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選執政聯盟「慘勝」,內政外交大方向依舊難改

2021-01-18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16年7月3日,澳大利亞雪梨,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發表講話。  視覺中國 圖

在澳大利亞大選記票正式結束前,保守黨派聯盟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票數。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7月10日表示,其所在執政黨已在聯邦選舉中獲勝,以自由黨為首的保守黨派聯盟將得以繼續執政。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工黨黨魁肖頓(Bill Shorten)宣布敗選,並向特恩布爾道賀。

但墨爾本《時代報》認為,特恩布爾這次贏得的是一個「最難看的勝利」。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躍認為,聯盟黨此次「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而在外交政策上,這次大選結果也不會造成什麼改變,美澳兩國依舊是親密的盟友,關係屹立不倒。

當地時間2016年7月5日,澳大利亞雪梨,澳大利亞選舉計票工作進行中。  視覺中國 圖

開票8天後才有結果

5月8日,特恩布爾正式宣布解散國會兩院,定於7月2日舉行全國大選。大選如期舉行,但記票過程卻出現了小插曲。

7月3日凌晨,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轉播的2016年澳大利亞眾議院選舉的開票實況的畫面突然變成了激烈的澳式足球比賽。角逐雙方也從特恩布爾領導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即「聯盟黨」)和比爾·肖頓領導的澳大利亞工黨,變成了雪梨天鵝隊和西部鬥牛犬隊。

最終,鬥牛隊以4分險勝,但大選記票結果卻遲遲沒有宣布。3日凌晨,澳大利亞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將於當天凌晨2時暫停計票,並且在兩天之後重新開始計票。對此,澳官方給出的解釋為:許多來自偏遠和人數較少的選區的選票需要運輸至大城市才能開始統計,因此當晚只能統計完成一部分選票。

而此後,一則「一本正經」的假新聞在澳大利亞華人圈裡廣為流傳:據澳大利亞特殊廣播服務臺(SBS)報導,計票中止是因為「一隻有趣的鳥兒飛進了計票辦公室」分散了計票人員的注意力。等計票人員回過神來,就忘了數到哪裡了……

在墨爾本經營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華人楊雅君表示,她的丈夫和兩個孩子都是澳大利亞公民,自己則是澳大利亞永久居民,「所以我們對選舉還是比較關注的。」

終於,在開票整整8天之後,膠著的選情才出現曙光。截至10日,聯盟黨在下院獲得的席位達到74個,距離法定的多數黨地位只差兩席。工黨領袖肖頓承認選舉失敗,而聯盟黨將獲得組閣的權力。聯盟黨領袖特恩布爾則興奮地慶祝選舉勝利,表示「這是偉大的一天」。

「即便特恩布爾贏了,他也是輸家」

據ABC報導,截至目前,聯盟黨共獲得76個眾議院席位,工黨67席,其他黨派和獨立議員5席,還有兩席的選舉結果未公布,不過工黨基本鎖定了這兩個席位。


從目前的結果看,與選舉之前相比,特恩布爾領導的聯盟黨在眾議院中的優勢下降得非常明顯。

在2013年選出的澳大利亞第44屆議會中,聯盟黨佔據了150個眾議院議席中的90個,但經此次選舉之後,聯盟黨在眾議院中的議席數則下降到了不到80個。

根據澳大利亞的憲法和政治傳統,一個黨派只要在眾議院獲得76個或以上的席位,就有權組建政府,而該黨派的領導人將擔任政府總理。即便是拿下最後兩個席位,獲得78個席位,也就是剛過了組閣「門檻」。

墨爾本《時代報》將特恩布爾和聯盟黨在此次選舉中的「戰果」稱為「最難看的勝利」。而早在選舉結果揭曉之前,英國《衛報》就刊文表示:「即便特恩布爾贏了,他也是輸家。」

《衛報》指出,特恩布爾之所以能夠在2015年成功「逼宮」時任總理阿博特,是因為當時黨內許多議員對聯盟黨在這次選舉中的表現抱悲觀預期,希望通過特恩布爾的高人氣來扭轉即將到來的選戰劣勢。而聯盟黨在此次選舉中難盡人意的表現,遠遠沒有達到黨內對特恩布爾的預期。再加上後者激進的經濟改革措施本來就讓黨內保守派頗有不滿,這導致在此次選舉過後,特恩布爾將有可能在黨內遭遇極大挑戰。

