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吃了那女孩》之後,幾乎所有人都陷入了巨大的震動中,久久無法平靜。
有很多的話想要說,卻不知從何說起。
我坐在前方觀眾區,有時會擋到視野,可很多時候我甚至不敢偏頭去直視舞臺上發生的一切,不敢和臺上的一雙雙眼睛對視,甚至不願聽。那感覺,就像是在審視自己的內心,在剖析過去,而人很難直面自己。
在校園霸凌發生之後,所有人都想問:這到底是為什麼?是因為年輕和衝動嗎?是因為家庭的殘缺,想把自己的痛苦轉嫁於他人嗎?是因為害怕自己的不同而被集體孤立嗎?還是,僅僅是因為人性的惡呢?哪怕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哪怕人人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也無法得出答案。站在法律和道德上作出審判是很容易的事情,可我們依然不知道怎麼去拯救這些孩子們,怎麼去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甚至無法知道怎麼去給予最微薄的安慰。
演後談的時候導演說:「讓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在我們現在正在進行這樣的談話的時候,我們無法知道遠處的黑暗中正在發生什麼。」
最令我感動的是今晚的一個女孩。她穿著高中校服來看演出,她說:「其實我們學校校服的顏色和你們的有點像,但是我們學校還有另外一套校服,在袖子上是有反光條的。因為我們學校在一個很黑的巷子裡,有了這個反光條在有車的時候就會看到我們。我希望你們的衣服也能加上這個,這樣會覺得,哪怕身處黑暗中,也能被看到。」
話劇對於我而言,是一種講述和表達的載體。它與音樂、文學、繪畫不同的是它更為直觀,去講述一個故事,去表達一種情緒或是呈現一種現象。在今晚之後,我突然感受到了「信念感」到底是什麼。導演選擇了這樣的主題,演員選擇了這樣的角色,去講述這樣的故事,是懷著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就像是一道光,它照向了一個人,就能點亮一個靈魂,哪怕身處於黑暗中,但依然要為了那些被點亮的瞬間。對於演員而言或許無法感同身受,但這樣的故事需要被講述,需要被傾聽,需要被知曉,因此需要用一個人去承載另一個人的重量,這源於熱愛,也源於共情。
致那些被點亮的瞬間和成為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