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爾赫斯、村上春樹、畢卡索、約翰·列儂……作家、藝術家和他們...

2020-12-20 騰訊網

貓已經成為人類最喜愛的動物(這話反過來說大概也沒什麼問題)。當從外面回到住處,看它靜靜蹲在我們身邊,溫軟的身體和眼神呼應著我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就足以疏解在工作、社交中積聚的焦慮和壓力。對於作家和藝術家來說,它們還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它們不僅提供安靜且長久的陪伴,還能激發作家、藝術家們的創造力。本文摘選自《作家與他們的貓》和《藝術家與他們的貓》。

作者丨艾莉森·納斯塔西

摘編|張進

本文出處:《作家與他們的貓》《藝術家與他們的貓》,作者:[美]艾莉森 納斯塔西,譯者:陳暢,版本:折射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10月

01

作家與他們的貓

歐內斯特·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歐內斯特·海明威恐怕是最著名的作家貓奴了,照片中他正和他的貓咪克里斯多福·哥倫布(Cristóbal Colón) 在一起。這位《老人與海》和《喪鐘為誰而鳴》的作者無論何時都擁有幾十隻貓。「只要有了一隻,就會有下一隻,」他在1943年給他第一任妻子哈德利·莫勒的信中寫道,「地方太大了,根本就不像是有很多隻貓,直到餵食的時候,他們全出動了,像大規模的遷移。」海明威的貓總是能得到最好的照料,他們在這位作家古巴的家中甚至有自己的客房。他的大部分貓——或者用他喜歡的稱呼「呼嚕工廠」和「愛的海綿」——都可以在這個熱帶居所裡自由活動。是的,「老爹」海明威是一位無與倫比的貓爸。海明威的侄女希拉蕊·海明威曾為卡林·弗雷德裡卡·布蘭能的《海明威的貓》一書撰寫前言,她這樣描述他著名的伯伯:

在大部分人心裡,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形象是一個鐵血的獵人或者漁夫……毋庸置疑的是,老爹一邊沿著蜿蜒的河流遠足一邊捉魚時,或是躲在非洲的灌木裡看他的獵物時,他總是在努力提升自己對動物的了解。他研究他們的自然棲息地,分析他們的遷移和攝食習慣,觀察他們一生的身體變化,並且,和約翰·奧杜邦一樣,海明威經常殺死他研究的動物。他先在他們活的時候鑽研他們,再在他們死的時候檢查他們,他的作品總是包含獵人與獵物間的神秘聯結。

海明威的貓咪大家族在他死後繼續生活在佛羅裡達基韋斯特的海明威故居博物館裡。在那裡,你能找到40到50隻多趾(六趾)貓,全部以名人的名字命名。故事是這樣的,海明威曾經從一個船長那裡得到一隻名為白雪公主的白色的六趾貓。這些現居博物館的貓全是白雪公主的後代。

海明威曾這樣描述他眾多的貓咪朋友們:「貓能做到情感上的絕對坦誠。人,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總會隱藏自己的感覺,但貓不會。」

伊莉莎白·畢肖普

ELIZABETH BISHOP

當她的同僚們都致力於自白式寫作方式時,普立茲獎獲獎詩人伊莉莎白·畢肖普卻謹慎地對待自己的作品,隱藏個人生活的細節。不過,照片能隱藏的卻是有限的。很顯然,這位詩人和貓在一起時怡然自得。她曾為自己的貓米諾(Minnow)寫了首搖籃曲,她的《電風暴》(「Electrical Storm」)一詩也是關於她名為託拜厄斯的巴西貓的,他很怕雷聲和閃電。她曾談起自己心愛的小野獸:「[他]無時無刻不在捕獵,而且幾乎是個太善良的屠夫——會把老鼠的膽囊和其他他不吃的部位整齊地排放在客廳的地上。」