不管誰上臺,都需要吸引外資以發展經濟,都需要通過吸引高技術移民來引進人才,就算是標榜保護主義的工黨也一樣。

」楊雅君對澎湃新聞說,但與此同時,出於對民意的忌憚,兩黨都不會對社會福利『開刀』,即便是標榜自由主義的聯盟黨,也會傾向於通過減稅而不是削減福利的方式來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

「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副主任侯敏躍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聯盟黨此次可謂是「成也經濟,敗也經濟」。

侯敏躍認為,中國過去數年來的經濟高速增長,極大地刺激了澳大利亞的鐵礦石出口行業,澳大利亞鐵礦石對華出口額一度達到每年400億澳元,導致大量的投資湧入採礦業。然而,當這些新投資的礦山於2014年左右開始投產時,卻正好趕上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大宗商品的需求減少,導致銷往中國的鐵礦石價格暴跌,出口額迅速下跌到300多億澳元,這讓澳大利亞經濟損失慘重,失業率也居高不下。

侯敏躍表示,在這種情況下,特恩布爾領導聯盟黨試圖通過出口商品的多樣化和吸引外資,來優化澳大利亞的經濟結構、促進澳大利亞的「增長和就業」(特恩布爾的競選口號),可以說是切中了澳大利亞經濟發展的要害所在。可是問題在於,經濟改革本非朝夕之功,結構性改革更是遠非「立竿見影」。2015年9月才剛剛上任的特恩布爾並沒能在選舉之前就拿出能讓選民們切身體驗到的改革成果,這難免讓選民們覺得聯盟黨「言過其實」,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這成為聯盟黨此次「慘勝」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澳大利亞經營房地產開發公司楊雅君看來,這次的選舉結果並不會對自己的房地產開發生意帶來什麼影響。另一方面,她認為,儘管兩黨在競選中各有側重,但面臨澳大利亞的經濟問題,可供選擇的出路並不多。

「不管誰上臺,都需要吸引外資以發展經濟,都需要通過吸引高技術移民來引進人才,就算是標榜保護主義的工黨也一樣。」楊雅君對澎湃新聞說道,但與此同時,出於對民意的忌憚,兩黨都不會對社會福利「開刀」,即便是標榜自由主義的聯盟黨,也會傾向於通過減稅而不是削減福利的方式來減輕企業負擔、改善營商環境。

也正因為如此,澳大利亞人看待此次選舉的態度頗為漫不經心。「甚至有一點幽默。」楊雅君表示,這也是ABC可以在開票轉播中「毫無違和感」地插播足球比賽的原因所在。

美澳關係仍舊屹立不倒

而從外交政策層面來看,大選結果頁並不會造成什麼變化。

上海社科院亞太所原所長周建明對澎湃新聞表示,澳大利亞與美國之間自從二戰結束起就是非常親密的盟友關係,在越南戰爭期間更是為美國提供了重要支援。此後,經歷冷戰和冷戰結束之際,澳美關係也是一直屹立不倒,基本沒有受到國際社會風雲變幻的影響。設立在澳大利亞荒野裡的松谷基地更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這些因素都使得澳大利亞與美國的關係非常穩固,基本不會受到選戰結果的影響。

而雪梨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研究員阿什利·唐申德(Ashley Townshend)此前對澎湃新聞表示,在亞太事務中支持美國立場是兩黨的共識。關於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所謂「南海仲裁案」,澳大利亞的兩黨基本都支持由海牙仲裁庭來進行仲裁的「合法性」;對美國在南海地區頻頻用軍機和軍艦挑起的「航行自由行動」,也持口頭上的支持態度。

不過,周建明則認為,在南海問題上,澳大利亞並非爭議相關方,其立場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

首先,它與中國之間有著很好的合作關係,不願與中國發生正面矛盾;與此同時,它又與美國保持著夥伴甚至盟友關係,在國際事務中或多或少會被美國「推著走」;此外,出於「價值觀」的不同,它對中國的和平崛起還懷有某種疑慮。

