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見證北魏歷史的女人,為什麼命運各不相同

2021-02-13 魚羊密史

一代王朝一般會分三個階段:建立、興盛、滅亡。北魏在南北朝的歷史長河裡,是一曲慷慨的頌歌,最後卻變成一闋悲戚的輓歌。

今天的三位女主,正好站在最重要的三個歷史節點上。100多年的大戲不僅被她們見證,而且她們還包場了。

01

獻明皇后賀氏:智謀無雙  初建之功

網上有句話是這樣定義優秀母親的:是生活中的保姆,精神上的導師。

獻明皇后賀氏(351年-396年),除此兩條,她還是最成功的編導,最出色的保護神。

生死存亡之時,她用一餐酒飯救了兒子一條命。

她的兒子就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北魏的開創者道武帝拓跋珪。由於她的機智果敢,拓跋珪面臨三次險境都化險為夷。

她出生的年代正好是天下大亂,南方的東晉,北方的前梁、後趙、代國相互混戰。

各個小國為了抵抗勢力大的國家,他們就採取聯姻的方式,結成聯盟。

她娘家是匈奴賀蘭部,父親賀野幹是東部首領。為了賀蘭部的利益,父親把美貌的她送入代國宮中。

《魏書·卷十三·列傳第一》記載,「後少以容儀選入東宮」,她成為代國太子拓跋寔的太子妃,公爹是代國國王拓跋什翼犍。

她是個命運不幸的女子。

371年6月,年輕的拓跋寔為了救父王被刺客刺殺。扔下即將臨盆的她。

兩個月後拓跋珪出生,他是標準的遺腹子。她守著兒子萬般呵護,盼他長大成人。

從太子被殺後,老國王沒再立太子,這就埋下了內亂的隱患。

老國王病重期間,庶長子拓跋寔君聽信部下挑唆,殘忍的殺了所有的弟弟,親弒老父親,還不算完,又想殺拓跋珪,嚇得賀蘭氏帶領兒子連夜逃到娘家,避過一難。

376年,前秦苻堅消滅代國,車裂了拓跋寔君。這些皇族婦女孩童、舊日臣屬都向北遷徙避難。6歲的拓跋珪和母親也在逃難的隊伍中。

逃到劉庫仁部,劉庫仁對待他們很不錯。招致他兒子劉顯大為不滿,動了殺心。

巧的是,劉顯的弟媳是拓跋珪的姑姑,得到消息,趕緊告訴嫂嫂。

賀氏嬌美柔弱,卻是一個處變不驚的女子,當晚就梳洗裝扮妥當,等著劉顯來。並和幾個親身侍從交代好路線,只要這邊笑語歡聲響起,趕緊帶小公子逃跑,去賀蘭部避難。

劉顯來到屋內,一看美女美酒香氣襲人,忘記自己來幹嘛了,一會功夫就醉酒,趴在桌上打起呼嚕。

約莫等了幾個時辰,他突然聽到馬廄裡傳來嚎啕大哭聲,他迷迷糊糊走出屋子,賀氏質問他為什麼殺了他兒子,她哭天搶地,竟然哭得休克過去。

過了一兩天,賀氏怕露馬腳,也偷偷的回到娘家。

風險過去,母子團聚。幾年後,拓跋珪在賀蘭部長成英武少年,威望還越來越高,這招致了小舅舅賀染幹的不滿和忌憚。

怕他以後復國對賀蘭部不利,趁著黑夜帶侍衛圍住他們的營帳,想殺拓跋珪。

賀氏是機警之人,早就察覺到,她責問弟弟後又甩出來很多張親情牌,最終躲過了一大劫難。

她還是一位遠見卓識的母親。拓跋珪看上他美貌的小姨要娶,可惜她嚴重反對無效,十幾年後,真的是一語成讖。

她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如果沒有她的機智,拓跋珪也許早遭陷害,當然就沒有北魏了。她的諡號是「獻明皇后」,她的貢獻和明智是有目共睹的。

02

文明馮太后:以文治國 豐功偉績

看過一句話非常認同:逆境給人寶貴的磨練機會。只有經得起環境考驗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

在北魏一個多世紀的史冊中,她的故事最為精彩和感人。

一個漢人罪臣之女,登上權力巔峰,最終成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她就是文明馮太后(441年-490年)。

