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 連環出包內幕;晶圓汙染影響,臺積電砍Q1財測;

2021-02-15 集微網

1.沒有張忠謀的臺積電 連環出包內幕;

文●吳中傑、黃靖萱

劉德音(右 2)與魏哲家(左 1)去年接任臺積電董事長與總裁,雖採漸進式接班,上任後仍遇逆風。 (攝影者. 楊文財)

「這已經不像我們過去認識的臺積電,」研究半導體產業超過 20 年的中國國金證券科技及半導體產業負責人陸行之,在臉書上寫下重話。

1 月 28 日,陸行之出言抨擊,因為傳出臺積電臺南 14 廠的 16 與 12 奈米製程使用了不合規格的「光阻劑」,可能導致上萬片晶圓報廢。

去年 6 月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正式接班,如今該公司卻在不到 8 個月內兩度下修財測、發生歷年最嚴重資安事件,加上最近這次意外,以嚴謹出名的臺積電,顯得很失常!

「我們從業經驗,一般有 1 千片報廢就很恐怖了,超過萬片,絕對是(問題發生了)2、3 個月才會這麼多.,即使是大陸(製程技術較落後)也不太會出一次報廢千片的包。 」一位在半導體業超過 20 年的中國晶圓代工廠臺籍中高階主管說。

為了找出真相,《商業周刊》採訪團隊訪問超過 18 位臺積電現任與前任中高階主管、半導體設備商、化學原料業者及分析師等人,試圖梳理脈絡。

追蹤 1》砍成本改變供貨商策略?

最近採購出來談,甚至砍 15%,

以前不可能發生.

臺積電的聲明公告中,歸咎供貨商:「問題出在一批光阻原料,此批原料系來自一個與臺積有多年供貨經驗優良的廠商,但與過去其供應之原料規格有相當的誤差。 」

臺積電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接受本刊訪問時說:「拿來的時候,只相信那個原來的廠商給我們的檢測,我們沒有進一步再做自己的檢測。 」

然而,在臺積電資深供貨商眼裡,此事很異常,原因在,全球前三大光阻劑廠商包含東京應化工業(T.O.K.)、JSR、信越(Shin-Etsu Chemical)。 這次被指涉出包的陶氏化學(Dow Chemical)雖也是國際大廠,並是臺積電其他原料長期合作夥伴,但在光阻劑供應名單中,屬後進者。

「大部分是換新製程才會換供貨商。 但有時,要成本降底,或(產品)上線有時間壓力,會先將就用舊的,之後為提升良率就會換。 」一位臺積電化學原料供貨商副總經理表示。

若再拿 2017 年臺積電年報的黃光製程主要原料供貨商,跟 2016 年相比,名單差異變大,家數也從七家增加到十家。 是臺積電的採購策略改變,間接導致這次意外?

一位臺積電本土設備供貨商的副總經理表示,近年臺積電的採購策略正從技術導向,演變成價格導向,「他們(雙首長)急於表現自己(能維持獲利).。 」

以前,「供貨商能給好技術、好內容,貴一點 OK,反正毛利夠支撐。 」去年下半年起,臺積電「(砍價)執行力度比較強,以前可能半個月(談價格)降不下來,就還是照原本價格走,現在就跟你多耗。 」另一位臺積電本土服務供貨商總經理也表示。

該名中國晶圓代工廠臺籍中高階主管認為,供貨商被要求砍價之下,很可能因此更動配方,也許規格檢核表上看起來與過去一致,但實際導入製程,就會發生問題,「比較先進的工藝節點,要是有那麼一點點點的小差異,就會造成良率問題, 你用原先的步驟或規格逮不到(錯誤)。 」

臺積電沒有證實撙節成本與這次意外的關係,從財報上也難看出供貨商的成本是否降低,但臺積電內部撙節成本,可看出以管銷費用(SG&A)除以營收的比率,在 2012 年前還在 4%以上,到 2018 年,已降到 2.5%。 裡昂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侯明孝分析,此費用率往下降,表示臺積電對內部花費的管控很緊。

但也有人為供貨商辯護。 一位曾在臺積電任職近 20 年的前中高階主管表示,這次被市場指涉出錯的供貨商,是全球最大化工控股公司陶氏杜邦(DowDuPont) 旗下的陶氏化學,陶氏市值超過 3 兆 6 千億元,「這麼大的廠商,不太可能犯低級錯誤, 它就像是化學界的英特爾(Intel)! 」

追蹤 2》接班後,螺絲鬆了?

