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視界|「千裡眼」丈量浦東30年變遷

2020-12-28 新民晚報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前的4月18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上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中央決定同意上海市加快浦東地區開發。30年來,一個外向型、多功能、現代化的新城區奇蹟般地崛起,浦東由此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顯著成就的重要標誌。今天,就讓我們通過一張張地圖來追溯這30年浦東發展的脈絡。

地圖為浦東「繡像」

1958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東昌區、東郊區合併成浦東縣。1961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撤銷浦東縣,其農業地區劃入川沙縣,城市化地區劃入楊浦、黃浦、南市三區。浦東縣從組建到撤銷,前後雖然只有2年多時間,但是在新中國的地圖上卻首次出現了「浦東」二字。

圖說:1960年浦東縣圖。圖片除署名外均上海市測繪院供提供

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開發開放上海浦東。這一決定,把開發浦東從地方戰略構想提升為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引起世界矚目。1990年10月,上海市測繪院曾出版過《上海浦東新區圖》,浦東新區的全貌也第一次出現在地圖上。

圖說:1990年浦東新區地圖。

1991年國慶前夕,一張嶄新的1:5萬「浦東新區總體規劃圖」,「搭乘」航空班機,加急直送北京。正在首都參加中共中央工作會議的上海市委、市政府負責同志,等著用這張剛剛測繪印製好的最新地圖,向黨中央、國務院介紹浦東的發展新構想。在這一年10月5日出版的新民晚報上曾經以《浦東開發的新進展與新構想》一文對此地圖進行介紹:開發浦東的規劃師和建設者已經精確細緻地勾勒出浦東新區的「今天」和「明天」:位於陸家嘴、金橋和外高橋的三個粗輪廓線條預示著金融貿易中心、出口加工區和自由貿易區的崛起;那兩道並列的黑線則是與南浦大橋、楊浦大橋相連的快速幹道交通線;而綠色的城市綠化園地、粉紅色的公共設施園地、黃色的居住用地,以及淡紅、米色、咖啡色的三種工業用地,都已按照浦東規劃在地圖上清晰地繪製出來。令人注目的是,將迎來海內外萬商的順岸式大型現代化港口和第二國際機場,也首次在地圖上「到位落戶」。

1993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浦東新區行政區域為522平方公裡,包括當時的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川沙縣全境和閔行區三林鄉。打開1995年7月出版的最新《上海市區地圖》,你就會發現浦東5年多來的巨大變化。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浦東的路。最明顯的是浦東多出許多新路,在原先空白處畫上了一條條漂亮的線。內環線浦東段的龍陽路、羅山路,長7.2公裡,南北主幹道全長24.5公裡的楊高路,還有連接新世紀商廈的張楊路,及同高路、金海路、濱州路、東徐路等等,至於小區內規模不大的新建的路,翻建、改造、延伸、拓寬的馬路,更是不計其數。

為提升浦東開發國家戰略的承載能力,提供轉型發展新空間,2009年,國務院批准撤銷南匯區,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浦東新區,僅僅幾天之內,新版的浦東新區地圖就出版了。對於許多普通人來說,在這些地圖中,最讓人能夠體會到巨大發展的就是路名的變化。幾乎所有上海人都知道浦東有條爛泥渡路,因為是土路,逢雨天便泥濘難行,因而得了個「爛泥渡」的名字。一直到浦東大舉開發開放,這條小路才被徹底改造,並逐步扔掉了「爛泥渡」的「帽子」,換成了氣派十足的「銀城路」。類似這樣的路名改變還有很多,像拓寬後的楊家宅路更名為「東泰路」,「文登路」也改名為「東方路」。而「沈家弄路」的一段改稱「商城路」,其中還有個故事。據有關資料記載,當時在新上海商業城裡辦公的一些外商提出,外出談生意時,告訴對方自己公司的地址是「沈家弄路某號」時,常讓對方產生「弄堂裡哪有大公司」的誤解,每次總得解釋一番。於是,有關機構將沈家弄路和新上海商業城「配套」起來,冠以了「商城路」的新名字。

圖說:臨港新城2006年航空影像。

圖說:臨港新城2019年航空影像。

至於臨港的路名則是由世界各國的國花、著名的樹木、四季美景等命名。別看都是些花花草草,這些路名全大有來頭。除了水芸、雲鵑等中國的傳統植物,還有很多借用了世界各國的國花名樹,如茉莉路源自菲律賓國花,鈴蘭路源自芬蘭國花,還有從古巴國樹音譯而來的古棕路、以丹麥國樹命名的杞青路、以以色列國樹命名的橄欖路等。從城中心的滴水湖向外發散出去的7條放射狀的河流,則將彩虹的7色配上「風和日麗祥雲飛」7個吉字,配合南匯當地將河稱為「港」的習俗,分別命名為赤風港、橙和港、黃日港、綠麗港、青祥港、藍雲港和紫飛港。

