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亞大選記票正式結束前,保守黨派聯盟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票數。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7月10日表示,其所在執政黨已在聯邦選舉中獲勝,以自由黨為首的保守黨派聯盟將得以繼續執政。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工黨黨魁肖頓(Bill Shorten)宣布敗選,並向特恩布爾道賀。
但墨爾本《時代報》認為,特恩布爾這次贏得的是一個「最難看的勝利」。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躍認為,聯盟黨此次「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而在外交政策上,這次大選結果也不會造成什麼改變,美澳兩國依舊是親密的盟友,關係屹立不倒。
當地時間2016年7月5日,澳大利亞雪梨,澳大利亞選舉計票工作進行中。 視覺中國 圖5月8日,特恩布爾正式宣布解散國會兩院,定於7月2日舉行全國大選。大選如期舉行,但記票過程卻出現了小插曲。
7月3日凌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轉播的2016年澳大利亞眾議院選舉的開票實況的畫面突然變成了激烈的澳式足球比賽。角逐雙方也從特恩布爾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即「聯盟黨」)和比爾·肖頓領導的澳大利亞工黨,變成了雪梨天鵝隊和西部鬥牛犬隊。
最終,鬥牛隊以4分險勝,但大選記票結果卻遲遲沒有宣布。3日凌晨,澳大利亞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將於當天凌晨2時暫停計票,並且在兩天之後重新開始計票。對此,澳官方給出的解釋為:許多來自偏遠和人數較少的選區的選票需要運輸至大城市才能開始統計,因此當晚只能統計完成一部分選票。
而此後,一則「一本正經」的假新聞在澳大利亞華人圈裡廣為流傳:據澳大利亞特殊廣播服務臺(SBS)報導,計票中止是因為「一隻有趣的鳥兒飛進了計票辦公室」分散了計票人員的注意力。等計票人員回過神來,就忘了數到哪裡了……
在墨爾本經營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華人楊雅君表示,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都是澳大利亞公民,自己則是澳大利亞永久居民,「所以我們對選舉還是比較關注的。」
終於,在開票整整8天之後,膠著的選情才出現曙光。截至10日,聯盟黨在下院獲得的席位達到74個,距離法定的多數黨地位只差兩席。工黨領袖肖頓承認選舉失敗,而聯盟黨將獲得組閣的權力。聯盟黨領袖特恩布爾則興奮地慶祝選舉勝利,表示「這是偉大的一天」。
「即便特恩布爾贏了,他也是輸家」據ABC報導,截至目前,聯盟黨共獲得76個眾議院席位,工黨67席,其他黨派和獨立議員5席,還有兩席的選舉結果未公布,不過工黨基本鎖定了這兩個席位。
從目前的結果看,與選舉之前相比,特恩布爾領導的聯盟黨在眾議院中的優勢下降得非常明顯。
在2013年選出的澳大利亞第44屆議會中,聯盟黨佔據了150個眾議院議席中的90個,但經此次選舉之後,聯盟黨在眾議院中的議席數則下降到了不到80個。
根據澳大利亞的憲法和政治傳統,一個黨派只要在眾議院獲得76個或以上的席位,就有權組建政府,而該黨派的領導人將擔任政府總理。即便是拿下最後兩個席位,獲得78個席位,也就是剛過了組閣「門檻」。
墨爾本《時代報》將特恩布爾和聯盟黨在此次選舉中的「戰果」稱為「最難看的勝利」。而早在選舉結果揭曉之前,英國《衛報》就刊文表示:「即便特恩布爾贏了,他也是輸家。」
《衛報》指出,特恩布爾之所以能夠在2015年成功「逼宮」時任總理阿博特,是因為當時黨內許多議員對聯盟黨在這次選舉中的表現抱悲觀預期,希望通過特恩布爾的高人氣來扭轉即將到來的選戰劣勢。而聯盟黨在此次選舉中難盡人意的表現,遠遠沒有達到黨內對特恩布爾的預期。再加上後者激進的經濟改革措施本來就讓黨內保守派頗有不滿,這導致在此次選舉過後,特恩布爾將有可能在黨內遭遇極大挑戰。
「
不管誰上臺,都需要吸引外資以發展經濟,都需要通過吸引高技術移民來引進人才,就算是標榜保護主義的工黨也一樣。」楊雅君對澎湃新聞說,但與此同時,出於對民意的忌憚,兩黨都不會對社會福利『開刀』,即便是標榜自由主義的聯盟黨,也會傾向於通過減稅而不是削減福利的方式來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