村上春樹

HARUKI MURAKAMI

在一篇名為「一隻老貓的秘密」[「Choju Neko no Himitsu」(「The Secret of an Old Cat」)]的短文中,日本備受歡迎的小說家村上春樹講述了他如何請求出版公司講談社的一位主管在自己旅行期間幫忙照顧他的貓。為了還這個人情,村上保證會為此出版社專門創作一本小說。這本小說就是1987年的暢銷書《挪威的森林》,關於一個東京的大學生與兩位女人截然不同的兩段關係。他因此書在文壇一舉成名。在同一篇短文中,村上還講述了他寫作第一本書《且聽風吟》的經歷:「我仍清楚地記得我在夜間寫第一本小說的日子,貓盤在我的腿上,我一邊抿著啤酒。那貓顯然不喜歡我寫小說,經常在書桌上破壞我的手稿。」被廣泛認為是當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的村上經常在小說中寫貓——有時是看似乏味的細節,有時卻是神秘的象徵或預兆。他的書《奇鳥行狀錄》就以一隻失蹤的貓為重要角色;《海邊的卡夫卡》中有一位能與走失的貓交流的人物;短文《吾貓之死》則分享了村上自己與他生活中多位貓咪繆斯的故事:基林、布奇、太陽舞、鯖魚、斯科蒂、三花、彼得、布萊克、鳶丸、油炸丸子和(貼切的)繆斯。1974年,村上身為一名有著令人眼紅的唱片收藏的爵士樂迷,在東京郊區開了一家名為「彼得貓」(Peter Cat)的俱樂部,名字來自他的貓。這個地方在1981年關閉了。顧客們白天來喝喝咖啡,晚上用餐、喝酒和享受現場的爵士樂。村上經常會當調酒師,自己打掃衛生,並做DJ。俱樂部內還裝點了無數貓咪主題的飾品和小雕像。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

JORGE LUIS BORGES

「你屬於另一種時間/你是王者/在如夢般隔絕的地方。」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在他的詩作《致一隻貓》(「To a Cat」)中寫道。這位阿根廷詩人、散文家和短篇小說家使得拉丁美洲文學得到了更多的重視。他謙恭的一生有好幾隻貓相伴,其中一隻大體型的白貓叫作貝珀(Beppo),取自拜倫勳爵詩作中一個迷航在大海上的男人的名字。博爾赫斯為這個夥伴創作了自己的詩:「一隻白貓孤身檢視自己/在鏡子目光炯炯的玻璃中/不曾察覺面前的白色/和他未曾見過的金色雙眼/是他自己的形象在房子中悠然漫步/誰也未可知,那觀察著他的貓/或許只是鏡子做的夢?」

雷蒙德·錢德勒

RAYMOND CHANDLER

《長眠不醒》和《漫長的告別》的作者雷蒙德·錢德勒熱衷於寫信,他可能給朋友、同事和家人寫了上百封信件,而且一談起他的貓就滔滔不絕。1945年,錢德勒在給詹姆斯·桑德的一封信中介紹了與他共同生活了20年的貓塔基(Taki)(照片中的這隻):

我或許需要提一下,秘書是一隻黑色的波斯貓,14歲。我說她是秘書是因為自打我開始寫作,她就一直陪著我,總是坐在我想用的紙上,或是我要開始修改的稿子上,有時靠在打字機上,有時就在書桌的一個角落安靜地望向窗外,好像在說:「兄弟,你做的事簡直就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她的名字是塔基[其實是竹子(Take),但我們厭煩了向別人解釋這是一個日語單詞,意思是竹子,發音應該是兩個音節],她的記性非常好,連大象都望塵莫及。她一般禮貌性地與我保持距離,但有的時候會突然與我爭論一通,有一次頂嘴頂了十分鐘。我真希望我能聽懂她在說什麼……但我覺得八九不離十是在用諷刺的語調說「你的水平遠不止這樣」。我是個不折不扣的愛貓人士(我對狗沒有什麼意見,除了他們需要過多的陪玩),卻從來不能很好地理解他們。塔基總是鎮靜自若,總是知道誰喜歡貓。她從來不會靠近不喜歡貓的人,但是真正喜歡貓的人,就算來得再遲並且完全不認識她,她也會徑直走到人家面前。

錢德勒在給桑德之後的一封信裡稱塔基「非常專制」和「懶」——當然,是以溺愛的口吻。錢德勒甚至冒充塔基給他朋友的貓們寫信。塔基在1951年去世後,錢德勒又領養了一隻貓,還是取名為塔基,因為他和這位作家的前「秘書」格外相像。