而中國在進行應對的時候,一方面需要防止其和美國採取共同行動,另一方面還需要將它的立場與美國的立場區分開來,採取多樣靈活的手段,在雙邊框架內處理好南海問題這根「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遠距離觀察馬來西亞大選(一):精彩的政壇龍虎鬥
    為了讓讀者了解馬來西亞大選的基本情況,本刊記者進行了初步梳理,供大家參考。如果把此次大選比作一場精彩的舞臺劇,那麼最吸引人的當然是領銜競爭的兩位主角——納吉布和馬哈蒂爾。現任總理納吉布作為馬來西亞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的領導人,自2009年執政至今。
  • 馬來西亞大選「變天」 92歲馬哈蒂爾將重返執政
    【財新網】(記者 田佳瑋)5月9日舉行的馬來西亞第14屆國會大選結果在5月10日凌晨出爐。從馬來西亞於61年前獨立建國以來就主政至今的執政聯盟國民陣線(下稱國陣),首次輸掉執政權。  依據目前開票進度,在總計222席的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議席中,目前執政聯盟的席次只有79席,明顯落後反對黨聯盟希望聯盟(下稱希盟)的113席。而希盟和盟友政黨則已贏得組閣所需的過半席次。  輸掉大選的現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5月10日上午的記者會說,「我接受人民的裁定,國陣完全尊重議會制民主。」
  • 假裝有選票——零距離感受澳大利亞大選
    對於2400萬澳大利亞人來說,今天是聯邦大選投票的日子。在這個冷颼颼的日子裡,沒有一個澳大利亞公民會一整天待在家裡——除非他願意接受最高170澳元(折合人民幣約850元)的罰款。在澳大利亞,投票不僅是民主權利,更是強制的義務,任何年滿18周歲的公民都被要求參與大選投票。
  • 馬來西亞大選結果出爐:反對黨「希望聯盟」贏得勝利
    新華社快訊: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10日凌晨的計票結果顯示,反對黨陣營希望聯盟在9日舉行的議會選舉中贏得國會下議院過半數議席。另據海外網消息,馬來西亞國會大選結束,官方點票結果顯示,前總理馬哈迪(Mahathir)帶領的希望聯盟取得112席個簡單多數國會議席,足以籌組政府及勝出大選,並終結了執政國民陣線長達60年的管治。總理納吉布領導的國民陣線僅獲得76席。
  • 澳大選結果勝負難料 兩黨黨魁紛紛拉攏獨立議員
    中新網7月5日電 據澳洲網報導,隨著澳大利亞大選投票結果陷入僵局,懸峙議會已成可能。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為保住聯盟黨政府,已從3日開始約見聯邦議會中的關鍵獨立議員,並爭取他們的支持。而作為反對黨的工黨黨魁肖頓也抓緊最後的機會,向中立議員大獻殷勤。
  • 澳洲大選爆出重大意外結果,中澳關係前景不明
    祗舍 神州日知就在剛才,澳大利亞2019年大選曝出令人意外的結果。選前被普遍看好、就連早期出口民調都認定會獲勝的澳大利亞工黨,竟再次上演2016年大選時被意外翻盤的一幕,又輸掉了今年的這次大選。澳大利亞工黨領袖比爾·蕭藤也已經承認敗選。
  •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繼續執政
    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贏得大選,繼續執政 7月11日,新加坡選舉局公布大選計票統計,執政黨人民行動黨贏大選蟬聯執政。
  • 安倍開「空頭支票」謀長期執政
    新華社東京9月30日電(記者沈紅輝)日本國會臨時會議日前開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會上發表施政演說,勾勒內政外交藍圖。在內政方面,他再打經濟民生牌,宣稱將加快推進貫徹「安倍經濟學」,以重建日本經濟,並承諾將通過改革和加大財政投入強化社會保障,改善民生。觀察人士指出,「安倍經濟學」業已破產,安倍的上述承諾不切實際,其所提出的改革措施難解日本經濟和社會面臨的長期結構性頑疾。
  • 又一「五眼聯盟」國家就中澳漫畫事件指責中國 中方:勿同流合汙
    來源:海外網加拿大外交部長商鵬飛 圖源:CBC海外網12月4日電12月3日,加拿大外長新聞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涉澳大利亞軍人屠殺阿富汗無辜平民的推文進行無端指責。至此,「五眼聯盟」成員在「漫畫事件」上都已「發聲」。