「成也經濟,敗也經濟」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聯盟黨此次可謂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侯敏躍認為,中國過去數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極大地刺激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行業,澳大利亞鐵礦石對華出口額一度達到每年400億澳元,導致大量的投資湧入採礦業。然而,當這些新投資的礦山於2014年左右開始投產時,卻正好趕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導致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價格暴跌,出口額迅速下跌到300多億澳元,這讓澳大利亞經濟損失慘重,失業率也居高不下。
侯敏躍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特恩布爾領導聯盟黨試圖通過出口商品的多樣化和吸引外資,來優化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促進澳大利亞的「增長和就業」(特恩布爾的競選口號),可以說是切中了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要害所在。可是問題在於,經濟改革本非朝夕之功,結構性改革更是遠非「立竿見影」。2015年9月才剛剛上任的特恩布爾並沒能在選舉之前就拿出能讓選民們切身體驗到的改革成果,這難免讓選民們覺得聯盟黨「言過其實」,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這成為聯盟黨此次「慘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澳大利亞經營房地產開發公司楊雅君看來,這次的選舉結果並不會對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意帶來什麼影響。另一方面,她認為,儘管兩黨在競選中各有側重,但面臨澳大利亞的經濟問題,可供選擇的出路並不多。
「不管誰上臺,都需要吸引外資以發展經濟,都需要通過吸引高技術移民來引進人才,就算是標榜保護主義的工黨也一樣。」楊雅君對澎湃新聞說道,但與此同時,出於對民意的忌憚,兩黨都不會對社會福利「開刀」,即便是標榜自由主義的聯盟黨,也會傾向於通過減稅而不是削減福利的方式來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
也正因為如此,澳大利亞人看待此次選舉的態度頗為漫不經心。「甚至有一點幽默。」楊雅君表示,這也是ABC可以在開票轉播中「毫無違和感」地插播足球比賽的原因所在。
美澳關係仍舊屹立不倒而從外交政策層面來看,大選結果頁並不會造成什麼變化。
上海社科院亞太所原所長周建明對澎湃新聞表示,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自從二戰結束起就是非常親密的盟友關係,在越南戰爭期間更是為美國提供了重要支援。此後,經歷冷戰和冷戰結束之際,澳美關係也是一直屹立不倒,基本沒有受到國際社會風雲變幻的影響。設立在澳大利亞荒野裡的松谷基地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這些因素都使得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非常穩固,基本不會受到選戰結果的影響。
而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阿什利·唐申德(Ashley Townshend)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亞太事務中支持美國立場是兩黨的共識。關於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澳大利亞的兩黨基本都支持由海牙仲裁庭來進行仲裁的「合法性」;對美國在南海地區頻頻用軍機和軍艦挑起的「航行自由行動」,也持口頭上的支持態度。
不過,周建明則認為,在南海問題上,澳大利亞並非爭議相關方,其立場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首先,它與中國之間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不願與中國發生正面矛盾;與此同時,它又與美國保持著夥伴甚至盟友關係,在國際事務中或多或少會被美國「推著走」;此外,出於「價值觀」的不同,它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還懷有某種疑慮。而中國在進行應對的時候,一方面需要防止其和美國採取共同行動,另一方面還需要將它的立場與美國的立場區分開來,採取多樣靈活的手段,在雙邊框架內處理好南海問題這根「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