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答| 怎麼做到平等地追求一個人

2020-12-27 澎湃新聞

心理問答| 怎麼做到平等地追求一個人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2020-12-26 17:51 來源:澎湃新聞

你的追求,讓我覺得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很重要,你也很重要。問題:

怎麼做到很平等的追一個人?(澎湃網友z6NRBj)

回答:

你說到平等的追求,那我先假設一下不平等是什麼意思:因為對方還沒有答應,就把自己放在一個死乞白賴的位置,萬般討好,最終等到奴隸變成將軍?

的確,真的是有這樣的追求方法。但是,一個不希望物化自己、物化另一個人,懂得愛和被愛的人,我想TA可未必喜歡這種追求。

但是,追求嘛,畢竟是有追有求,這個時候過度彰顯你的自尊、原則、需求,我想真的不適宜。

在追求的過程中,適當地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對方身上,多去思考和感受,對方有什麼想法、有什麼擔心、有什麼渴望,因為TA希望從追求中看到你對我的重視、喜歡、包容、珍惜,TA需要感受到,你是一個會對TA好的人。

同時,TA還希望從追求的過程中,發現你的人格魅力,比如你懂得尊重別人,也懂得尊重自己;你能夠體貼別人,也能夠愛惜自己;你在考慮和處理衝突時,成熟有智慧;你是一個未來能帶來幸福的人。

「你的追求,讓我覺得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很重要,你也很重要。」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接近於你說的「平等的追求」呢?

作者簡介:

尹琳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發展心理學碩士,相信「痛苦的背面是力量」。

本欄目以公開回信的方式回答讀者有關親子、情感、自我成長等問題,您可寫下自己的困惑發送郵箱:yinlin@thepaper.cn。我們將對來信進行匿名處理,並隱藏關鍵隱私信息,以分享給有類似困惑的朋友,若您實在不願公開發布,請在來信中註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心理問答,問吧年度盤點,懷疑人生的30個瞬間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問答|怎麼做到平等地追求一個人
    你的追求,讓我覺得我很好,你也很好;我很重要,你也很重要。問題:怎麼做到很平等的追一個人?(澎湃網友z6NRBj)回答:你說到平等的追求,那我先假設一下不平等是什麼意思:因為對方還沒有答應,就把自己放在一個死乞白賴的位置,萬般討好,最終等到奴隸變成將軍?的確,真的是有這樣的追求方法。
  • papi醬上熱搜:冠姓權之爭,是對平等的追求,還是對強權的渴望?
    而據該女子自述,老公是外人眼中的好伴侶,「五官中上等身高183一身腱子肉,高學歷高收入高職位,不抽菸不喝酒不應酬,下班就回家,帶娃做家務,支持她追求理想發展事業」,還願意隨她去其他城市生活。同意離婚後,「他表示尊重我的追求,同意我的要求,相信自己『能夠重新贏回我的感情,不做夫妻可以做愛人。』」怎麼看怎麼覺得這老公已經比絕大多數老公優秀了吧。那為什麼還要離婚?
  • 追求「平等」,到底在追求什麼?| 文字稿【哲學+】No.5
    例如,在我們的日常文化中,最樸素最基本的對平等的認識,就是「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種認識,我們可以稱之為「法律上的平等」,或稱「形式上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這個名字,可能會引人猜測,似乎是種假的平等。其實這是誤解。形式上/法律上的平等,是最基本的平等。如果法律上的一視同仁都無法做到,那就沒有可能實現更多維度的平等。
  • 我們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追求著幸福卻時常陷入痛苦
    這是一個喜歡關注,喜歡思考的普通人,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楚遊塵」並關注 我們在公司跟同事們有說有笑,在聚餐時喝著啤酒大聲叫嚷,我們刷著微博、看著彈幕,幻想無數人在身邊,可是在下班之後,回到出租屋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依舊只是一個人。
  • 心理問答| 快期末考試了,孩子還不好好複習,我好生氣
    心理問答| 快期末考試了,孩子還不好好複習,我好生氣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2021-01-08 16:27 來源:澎湃新聞
  • 袁弘與張歆藝的家庭,並不是彼此的束縛,而是追求婚姻的平等
    在《做家務的男人》看到一個很現實的片段,女人一直都在忙著做家務,而父子倆便躺在沙發上,悠閒地看電視,絲毫不顧及女人的感受。突然想到,新郎與新娘結婚時,新郎站在臺上深情脈脈的看著愛人:以後的家務我來做,你負責收錢就好。
  • 起點不平等,通過努力,可做到結果平等!需要做到2點
    洛克菲勒提到,所謂的生而平等,只是法律和權利意義上的平等,其實是有階層的,並不真正的平等!階層,這個詞,很多年前就有人在提。很多人說,階層已經越來越固化,想要「出人頭地」,已經越來越難了。但是,洛克菲勒從來不相信「階層固化」的提法,我覺得,任何人,任何時代,都有白手起家的可能。他認為需要做到2點。
  • 《Beastars》在天然的差別中追求平等
    後來隨著相處地增加,雷格西終於確信了自己是喜歡春的,並在之後與春互相確定了心意。 故事中開篇就點明了肉食動物和草食動物是「平等」的,但其實不然,棕熊一族因為體格太強必須經常服用藥物抑制體型,草食動物們有專用的「草食車廂」,有些學校提倡著肉草分班,這樣,恐怕根本不是平等的關係吧?
  • 心理問答| 愛遲到的你,是想反抗權威,還是恐懼親密
    心理問答| 愛遲到的你,是想反抗權威,還是恐懼親密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2020-06-13 09:12 來源:澎湃新聞
  • 父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才是給他們最好的愛
    ·平等地對待兒子和女兒在家庭當中,我們要平等的對待自己的兒子和女兒,不能夠因為性別的原因而偏愛其中一個孩子。只有讓孩子在平等、公正的環境之中長大,將來他在面對社會上的不公時,才能夠有勇氣和能力奮起反抗。
  •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知識
    18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對推動我國婦女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深化全社會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推動基本國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婦女報》編輯部特推出「問答國策——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知識問答」。1、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首次提出是何時?
  • 親愛的自己:闞清子原來也是不被期待的女孩,髮長文追求男女平等
    《親愛的自己》闞清子原來也是不被期待的女孩,髮長文追求男女平等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親愛的自己》相信已經有很多的網友都非常的喜歡看,這部電視部是由劉詩詩和朱一龍闞清子等主演的都市情感的電視劇除了這個,更是決定犧牲自己的孫女,重男輕女的思想實在是太嚴重了,在得知芝芝和他老公的一個月的工資剛夠養孫女一個人的,因為孫女一個月的教育費就是8千,為了省錢,為了讓他們生個兒子,芝芝的婆婆想了一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把孫女帶回老家,這樣每個月給孫女的教育費就是省下來,養兒子啦。真是無所不用其極呀,不少的網友都為芝芝感到不值。
  • 極端心理情感十大問答!你是個極度完美主義者嗎?被戳中要害了嗎
    極度完美主義心理測試!極端心理情感調查!你中招了嗎?大家好,我是華恩!上一篇的內容我們分析了性格心理的一種,就是完美型性格特質的這類人,這種性格具有很多的內在優勢和外在品質,值得我們去參考和學習。你的答案【是或不是】問題八:你告訴女朋友,希望她能好好打扮打扮,但覺得她怎麼化妝打扮都不太滿意。有時你心情不怎麼好,希望她能陪陪自己,但她老不在身邊,感覺她是不是不在乎我啊? 你的答案【是或不是】問題九:有一天到了好朋友家附近,順便給朋友打了個電話聯繫一下,心想他怎麼都得出來見個面,一起敘敘舊,嘮嘮嗑啊,要不然那可真不給面子啊!萬一朋友真的各種推脫不出來,你就覺得朋友根本不在乎自己。
  • 心理問答|願你在新的一年更喜歡自己
    不過,一位朋友表示對寫計劃失去了信心,你怎麼看?這個春節多了很多時間回顧和思考,回想過去的這一年,好像沒有做什麼就這樣瑣瑣碎碎地消磨過去,除了年齡虛長了一歲。2020年已經過去了十二分之一,我心裡又緊迫又沮喪。想著要不寫一點今年的計劃吧,可是攤開新買的筆記本,拿起筆,又覺得反正也是完成不了的,幹嘛要寫啊?
  •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知識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18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推進下,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對推動我國婦女事業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為深化全社會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認識,推動基本國策的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國婦女報》編輯部特推出「問答國策——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知識問答」。1、 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首次提出是何時?
  • 《簡愛》:一個時代的女性吶喊,身處命運不公,也要追求愛情平等
    愛情是人世間美好的情感,也是人類追求的永恆主題。有了愛情的存在,枯燥的世界不再單調,生活也變得五彩斑斕。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愛情以多種形式的存在讓人感受到它的悲喜。從梁山伯與祝英臺到羅密歐與朱麗葉,一場場生離死別的愛情激蕩人們的心靈,追尋人類最初自由平等的天性。
  • 「哆啦A夢」是怎麼做到老少通吃的?
    那麼,到底它是怎麼做到老少觀眾「通殺」的呢?來看——一、創意若問我《哆啦A夢》系列動畫片最吸引我的部分是什麼,那無異於「機器貓」口袋裡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啦!從幼兒園到中學,它的口袋沒變,可掏出的東西永遠讓人驚喜。它給我的童年埋下了幻想與科學的種子。
  • 這個世界平等嗎?平等的世界你喜歡嗎?差距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個問題的回答是:這個世界不平等。 這時候你肯定會有疑問,我為什麼說這個世界不平等?要想知道我為什麼敢這麼肯定這個世界不平等,那就要先從平等的定義說起了,平等的定義是什麼?簡單點說,那就沒有差距。如果是的話,我想問那第一個有錢人是怎麼有的錢了呢?
  • 音樂反映一個人的個性心理
    音樂是人們藉以表達情感和思想的一種方式,不同的音樂會對人的情緒、心理和性格產生不同的影響。有的人將音樂視為知己和一生的追求,有的人將音樂作為自己的良師和諍友,以激發自己的活力與激情,音樂,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感染著和它接近的每一個人。因此,無論是寫作音樂的人,還是傾聽音樂的人,都會在親近音樂的時刻流露出真實的內心世界和個性心理。
  • 心理問答| 考完大學還要考研,讀那麼久有什麼用
    心理問答| 考完大學還要考研,讀那麼久有什麼用 澎湃新聞記者 尹琳 2021-01-11 16:44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