圖說:浦東臨港春意盎然。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

再造「孿生陸家嘴」

上海1948年進行了首次航空攝影以來,70多年來,這種測繪方式直觀反映城市的變遷,更助力申城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浦東30年來的發展中,來自測繪的「千裡眼」也在丈量浦東發展的新變化。

圖說:陸家嘴1991年航空影像。

圖說:陸家嘴2019年航空影像。

30年來,浦東的建設發展日新月異。陸家嘴作為中國金融交易最活躍的區域之一,正處改革最前沿,也是創新最前沿,金融事業的發展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提供更多動力和機遇。為更好服務陸家嘴地區城市規劃,上海市測繪院第三分院的技術人員再造了一個「孿生陸家嘴」,真實還原陸家嘴每一棟建築風格、街邊設施,甚至連地面的停車線、路邊的垃圾桶都一比一還原。這樣精細的三維場景,準確記錄下規劃所必須的精度、拓撲等特性,可直觀、方便、準確地比較不同規劃方案的優缺點,助力陸家嘴地區高質量發展。

圖說:陸家嘴三維模型。

2016年,上海中心大廈正式完工。632米高的上海中心大廈不僅刷新了上海的「第一高度」,更成為全中國的「第一高度」。但是你知道這632米是怎麼來的嗎?當年,為了驗證「632」這個第一高度數據,上海市測繪院的高級工程師金雯和她的同事們肩負著測量責任和對公眾的誠信,穿過密密麻麻的腳手架,爬上越來越窄的坡道,身居高處手握稜鏡,最終確保了上海中心大廈總高數據的準確無誤。

浦東國際機場是上海輻射服務面最廣的交通樞紐。而回想1995年浦東機場建設之初,因為機場用地由圍海開墾形成,這裡還只是一片泥濘潮溼的灘涂。面對這樣的工作環境,測繪人就像拓荒者一樣,住就住在簡陋的臨時工棚中,走就走在比人高的蘆葦蕩裡,互相只能靠聲音辨別工作夥伴。測繪人每測一段、定位一段,建設方就同步鋪就一塊跑道,周而復始。

圖說:浦東機場2006年航空影像。

圖說:浦東機場2019年航空影像。

2010年,浦東迎來了世紀盛會——2010上海世博會。這場由246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共同參與的世界博覽盛會,成為繼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再次在世界舞臺上展示綜合國力的主場秀。從2006年起,上海市測繪院全心投入世博園區建設,特別是航空影像更是展現了世博園區的變化。

圖說:手繪與計算機製圖結合的《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導覽圖》。

十年前的這場盛會,英國館尖銳的刺、西班牙館流線型的藤板、俄羅斯館童話般的造型都是創意與建築的完美結合。但如何在地圖上既精確又美觀地表現這些極富創意的場館,成了擺在每位地圖人面前的難題。經過反覆研究與實驗,《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園區導覽圖》最終採用了手繪藝術與計算機製圖相結合的方法。在地圖繪製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把握透視角度。考慮到計算機繪製的傳統地圖雖然準確,但在視覺上無法給人以深刻印象。於是,美術設計師大膽推翻先前方案,重新繪製。此時,離交付樣圖只有短短十多天,設計師反覆斟酌,確定選取由東南往西北方向的透視角度,這樣可以完美再現一軸四館的龐大氣勢,緊接著,用整整十個晝夜繪製底圖。最終,方案得到了世博局領導的肯定。7000萬人次的觀展量也使這份《園區導覽圖》總發行量超過1億份,一舉創造了我國單張地圖發行量紀錄,被收入上海世博會紀念館永久珍藏。

創新精細化管理

要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構建智慧城市是必由之路。3月9日,上海市新型基礎測繪試點成果之一——《基於地理實體的全息要素採集與建庫》團體標準正式發布。這個由上海市測繪地理信息學會發布的首部新型基礎測繪團體標準,創新性地提出了「智能化全息測繪」的概念,統一了基於地理實體的智能化全息測繪數據採集、處理方法及全息測繪成果的技術要求,有望成為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有效解決方案之一。

圖說:陸家嘴地區地下管線圖。

城市地下管線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等功能,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城市的「血脈」和「神經」。早在2008年,浦東新區便啟動了小陸家嘴地區的地下管線普查試點研究,並於2012年委託上海市測繪院實施普查試點項目。2015年,上海市測繪院結合普查數據開發的浦東新區地下管線基礎信息平臺建成並投入使用。通過搭建信息平臺,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分別利用政務外網和專網專線配合雲平臺技術發布管線數據,使浦東新區地下管線數據的共享應用面向政府部門和管線權屬單位,擴大成果的覆蓋面。

