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得了刀山,下得了文海,傳奇風趣,帶你讀懂不一樣的王陽明

2020-12-19 黃叔觀察

在我們的認知裡,王陽明不過就是一個開創心學的儒家大宗而已。

但事實上,王陽明還有另一個鮮為人知的特殊技能,那就是帶兵遣將上戰場。

王陽明不僅是一個宗師級的思想巨匠,心學的集大成者,還是一名能夠將兵法玩弄於股掌之中的軍事奇才。

他以自己獨特的文學修養和精神品格斬獲了一批又一批的真實鐵粉,與此同時,王陽明平叛滅匪,力挽狂瀾,為大明屢立奇功。

一、來自雲端,抱負不凡

陽明生於明憲宗(朱見深)陳化八年餘姚一個王氏家庭當中,當家人是為王華,也就是後來王陽明的父親,王氏家族在當時也談得上是一個名門望族,這不,王陽明從小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聖賢偉人的出生總會夾雜著一些玄之又玄的神話色彩,王陽明也不例外,據說他的母親鄭氏懷他十四個月也不見分娩,足足又是一個哪吒的翻版。

這不,套路又來了,王陽明的祖母岑氏晚上迷迷糊糊做了一個很奇怪的夢,她夢見一位仙氣飄飄的道士捋著鬍鬚笑呵呵的抱著一個小孩送給了自己。

果不其然,第二天大早,王府上下一頓忙碌反常,原來是鄭氏脫產,將十四月懷胎的寶貝生了下來。

王華抱著這剛生下來的孩子喜上眉梢,結合其母岑氏做的那個夢,王華給這個孩子起名叫做王雲,也就是後來的王陽明。

王陽明五歲才會說話,你看,這就是聖賢另一個標誌性的東西,據說王陽明是受一個和尚的點化才開口說話的,這個和尚說了這麼一句話:「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精明的王倫(王陽明祖父)發現了這個問題的所在,於是決定給孩子改一個名字,但是改什麼好呢?此刻王倫忽然想到了《論語》中的一句話: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

看吧這就是文化人的自我修養,古詞經典可以信手拈來,王倫寓寄希望於自己的孫子將來能夠明事理,盡人倫,於是給他改名叫做王守仁。

王陽明從小就表現出了不同於其他孩子的過人之處,年僅幾歲的王陽明就可以做到閱讀經典過目不忘,在他爺爺王倫的悉心教育下王陽明得以博覽群書。

所以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我們之所以不能夠成為偉人,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努力而是在很在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智商上的差距所導致的。

別人王陽明不到十歲就能出口成章,並且寫詩創作,我們能做到嗎?

所以不要再痴迷於用阿Q精神勝利法去灌醉自己了,理性!理性!

就在王陽明十歲的時候,其父王華可謂是光宗耀祖考上了狀元,全家便開始了京師逍遙的生活。

到達京師之後,王華便為王陽明找了一個一流的學府和頂級的老師,王華給王陽明找的老師就是明朝赫赫有名的許璋。

此人精通易理和熟悉兵法,把王陽明培養成為了一個十足的全才,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就叫做綜合性人才。

就這樣的條件,小豬都能飛天,更何況是天資聰慧的天才少年王陽明呢?

二、應試不第,反成正果

關於王陽明年少時是如何如何學習的我就不在這裡長篇累牘的進行介紹了,此處可省略一萬字,咱們下回再做分解。

王陽明從小就志存高遠,抱負不凡,從他的偶像就能看出,他的偶像叫做終軍,那麼終軍又是何許人也?

據說終軍是西漢武帝時期的人,跟王陽明一樣是天才搶手,二十多歲的終軍主動請纓出使南越勸其歸降,後來因未能談妥而被南越王殺害。

可以看得出來,王陽明也有為國捐軀的不凡抱負,而那個時候要想做出一番事業就得入仕為官,所以王陽明走了一條古人趨之若鶩的路線,即參加科舉考試。

按說像王陽明這樣的奇才,應付一個小小的科技考試應該不在話下,可事情出現了不好的轉機。

王陽明在浙江參加科舉,鄉試過後便決定前往京師參加會試,可是由於王陽明當時的思想太過新穎,與明朝正統思想程朱理學格格不入,於是三番五次名落孫山。

要是一般人這樣心態早就崩了,肯定是要死不活的,但王陽明一反常態,乾脆回老家研究他那聖賢之道去了。

盡人事聽天命,探索成聖的道路,悟透人生至理才是王陽明此生最想追求的事業,王陽明離開京城還留下了他那句經典名言:

「世以不得第為恥,而我已不得第動心為恥」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王陽明認為不能考上狀元沒什麼大不了的,如果因為此事而變得心浮氣躁,尋死覓活才是最不應該的。