和平六年(465年),太華殿前,宮人們燃起熊熊大火。

原來是幾天前26歲的文成帝拓跋濬駕崩。鮮卑族有「燒三」的習俗,就是死者死後第三天,要把死者生前的所有用品燒乾淨。

火勢正旺時,誰也沒有預料,遺孀馮皇后突然跳進大火,想殉情。周圍人趕緊把她救出來,昏迷虛弱的她,只能被抬回後宮養傷。

在別人眼裡已經絕望無力的馮皇后,可沒閒著,在暗處留心觀察。

皇后養病,太子還小又在守喪,這可給野心勃勃的乙渾創造了機會。

他積極培養黨羽,矯詔誅殺忠良,一手遮天,一時權傾朝野。一場乙渾在明處,馮後在暗處的心智較量拉開序幕。

一個輕敵狂妄,一個巧設良計蓄勢待發。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消滅勁敵,渣都不留。

接下來是屬於她一個人的獨角戲。

太子拓跋弘還年幼,她只能從幕後到前臺,開始代理朝政。

一個23歲的女子怎麼有如此魄力?這和她曲折坎坷的經歷有關。

她出生於長樂信都(河北省冀州),家族是北燕皇族。五歲時慘遭滅門之禍。因是小女孩,被押著去北魏宮廷充當奴役。

不幸中的幸運是,姑媽是太武帝拓跋燾的左昭儀,她沒受苦還能學習文化。

在《魏書·皇后列傳》中記錄:太后性聰達,自入宮掖,粗學書計。

12歲那年,因滿腹學問加上長得漂亮,她被文成帝拓跋濬注意到並寵幸,不久就被封為貴人。太安二年(456年),又被冊封皇后。

拓跋濬的突然離世,讓她絕望痛苦。但聰明人是善於調整自己人生方向的,她振作精神,決定擔起責任,和北魏一起渡過難關。

她開局順利,大赦天下,興辦教育,重視提拔人才,重用良臣,廣開言路,把國家治理得像模像樣。

馮太后掌權不戀權,幾年後隨著孫子拓跋宏出生,她專心撫養,於是就還政於兒子拓跋弘。

拓跋弘是李貴人所生,卻是她一手調教養大的,對她這位嫡母還算敬愛。政權歸還後,拓跋弘沒執政幾年也駕崩。當然也有史書說,是馮太后為奪權毒殺了他。

馮太后只能再次臨朝。這次臨朝她已經是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她大刀闊斧的改革與變法。每年至少改革一項,甚至是兩項。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諸多方面。

她下詔禁止同姓通婚,這項改革對改良優化人口質量大有益處。太和八年(484年)「班祿制」實施。她給每個官員每月按時發放俸祿,不再出現貪腐。

隨後接著出臺新措施,歷史上叫「均田制、租調製、三長制」。

改革的成效是國家稅收猛增,農民賦稅減輕安居樂業,經濟繁榮。

當然最成功的是培養了一代偉大帝王孝文帝。馮太后從思想上向他灌輸治理天下獨霸中原的理念。

從小跟奶奶長大的孝文帝耳燻目染,尊孔崇儒,對漢文化的經典了熟於心,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型」皇帝。「孝文遷都」、「漢化改革」,一系列政治舉措和偉大壯舉,被歷史銘記。

太和十四年(490年)九月,日夜操勞的馮太后,病逝於平城皇宮的太和殿,享年49歲,諡號「文明太皇太后」。

史書上對她養情人這事,也提了幾句,但是她的情人們都是賢臣能將,對國家發展出力獻策。

她歷經三朝,撫養教育兩代帝王,她以文治國,銳意改革,她的豐功偉績,影響深遠。因此也被稱為「千古一後」。

03

靈太后胡氏:多情亂情 誤國害己

這位胡太后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兒媳,是宣武帝元恪的皇后,是孝明帝元詡的生母。