截至目前,浦東新區豐富直觀的地下管線數據已經為海綿城市、架空線入地、美麗家園改造等多個政府實事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成為城市日常精細化管理的一部分。

2018年7月12日,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與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在浦東新區城運中心,籤署了地理信息資源合作共享備忘錄,並為上海市空間地理信息創新實踐基地揭牌,標誌著浦東新區地理信息資源體系的完善和共享機制的建立。這將進一步加快智慧浦東的建設,提升城市運行管理水平,為全市其他區局帶來示範效應。

上海市測繪院通過技術創新,為迪士尼主題樂園平穩運營精心打造了「全要素、全空間、全生命周期」的「三全」測繪地理信息服務體系,開發建立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三維空間基礎信息平臺。自樂園開園營業後,上海市測繪院又把目光轉向了樂園運營管理中的安防難點,創新提出了將三維地理信息與園區「物聯網」系統相結合的智慧園區安防服務新模式,巧妙地將監控視頻的真實現場畫面與三維園區場景的虛擬實境結合起來。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相關焦點

  • 我和浦東30年 | 康聖怡:車的變遷
    我和浦東30年 | 康聖怡:車的變遷 2020-11-06 08: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央視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播出,開發開放親歷者講述變遷 30年...
    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上海首發。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用他們的故事,還原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輝煌歷程。步步丈量跟不上浦東腳步沈入群90歲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去浦東走一走、看一看。他這個曾經的軍人走正步,一步就是75釐米。1992年,浦東第一張地圖《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簡圖》誕生,其中的細節就是由他和幾位朋友用數不清的「正步」丈量出來的。
  • 我和浦東30年|康聖怡:車的變遷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浦東融媒體中心4月份刊發《榮威杯「我和浦東30年」徵文大賽啟事》後,得到了廣大讀者和網友們的熱烈響應與踴躍投稿。通過一篇篇文字,我們再次感受到浦東這片熱土上發生的滄桑巨變,觸摸到個體在時代洪流中迸發出的激情和力量!
  • 廖昌永鄭雲龍李佳琦紛紛助陣,這臺浦東30年文藝晚會閃耀浦江
    舞臺上,一戶平凡的浦東人家出現在大幕後。牆上懸掛的日曆本標註了時間:1990年4月18日。這一天晚上,三代同堂的這戶人家,聽到了央視《新聞聯播》的一則新消息——黨中央國務院正式宣布浦東開發開放。「這天起,浦東開發開放,也讓更多人立下『到浦東去』的信念。」飾演「爺爺」的張德根說。
  • 昔日蘆葦蕩飛出國產首架大飛機,「三十而立」的浦東,見證了這些...
    2020年是上海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30年改革潮湧,30年滄桑巨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和上海總站聯合推出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紀錄片即將播出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於11月6日推出「而立浦東·時光裡的驕傲」主題系列活動,展現浦東30年間的變化,見證浦東「三十而立」。
  • 腳步丈量浦東!4位老兵「踢正步」15年繪製15張地圖
    30年前的浦東一直是上海地圖的「下只角」。1990年浦東開發開放的大幕拉起,如火如荼地建設場面深深震撼著老兵沈入群的心。「我為浦東開發能做一點什麼?」沈入群想到了地圖,「這麼多變化,不能拿地圖表現出來的話我就感覺我對不起浦東」他決定自己畫一張浦東地圖用地圖記錄浦東的發展變遷也方便更多人了解浦東1992年,退休的沈入群找來了三名老戰友四人相約,每天早上8點30分到陸家嘴開始測繪。當時,沒有先進的科技也沒有測量工具幾位老人就用最原始的方式「步測」。
  • 30年·浦東故事丨踢正步,步測出第一張浦東地圖
    【導言】今年,我們迎來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而立之年的浦東早已「脫胎換骨」——從蛙聲一片的浦東稻田,到高聳雲天的「大廈森林」,再到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跑出的「上海速度」,令人驚豔的巨變,正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徵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央視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播出 開發開放親歷者講述變遷
    10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在上海首發。200多位浦東開發開放的親歷者,用他們的故事,還原出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輝煌歷程。  步步丈量跟不上浦東腳步  沈入群90歲了,每隔一段時間,他就要去浦東走一走、看一看。
  • 浦東:開「新局」,和30年後的自己有個約會