臺積有個「東廠」.

它可以找哪些人有犯罪傾向

我們進一步質疑,即使陶氏原料有問題,為什麼臺積電驗收時,卻沒有發現? 它真如陸行之隱憂般,「是運氣不佳,還是皮帶鬆了? 」

孫又文回答:「我不曉得為什麼驗收時沒有發現.,以後就是要全部檢測完畢才能夠用,我們這次就是沒有。 」

「如果真的就是 SOP 沒做好,我們會覺得滿訝異的,」侯明孝表示。 一位半導體工程師說:「理論上,光阻液上機前就會有品管檢驗,光阻製程完還有品檢,有偏差應該會檢出。 」而且臺積電還有嚴格的品管部門,會依照之前生產的大數據,決定取樣檢查的頻率,但這次問題竟拖了兩個月才被發現。

臺積電若沒有落實流程,狀況幾乎跟上次的機臺病毒事件如出一轍,臺積電當時歸咎原因是:安裝新機臺時,人員未遵循標準作業程序,導致潛藏在機臺內的病毒進入內部網絡。

「流程不嚴謹」,過去很難跟臺積電畫上等號。 該公司因為一個世代的設備投資就高達數千億,對犯錯容忍度極低,其內部有「review」(檢視)、「align」(對齊)等術語,指做事要時時檢討、員工間要時常確認彼此意思是否一致。

臺積電乍看螺絲鬆了,但其實近年的管理規章,卻是越來越複雜。

「臺積有個『東廠』,internal audit(稽核)搭配法務,」「你有沒有看過電影《關鍵報告》? 它有一套系統可以預防犯罪,找哪些人有犯罪傾向。 」該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舉例,臺積電約 5 年前,就有這系統檢視內部,如果有員工跟供貨商走太近、或有親友關係,就會被查。 「不管很遠的親戚也是,就說你有犯罪傾向,這很讓人詬病的是,臺清交成,都是學長學弟嘛,避也避不了。 」

「他們用很多管理規章處理事情,每出一次事就加強修訂。 現在廠商要跟他們開會,都要先提出申請讓採購同意,而且只能和採購談,不能單獨和使用單位談。 」一位臺積電本土設備供貨商副總經理說。

管更嚴,團隊的執行力卻更無法到位? 更有意思的是,當我們追問此問題時,眾多受訪者卻反丟出一個問題:你覺得這消息,為什麼被爆出來?

追蹤 3》內鬥、派系角力?

一定有人覺得把這事弄出去,

可以用外部力量制約內部

「其實以前也都有類似事情,半導體製程這麼多道、這麼多供貨商,哪時候不會發生大大小小的差錯? 但重點是,以前都沒有被爆出來,為什麼現在廠出了問題,記者沒 2 天就會知道? 」一個公司市值破兆的臺積電供貨商中階主管說。

目前關於臺積電內部的權力、派系之爭,有各種無法證實的傳言, 「真正的 insight(內幕),我敢講你敢寫嗎? 現在這東西,有點太強調這件事情,太被突出,太被報導跟痛打,有人要搞東西,要搞一些人走。 」該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表示。

「以前做事,大家會猜,Morris(張忠謀英文名)怎麼想、怎麼看? 大家會朝某一個方向,行動是一致的。 但現在他不在,就不一樣了。 (大家)一定想,這件事做了,是對劉(劉德音)、或對魏(魏哲家)有利? 」另一位臺積電前中高階主管表示。

有關人事鬥爭的論述極多,當領導者的權威被質疑後,即便有再多規章,員工執行力自然很難到位。 但這就能解釋這次意外嗎? 回歸問題的本質,究竟股東該如何看此事件? 臺積電,真的變了嗎?

至今,臺積電不願意對此事做更進一步的細節說明。

但若將這次光阻事件簡化來談 2 種可能:一,內部 SOP 沒有落實而導致出錯;二,內部 SOP 落實了,仍然出錯。 2 種可能,都算是系統性問題,都不是小事。

前者,出錯太頻繁,代表更多規章也管不動,問題在執行力。 後者,可能代表「你臺積電有些製程,是沒辦法在生產在線檢測出問題。 」一位歐美系半導體設備商說,隨著臺積電的製程越來越先進,變成世界第一,不可控的風險,將會越來越大。

一場信任風暴正在成型.