後來王陽明因為唐伯虎一案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會試,在他二十八歲的時候高中進士名列二甲當了一個「觀政」的小官,後來又成為了山東鄉試的主考官。

總體說來,王陽明前期的仕途生涯還算比較順利,但這樣舒服的日子沒能長久,一場巨大的政治風暴席捲而來。

明弘治十八年,明孝宗朱佑樘病逝,大明混世魔王朱厚照登場,史稱正德皇帝。

朱厚照的荒誕無道,玩世不恭給了當時太監劉瑾的出頭機會。

從此,以老大劉瑾為代表的宦官集團和以李健為代表的內閣集團展開了長達數月的權勢之爭,將整個朝堂搞的是烏煙瘴氣。

最後以李健為代表的內閣失敗而告終,劉瑾開始了他長達幾年的清算運動,將李健等人悉數處置。

時任兵部主事的王陽明因為奏疏言事也被捲入了這場政治紛爭,最後被劉瑾針對,仕途生涯一路下滑。

正德二年,朝廷下旨宣布貶王陽明為貴州龍場驛丞,開始說是最小的官了,但劉瑾對王陽明的針對並未就此打止,他還派出了數名錦衣衛對王陽明進行追殺。

天無絕人之路,後來王陽明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躲過錦衣衛的追殺來到了貴州龍場驛。

但他抵達這個地方的時候才發現這裡的生活苦不堪言,連適合居住的場所也沒有,王陽明只好派自己的僕人前往他處尋找住所。

在離驛站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天然溶洞,非常適合居住,王陽明如獲至寶,拍手叫好遂帶領自己的三個僕人前往就此定居。

在龍場驛的生活是非常艱辛的,每日三餐所需糧食需要自己耕種,王陽明和自己的僕人每天除了吃點野菜充飢,還要承受來自朝廷的壓力,劉瑾知道王陽明還活著,所以再次派人來暗害王陽明。

他給自己鑿了一個石棺,每天就躺在石棺內睡覺,同時也感受一下死亡的滋味,就這樣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正德四年的一個夜裡,萬籟俱寂,王陽明忽從夢中驚醒,放開嗓門,大聲呼喊:

「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王陽明從此刻參透了人生的至理,解除了死亡和苦難對他的困擾。

這句話什麼意思呢?非常富含哲理,也就是說聖人的道理和天底下事物的對錯是先天存在我們內心的,根本不需要去外界尋找。

自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便在貴州一帶開壇講學,宣揚自己的主張,

正德五年,劉瑾跌下神壇,他被朱厚照聯合張永率禁軍抄家,最後被凌遲處死。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先前一系列被劉瑾迫害的官員和大臣得以平反,當然也包括王陽明在內。

後來王陽明被兵部尚書王瓊推薦,擔任了南贛巡撫,實實在在的朝廷正四品官員。

從此,王陽明的人生便開始了他那剿匪和平叛的另一篇章,與此同時,王陽明卓爾不群的軍事指揮也逐漸凸顯出來。

三、剿匪平叛,人生巔峰

朝廷將王陽明派去南贛實則是別有用心,南贛巡撫本身就是為剿除江西南部匪患而設立的特殊機構。

當時的土匪雙煞即為「金龍霸王」的池仲容和號稱「徵南王」的謝志山,此兩人將江西地區攪得是烏煙瘴氣。

朝廷有派文森率三萬官兵前往圍剿,怎奈當地環境特殊,土匪狡猾而以失敗告終。

朝廷久聞王陽明有軍事才能,於是剿匪的重擔便落在了王陽明身上。

王陽明對此不急不緩,他心中早已想好了對敵之策,王陽明為了有效治理匪患還獨創了所謂的「十家牌法」並且訓練精兵。

昔日讓朝廷感到非常頭疼的土匪問題居然在王陽明手上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徹底給解決掉了,足以見得王陽明非同尋常的軍事和謀略才能。

剿匪一事讓王陽明明白了一個道理,也就是那句非常經典又充滿哲學色彩的話: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剿匪之事就此告一段落,接下來還有一件非常要緊的事情也得靠王陽明去解決。

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欲取代朱厚照的皇位。

聽到消息的王陽明立馬率軍前往平叛,王陽明和朱宸濠的軍事力量可謂對比懸殊,朱宸濠是王牌正規軍,而王陽明手中的士兵不過是當時剿匪主動投誠的農民軍而已。

兩軍對壘數日,居然相持不下,而最後的勝利是那場終結之戰即南京守衛戰,王陽明設計採取火攻在鄱陽湖上大敗朱宸濠不可一世的無敵艦隊,最後生擒了朱宸濠。

就這樣,寧王朱宸濠預謀籌劃了十多年的造反事業僅四十多天就被鎮壓了下來,而能夠成功平叛,王陽明功不可沒。

可這麼一件於國於民皆為有利的大事,正德皇帝朱厚照居然不咋領情,因為他把南下平定朱宸濠的叛亂視為消遣娛樂之事,而王陽明搶在他前面居然給平定下來了,這讓朱厚照頓時失去了樂趣。

