如今為何幾年都不發一張?
    創作狀態處於巔峰的周杰倫就說過:「一年出一張專輯,一張專輯必有一首中國風。」要知道,一般音樂人出專輯都要慎重考慮,畢竟市場競爭激烈,本錢拿不拿的回另一說,口碑壞了就要退出這個圈子了,所以大多數都選擇兩三年出一專,利於保持新鮮感。但是,周杰倫可謂藝高人膽大,出專輯的承諾也兌現了好幾年,並且保持著很高的水準,很多歌也持續走紅,變成大家青春的回憶。但是,新鮮感,這個詞,是很殘酷的。
  • 馬世芳:且來迎接一張偉大的專輯
    我不輕易這麼說,但生祥樂隊的《圍莊》,將是一張偉大的專輯——說「一張」不大準確,因為它是一組雙片套裝、兩片CD足足十八首歌的概念專輯。總之,這註定偉大的專輯早已製作完成,卻沒有唱片公司願意投資發片。林生祥決定直接訴諸群眾,發起網路群眾募資,最近三天兩頭都能看到他在臉書呼籲各方支持。林生祥是我心目中當代臺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
  • 少女時代金泰妍INS公開近況:我明天發專輯
    女團少女時代成員泰妍以夢幻般的外貌吸引了人們的視線。12 月14 日,韓國女團少女時代成員金泰妍通過自己的個人 Instagram 發布了「我明天會發專輯」的文字動態,同時還公開了多張包含近況的認證照片。
  • 1MORE 音樂夥伴吳青峰新專輯《太空人》聽歌會
    8月12日,吳青峰為9月6日即將發行的首張個人創作專輯《太空人》預熱,在京舉辦了新專輯聽歌會,與邀請前來的媒體及樂評人們提前分享了7首新專輯收錄曲。談及新專輯的製作理念和創作心得,並稱「能在同一個空間分享音樂,是空洞人生中極大滿足的一個部分。」新專輯極具個人特色的創作風格與豐富多變的編曲設計,帶來了一場衝擊性強勁的視聽盛宴,引發熱烈回應與討論。
  • 陳綺貞的中年危機 | 我為什麼說《沙發海》是一張「活在大清」的專輯
    若《時間的歌》還可以用主題概念去搪塞,那麼這張「重回17歲」的《沙發海》,重新講回少女心事的專輯,沒有一首會成為hit的歌——是的,我就這麼下結論,我們唯結果論,《沙發海》裡面不會有一首歌能被傳唱起來,歡迎半年後來打臉。第二,這是一張「回到大清」的專輯。2013年,陳綺貞推出《時間的歌》。
  • 聽歌前,先欣賞好看的專輯封面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在在聽歌前習慣先看下專輯封面?
  • 這些春夏季專輯概念照,簡直就是韓系寫真範本!
    旅拍君一直期待著~ 那今天我們來聊聊近半年一些回歸韓國女歌手專輯/單曲的概念照和 MV聽覺和視覺搭配食用或許會更好旅拍君選取了一部分作為愉快的賞圖短途一張禮物般的甜蜜專輯5 首歌裝載著允兒美好的四季跟著專輯概念照裡的仙女允一起漫步回憶「春夏秋冬」春夏裡純淨允兒是初戀仙女模樣啊秋冬裡溫暖光影有些慵懶感性
  • 被我活活聽到消磁的一張專輯
    「消磁」這個字眼現在不常聽到了吧,數字時代的趨勢是消滅一切低效的存儲介質,現在甚至已經慢慢的沒有介質了
  • 聽歌又解謎!泰勒絲新專輯彩蛋解析!一首歌同時提到多位前男友?
    泰勒絲在專輯發行前一天才公布這個好消息,並表示她完全無法停止創作這張專輯與前一張專輯《Folklore》之間有很大的關聯,之前她也親口承認專輯製作清單中的William Bowery就是男友喬歐文(Joe Alwyn)的化名,此次也有參與創作。
  • 今日這幾張新專輯,逼著我們周末宅家聽歌
    對此,心裡難免有點怨恨:為何他們都選擇周五推出新專輯呢?周末本是放肆嗨的節奏啊,弄得現在只想宅在家好好聽歌。從網上留言來看,仍然有不少人覺得吳克群的這些創作就是在賣弄概念,純屬忽悠。不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無法得知吳克群的真實想法,卻可以聽自己的耳朵與靈魂來判斷《你說,我聽著呢…》是否動人且值得聆聽。我相信,朋友們若能聽完這張專輯,大家至少會得出「音樂還行」的結論。
  • 慶慶直播道歉,李佳琦卻紅了眼睛,這次會帶來負面影響嗎?
    這次事件其實也很簡單,主要是因為李佳琦有一個小助理,名為慶慶。在一次的直播過程中,李佳琦想要給直播間的粉絲們發一個紅包,表示一直以來粉絲對自己的支持,但是這個小助理利用網絡延遲,卻搶了粉絲的紅包。後來事情經過了網絡發酵,一瞬間網絡上罵慶慶的人都出現了,有的人罵慶慶是綠茶,還要求李佳琦開除她。
  • 「歌單時代」到來,「專輯」要退出歷史舞臺了?
    近日LOOP公司基於3014名受訪者的一項最新調查表明,如今人們更愛聽歌單,而不是專輯。調查顯示,受訪者每天收聽歌單佔總聽歌時間的31%,而專輯僅佔22%。專輯,是包含若干歌曲的「作品集」,這些作品集通常在形式上或內容上會一有完整的概念。專輯跟歌單的區別在於,歌單是基於用戶品味建立的,而專輯是音樂人的音樂觀和價值觀的集中表現。用戶創建的歌單裡的歌一定是用戶自己喜歡的,但專輯就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