「張忠謀不在了,

大家沒顧忌,要殺就殺」

這次的晶圓報廢事件,不是成本、接班後螺絲是否鬆了,或權力動蕩等單一原因可解釋,而是一場多重因素交雜的領導信任風暴,正在交織成型。 鬥爭傳言,就是信任危機的徵兆,當員工對領導權力質疑時,規章再嚴,也難以落實。 股東接下來要警戒的是,它會否進一步形成負向循環? 臺積電領軍者能否好好梳理,不讓意外成為常態。

信任危機,幾乎是所有接班人都會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強人之後的接班者,強人如張忠謀與郭臺銘等,赤手空拳打下江山,威望十足。 接任者剛上任要建立同等權威,難度極高。 初期,接棒者多選擇從數字下手,對股東交代,但也可能引發不滿。

如供貨商就會質疑:「現在的新王朝,就只有一件事,我要有利潤,要維持 EPS,管你廠商活不活得下去。 」

在大家對領導者的做法觀望時, 臺積電的雙首長制,又讓情況更複雜。 「劉比較洋派,都找常春藤的班底,魏比較土派,找清華、交大等這批人,兩個打法完全不同。 」「Morris 不在了,大家也沒顧忌了,要殺就殺,各佔地盤,以前會猜 Morris 在想什麼,現在不用。 」一位臺積電前主管表示。

如果,再加上外在環境驟變,臺積電 3 次調降財測的訊息,更可能會影響新領導者的威信。 即便規章仍在,該位臺積電前主管還是用「失了魂」形容公司。

尤其,在一位巨人般的開創者後接班,向來就是企業交棒高難度的一課。

這是一門連市值新臺幣2 兆 7 千億的奇異(GE)都難解的課題。 奇異前執行長伊梅特(Jeff Immelt)在位 16 年,始終難以走出前任傳奇執行長傑克. 威爾許(Jack Welch)的陰影。 星巴克創辦人舒茲(Howard Schultz)先前轉任董事長 8 年後又回鍋執行長,就是因為接班人急於建立威望、衝刺數字。

第一代創業者離開後,接棒者勢必經歷一段權力動蕩期,臺灣最優秀、佔臺股市值逾兩成的臺積電,如今看來也難避免。

劉德音與魏哲家若能度過這場風暴,對臺灣將是很有意義的一堂課。 臺灣企業的接班問題,連《經濟學人》都曾點名提醒,這群新接棒者能否在動蕩極大的時局裡,走出自己的路,影響的不只是企業,還將決定臺灣的未來。

來源:《商業周刊》 163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商業周刊》

2.晶圓汙染影響,臺積電砍Q1財測;

臺積電(2330)表示,光阻事件致報廢的晶圓數量較先前評估的更多,預計影響第一季營收減少5.5億美元,因此下修第一季營收展望為70億美元至71億美元之間,較原估減少3億美元,相較上季的營收新高94億美元減少24.5%~ 25.5%。 並下修毛利率為41%~43%,營業利益率為29%~31%,均較原本預期下降2個百分點。

臺積公司15日表示,經完整評估日前受到光阻原料事件影響的晶圓後,更新2019年第一季業績展望。

臺積公司發現晶圓十四B廠生產的12/16奈米晶圓有良率異常的現象,經追查後發現來自一家化學原料供貨商的一批光阻原料中某特定成分因被處理的方式與過去有異,導致光阻液中產生異質的聚合物。 此異質聚合物對晶圓十四B廠生產的12/16奈米晶圓產生不良影響。 為了確保出貨予客戶的晶圓質量,決定報廢的晶圓數量較先前評估的更多。

臺積公司評估光阻事件帶來的財務影響為,此次事件預計將使第一季營收減少約5.5億美元,毛利率減少2.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減少3.2個百分點,每股盈餘減少新臺幣0.42元。

臺積公司強調,第一季報廢的晶圓將於第二季補足,此將貢獻第二季營收約5.5億美元,毛利率增加1.5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增加2.1個百分點,每股盈餘增加新臺幣0.34元。

以2019年全年觀之,此事件預計將使全年毛利率減少0.2個百分點,營業利益率減少0.2個百分點,每股盈餘減少新臺幣0.08元。

同時,臺積公司已採取行動,將部分產品自第二季提前投產,並看見一些需求的增加;此兩項因素將額外貢獻第一季的營收約2.3億美元。

綜合上述原因,臺積公司預估第一季營收將介於70億美元至71億美元之間,低於原本預期的73~74億美元;毛利率將介於41%~43%之間,較原先估計的43~45%下降2個百分點,也低於上季的47.7%;營業利益率將介於29% ~31%之間,較原先估計的31~33%下降2個百分點,也低於上季的37%。