拓跋改姓「元」,這是孝文帝漢化改革的成果。從衣食住行到思想文化,一切漢化。

胡氏(?—528年),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人,是司徒胡國珍的長女。

她能進宮是靠姑姑,她的姑姑是一位很能講經解佛的尼姑,能言善辯。

北魏時期,佛教流行,寺廟廣布,她姑姑能接觸到皇上皇后和皇親貴戚,她很會推銷,一直誇自己的侄女如何美貌如何懂佛等。

說的皇帝元恪心動,於是將胡氏招進宮,果然姿色美豔,胡氏因此得以被寵幸並被封為充華。

宮裡佳麗如雲,可不是那麼好混的,有個巨大的危險等著她。

早有高皇后,這位皇后嫉妒心很強,心狠手辣。

好在胡氏小心周旋,處處提防,兩人的較量是胡氏贏。

這源於一項殘酷無情的宮規,「殺母留子」。從拓跋珪立朝開始,一直延續到元恪,所以北魏的後宮嬪妃都害怕生孩子,尤其怕生皇子。生了皇子被立太子,就是自己的死期。

胡氏不按常規出牌,高調行事,大膽懷孕生子。高皇后每天盼著對手被處死的好消息,結果只是白高興了一場,因為元恪廢除了這項規定。胡氏不但活得好好的,還被封為貴嬪。

公元512年(延昌元年),兒子元詡被立為皇太子,當然多虧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從中相助。

又過了幾年,宣武帝去世,兒子元詡即位,是為孝明帝。元詡年幼,由胡太后臨朝聽政。大權在握後,她先把政敵高皇后逼迫出家為尼。

《魏書》說:太后性聰悟,多才藝。

胡太后聰穎頗有才學,能親自處理紛繁事務,親筆批閱公文。執政初期對朝政還算盡心盡力。

然而佛教盛行可能對她的影響太深,她大肆興建寺廟佛堂。

她接手時,北魏國庫豐盈,財力雄厚,可是人啊,權力大了就無限膨脹,她追求奢靡更不懂節制,隨心所欲地對臣子進行賞賜。

如果這些尚能原諒,後來她有兩條罪過就是不可饒恕,歷史上對她的批判也不絕於耳,甚至把她歸到蕩女隊伍中。

一是太好色,對長相漂亮的男子,貪慾過旺。她利用權力,先霸佔了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懌。

接著又強迫大將楊大眼的兒子楊白花和自己同房,楊白花十分害怕,又厭惡這種關係,就偷偷帶著自己的家眷侍衛,連夜逃到南梁去了。

得到消息的胡太后傷心欲絕,眼淚橫流,沒喜歡夠,人家就跑了。她揮筆寫下一首詞,就是有名的《楊白花歌》:

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

她的縱情淫蕩,使得整個朝堂,風氣不正。

二是糊塗又狠毒,兒子漸漸長大,她霸權不給,和兒子關係密切的近臣,她都派殺手暗殺,這樣母子兩個的關係惡劣僵化。

兒子對她淫亂宮帷的醜事更是深惡痛絕,處處表現出不滿。

胡太后的情人們給她狠吹枕邊風,她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

她利用最後的權力繼續演戲,把剛出生一個月的元姑娘立為帝,對外謊稱是皇子,胡太后一看別人沒異議,當天接著又廢黜元姑娘,立元寶暉三歲的兒子為帝。

這時的朝堂,文武官員人心渙散,各地叛逆作亂。將領爾朱榮以皇帝元詡死因不明,直接發兵洛陽。

輕而易舉攻克洛陽後,又以胡太后淫亂誤國為由,派手下將領把胡太后和小皇帝扔進滾滾的黃河淹死了。

五年後,到了孝武帝時,才按照皇后之禮安葬,諡號「靈太后」,含貶義。

三個女子三類性格三種命運,她們見證了一個國家從開始艱難立國,到中期繁榮鼎盛,再到後來的覆滅。也許歷史潮流不是幾個女子能左右的,但後世人對她們的評價,是有因才有果。