02

藝術家與他們的貓

安迪·沃霍爾

ANDY WARHOL

波普藝術的標誌性人物安迪·沃霍爾是一位收藏家,他收集物件(家具、珠寶、藝術品以及如餅乾罐之類的刻奇物品),收集概念——他1975年的《安迪·沃霍爾的哲學:波普啟示錄》[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From A to B & Back Again)]一書詳述了許多概念,他還收集繆斯,他們在他紐約的工作室「工廠」蜂屯蟻聚。他也為貓著迷。沃霍爾與他媽媽茱莉亞一樣熱愛動物。這位藝術家有段時間曾在他上東區的聯排別墅裡養了25隻貓。沃霍爾的侄子、作家兼畫家詹姆斯·沃霍拉(安迪在藝術生涯早期把姓氏中的字母「a」去掉了)在其《安迪叔叔的貓》一書中講述了這些貓咪朋友們的故事。書中透露《日落大道》的女演員葛洛麗亞·斯旺森曾給了安迪一隻名為赫斯特(Hester)的暹羅貓,她和一隻名為山姆(Sam)的公貓配種,先後產下了幾窩小貓崽,他們都被取名為……山姆。這些貓咪成了沃霍爾1954年自費出版的書《25隻名叫山姆的貓和一隻藍咪》的同名主人公。注意:書名裡的「Name」不是印刷錯誤。沃霍爾的媽媽在為這一系列五彩繽紛、古靈精怪的平版印刷作品題字的時候不小心把「named」裡的「d」漏掉了。沃霍爾覺得這個錯誤很迷人,於是保留了。茱莉亞和她已出名的兒子在1957年合作完成了關於貓的第二本書《神聖的貓》,主人公——你猜對了——是貓和天使。安迪的貓咪創作展現了他很私人的一面,這是全世界所有的布瑞洛盒子都比不上的。

亨利·馬蒂斯

HENRI MATISSE

打破繪畫陳規、為現代性塑形的藝術家喜歡獨立的貓似乎十分自然。馬蒂斯同時代的人們或許還不能完全擁抱他大膽的色彩與簡潔的形式,但在我們的世界,這位藝術家的作品產生了巨大迴響。20世紀伊始,馬蒂斯創作了一系列「女孩與」和「女人與」的畫作,不僅拓寬了肖像畫與色彩的邊界,也顯露了非常現代性的情致。他的女性人物流露出強大的特質:自信、自主、自然。於是,一隻貓順理成章地成為這些大膽作品中的一幅的主角。《女孩與黑貓》由馬蒂斯的女兒瑪格麗特擔任模特——她的雙眸似乎比盤臥在她腿上的黑貓更像貓。馬蒂斯這一生養了許多隻貓。這些他珍愛的夥伴陪伴他走過藝術旅程的每一步。庫茜(Coussi)是一隻大型的條紋貓,她的姐妹普茜(Puce)(法語原名是「小跳蚤」的意思)則是一隻油亮的小黑貓。米諾什(Minouche)是她倆的媽媽,一隻小巧的灰白貓。動物可以安撫馬蒂斯的靈魂。每當貓咪伴侶們伏在腳邊,這位安靜嚴肅的革命者就快要融化。當生命將要走到盡頭時,馬蒂斯入住尼斯的雷吉納酒店套間,他的寵物們在那裡陪伴著他。這個套間之前為皇家使用,他在那裡臥床設計了他自認為是傑作的旺斯玫瑰園教堂。

巴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人們稱讚畢卡索靈巧畫作裡的殘酷與激情—這也可以用來形容他的個人生活與情感關係—但動物王國卻勾起了畢卡索的柔情。在這位20世紀大師的藝術作品裡,貓與他痴迷描繪的女人們一樣重要,他們出現在他傳奇生涯的多幅畫作中。1904年到1909年期間,年輕的畢卡索住在巴黎蒙馬特區的洗濯船社區,在那裡他結交了一隻暹羅貓,他時常在街上遊蕩,他給他取名為貓咪(Minou)。1954年,畢卡索已七十多歲,野獸派畫家卡洛斯·納達爾拍攝了一張他在法國瓦洛裡的家中與一隻虎斑貓的照片(虎斑和他的條紋襯衣很搭)。納達爾說,這隻貓自始至終黏在畢卡索的身上。