自臺積公司發現此問題,已立即通知所有受到影響的客戶,與其保持密切聯繫,並個別溝通替代方案和產品交期。 臺積公司也已採取行動加強在線晶圓檢測並對進貨原料更嚴加控管,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先進位程技術。工商時報

3.臺積電下修財測 ADR一度重挫至每股 37.88 美元

全球最大晶片代工製造商臺積電周五 (15 日) 發布業績警示。 

受到光阻液事件衝擊,報廢的晶圓數量遠高於預期,因此臺積電預測第 1 季營收減少約 5.5 億美元。

受此消息拖累,臺積電 ADR (TSM-US) 周五美股盤中一度重挫至每股 37.88美元的單日低點,隨後尾盤拉升 0.08% ,收每股 38.09美元。

臺積電 ADR 走勢圖。 (圖:investing)

臺積電早前發現臺南 14 廠的 16 奈米與 12 奈米製程出現良率異常問題,發現原因是出自於某間化學原料供貨商的一批不合規光阻原料,這些不良的原料導致生產的 16 奈米與 12 奈米晶圓出現瑕疵、良率大減。

臺積電的臺南 14 廠主要向蘋果、Nvidia、聯發科、Xilinx、博通和 AMD 等客戶供應晶片。

臺積電周五表示,為確保出貨給客戶的晶圓質量,晶圓報廢數量比預期嚴重,預測將使第一季營收減少約 5.5 億美元,若新臺幣營收以 1美元兌換新臺幣 30.6 元計算,約為新臺幣168.3 億元。

臺積電將原先預測第一季營收 73 億至 74 億美元,下修至 70 億至 71 億美元,為 2016 年第一季以來最低。

Sanford C. Bernstein 分析師 Mark Li 表示:「蘋果、聯發科、Nvidia 和許多其他客戶可能預見晶片交貨延遲,但晶片庫存與季節性疲軟應該會使得 (晶圓出包) 影響可控,財務影響也是可控的。 」

Mark Li 表示:「我們認為臺積電將與這家化學品供貨商商談賠償事宜。 臺積電仍是一個明確的市場領導者,但這一事件可能會略微影響其長期以來在質量控制方面的良好聲譽,以及一些投資者評估這間公司的看法。 」

消息人士披露這批不良光阻原料,是來自美國跨國化學公司「陶氏化學」,但臺積電拒絕對此響應。

臺積電 (TSMC) 上月預測十年來最大的季度營收下滑,主因是受到智能型手機需求下降的影響。 臺積電對 2019 年全球需求表示不太樂觀,因中美貿易爭端引發的不確定性,並暗示這將損及銷售。

臺積電仍將是 iPhone 所使用的「A 系列」處理器的獨家供貨商,預計今年將保持不變。鉅亨網

更多重磅新聞:

1.人民日報:一些民營企業為求發展速度「拔苗助長」 

2.通信行業動作頻頻 光纖光纜領域迎來春天 ;

3.2019中國彩電市場元春線上銷量同比增長37.8% ;

4.無處不在的面部識別 ;

5.摩根大通發表加密貨幣JPM Coin,成為美國首家以數字貨幣代表法定貨幣的大型銀行 ;

6.急性血癌,病情總是來得又急又快 ;

7.OPPO副總裁沈義人:10X混合無損變焦技術上半年量產 ;

8.谷歌試圖阻止向私人出售5G頻譜 ;

9. 全球首款 三星S10+頂配版現身:12G內存+1T存儲 ;

10.華南量子科技與衛星通信產業創新聯盟揭牌 ;

11.盤點20家引領人工智慧革命的公司 ;

12.雷軍王川曝光小米9手機多參數 自稱地球上配置最高 ;

13.上海擬建自主智慧財產權區塊鏈系統 參與制定國際標準 ;

14.歐美運營商對「華為禁令」說不 媒體批華盛頓「蠻橫自私」 ;

15.王騰:小米升降攝像頭手機會有的,視需要而定 ;

16.華為第一名中標中國聯通41.6萬站4G擴容項目,或將獲超半數份額 ;

17.華為5G DIS首發!將於2月18日啟動建設5G火車站 ;

18. IBM AI與人類辯論賽全程:機器語義、邏輯分析能力突飛猛進 ;

19.助力Siri,蘋果收購科技公司PullString ;