兩人因此鬧得非常不愉快,但不管如何畢竟朱厚照是皇帝,王陽明只能主動示弱,並將平定叛亂的功勞劃給了朱厚照,朱厚照與王陽明最後達成和解。

王陽明不僅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嘉靖年間,王陽明還奉命平定了兩廣少數民族首領盧蘇和王受的叛亂。

四、功成身退,開壇講學

王陽明進入仕途後雖然一直都在做官,但他把絕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講學立說和探求聖賢之道之事上。

正德皇帝朱厚照病逝之後,嘉靖皇帝朱厚熜繼位,根據王陽明的功勞,嘉靖皇帝封王陽明為新建伯,除了受領封號之外,王陽明對所有的賞賜都一概拒絕。

後來王陽明主動請辭手中的兵權,開宗立派到處宣講自己的學問和思想,在當時的明朝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他還編寫了一本專著叫做《傳習錄》。

明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陽明病逝於歸途南安,終年五十八歲。

最後我想以王陽明自己所說的的一句話來總結他的一生。

即:此心光復,亦復何言。

#2020我要上頭條##學問分享官#

相關焦點

  • 揭秘三峽人家"上刀山下火海":「神功」來自苦練
    踩著鋒利的刀梯往上攀行而一雙赤腳卻毫髮無損;光著腳,從燒得紅透的火碳上走過而絲毫無傷。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世上真有這種「絕活」。2016年7月26日,在三峽人家巴王寨的廣場上,一座插了36把刀片且刀刃朝上的刀梯,在烈日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八尺高的刀梯,讓人看著就不寒而慄,然而,三峽人家的飛龍巫師卻要「迎刃而上」。表演還沒開始,臺下的觀眾已瞠目結舌。
  • 幻齋幽默:上刀山下火海又不是什麼難事
    上刀山下火海又不是什麼難事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幻齋幽默 第78期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幻齋幽默均為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引用。關注可查閱往期內容。幻齋幽默,也許是中國最難懂的幽默,因為筆者自己有時都看不懂。
  • 王陽明的傳奇人生,百死千難中得來的陽明心學
    這件事在王陽明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1486年,15歲的王陽明出居庸三關,考察邊患、察看地形、謀劃防務,跟北方少數民族學習騎馬射箭,刻苦勤練,箭術一流,可以做到「逐胡兒騎射,胡人不敢犯」。 王陽明憑弔古戰場,緬懷先輩于謙,慨然有經略四方之志。「失蹤」一個多月後他風塵僕僕回到家裡,腰間配劍,一副仗劍天涯的俠客模樣。
  • 民間藝人上刀山下火海,全國都已經不多見了!
    陝西至今保留著一種能夠上刀山下火海的特殊技能,這種技能在現在仍舊有很多民間藝人能夠進行表演,這就是儺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上刀山,下火海的特異技能吧!儺戲是祭祀儀式、民俗風情、音樂舞蹈的複合文化載體,在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完整的文化體系,堪稱原始藝術的"活化石"。
  • 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附原創音樂)
    傈僳人穿上節日的盛裝,赤腳踏在刀刃上。一臺一臺的往上登攀,祈求降下人間吉祥。一堆堆篝火燒成的火塘,閃爍著紅色的亮光。傈僳人穿上五彩的盛裝,赤腳跳在火炭上。一腳一腳的跳得歡暢,祈求降下天下安康。喲呀咧,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一個古老的傳說,喲呀咧,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喲呀咧,喲呀咧……傈僳族「上刀山,下火海」:傳承著民族文化的光芒人們常把「上刀山、下火海」比喻為非常危險的地方,而把「敢上刀山,敢下火海」者視為勇士。
  • 上刀山下油鍋雖只是街頭賣藝,但比起那些花拳繡腿這才是真功夫
    「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曲童謠可能是兒時最具期望最具誘惑力的話了,那時候哪一個小孩不期望過年?那時的我們,過年就是新衣服、好吃的、好玩的,還有長大的代名詞呢,一切的期盼和歡樂都融入在過年這個節日裡。如今,人們時常抱怨沒有年味,是沒有新衣服?是沒有好吃的?
  • 「上刀山下火海」的節日,了解一下
    前言上刀山,下火海對於我們許多人來說也許只存在於傳說當中,但是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在火星四濺中歡笑,在鋒利的刀刃上行走,將這種聽起來就讓人毛骨悚然的活動過成了屬於他們的節日——刀杆節,他們便是傈僳族的人們。
  •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甘肅崆峒古鎮民間藝人表演「上刀山、下火海」 (1/7) "← →"翻頁
  • 刀尖上的藝術——苗族「上刀山」
    中國自古至今都非常注重「義氣」二字,與之非常形象的體現在「為兄弟兩肋插刀,上刀山下火海,赴湯蹈火」等等這樣一些有氣節的字眼中!    話說上刀山,下火海有人見過麼?不過,我們這裡的「上刀山,下火海」不是為了義氣,而是為了祭祀!爬刀梯,苗族可以說是獨步天下、驚險絕倫的藝術奇葩。上刀山又叫爬刀梯,是苗族苗民的高超技藝,是苗族眾多的傳統體育中最為驚心動魄,最令人不可思議,表演者身著民族服裝,赤腳、光膀,雙手抓住銀光閃閃、寒氣逼人的刀刃步步登高。