薩爾瓦多·達利

SALVADOR DALí

從不滿足於墨守成規或是像我們這些苦工一樣循規蹈矩的古怪的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養了一隻哥倫比亞豹貓(Colombian ocelot)當寵物。雖然外形很像家貓,但這個品種領地意識極強,是兇猛的鬥士。達利珍愛的這隻豹貓名叫巴布(Babou),他享受著最優質的生活,包括法國號郵輪上的奢華旅行、寶石項圈、登頂艾菲爾鐵塔以及高級餐飲。傳說巴布曾陪著達利光臨一家曼哈頓的餐館,高貴的他就拴在桌邊坐著。這隻異域貓咪的出現嚇壞了一位顧客,但肆無忌憚的藝術家卻向她保證巴布只是一隻普通的貓,只是被畫成了這樣,故意模仿他野外的親戚。達利在紐約停留的時候住在高雅的瑞吉酒店供人們朝拜,不管是普通會面還是在酒店大廳的籤名會,巴布都陪伴左右。這隻斑點貓最喜歡睡覺的地方是一個空的電視機,不過在達利西班牙的家裡,他更喜歡在橄欖樹上打盹兒。當然,那是在他沒有和當地的流浪貓玩耍或是撕扯他主人的襪子的時候(撕襪子很明顯是他最愛的消遣)。

約翰·列儂

與小野洋子

JOHN LENNON

AND YOKO ONO

眾所周知,約翰·列儂是音樂傳奇人物,不過他也熱愛文學和視覺藝術。在成為「披頭四」成員之前,他就讀於利物浦藝術學院,並被他的叔叔喬治·史密斯鼓勵學習繪畫。列儂性格敏感且深情,自然適合貓的陪伴。這位著名的藝術家自幼就跟貓格外親近,他每天都要騎車到伍爾頓魚市為他的寵物們買鱈魚。列儂還經常畫貓,許多作品收錄在他那本名為《忙碌的西班牙人》的集荒謬故事、詩歌與藝術作品為一體的書中。更多的貓咪畫作集結在《真愛:給肖恩的畫》這本他為兒子肖恩畫的畫冊裡。列儂遇見他的第二任妻子、先鋒表演藝術家小野洋子後,兩人合作完成了許多作品—最著名的莫過於一系列名為「床上靜坐」的實驗性抗議表演。兩人也都喜歡貓。俘獲了列儂芳心的貓有小矮子(Tich)、蒂姆(Tim)(在雪地裡撿的流浪貓)、山姆(Sam)、咪咪(Mimi)(取自他阿姨的名字)、 巴巴吉(Babaghi)、耶穌(Jesus)(列儂曾發表「披頭四比耶穌還受歡迎」的爭議言論,這個名字就是為了挖苦當時媒體的瘋狂反應)、大調和小調(Major and Minor)、貓王(Elvis)(這是他的第一隻貓,後來發現是只母貓)。列儂和小野一起養的貓包括莎莎(Shasha)和米沙(Micha)(兩隻漂亮的波斯貓)、艾麗斯(Alice)[很遺憾,她從列儂和小野在紐約的達科他(Dakota)高層公寓的窗戶跳了下去]以及沙羅(Charo)(列儂喜歡對她說:「沙羅,你的臉可真滑稽!」)。還有兩隻貓的名字簡直荒謬,一隻白貓叫胡椒,一隻黑貓叫鹽,這恰巧證明了這兩位藝術家對抵抗傳統的奇特信仰。

