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斌老先生
◎中間一排兩根廊柱之間從左至右是劉振宗、劉斌、李鶴亭、姬鳳翔、郭鳳德。是為「南城五老」。
◎第一排左手第一位是劉斌的大徒弟李彥勤(舉刀過頂者)、右手第一位握刀者是劉斌之徒王文奎、中間穿白上衣使雙鉤者是劉斌之子四代代表傳人劉世魁。
◎後排右數第二人是劉斌之徒徐明德。
在韓德兒時的記憶中,祖父對他是很嚴格的。「老人家對我們管教嚴格,即使我們在外邊和別人打架有理,但回家挨訓的還是我們,還得去罰站。時間一長祖父還是非常心疼的,趕緊說,『去洗洗手,準備吃飯,以後不許淘氣打架了,怎麼老改不了呀,都這麼大了要學好,長能耐,在家幫家裡幹點活多好。』祖父拍一下我們的腦袋,讓我們去洗臉洗手去了。即使是我們惹事了,生氣的祖父從來就沒有打過我們,只用手比畫一下,嚇唬嚇唬,告誡我們不能再淘氣了。自從祖父親授我練功後,我聽話多了,一心習武練拳,很少再讓祖父擔心生氣,祖父就更疼愛我。當時生活不那麼富裕,我正長身體,祖父就偷著給我一些好吃的補充體力。等我長大了,祖父就將八卦掌的拳術意理慢慢地灌輸給我,使我大大提高了八卦掌的武術技藝。當然祖父對我約法三章,第一條就是要注重武德的修養和自律。上中學時,祖父上了年紀,所以不管他老人家去哪,奶奶總讓我騎車陪著。到了去的地方,還沒有進院祖父就讓我回家,從來不讓我進去。當時我小不明白也想不通,有時甚至偷偷進去看看,然後就趕緊跑了,怕祖父看到。後來想通了,一是祖父考驗我,二是鍛鍊我外出的能力,三是不能給他的朋友添麻煩。」
30多年前,新華社記者在「天壇大坑」拍下爺孫倆習武照
「天壇大坑」,位於天壇內西門靠近二道門之處。韓德介紹,解放前天壇西門第一道門內是可以隨便進出的,附近居民常在那裡乘涼休息和練功。那裡的環境優美清靜,是個合適練武之處。不少人都來此取土蓋房或墊地用,慢慢地這裡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坑窪地。但這個窪地中地面平整,鋪滿細沙,即便下雨,也從不積水。大坑兩側松柏茂盛,冬暖夏涼,於是眾多練武之人把這裡變成了「武林聖地」,「天壇大坑」由此聞名京城。從八卦掌第二代傳人程廷華和其弟子第三代劉斌大師陸續來這裡練武授徒,「天壇大坑」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劉世魁、李彥勤、徐明德、王文魁、劉興漢等都曾在這裡比武授徒。也就在「天壇大坑」,他們爺孫倆拍下了第一張習武照片。
「那是1981年初春,祖父的一個師弟姚俊辰前輩來京長跑比賽,還是頭兩天到祖父家住下。事先是劉興漢前輩的弟子李建慶老師的夫人劉慶雲老師通知我,約好周日去『天壇大坑』拍照。祖父同意了,又讓我趕緊連夜通知了其他的門人們。祖父對姚老說,這回我們得照張『全家福』。姚老說,好。這事還得說緣分和巧合,當時我們正在和劉興漢前輩編書,我去李建慶老師家取資料,我到他家後,李老師就將我介紹給劉老師,李老師是中國戲曲學院編劇,也常到『天壇大坑』練八卦掌,其夫人劉慶雲是新華社記者。劉老師聽了我們習武的故事很感興趣,說新華社正下基層『採風』,正好要拍攝武術類的資料。李老師比較了解我們爺孫倆,在他的推薦下,很快我們就得到通知周日去『天壇大坑』拍習武照片。這樣祖父就號召門人們一起在『天壇大坑』合影留念。
「當時我們頭一次照彩照,那時黑白的照片很多,彩色就很少了。很幸運,姚師爺就和我們一起合影留念了,算是頭一張,也是絕版了。」這組照片很有價值,後來還分別上了《中華武術》(1984年第三期)和《武魂》(2006年第一期)雜誌。