  • 人生最大的負累,莫過於想得太多,王陽明:好好吃飯,就是修行
    於是有人就問他,「你學佛之後有什麼變化嗎?」僧人回答,「也沒什麼變化,學佛之前我每天做砍柴、做飯、餵馬三件事,學佛之後我還是每天還是砍柴、做飯、餵馬。」於是那人又問,「那你學不學佛有什麼區別啊?」僧人回答道:「我學佛以前,砍柴的時候想著做飯,做飯的時候想著餵馬。
  • 揭秘閩西客家絕技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
    「上刀山」、「下火海」、「撈油鍋」、「過錐床」……一項項絕技引來各方來客。原本,這些絕活只有本村村民參與,隨著時代變遷,參與的年輕人越來越少,技藝傳承出現斷層。今年,本村一位24歲的藍姓年輕人和一位石姓外村人也加入了「上刀山」的絕技表演中。
  • 王陽明:不要害怕失敗而止步不前,讀懂3句話,漫步人生路
    想要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越遠,我們就要不斷的前進,不斷的經歷一些事情,才能對生活有更深的體會,在那給我發現自己的人生智慧。特別是做人做事以及修心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一語道破玄機,那些困擾著我們多年的難題,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得到答案。
  • 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雷人」畲族民俗,背後有何淵源
    到了現在,畲族人民在我們黨和國家的帶領下,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幸福感也增加了,但傳統民俗絕技並沒有因此落下,像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這些絕技現在也依然令我們敬佩。上刀山下火海下油鍋走釘板畲族也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並且在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中,節日也更加的豐富多彩。畲族的傳統民俗節日主要有農曆三月三歌會、四月的分龍節、七月初七、立秋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另外,每年農曆二月、七月、八月的十五日是畲族的祭拜祖先的日子。
  • 王陽明告誡: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心學」到底有多兇猛?
    王陽明自幼聰慧穎悟,異於常兒。21歲鄉試中舉,期間遍覽、精研了朱熹的理學著作。28歲得中進士,被任為刑部雲南清吏司主事。34歲學業有成,開始講學授徒,他所提倡的「身心之學」 逐漸有了一定社會影響力。最敬佩王陽明,王陽明的一生經歷起起落落,但是最終他成為了中國的聖人!俗話說:「靠山山倒,靠人人跑,人生唯有自己才靠得住!」
  • 王陽明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
  • 王陽明:世界上有3種人命苦,不容易幸福,希望你不在其中之一
    因此如果想要真正獲得幸福,首先得實現內心的滿足,說白了就是修心,古人其實早就開始研究這個話題了,於是李白早就說過:「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範仲淹也說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說修心,就不得不提王陽明,他在心學方面的造詣,至今無人超越,是明代的「心理學大師」。
  • 「明朝一哥」王陽明的8句名言 帶你了解「知行合一」
    王陽明的
  • 「為了你,我願意上刀山下火海!」傈僳族的人從來都不是說說而已
    在這個有著200多年歷史的傳統村落,住著古老樸實的民族——傈僳族傈僳族淵源於南遷的古氐羌人與彝族同屬一個族源其族名稱最早見於唐代著述元明時多受麗江諸地納西族封建領主等的統治16世紀中葉因不堪納西族木氏土司的奴役和戰爭的威脅大批傈僳族在頭人括木必帕的率領下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有一天,一個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道: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得此心不動;如果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大家的智慧都相差無幾,勝負之決只在此心動與不動。王陽明為什麼會這樣說?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情緒穩定是一個人高級的修養
    拿破崙曾說:"能控制好情緒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加偉大。"只要稍微留意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就會發現,他們都有一項強於普通人的能力,那就是情緒管理能力。關於情緒管理,"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這樣說:"凡人言語正到快意時,便截然能忍默得;意氣正到發揚時,便翕然能收斂得;憤怒嗜欲正到沸騰時,便廓然能消化得;此非天下之大勇者不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