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什麼」——法律之外的判斷標準

2021-03-01 觀點與思考

今天在抖音上刷到「我國消失的首善陳光標,曾高調捐款20億,如今在老家種地」,陳光標行善高調曾飽受非議,如今泯滅眾人,不得不說非議者總覬覦善良背後的目的與欲望,浮躁的已經失去對善惡本身的判斷,殊不知再高調的善依然是善,再偽善的惡還是惡!這些人的行為正如彌爾頓在《失樂園》中表述的那樣「惡呀!你來做我的善」。

 

英國牛津大學首席法理學教授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中有兩個核心觀點:一、法律是什麼?二、法律應當是什麼?哈特並不認為法律與道德有必然的聯繫,但依然承認:法律之所以成為法律,起碼符合底線的道德,這一點在《法律的概念》第九章中「自然法的最低限度內容」中有所闡述,即法律要符合最低限度的自然法。

問題是什麼情況下可以拋棄法律而用道德判斷,即當法律內容已經達到社會大眾樸素公平正義觀念無法接受的程度,還需要遵守法律嗎?此時,是不是可以把法律放在一邊,用法律之外的標準進行判斷,如果可以這樣的判斷標準是什麼?其實這在民法評判中已經屢見不鮮,比如用公序良俗的原則作為判決依據否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公證遺囑(可參考瀘州二奶案)。當依據法律判決明顯違背社會大眾公平正義觀念時,法律之外的道德準則判斷會取而代之,但適用的標準是什麼?

2012年上海交通大學楊力教授寫了一本書叫《法律思維與法學經典閱讀——以哈特<法律的概念>為樣本》,提出了三條適用標準:

1.如果我們用法律對這個問題進行判斷的話,我們所獲得的結果可能明顯不公正;

2.如果用法律之外的標準進行判斷,以後類似情況是否會類似處理;

3.能得出統治法律的執行規則。

 

經典案例:裡格斯訴帕爾默案(繼承糾紛,可在網上查閱),在1882年的美國紐約州並未明確規定如果繼承人殺死被繼承人將當然喪失繼承權,顯然遺囑繼承在該案中具有法律效力,但該案最後判決依然剝奪了帕爾默的遺產繼承權,而法律思維就是法律之外的三條判斷標準。

同樣在我國有「假離婚騙取補償款的案例」,在刑法判斷上會因為「沒有不法就沒有責任」而無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在民事領域同樣存在法律之外的判斷標準——即「任何人不得依據自己的不義行為主張權利」!

 

 

 