相關焦點

  • SHE發文慶祝19周年,經典歌曲流傳至今,三姐妹命運各不相同
    9月11日,臺灣歌唱組合SHE迎來19歲生日,三位成員互相發文慶祝。SHE出道至今留下了很多經典歌曲,每首歌都見證了她們的成長與蛻變三人曾坦言會單飛但永不解散,成員Selina受傷後,SHE遭遇低谷,同臺表演的機會大幅減少,三個女生的命運也各不相同
  • 北魏馮太后:歷史,你不懂我!
    在歷史上,能和唐代武則天相媲美的女人,北魏馮太后算是一個,她站在朝堂之上,冷如冰霜、出手如電,是個堅強無情的女漢子;一轉身回到宮中
  • 錦繡未央火了~北魏的歷史你了解多少?
    本劇講的是在北魏時期,本性天真善良的北涼公主一夜之間國破家亡,死裡逃生卻誤入仇人府邸,並以尚書府廢逐千金李未央之名,勇敢背負起兩個女孩的命運與苦難!李府大宅中,智謀深沉的叱雲夫人、囂張跋扈的「大哥」李敏峰、手握雄兵的「表哥」叱雲南,無一不對神秘回歸的李未央虎視眈眈!試看北涼公主心兒如何頂替尚書府被逐千金李未央勇敢活下去,更誓要扼住敵人的咽喉,掀起驚天逆襲?
  • 《易經》透露:人的命運各不相同,主要受什麼影響?
    但是很多人不相信命理學,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八字相同,或相貌相同的人,命運卻不同,甚至有天壤之別。易經學說認為,人各有命,你想往富貴上靠,也靠不上,得看你命裡有沒有。比如,世界上的樹葉多如牛毛,可是你能找到兩片相同的葉子嗎?同理,人的命運是按照自己的軌跡運行的,每個人運行的軌跡都不一樣,命運也就不盡相同。下面從易經角度分析,人的命運不同,主要受這3點影響。
  • 【探訪·臺灣】走進三家臺灣幼兒園,數十年歷史而特色卻各不相同
    【探訪·臺灣】走進三家臺灣幼兒園,數十年歷史而特色卻各不相同 作者:燻燻 發布時間: 2017-05-05 07:00
  • 北魏馮太后:一個很黃很暴力的女人
    小史沒有看電視劇《錦繡未央》,不知道電視劇裡的設定,本文只從歷史的角度敘述馮太后,不與劇中人物作比較。
  • 《以家人之名》:三個被親媽拋棄的孩子,命運卻各不相同
    故事講述的是三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以家人的名義生活在一起,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情同兄妹,溫情滿滿。我很喜歡李尖尖的性格,凡事不往心裡去,沒有心機又很熱心腸,這樣的女孩,命運也會青睞她。陳婷離婚不要兒子,是想和過去告別,她非常痛苦,女兒出事後,她甚至戒掉麻將,很少出門,但女兒再也回不來了。凌霄父母離婚後,他的爸爸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他,他爸爸和李爸一合計,兩個男人決定把三個孩子養大。
  • 歷史時光機·第五期 北魏滅燕
    大家好,歡迎來到歷史時光機的第五期,我是舍人不二。 今天是12月8日,如題今天咱們來聊聊慕容復心心念念想要復闢的大燕是怎麼被滅掉的。不熟悉歷史的朋友們可能看到魏和燕這樣的字眼,會跟春秋戰國搞混,這裡我們先大致說下歷史背景。
  • 戲說北魏建國前一些有趣的故事,有神話,有歷史,有真相
    讀歷史的都知道,那叫一個「真亂」,翻開史書每一頁都能擰出血來,血淋淋的恐怖。無數的生命,在史書家手裡寫出來,那不叫命,人就像一隻只受統治者驅逐的牛羊,甚至還比不上這些牲畜珍貴。有啥辦法,歷史就這樣,由不得撰史者來改變命運。
  • 《少年派》揭四個孩子的結局,命運各不相同,林妙妙最慘
    《少年派》揭四個孩子的結局,命運各不相同,林妙妙最慘。在劇中的這四個孩子,他們即將面臨高考了,在高考之前,他們每個人都經歷了磋磨和考驗,每個人的遭遇都各不相同,他們迷失過,也放棄過,但是,最終都堅持下來了,高考如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一樣,不僅對家長是一種煎熬和考驗,對孩子也是如此,而在劇中的四個孩子,他們最終的結局是什麼樣的呢?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揭秘。
  • 宋朝的錢幣成了北魏的?初中生指出歷史教科書錯誤
    宋徽宗的宣和通寶怎麼「跑」到了北魏?今年暑假期間,顧則行翻看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地圖冊》(第一冊) 第19課時,發現了古錢幣照片與說明不太符合平日知識。顧則行 本文圖片均來自「上海中考發布」微信公眾號顧則行是上海光華中學七(3)班學生,在學校老師眼中,他是個愛好廣泛,性格陽光,能輕鬆駕馭各學科學習的「小學霸」。