    從1990年到2050年,整整一個甲子,而立浦東恰巧身處這段旅程的中段。中流擊水,最終是浪遏飛舟,還是長風破浪,關鍵要看現在的人們如何去做,如何去開創新的歷史。站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以及「十三五」末的節點上,筆者送給浦東的關鍵詞是——「新局」。育先機,開新局,歷史又一次選擇了浦東。
  • 央視大型4K紀錄片《而立浦東》即將播出!
    為了與紀錄片形成互文,同時營造線上到線下、多屏聯動的氛圍,11月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總站在央視頻、央視新聞等平臺推出「而立浦東·時光裡的驕傲」主題展播活動。展播視頻通過各行各業親歷者的口述、資料畫面與照片,挖掘與上海浦東發展歷程相關的故事、重要事件、珍貴資料,記錄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輝煌變遷,重現上海在改革春風下的閃耀記憶。
  • 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時代大潮浩浩蕩蕩,奔騰不息,一路向前,無數見證者、推動者、實踐者的奮鬥徵程凝聚起磅礴的人民力量,匯聚成浦東開發開放30年的大江大河。30年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齊全、設施先進的現代化新城平地而起,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和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紀錄片呈現30年巨變|而立浦東再出發
    實習記者 趙蘭溪為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精心製作的六集4K紀錄片《而立浦東》將於11月10日-15日22:30在CCTV-1播出;11月11日-16日9:00在CCTV-4、20:00在CCTV-9重播。央視新聞新媒體、央視頻等平臺同步開播上線。
  • 光明日報評論員:30年,為什麼是浦東?
    特殊之年舉辦的進博會剛剛落下帷幕,世界的目光從申城之西移至東邊的浦東,共同見證這個名字裡帶有「新」的地方、這片因改革開放而生既而興的熱土,開始再一次面向未來的進發。在11月12日於上海舉行的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浦東開發開放30年取得的成就,寄望浦東「勇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彰顯『四個自信』的實踐範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國理念、中國精神、中國道路。」
  • 30年風雨洗禮:在浦東,看見中國
    30年,浦東書寫中國改革開放傳奇,世界一次次在這裡感受中國強勁脈搏。更開放,更創新,更現代,更精細。浦東徵程再啟。如果浦東是一扇窗,一千個人,看見一千個上海,一千種中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董事長樸學謙看到的,是這裡金融業集群,又帶點「娘家」的溫暖。2020年3月,新冠疫情剛剛穩定,這家全球投行之首即在上海中心開業。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30年前,「老開發」從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抽調出來,第一批投身到浦東開發的各項工作中。   浦東,浦東!30年巨變,勇立潮頭!   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
  •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浦東,浦東!30年巨變,潮起東方
    30年前,「老開發」從上海市政府各部門抽調出來,第一批投身到浦東開發的各項工作中。30年巨變,勇立潮頭!今天,人們從空中俯瞰舉世繁華的陸家嘴摩天大樓群,親身感受著一個國家蓬勃旺盛的經濟活力。2017年,中國首架國產大飛機C919在浦東國際機場成功首飛 。2018年,上海市浦東新區生產總值首破1萬億元。2019年,科創板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開市。
  • 浦東30年的四張面孔
    1994年的春節是他晚年在上海逗留時間最長的一次,也是他最後一次外出視察。春節前,他在寒風細雨中視察了浦東,回北京時他囑託送行的上海官員,「你們要抓住二十世紀的尾巴,這是上海的最後一次機遇。」有意思的是,新自由主義的代表人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曾在1993年到訪上海,稱浦東開發計劃不過表面文章,將其比喻為俄羅斯的「波特金村莊」(泛指專門用來給人虛假印象的建設和舉措)。
  • 「謝謝光榮的您」軍民共同見證浦東開發開放30年新發展
    人民網上海12月18日電(董志雯)寒風擋不住浦東軍民愛國擁軍、崇尚榮譽的熱情。2020年12月18日上午,浦東新區 2015-2019 年雙擁模範(先進)命名表彰大會暨「浦東 30 年,謝謝光榮的您」主題活動成果展在浦東融媒體中心演出大廳拉開序幕。
  • 浦東的治癌「高富帥」 創新了「中國方案」 丨浦東30年•財經30人
    為什麼會選擇在浦東落地?郭小毛:我們腫瘤的放射治療已經走過了100多年,質子治療的研究也走過了70年,但是重離子的研究只有20多年。那麼,質子和重離子能夠體現在一臺機器上面,這是全世界第三臺。浦東是改革開放的前沿,為了把浦東建設成一個科創高地,選擇在浦東落地,可能有這樣布局的考慮。
  • 穿越浦東30年:燃情歲月,逐夢東方
    ,也是新區開發開放30年來一個生動的截面。  今年是上海浦東新區開發開放30周年。在這個特殊節點,新華社播發重磅文章《潮湧東方再揚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浦東開發開放紀實》,探尋浦東從「一張白紙」變成「一面旗幟」的密碼,汲取改革開放繼續前進的動力。  浦東故事,就是上海故事,也是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