相關焦點

  • 房屋採光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由於居民是享有採光權的,而且還具有法律依據,那是什麼呢?PChouse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房屋採光權與哪些法律規定,關於採光權,我國法律做了以下規定:1、《物權法》第八十九條,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準,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 數字貨幣法律屬性的司法判斷與類型化方法
    那麼,法院在有關案件審理過程中,如何判定數字貨幣的法律屬性以及評價數字貨幣的交易行為,成為司法實務的一個重要問題。二、數字貨幣法律屬性的判斷路徑通過梳理司法判例可知,法院對於數字貨幣法律屬性的司法判斷主要形成了四種判斷路徑。判斷路徑一:數字貨幣不屬於貨幣,而屬於非法代幣發行融資行為的實施工具。
  • 2021北京事業單位法律知識:淺析法律部門與法律體系_北京中公教育
    在法理學中,我們了解到法律規範包括有法律規則和法律原則,那再考慮下,法律規範有多種,若是針對同一類社會關係的法律規範的調整,又稱作什麼呢?這就是我在這個版塊要淺析的內容---法律部門,再通過了解法律部門還可以了解一點,所有的法律部門將共同構成一國的法律體系。所以這個版塊的考點主要就包括法律部門和法律體系。
  • 彭宇、真實、法律(修訂版)
    一、即便彭宇承認了,彭宇案的判決依舊是邪惡的沒錯,有媒體報導彭宇在案發後承認撞人了,但就算是彭宇真的撞人了,就能證明判決沒錯嗎?絕對不能。即便彭宇真的撞人了,南京彭宇案的判決書依舊是一個缺少司法基本常識、缺少立世基本倫理的低劣判決。「法律讀庫」推送了一篇《彭宇認錯了,判決也對不了》的文章,我的觀點與該文近乎一致。
  • 普法|法律常識知識大全
    法律常識知識大全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但是治理國家,除了禮儀道德之外,還要有一定的法制,法制是一個國家現階段必不可少的工具,沒有法律的國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用法律來管理國家的原因所在。
  • 經驗分享:原始/繼受/基於法律行為/非基於法律行為取得
    所有權的取得(根據不同的標準分為兩類)   1、判斷原始取得的關鍵——是否是基於法律規定直接取得所有權。  原始取得:時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先佔、發現隱藏物、埋藏物、拾得遺失物、漂流物、失散的飼養動物、公用徵收、徵用、沒收財產、罰款、罰金;   繼受取得:買賣、互易、贈與、遺贈、繼承;   2、判斷法律行為取得關鍵——法律行為還是事實行為(是否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基於法律行為取得:買賣、互易、贈與、遺贈;   非基於法律行為取得
  • 無名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麼?
    因此在法律適用時,常常產生疑問。法妞網友諮詢:無名合同的法律規定是什麼?對於有名合同的內容,法律通常設有一些規定,但這些規定大多為任意性規範,當事人可以通過約定來改變法律的規定。無名合同,又稱非典型合同,是指法律上尚未確定一定的名稱與規則的合同。根據合同自由原則,合同當事人可以自由決定合同的內容,因此即使當事人訂立的合同不屬於有名合同的範圍,只要不違背法律的禁止性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也仍然是有效的。
  • 【講座】香港的法律與法律人(2)
    編者按:喜馬拉雅刑事法律講座最新上線《香港的法律制度和法律人》專輯,音頻分5集播出,此為第2集。
  • 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我國對於撫養費的標準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那麼,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接下來由小編帶您了解相關內容,希望對您...一、離婚贍養費標準的法律依據有哪些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九條 成年子女有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贍養父母是子女應盡的法定義務。
  • 口罩五花八門,如何判斷質量是否過關?5個問題教會你有關口罩的法律...
    科學佩戴符合防疫標準的口罩是做好個人衛生防護的重要防線。由於目前防疫口罩供給緊張,而民眾需求又不斷增長,近期出現了個別不法商家趁機惡意哄抬物價、製售不符合標準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產品的現象。防控口罩供銷過程中的法律風險,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不僅僅是保障良好營商環境的緊迫要求,也是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必須舉措,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的商事法官就此問題給商家和消費者提出了專業意見。
  • 「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的法律邊界
    區分正當的打假維權與涉嫌敲詐勒索標準究竟是什麼?維權方式、索賠數額不當是否會涉嫌侵犯他人權益?   2016年1月18日,由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組織的「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多地的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的專家、學者,知名律師,職業打假人,李海峰案的代理律師等就「打假索賠」與「敲詐勒索」的法律邊界進行了探討。
  • 重慶法律顧問:什麼是合同欺詐?合同詐騙罪的量刑標準是什麼?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法律風險,其中很多來自細節,甚至使防不勝防,而法律顧問主要負責這些風險的篩查和防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企業經營中的高危犯罪——合同詐騙罪。什麼是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罪數額的量刑標準是什麼?1、個人合同詐騙:(1) 數額不足五千元的,單處罰金;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的,處拘役;數額一萬元的,處六個月有期徒刑;每增加1200元,增加一個月。(2) 個人合同詐騙數額20萬元的,法定基準刑有期徒刑;每增加1.6萬元,刑期將增加1個月。
  • 法律人可以從事的十大法律相關職業
    如今的法務人員已經不能僅僅是懂法律這麼簡單,還要懂得資產管理、產權運作、上市操作、涉外智慧財產權等,也就是同時能夠具備財會專業知識的法律人最為搶手。想在法務方面衝出重圍,就要全面提升自己,切實滿足企業的高要求、高標準。
  • 刑法因果關係判斷標準的反思與重構
    ②(2)法律因果關係:所謂法律上的因果關係,是指事實因果關係中被法律選擇讓行為人對所產生的結果承擔責任的因果關係。法定原因又稱近因,其強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繫的強度和性質是充分的,具體包括「直接原因並實質性原因」的肯定判斷與「介入因素」排除責任的否定判斷。③例如美國模範刑法典第2.03條的相關表述。
  • 「法律+科技」領軍者國際峰會舉辦 人工智慧正改變法律行業
    5年內中國法律科技創新將領先世界法律+科技界教父級人物,《明日世界的律師》作者理察•薩斯金(Richard Susskind),早在1986年就預言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將徹底改變法律服務模式。他認為,技術將對法律工作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拆」,形成行業性的深度分工合作。
  • 實為法律眼中的「正義」
    與其他傳達價值觀的影視作品不同,《legal high》的方式是列出多個角度的觀點與看法,最終讓觀眾接受了各方的視角後,由自己來判斷和思考:「正義究竟是什麼?」法律中的正義在第一季中,最明顯的兩方觀點便是古美門代表的「法律正義觀」和黛真知子律師(新垣結衣飾)的「樸素正義觀點」。現在我們分別說說這兩種觀點的區別:「法律正義觀」是什麼?
  • 合肥可靠的企業長期法律顧問收費標準-諮詢熱線
    合肥可靠的企業長期法律顧問收費標準-諮詢熱線,經濟合同從內涵上看,是指平等民事主體的法人其他經濟組織,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相互之間,為實現一定的經濟目的,明確相互權利義務關係而訂立的合同。從外延上看,它主要包括購銷建設工程承包加工承攬貨物運輸供用電倉儲保管財產租賃財產保險以及其他經濟合同。
  • 《特殊失蹤專案組:失蹤的黑色M》正義、法律、權利
    隨著劇情推進,主線上對正義和法律的矛盾刻畫,主角做出的法律之外心中的正義之內的選擇。編劇讓這些選擇的結果都指向的是悲劇,而悲劇的最終呈現手段是死亡。其實死亡在文學作品中是非常具有殺傷力的武器,特別是在home那集裡,孝靜刻畫的十分立體生動的情況下,編劇說讓她死就讓她死,關於正義和法律的衝突,還有對這些大眾眼裡的「壞孩子」實則卻是弱勢群體,都是直擊心靈的。悲劇動人,以死亡為代價的悲劇也更能觸動人心。
  • 法律經濟學是什麼? 是一片藍海or紅海
    總之,經濟學的方法的作用就是從它自己的角度,運用它的知識幫助法律人發現法律規則、政策或者法律實踐中可能給人們帶來不利影響的東西,避免不必要的損失。「經濟學是判斷法律規則之效果的關鍵性工具之一。知道規則將產生何種效果對於我們理解現有的規則和決定我們應有的規則都是至關重要的。」
  • 蔡琳:不確定法律概念的法律解釋—基於「甘露案」的分析
    但是,最高人民法院並不一定比前審法院的判斷更正確,如果這個不確定法律概念的理解「存在相同正確的可能性」,「意欲由一個(法院的或上級的),自稱是『更好的』,實際上同樣有疑問的決定替代另一個,顯得不合理」。[16]一般來說,我們常見的方式就是用規定性去消除模糊性,定量是最常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