20.華為博士員工平均離職率21.8%:英雄為何無用武之地 

請下載愛集微APP閱讀

相關焦點

  • 深度揭秘:後張忠謀時代,臺積電為何頻出大事故?
    去年 6 月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退休後,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正式接班,如今該公司卻在不到 8 個月內兩度下修財報預測、發生歷年最嚴重資安事件,加上最近這次意外,以嚴謹出名的臺積電,顯得很失常!「我們從業經驗,一般有 1 千片報廢就很恐怖了,超過萬片,絕對是(問題發生了)2、3 個月才會這麼多.,即使是大陸晶圓廠(製程技術相對落後)也不太會出一次報廢千片的包。
  • 後張忠謀時代的臺積電
    同樣做「代工」,張忠謀與郭臺銘做的事相去甚遠。張忠謀來到臺灣兩年後組建臺積電,做起了晶圓代工,也就是晶片製造,這類企業有個英文名叫Foundry。晶片,也稱集成電路,如果沒有它,人類世界將無法使用任何現代電子設備,包括手機、電腦、iPad等。而晶片行業主要分為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
  • 裸退的臺積電張忠謀
    作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的開拓者,臺積電的締造者,張忠謀在半導體產業界擁有不可磨滅的地位,讓我們回顧一下這個不世天才的成長過程。最值錢的創新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張忠謀,一個可以定義一個產業的人,被譽為臺灣「半導體教父」「晶片大王」。
  • 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叫我IC設計之父更恰當
    【維文信PCB】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自1987年創辦臺積電後,他開拓的晶圓代工模式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對臺灣來說,這也是一個不可磨滅的功績。由於晶圓代工廠為IC設計業解決生產的問題,透過設計與製造分工所造就出的效率,提供IC設計業更具競爭力,之前張忠謀曾被譽為晶圓代工之父,不過,張曾說,與其稱呼他是晶圓代工之父,倒不如說是IC設計業之父更來得更恰當。
  • 完美謝幕,臺積電告別張忠謀時代!
    張忠謀表示,很難預料5至10年後的情況,因為很多事情都可能發生,很多事情在1至2星期就可能發生,如中美貿易爭執可以有很多變化,也很可能會影響大陸半導體未來5~10年的發展。若依當前的走向預測,張忠謀預期,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未來5~10年將會有相當大的進步,不過,臺積電也會有很大的進步,大陸半導體與臺積電的差距還是會一樣,會落後臺積電5至7年。
  • 臺積電張忠謀宣布2018年6月退休!
    自張忠謀於1987年創立臺積電,並一手締造全球晶圓代工領域龍頭老大,已是三十年。早在2005年,張忠謀就在考慮退休和交接問題;臺積電也從2013年開始實行劉德音、魏哲家擔任共同執行長職務,希望能夠進行平穩的權力過渡。
  • 臺積電張忠謀生於寧波,長於大陸,真心希望臺積電為國效力
    他知道臺灣缺少晶片設計能力,於是,他將公司定位在「專注代工」,在此之前,半導體業從沒有代工模式。  厲害吧,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模式,然後成功了,而且還做到了世界第一。可惜,不能為我所用,假如臺積電和華為能強強聯合,手機這一塊,華為絕對能一家獨大,不管是三星還是蘋果,都無招架之力。
  •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沒贏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表示: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沒贏 旺材晶片 發表於 2020-12-09 09:04:31   近年來
  • 張忠謀回顧創辦臺積電過程,談臺灣半導體業的未來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接受竹科廣播電臺的專訪,23日播出了上集20多分鐘訪問內容。張忠謀首度暢談退休後的生活,表示很習慣,也透露原本打算寫的15萬字自傳下冊內容,將聚焦於從美國德州回臺後的生涯為主。他也坦言,創辦臺積電過程很興奮,雖不見得一定很辛苦,但有遇到很大挫折。
  • 「半導體教父」張忠謀,他創建臺積電稱霸全球,掌握華為晶片命運...
    臺積電是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市場上一些最著名的晶片就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如華為麒麟晶片、蘋果A系列晶片,高通晶片等,都是由臺積電生產的。在全球晶片代工領域,臺積電市場份額高達52.7%,可謂一枝獨秀。臺積電的創始人,就是著名的企業家張忠謀。