  • 歷史上最風流的太后:北魏馮太后的房事錄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權傾朝野的女人,她們或開明,或暴戾,但論起對中華文明的貢獻,我相信沒有人能與她相比。 她是誰呢?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主人公,千古第一後馮太后。馮太后執掌北魏二十餘年,期間實行了大量社會改革,使得國力達到鼎盛,可以說,北魏的繁榮是由她一手打造的。
  • 《以家人之名》三個被親媽拋棄的孩子,命運卻各不相同
    故事講述的是三個沒有媽媽的孩子,以家人的名義生活在一起,他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情同兄妹,溫情滿滿。陳婷把這事賴在老公和兒子身上,她認為老公工作太忙,根本不管家庭和孩子,兒子照顧妹妹不用心,害死了妹妹。可在鄰居們看來,是她這個當媽的不稱職,於是凌霄的媽媽陳婷和爸爸每天吵架,他們最終還是選擇離婚,陳婷獨自離開家,不要凌霄了。
  • 北魏馮太后的兩次垂簾聽政奠定了北魏強大的根基
    說到中國古代的皇太后,人們熟悉漢代的呂后,她是我國實行皇帝制度以來第一位臨朝稱制的太后;熟悉唐代的武則天,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的女皇帝;熟悉慈禧,她是大清帝國的實際統治者,在位時間僅次於康、乾……而北魏文明太后馮氏,則知之者甚少,她是鼎鼎大名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真正策劃人,使這個由鮮卑族建立的國家空前強盛,而且加速了鮮卑族和漢族之間的融合
  • 這屆花木蘭也許與歷史無關,卻將見證歷史
    它沒能擔起這樣的「歷史使命」但它也是第一部PG-13的迪士尼動畫翻拍真人電影劉亦菲是迪士尼第一位真人電影的亞裔主角作為疫情衝擊下幾次推遲檔期最終同時進行線上付費和線下放映的大片這樣看來這屆《花木蘭》可謂見證了歷史
  • 《繭鎮奇緣》四年後重見天日,積壓劇的命運各不相同
    同為積壓劇,命運也是各不相同,一部分石沉大海,而另一部分即使有機會重見天日,也未必就能激起多大的浪花。產能過剩、審核受限、糾紛問題多重原因使得影視劇屢遭積壓2013年開拍,2014年殺青,可是直到2018年才得以播出,《繭鎮奇緣》這四年到底經歷了什麼?
  • 高歡:從女人身上起家的北魏權臣
    要了解這段歷史,需要看下前面的章節,給個傳送門:1、宇文泰2、爾朱榮3、六鎮起義公元496年,高歡出生在懷朔鎮,懷朔是六鎮之一,抵抗柔然的前線,這裡的鎮民和鎮兵擁有小部分的漢人,生活習慣已經鮮卑化,高歡的家族來自河北,之所以會出現在懷朔,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爺爺高謐(讀 mi)犯法了,作為囚犯,發配到的懷朔。
  • 好色的北魏馮太后,更是一個執政的女強人啊
    一、這個女人不簡單 中國封建社會從女性十分輕視,是男人的從屬,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讓女性永遠要服從男人,還要謹守婦道婦徵之類,並且認為女人頭髮長見識短
  • 【看歷史】李未央的真實原型:北魏馮太后
    然而,歷史上北魏真有一個叫做李未央的皇后嗎?依據《錦繡未央》中的故事背景設置,李未央是北魏皇后。只是,她的角色應該是綜合了歷史上不同的原型併集於一身。 依史料記載中北魏有名的馮太后,既是李未央的最主要原型。
  • 被東晉稱之為蠻夷,卻自稱正統,視柔然為蠕蠕,它就是北魏皇朝
    編者按--------兩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幾乎是唯一的大混亂、大顛覆的時代。英雄小丑,奸雄淫婦,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筆者非常喜歡這一時期的歷史,下面推出一個新的系列,追憶兩晉南北朝。今天筆者講一下北魏皇朝,它不被東晉這樣所謂的正統所接受,但它立國148年,更是催生出隋、唐這樣的大一統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