相關焦點

  • 博爾赫斯、村上春樹、約翰·列儂……作家、藝術家和他們貓
    作者|艾莉森·納斯塔西摘編|張進本文出處:《作家與他們的貓》《藝術家與他們的貓》,作者:[美]艾莉森·納斯塔西,譯者:陳暢,版本:折射集|南京大學出版社 2020年10月1.作家與他們的貓海明威的貓總是能得到最好的照料,他們在這位作家古巴的家中甚至有自己的客房。他的大部分貓——或者用他喜歡的稱呼「呼嚕工廠」和「愛的海綿」——都可以在這個熱帶居所裡自由活動。是的,「老爹」海明威是一位無與倫比的貓爸。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
    12月8日是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的日子。今年疫情期間,列儂的《想像》(Imagine)被很多明星唱響,用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號召人們團結起來,這位搖滾詩人似乎從未離開我們。 從組建披頭四到solo發歌,約翰·列儂一直是人們目光的中心。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對多位日本作家影響深遠
    12月8日是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的日子。今年疫情期間,列儂的《想像》(Imagine)被很多明星唱響,用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號召人們團結起來,這位搖滾詩人似乎從未離開我們。從組建披頭四到solo發歌,約翰·列儂一直是人們目光的中心。
  • 《回憶約翰·列儂》,71個人的記憶
    2005年12月8日,在約翰·列儂逝世25年之後,小野洋子編輯了《回憶約翰·列儂》一書,她邀請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列儂歌迷、家人、朋友,其中不乏我們這個時代一些最偉大的藝術家,來追憶曾是夢想家、音樂家、表演家和政治活動家的列儂。
  • 白日夢 約翰·列儂
    約翰·列儂John Lennon(1940.10.9 ~ 1980.12.8)搖滾音樂家,歌手,作曲家藝術家,演員,和平主義者展現出了放任不羈的性格和過人的機智作為和平主義者、藝術家的一些事跡飽受爭議>而成為一種態度,一種主義的詮釋真實的約翰·列儂將他看到的寫進歌曲與歌迷們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這種真實就如那位瘋狂歌迷射向約翰·列儂的一槍那麼歷歷在目
  •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約翰·列儂:倒在歌迷槍口下的藝術家  披頭四到底有多偉大?看看這些數據就能明白。  2問題少年的春天  問題少年的春天  約翰·列儂1940年10月9日出生於英國利物浦一個工人階層家庭裡。身為海員的父親阿爾弗雷德·列儂常年出海在外,甚至錯過了兒子的出生。由於出生在戰時,空襲是經常發生的事,然而在列儂出生那晚,轟炸卻暫時停息。
  • 作家與貓:俘獲村上春樹、博爾赫斯、海明威的靈感繆斯
    今年出版的《作家與他們的貓》一書中,記錄了作家們與貓主子的情感與日常。看完你會發現,那些看似很有距離感的大作家們,在貓的面前跟我們沒什麼不一樣。02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歐內斯特·海明威恐怕是最著名的作家貓奴了,照片中他正和他的貓咪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一起。這位寫出了《老人與海》和《喪鐘為誰而鳴》的作家,無論何時都擁有幾十隻貓。
  • 約翰·列儂為何鍾情小野洋子?多年後,他們的兒子給出解答
    ·列儂迎來80 歲冥誕,他的兒子肖恩·小野·列儂(Sean Ono Lennon)接受《Apple Music》專訪,暢談關於父親的音樂與人生,也分享約翰·列儂和母親小野洋子的相處日常。,藝術鑑賞能力與父親旗鼓相當,總能以客觀視角去看待約翰·列儂做出來的音樂。
  • 約翰·列儂夫婦「愛與和平」的起點
    國家記者+語言大師 現場描述約翰·列儂夫婦「愛與和平」的起點約翰·列儂的生命終結在1980年12月8日晚上的五聲巨響中。他一生都在倡導和宣傳和平,兩次著名的「床上和平運動」獲得了巨大的反響,藉此我們找到兩位曾經採訪過約翰·列儂夫婦的記者為我們講述當時的「第一現場」。
  • 約翰·列儂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父親?