  • 終於,中方就美國大選對拜登表示祝賀,其中一句話卻耐人尋味
    中方向拜登表示祝賀引起外國媒體的注意 就多國領導人已經向拜登發出賀電的問題緊接著,汪文斌同時也表示「同時我們理解,美國大選的結果會按照美國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確定。」最後還強調了中國政府之前對待美國大選的立場。可以說,汪文斌這番話可謂是「滴水不漏」的。
  • 澳大利亞一錯再錯,澳議員瘋狂叫囂:承認臺灣
    近段時間,由於澳大利亞對中國進行商品傾銷,中國國內多種產業因此受損。為減少損失,中國商務部決定依據世貿組織規則,對原產自澳大利亞的部分農產品徵收反傾銷稅。據悉,受到影響的澳大利亞產品包括牛肉、龍蝦、小麥、葡萄酒等。在這種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客一錯再錯,甚至打起了臺灣的主意。
  • 專家談大選④ | 何亮亮:美國大選是對川普執政4年的全民公決
    我們都知道,4年前,2016年11月舉行的大選,可以說是從來沒有任何政治經驗的川普和當時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前第一夫人希拉蕊·柯林頓的競選。當時,美國幾乎所有的民調都顯示希拉蕊會在大選中獲勝,結果卻恰恰相反,就連川普自己都沒有預見到能夠在大選中取得勝利。所以,2016年的大選對於美國民調的聲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 2020臺灣大選背後的真相
    從2018年11月地方選舉慘敗,甚至丟掉幾乎全部地方議會議長的那一刻開始,蔡就很清楚,這場慘敗是對16年第一次全面執政的民進黨內政能力的全面否定,剩下一年時間在跌倒的地方再爬起來幾無可能,必須要另闢戰場。2019年伊始,就在對岸元旦講話話音剛落的第一時間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喊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的口號。
  • 馬來西亞大選正式進入競選期
    28號,第十四屆馬來西亞大選迎來提名日。馬來西亞現任總理納吉布與前總理馬哈蒂爾分別獲得各自選區提名,大選競選期隨之拉開帷幕。從4月7號納吉布宣布解散國會起,執政聯盟「國民陣線」與在野黨「希望聯盟」之間的選戰競爭即日趨白熱化。
  • 澳大利亞媒體,這是中國使館第幾次怒斥你們了?
    談話最後稱,中國一貫堅持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發展同各國的友好關係,這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原則之一。中方無意幹涉澳內政,也無意通過政治獻金影響澳政治進程。我們敦促澳方以客觀公正理性的態度看待中國,看待中澳關係。
  • 澳媒瘋炒「中國密審澳籍華人」 專家:與大選有關
    來源:環球時報「中國情報人員曾秘密訊問澳籍華人關於澳大利亞調查中國幹涉澳內政的情況」——8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的「四角」欄目組和《時代報》《雪梨先驅晨報》同時發表報導,稱他們的聯合調查揭示了這一「秘密」。
  • 觀察|「熱鬧」的美國大選,其他國家怎麼看?(下)
    「我一直在關注美國大選。」來自日本的佐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達了自己內心的矛盾,「兩位候選人在外交、經濟、內政三個方面都有不同的見解。」他表示,作為一個日本人,下一任美國總統會對日美關係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是最重要的。
  • 一波三折:郭臺銘退出臺灣2020大選
    若出走的郭臺銘仍然堅持參選,國民黨勢必將面臨一次較為嚴峻的分裂,不僅會大幅升高錯失返回執政舞臺最佳時機的風險,還可能導致國民黨發展的「泡沫化」。4月獲頒「榮譽黨員」證書的郭臺銘在經歷了國民黨的初選程序後,其原本「政治素人」、「經濟精英」的身份已成功「鍍層」,政治影響力也在其間「小試牛刀」,在黨內以27.730%的得票率僅落後於得票率44.805%的韓國瑜,並且選後一直保持政治參與熱情難紓解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