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街舞》第三季的進程已經到了白熱化階段,水舞臺的設計更是吸引所有人的眼球,選手們雖然身經百戰,卻也沒在這種舞臺上展現過實力。
節目組在更換場地之前,是沒有跟選手進行過商討和提前通知的,想要達到類似驚喜的效果,只不過這種驚喜變成了驚嚇。舞者們在適應場地的時候就已經一個接一個的倒在舞臺上,地面溼滑的問題難以解決,王一博只能趕忙找一些防滑鞋。
從各種細節上看,熱愛街舞的選手們懷揣著各自夢想來到這個舞臺上,響應節目組宣傳街舞的初衷,可節目組的這份初衷好像變了。
綜藝節目作為一檔娛樂性質的節目,曾經由四大主題:音樂、舞蹈、雜技與搞笑,早期的綜藝節目都是圍繞這四大主題開展的,各類節目也都有個通病:同質化現象嚴重,跟風、模仿,哪個節目收視率高或者哪種套路效果好,都會在短時間內湧出一大批相似的節目。
評價綜藝節目是否成功,評判標準跟口碑無關,唯一直觀的評價方式就是看熱度,近期熱度最高、人人皆知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算一個,《這就是街舞》也算一個,每一個成功的綜藝節目背後都有「默默付出」的節目組和指點江山的資本。
來參加節目的舞者們,已經有很多人都傷痕累累,這些傷勢都是為了配合節目組搞出的那些花裡胡哨的比賽方式,偶爾還會讓節目變得傷感。舞者們是來跳舞的,卻被迫成了雜技選手。
舞者的履歷都非常漂亮,地區冠軍、國內冠軍、世界冠軍、國家隊......可這些人在資本面前,就像是提線木偶,成為創造收視率的工具人。
用大局觀看待這種淘汰制節目,最後誰拿到冠軍不是很重要,是否得到觀眾認可也不是很重要,如何增長利潤才是重中之重,所以一切基礎都建立在熱度上,熱度就是流量。
《這就是街舞》在維持熱度這條路上採用的方式,拋去人情世故,是很值得同行學習的。種子選手無緣無故被淘汰,舞臺設計導致選手受傷,隊長被賽制的殘酷搞得落淚,每一期節目都有很多看點,下一期的節目預告也非常吊人胃口。
布布、肖傑是世界冠軍級別的選手,但在資本面前,他們就像是資本手中的提線木偶。來這個舞臺上最大的作用就是提高節目專業性,順便當個陪跑人員。綜藝節目很少去捧那些已經功成名就的人,因為這些人背後已經站好了資本,別人挖掘不到有用的價值,讓新人火起來才是他們期待的。
預告標題和一部分畫面很清楚的告訴我們肖傑受了重傷,否則不會在表演的時候直接停止比賽,這都屬於演出事故了。
所以肖傑現在有了很好的退賽理由,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布布會因為什麼原因離開?他作為外國人拿冠軍的可能性極小,估計會像巴裡斯,因為團隊失利被淘汰,單挑失敗,不太現實。你對舞者們在節目中的一些「被迫」表現有何看法呢?本文由「文娛鋪」發布,2020年09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