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肖申克的救贖》:真實的美國監獄,比你想的更殘酷

2020-09-04 精讀君


終身成長詞典已上線1376/10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515天


1994年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長期霸佔IMDb和豆瓣電影TOP250的榜首,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


這是一部監獄片,更是一部成長電影。主人公安迪在30多歲時含冤入獄,他要面臨的是如何在充滿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的監獄中實現「自我重生」。



安迪入獄後的第一夜,有個膽小的胖子哭喊得大聲了一點,就被獄警給幹掉了,無人需要為此負責。


在肖申克監獄中有成熟的商業物流體系,只要你有煙,你就可以買到很多東西,哪怕是違禁品。電影中的旁白者瑞德,就在這套商業體系裡混得如魚得水。



監獄 「三姐妹」時刻惦記著安迪,安迪不得不時刻防範著「三姐妹」的性侵。監獄管理者對性侵也是置之不理。典獄長甚至在安迪試圖證明自己清白的時候,將安迪送到同性戀犯人群中。


這就是肖申克監獄的殘酷、管理不到位、腐敗的生態系統。


那麼現實中的美國監獄,是不是真的就像電影講述的這般暗黑呢?


《美國監獄》這本書就能夠告訴你這個答案。本書是美國國家雜誌獎得主肖恩·鮑爾的非虛構力作。


本書主要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作者在韋恩監獄所經歷的精彩臥底獄警故事,另一條是作者對美國兩百餘年暗黑監禁史的回顧與梳理。


01

精彩的臥底獄警故事


2009年作者肖恩·鮑爾曾經因靠近伊朗邊境,而被關押在伊朗監獄26個月。這段時光是他記憶中難以撫平的創傷。


事後鮑爾想要了解懲教行業的內部運行情況,但通常情況下記者對監獄的調查會受到重重限制,因此萌生了臥底獄警的念頭。


2014年,鮑爾在網上填寫了CCA(美國懲教公司)招聘平臺的調查問卷後,CCA的幾家監獄都伸出了橄欖枝,他最終選定了韋恩監獄。


鮑爾在入職前,接受了韋恩監獄教官的一些常見情況的處理方法:


「要是有犯人打我,我會立刻還擊,我才不管什麼攝像頭。如果有犯人衝我吐口水,我就讓他一天都不好過。」


「發生任何衝突的時候,我們都應該叫後援,千萬不要和任何人單打獨鬥。就叫我,我會幫你,咱倆把他打得屁滾尿流。在打犯人的時候要確保銬住犯人的手,讓他無法還擊。」


「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立場一致,即使錯誤全在你,在現場我還是會站在你這邊。」


「如果犯人互毆 ,就讓他們打吧。我不建議你阻止打架,你們掙錢又不多,最重要的是每天能夠平平安安回家。」


正式上崗後,他在監獄裡發現了醫療資源短缺、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等諸多亂象。



1、CCA為了盈利只有最基本的人員配置,犯人們時常得不到醫療救護


犯人羅伯特·斯考特入獄已經12年,剛來監獄的時候,他還能走路,手指還健全。後來腿、手指傷痕累累,腫痛流膿。


去醫務室也得不到應有的救護,書面請求去醫院總是遭到拒絕。直到腿被截肢,他們都沒有向羅伯特·斯考特道歉。


2、家裡沒錢的犯人在監獄中必須學會賺外快,否則難以生存下去。


考納·斯通是一個37歲的黑人,他幫人跑腿,犯人們就給他一些煙、咖啡和麵條之類的東西。


他很清楚監獄裡凡事都是有條件的,有些人饋贈給他人一些東西,看似是小禮物,實則是人情,接受者若是沒錢交換的話,就只能出賣身體。


3、韋恩監獄中時常都有偷工減料的事情發生。


通常可容納352人的監區只有2名獄警和1名中心區工作人員;


中心區管理員應該如實記錄自己所巡查監區的情況,但他們並沒有巡查,只是隨意做個記錄;


為彌補人手不足,公司要求獄警加班。有時候獄警連續工作42個小時,連個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4、監獄中時常發生暴力虐待事件。