  • 如何在半導體界成就傳奇:圖說張忠謀的臺積電人生
    張忠謀是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臺積電)創始人,現任臺積電董事長,有「晶片大王」、臺灣「半導體教父」之稱。  27歲那年,作為麻省理工學院畢業的碩士生,他與半導體開山鼻祖、英特爾公司創辦人摩爾同時踏入半導體業,與集成電路發明人傑克-科比同時進入美國德州儀器公司。
  • 臺積電張忠謀告別秀:每天賺10億!
    晶圓代工廠臺積電今(18)日下午舉辦法說會,董事長張忠謀親自現身主持,他在公司法說會尾聲表示這是他任內親自上陣的最後一場法說會,以「我會想念你們」這句話感性向法人告別。法說會上,臺積電公布2017年全年營收新臺幣9774.47億元,同比增長3.1%,全年稅後純益為新臺幣3431億元,同比增長2.7%,每股EPS為新臺幣13.23元,再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張忠謀告別:我會想你們的臺積電今日(1月18日)召開2017年第4季法人說明會,由董事長張忠謀、共同執行長劉德音、魏哲家及財務 長何麗梅共主持。
  • 「晶片教父」張忠謀一手創辦的臺積電有多牛
    近期,「美國對華為制裁升級」一事持續發酵,臺積電作為華為的晶片代工廠也頻頻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臺積電可不同於我們平日裡所說的「代工廠」,它作為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廠,更是稱霸全球的半導體企業。「最大的長處就是沒有長處。」「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製造產品。」早在1987年,張忠謀毅然創辦起了代工廠。
  • 斷供華為,臺積電放棄內地市場,張忠謀到底在「謀」什麼?
    張忠謀因地制宜,創建了全世界第一家專業晶圓體製造的代加工企業,這家企業就是臺積電。 專業製造晶圓體,在當時是一個新鮮的行業,很多人對臺積電的製造水平抱著懷疑態度。在剛成立的幾年裡,臺積電沒有同行業的訂單,只是靠臺灣省政府輸血維持,企業發展舉步維艱。
  • 張忠謀明年6月退休、劉德音接董事長,未來臺積電將面對的三大挑戰
    但不願具名的美系外資分析師認為,雙領導平行領導制度容易引起公司內鬥,負面看待張忠謀將退休對臺積電的影響。他表示,由於臺積電技術面無虞,明年仍可鞏固蘋果(Apple)處理器訂單。張忠謀自豪的三件事昨天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開記者會,宣布退休消息。
  • 臺積電斷供華為背後:任正非的命,張忠謀的運
    張忠謀當時還有3個月就要徹底退休,他拜會的目的是希望任正非日後多多關照臺積電。那一年,華為給臺積電貢獻了8%的營收,是臺積電的第二大客戶,第一是蘋果。 兩位巨頭怕是沒有料到,美國對華為的制裁突然而至且層層加碼,搞得華為沒法「關照」臺積電,只能與與臺積電「執手相看淚眼」。
  • 押寶川普,臺積電騎虎難下,張忠謀對蔡英文心生不滿?
    堪稱「臺灣半導體界兩顆太陽」的張忠謀和曹興誠,從30年前就結下「瑜亮情結」。原來聯電1980年就創立,1984年曹興誠曾遠赴美國,向張忠謀提出轉型晶圓代工想法。
  • 89歲的張忠謀是何方神聖?臺積電的成敗,華為的生死與他有啥關係
    2020年7月17日,臺積電正式宣布,如果美國對華制裁不變,將在9月14日後停止對華為的供貨,消息一出 迅速成為了討論的一大熱點。臺積電正式斷供華為,是什麼意思?臺積電是做什麼的?這個屢屢出現在新聞重要位置的張忠謀又究竟是何方神聖?臺積電與華為的關係究竟如何?
  • 歷史轉折中的臺積電
    同樣做「代工」,張忠謀與郭臺銘做的事相去甚遠。 張忠謀來到臺灣兩年後組建臺積電,做起了晶圓代工,也就是晶片製造,這類企業有個英文名叫Foundry。 晶片,也稱集成電路,如果沒有它,人類世界將無法使用任何現代電子設備,包括手機、電腦、iPad等。而晶片行業主要分為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及測試。
  • 半導體風雲錄》臺積電與三星之爭!張忠謀:三星是厲害對手,臺積電還...
    目前,雖然臺積電在其市場佔有率上有過半的競爭優勢。不過,三星也非省油的燈,2019 年也宣布將投資 120 兆韓圜 (約 1,150 億美元) 的金額,希望能在 2030 年超車臺積電,成為非存儲器的系統半導體製造龍頭。面對三星如此來勢洶洶,連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都表示,三星電子是很厲害的對手,臺積電還沒有贏。因此,在可以期待的未來是臺積電與三星的競爭仍將持續,鹿死誰手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