    於是全世界都在為披頭四瘋狂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們的靈魂主唱約翰·列儂已經結婚,還有了一個在襁褓中的兒子。有時,列儂自己也會忘記這個事實,他在家中待的時間屈指可數:結婚儀式舉行之後的當晚,他就跑去繼續演出;朱利安出生的時候,他正在巡迴演出的途中,三天後才見到新生兒。即使他真的在家的時候,也總是脾氣暴躁且缺乏耐心。
  • 約翰·列儂:致妻子和情人
    ·列儂:致妻子和情人——該書是披頭四主創約翰·列儂所有書信的首度結集,囊括列儂一生中所寫的近三百封信件和明信片。每一封信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揭示了列儂寫信時所處的人生階段。書中還收錄了約翰·列儂不同時期的照片、書信及明信片的手跡,其中不乏列儂的親筆插畫、塗鴉和玩笑之語。——作者亨特·戴維斯是披頭四唯一授權的傳記作者。
  • 作家與貓,俘獲村上春樹、博爾赫斯、海明威的靈感繆斯
    今年出版的《作家與他們的貓》一書中,記錄了作家們與貓主子的情感與日常。並且,他們往往敏感、神秘,能在具有同樣性質的貓身上,找到靈魂共鳴,發掘寫作靈感,對貓的依賴甚至更強。
  • 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
    展現出了放任不羈的性格和過人的機智作為和平主義者、藝術家的一些事跡飽受爭議>而成為一種態度,一種主義的詮釋真實的約翰·列儂將他看到的寫進歌曲與歌迷們分享自己的快樂和悲傷這種真實就如那位瘋狂歌迷射向約翰·列儂的一槍那麼歷歷在目
  • 約翰·列儂逝世40周年:永不消失的理想國
    早在樂隊還只是一個勉強維持的酒吧樂隊之時,約翰·列儂便向其他隊員保證。的確,他們做到了。才華橫溢的約翰·列儂融合藍調、布魯斯、流行等音樂風格的精華,大量吸取不同文化中的民族樂器,改造已經死板的四四拍,寫出極具辨識度的搖滾曲風。再加上同樣天才的隊友保羅·麥特卡尼對音樂近乎完美的掌控,披頭四成為那個時代的封神樂隊。
  • 大野洋子與約翰·列儂
    溫柔、知性、貼心伴你入睡她是小Q文|韓梅梅    編輯|槐序音頻|槐序    「我所熟悉的約翰·列儂,並不是你們通過媒體認識的約翰·列儂。那是我一個人的約翰·列儂。他是輝煌的,是快樂的,是憤怒的,也是憂傷的。
  • 約翰·列儂——那個最會唱歌的畫師
    是的,這裡慷慨大度的「他」就是指約翰·列儂( John Lennon)。他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是歌手,詞曲創作者,音樂人,同時也是藝術家,他給與世界有關和平的幻想。如此一來,聽到他說喜歡把自己的畫作捐獻出去便不足為奇了。小野洋子說,「曾經有一次同律師會面時,我們談話的時候他一直在塗塗畫畫。律師們就過來問約翰;『你在做什麼?』那時候約翰畫了一幅極為美麗的畫。
  • 約翰·列儂與辛西婭的校園戀愛
    她父親在通用電氣公司做銷售,他們住在霍伊萊克的一座半獨立住宅裡,與利物浦「隔河相望」,當地人依然認為是住在城郊,不過更奢侈一點。在利物浦藝術學院裡,她給人的印象是害羞而矜持,一本正經,穿著老式的兩件套裝。一開始,他們處於不同的社交圈子。直到1958 年秋季學期,兩人一起上字體課的時候才正式認識。辛西婭對約翰的第一印象「糟糕極了」,覺得他說話聲音太大,邋裡邋遢,梳著阿飛頭,穿著緊身褲。
  • 櫻花樹下,沒有陌生人 約翰·列儂逝世35周年
    據約翰·列儂所說,他與保羅·麥卡特尼分別創作了一半歌詞。「吉他會輕輕抽泣,因為愛會昏昏睡去。」人們常常犯下一個顯而易見的錯誤:因為事物轉瞬即逝,就不再愛他們。可是12月8 日,每年的這一天,全世界會有很多人想起約翰·列儂,唱起他的歌。
  • 歷史上的今天:徐光啟逝世;「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被刺身亡
    約翰·列儂遇刺說到12月8日這天不得不提到約翰·列儂,每年的這一天,說不清的樂迷會以各種方式去紀念他。約翰·列儂和他的披頭四樂隊(又叫甲殼蟲樂隊),堪稱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音樂人物。還有一種說法,人類唱片歷史上銷量第一的就是披頭四,遙遙領先於第二名麥可·傑克遜以及其他歌手或樂隊。
  • 約翰·列儂與小野洋子:大膽的藝術邂逅瘋狂的愛情 | 日曆故事必知
    37年前的今天,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被狂熱的歌迷殺害。1980年8月,沉寂多年的約翰·列儂與妻子小野洋子開始錄製他們最著名的專輯《雙重夢幻》(Double Fantasy)》。約翰·列儂是英國搖滾樂隊「披頭四」的成員,同時也是搖滾音樂家、詩人和社會活動家。小野洋子是日裔美籍音樂家、先鋒藝術家。在兩人相遇之前,約翰·列儂和小野洋子在他們各自的領域裡,都是發光發熱的人物。而小野洋子個人以及她的實驗藝術作品當中透露出的大膽和直接,更具備一種震懾力,成為打開列儂緊閉心門的最有力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