一個叫達米安的犯人上吊自殺了。作者翻閱達米安的遺物時,發現一份文件記錄著:2014年的一天,兩個警衛突然搖醒他,把他拖下床,並有手銬銬住他,讓他光著身子站在走廊上,還不斷把他往牆上撞。


5、CCA一直費勁心思減少醫保支出。


CCA不接受任何年齡超過65歲、有精神健康問題或愛滋病等嚴重疾病的犯人。一些醫生曾因醫療不當被起訴,有些因此受到紀律處分,甚至被吊銷執照,但監獄還是聘用了他們。


6、犯人的活動總是被取消或者推遲。


因為監獄人手不足,犯人本可以去圖書館、參加普通同等學力課程、職業培訓或藥物濫用互助小組、去小賣部等活動,但常常要麼被取消,要麼推遲到很晚。


7、監獄裡的性侵犯。


全國範圍內,多達9%的男性犯人曾在監獄裡受到性侵犯。在2014財年,韋恩監獄報告了大約550起性犯罪。


監獄裡,超過三分之一的同性戀犯人和近三分之二的變性犯人遭過性侵犯。


四個月之後,作者決定停止這一切,這段時間已經足夠讓他了解美國私營監獄的內部運行情況。同時,作者還查閱了大量美國監獄資料,了解美國監獄史。


02

美國兩百餘年暗黑監禁史


1、從犯人身上獲取利益


美國私營監獄歷史久遠,可以上溯到獨立戰爭時期。


在19世紀,不論是州立監獄還是私有監獄,都把利潤放在首位,而鮮少關注犯人的教化。


最常見的就是政府將犯人租賃給修水壩、修鐵路公司或者是種植園主。監獄勞動能夠幫助政府、種植園、企業從犯人獲取利益,促進殖民地經濟的發展。


2、租賃犯人背後的利益驅動


犯人的勞工費用只及正常工人工資的1/20,犯人工作時間長,工作效率比自由勞工高出30%,而且犯人能夠從事普通勞動力都不願意做的最危險、最艱苦的工作。


1886年美國的勞工局報告指出,實施犯人租賃以來的平均收益,是監獄運營成本的4倍。租賃犯人是州政府賺錢的重要手段。



3、犯人惡劣的勞作環境


租賃犯人的記錄裡寫道:


「這些犯人往往面黃肌瘦,憔悴不堪,滿身汙穢,衣衫襤褸。他們在一家鐵路公司幹活,鐵路公司既不提供食物也不提供住所。犯人只能就地取材,搭半遮的泥棚。為了弄口吃的,只能趁著勞動間隙,挖樹根或者從棕櫚樹上找些果實。」


4、犯人遭受的刑罰


對於不聽話或者偷懶等犯人,管理者會對這些犯人實行酷刑。


吊刑:用繩子綁住犯人的大拇指,然後把繩子掛在樹上,犯人不得不腳離地面懸空吊幾個小時。


水刑:用皮帶綁住犯人,將一根水管插入他的嘴裡,水流灌入後犯人的肚子會不斷膨脹,直到壓力衝擊心臟,犯人在這一過程中會感到瀕臨死亡的恐懼。


汗刑:把犯人關進狹小的「汗箱」中,在鼻子位置留一個小口,然後把汗箱放到炙熱的太陽下,箱內的溫度極高,以至於箱內犯人的身體會開始膨脹甚至流血。


5、超高的死亡率


根據報導,當時在美國中西部沒有向外租賃犯人的6個監獄,死亡率為1%,而存在犯人租賃的監獄死亡率接近20%。



6、租賃犯人制度的瓦解


犯人租賃和州立種植園並存多年,但是租賃已不像之前獲利豐厚。因為過去是一家公司壟斷,現在則由多家公司競標,承包商的出價漸漸接近自由勞力的費用。


當租賃犯人的費用達到使用自由勞工的費用水平後,犯人租賃就壽終正寢。


7、後續發展


租賃犯人制度被取締後,各州沒有了租賃費,為了節省開始實行「受託警衛」制度。


受託警衛一般由喜歡攻擊他人的重罪犯人擔當。同時,在廢除犯人租賃之後,犯人的境況並沒有太多變化,依舊是吃不飽、穿不暖,幹活稍慢,看守隨時開始毆打他們。


03

結語


肖恩·鮑爾一方面在書中深刻的揭露了美國私營監獄暴力、虐待、性侵、腐敗等諸多亂象,尤其是對私營監獄為了牟利不擇手段的行為,進行了深刻的批判。


另一方面,他在書中穿插了對美國暗黑監獄史的回顧與梳理。正如書中前言所述,


本書是對美國私營監獄系統,及其背後強大助推力的有力控訴,同時也是對美國當前最黑暗和最深遠的困境的可怕一瞥。



還記得2013年的電影《素媛》嗎?該片根據韓國真實案件改編而成,主要講述了一個未成年少女在遭遇性侵後,如何走出心靈的陰影和家人如何面對生活的故事。


根據相關新聞報導,原案件被披露後,引起韓國全國民一片譁然,民眾多次遊行抗議,迫使時任韓國總統的李明博出面向全國民道歉,並很快修改了和強姦尤其是強姦幼女的法律法案。


我想,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美國監獄》這本書存在的意義。


美國私營監獄裡存在的諸多亂象在某種程度上觸及了人的良心和道義的本質,我們不能因為這種現象在此前已經存在了很多很多年,就認為這種現象是合理的。


《美國監獄》這本書的出版,使我們向文明更近了一步,雖然是一小步,但總算邁出去了。


就像《素媛》改變了韓國法律那樣,我相信終有一天,不止美國監獄的問題,社會上其他亂象都會被發現、被改正。


作者:肖燕青,精讀讀友會會員。習慣性讀書,習慣性跑步,又很愛音樂的人。

相關焦點

  • 【電影】巴比龍: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這部現實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越獄類電影,成片之日比《肖申克的救贖》早了足足20年。但是因為年代久遠,這部電影漸漸被人遺忘了。《肖申克的救贖》裡最令我難忘的,是一次放風時間,安迪倚著肖申克監獄的高牆,對獄友說「太平洋就是我想度過餘生的地方。
  • 《肖申克的救贖》二次觀影-現實和虛幻
    大多數人提起肖申克的救贖,第一反應就是自由和希望,這也是電影表達的核心觀念。然而我覺得不僅如此,我想從另外的角度來分析肖申克的救贖。對於拍攝手法和燈光攝影,不是我專業的範疇,我觀賞電影更注重故事情節的設定,但其他功能的組成會提高電影品質和觀賞效果。
  • 《肖申克的救贖》影評
    銀行家出身的安迪很快就在監獄裡很吃得開,他懂得如何幫助獄卒逃稅,懂得如何幫監獄長將他收到的非法收入「洗白」,很快,安迪就成為了獄長的私人助理。 一名小偷因盜竊入獄,他知道安迪妻子和她情人的死亡真相,興奮的安迪找到了獄長,希望獄長能幫他翻案。虛偽的獄長表面上答應了安迪,暗中卻派人殺死了小偷,只因他想安迪一直留在監獄幫他做帳。 安迪知道真相後,決定通過自己的救贖去獲得自由......
  • 電影放映 比《肖申克的救贖》更現實、更殘酷:《因父之名》一部被低估的佳作,獻禮父親節!
    影片信息導演:吉姆·謝裡丹編劇:吉姆·謝裡丹 / 特瑞·喬治 / Gerry Conlon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 / 皮特·波斯爾思韋特 / 約翰·林奇 / 馬克·謝潑德 / 比蒂·埃德尼 類型:劇情 / 傳記製片國家/地區:愛爾蘭 / 英國 / 美國
  • 「希望」是《肖申克的救贖》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許多的困難,面對困難時,我們有時或許是無能為力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主人公安迪,他因涉嫌謀殺妻子及其情夫而被判終身監禁,最終被關進了肖申克監獄,他的餘生都將在此度過。但是渴望自由的他仍保留著希望,近20年的監禁也沒能磨滅其對自由的希望,最終他也因希望而得到救贖,逃離了肖申克監獄。人生總有悲苦心懷希望的強者才能得到救贖。關鍵詞一:制度化影片中瑞德說:「起初你對監獄恨之入骨,然後你對它習以為常,時間夠久之後,你會變得無比依賴這裡,這就是制度化」,是啊!
  • 白人小夥誤入泰國死亡監獄,上演煉獄求生版《肖申克的救贖》
    ,美國拍得多,也喜歡拍,自然能出質量高的監獄類型片,比如《肖申克的救贖》,《越獄》。講真,乍看上去,它和神作《肖申克的救贖》頗為相似。和前者不同的一點,本片更強烈,更直接——拳拳到肉,生猛有力,導演不會為了考慮你的觀感而手軟。
  • 肖申克的監獄人人無罪,真正的救贖是救贖人心
    票房慘澹,但在上映的十多年後仍然穩居世界電影排行榜單第一名的是《肖申克的救贖》。這兩部電影的關係就像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和周瑜,有人說,《阿甘正傳》就像是一壺度數很高的烈酒直擊人的內心,而《肖申克的救贖》卻像是一杯濃茶,回味悠長。
  • 為了自由和希望而努力——《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但是,肖申克監獄的救贖卻是另外一種模式。在這裡,監獄長就是國王,他的話就是王法。無論是否真的有罪,被判有罪的犯人們一旦到達肖申克監獄就如同陷入了扼殺生命的沼澤,受到嚴格的管控,沒有任何的言行自由,更談不到一絲的希望。肖申克監獄就是要讓深陷此地的人們打消自由的念頭,毀滅希望的想法。
  •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敢於放棄一切,才是救贖的第一步今天,來與大家介紹一部影片《肖申克的救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監獄,出身,所受教育,朋友的忠告勸導,家庭希望與個人慾望等等。肖申克對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說是監獄麼?或許不是,就像布魯斯一樣,它成了我們生活的保護傘和指明燈。但這個保護傘和指明燈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可以真正讓我們過得有滋有味,而只是每天簡單的複製粘貼。生活僅僅停留在略微高於活著的層面上而已。
  • 希望,錘子和排汙管——《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將那食人不吐骨的監獄設為最大的反派,一次又一次挑戰著主角Andy的內心,逼著他走向崩潰,誘使他放棄希望,與其他所有人一樣對悲慘的現狀習以為常。Andy沒有屈服:面對表面君子的典獄長,暴力嗜血的獄警長,獸性大發的囚犯,和那最讓人絕望的石制高牆與鋼鐵牢籠,他咽下自己的自尊默默忍受,等待轉機。他相信無論熄燈後的牢籠多麼黑暗,陽光總能照射入肖申克監獄。
  • 高人碟報:迅動「重啟版」BD《肖申克的救贖》
    上映時間:1994-10-14(美國)簡介:很少有能像弗蘭克·達拉邦特導演的這部《肖申克的救贖》一樣成功地表現人類精神勝利的影片。弗裡曼飾演的老囚徒「紅色」雷丁在緬因州的肖申克監獄服無期徒刑,他對監獄的一切規矩了如指掌。羅賓斯則是飾演雷丁的新獄友安迪·德弗瑞恩,他是個生性溫和的銀行家,卻被誤判了謀殺罪而入獄。安迪不屈不撓的意志贏得了雷丁的友誼,他的才能也為整個監獄帶來了希望和轉變。安迪永遠給人驚喜——而他最終取得了成功,成為電影史上最令人滿意的結局之一。
  • 窮盡一生,他上演現實版《肖申克的救贖》
    」這是影史傳奇《肖申克的救贖》中的臺詞。有人說,《肖申克的救贖》是關於希望最強有力的註解。但今天,逅姐想為大家推薦一部更悲愴、更純粹的「越獄」佳片,比傳奇還早上20年。它悲愴,是因為主人公窮盡一生,先後越獄三次,共關了7年禁閉,數次和死神擦肩,才上演了這場殘酷的「越獄馬拉松」。
  • 《肖申克的救贖》:只要擁有希望,就能獲得救贖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根據美國作家史蒂芬·金的中篇小說《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改編而成,該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男主角獎等七項獎項的提名,雖然與同年的《阿甘正傳》角逐失敗,但《肖申克的救贖》在影壇的地位無可匹敵。自1994年上映以來,這部電影始終以高口碑,高影響,高票房的姿態雄踞電影史榜首。
  • 《肖申克的救贖》:空談自由而沒有執行力都是對「體制化」耍流氓
    被選入美國電影學會20世紀百大電影清單的《肖申克的救贖》,由弗蘭克.達拉邦特執導。改編於史蒂芬.金《四季奇譚》中收錄的同名小說。全片主題是「希望」和「自由」。肖申克監獄裡充斥著暴力、恐懼、黑暗,對於蒙冤入獄的男主角安迪來說,這無疑是一場噩夢。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作為豆瓣評分9.6分的電影,它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更是一段心靈上的旅程。
  • 現實版《肖申克的救贖》,給主角獻上膝蓋
    比如豆瓣電影TOP250榜首的《肖申克的救贖》;號稱「美劇啟蒙」的神級美劇《越獄》;還有史泰龍和施瓦辛格聯手的《金蟬脫殼》等等…除了上面幾部廣為人知的片子,大家可能沒看過的,也不少。有在飛機上折騰越獄的,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空中監獄》。有幾百號人一起折騰越獄的,基於二戰背景的《勝利大逃亡》。同樣基於二戰的《逃離索比堡》,600人越獄,300人成功。還有,讓·雷諾帶著一個豬隊友折騰越獄的喜劇《你丫閉嘴》。(此片還有東北話版,牆裂推薦。)
  • 《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
    很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惑,《肖申克的救贖》,到底「救贖」了什麼。在大部分人看來,監獄和救贖,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我對其的理解是,監獄是黑暗的,讓人跌入塵埃;救贖是光明的,使人看到希望。《肖申克的救贖》,即黑暗中的光明,黑暗中的希望。
  • 肖申克的救贖:成年人的夢神
    今年是《肖申克的救贖》上映25周年。25年來,它在影迷心中的口碑節節飆升,贏得了大量鐵粉,從未被時間抹去光輝。前天晚上我在家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肖申克的救贖》所講的,不光是安迪、瑞德和老布的故事,可能也是你我的故事。肖申克監獄裡有位圖書管理員老布,他每天把監獄裡的書擺到推車上,每天推車去牢門口分發圖書。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重複這個工作,就這麼在獄中過了五十年。有一天他終於得到了假釋的通知,獲得了自由。通知下達時,他卻整個人都慌了。他劫持了獄友,希望因此獲罪,重回監獄。五十年後的世界變化太快,令他咂舌。
  • 真實版《肖申克的救贖》!這本書,剛看開頭就上癮了!
    不知道看過《肖申克的救贖》的朋友還記不記得電影中一個配角:「老布」布魯克斯。他在肖申克監獄中待了幾十年,負責管理監獄中的圖書館。後來他被保釋,卻因為無法融入社會、無力享受自由而絕望自殺。——《波士頓環球報》這本書有趣到讓你想對身邊的人讀出聲來,深刻到讓你牽掛起波士頓那所監獄裡的囚徒的命運……作者用溫柔、節制的筆觸揭示出真實的人性,不一定討喜,但足夠真實。——《舊金山紀事報》這本書的黑色幽默有時令人捧腹大笑,有時又令人心碎。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監獄圖書館的回憶錄,更是一本記錄了年輕人去除浮躁,尋找「新世界」的旅程的紀實作品。
  • 《肖申克的救贖》:一座監獄裡的希望之光
    」《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在各大電影榜單上基本上都是評分最高的電影,是一個時代和一個標誌性的電影。最近,重溫了這部電影,多年前那些曾打動我的片段,如今更讓我感同身受。01銀行家安迪因為涉嫌謀害妻子而鋃鐺入獄。
  • 《肖申克的救贖》
    1987年,導演弗蘭克.達拉邦特親自向史蒂芬.金提出要購買《肖申克的救贖》電影版權。史蒂芬.金好奇小說還不到一百頁,很難改成一部優秀的電影,便以5000美元的低價賣給了弗蘭克。弗蘭克深入挖掘小說中的每一個細節,並加入現實生活中的元素,配合演員傳神的演技,將一個在監獄中充滿希望的人的性格表達的淋漓盡致,創造出了一部具有永恆意義的由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