南城八卦掌的真功夫會永遠傳承下去的」
「1985年,祖父突然病故,師叔們,我的小夥伴們都沉痛在悲痛中,師爺們也不願去『天壇大坑』練功了,因為一到那裡,心裡就難受,根本練不下去,幾乎處於癱瘓狀態。這時張士相師大爺多次找奶奶說,『我五叔的八卦掌不能斷呀,大家不練哪行呀,若散了就對不起我五叔傳授這麼好的武功技藝了呀,您看行不行,就給五叔的長子韓英明開門收徒吧,我來張羅。』張師大爺,他講義氣,為人大方,總是把別人的難事當做自己的事情來做,大家都很尊敬他。他四處奔波,分別找師叔講清原因和理由,此舉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並委託他操辦收徒事宜。祖父故去一個月後,張先生親力親為、忙前忙後,圓滿地舉辦了拜師儀式。賀普仁師爺、鐵恩芳師爺、朱佔華師爺、劉中琦師爺、劉仲仁師爺、楊永利師爺、徐勝利師爺、馬文龍師爺等師爺們,召集40餘人,集體為韓英明師父開門收徒,共收了我們8名弟子,以傳統拜師的儀式,施大禮跪拜。我被師爺們推舉為本門主要傳承掌門人,並保存韓武師爺留下的八卦劍,徐勝利師爺家傳的八卦五行風火輪,大槍纓子等,使得祖父精湛的八卦掌技藝和高尚的武德得以傳承,發揚光大!
「為什麼大家要給大叔韓英明師父開門?這是八卦掌門人的規矩。當年祖父的老師張國祥師祖去西康找兒子一直未歸,直到上世紀50年代末才給弟子們寫信說自己不能回京了,讓弟子們繼續和劉世奎師大爺習練八卦掌。當時因為老師沒有給開門,就不能收徒弟,又趕上『文革』,即使教授了學生,又達不到要求,就不收徒弟了。所以韓武師爺秉承著八卦掌門人的規矩,只傳授,不收徒。而韓武師爺的長子韓英明師父也是未被父親開門,這樣只有在廣大門人集體商量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舉行這樣盛大的收徒活動。」
此次採訪時,多次任北京市八卦掌研究會顧問的徐勝利先生還給記者帶來了極其珍貴的老照片。徐老熱情地告訴記者,2007年,時任八卦掌研究會會長賈樹森先生率八卦掌全體同仁三四百人,在春節前夕一起聚集在「天壇大坑」舉行了一次團拜會。這次團拜會上,徐老將自己家珍藏近百年的南城八卦掌同仁劉斌老前輩收徒的老照片洗印放大,作為禮物送給了北京市八卦掌研究會永久珍藏。為了更好地見證和教育下一代和傳承下去,2009年南城八卦掌門人們在「天壇大坑」為八卦掌第六代傳人滕浩林先生過80大壽,非常溫馨;該年的8月又在「天壇大坑」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王文魁先生舉行110周年誕辰紀念會;2010年在「天壇大坑」又為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劉興漢先生舉行100周年誕辰紀念會。
韓德師傅說,「1985年祖父走後,我算是傳承人,但是與祖父不可比。這麼多年來,祖父的身影歷歷在目。正因為我祖父的偉大,我戴著祖父的光環得到了門人們的尊敬和信賴。我很感謝祖父對我的培養與呵護。當年祖父告誡我一定要把基本功練得扎紮實實,我們是南城八卦掌,老祖宗是要臉面的,我們不是打把式賣藝的,老祖宗傳給我們的真東西,真功夫,誰練誰得益,即使你忙沒練,等你再練時丟功不丟藝呀!南城八卦掌的真功夫會永遠傳承下去的。」正是應了祖父的這句話,韓德秉承祖父的教誨,幾十年來,他一絲不苟地傳授著南城八卦掌傳統功夫的武術技藝,才有了今天的訓練場猶如麥圈一樣的天然景觀。
韓德說,祖父在「天壇大坑」不僅傳授徒弟們八卦掌技藝,對待徒弟們像自己的家人。「我祖父有個徒弟叫馬福,最早在冰廠工作,由於常年工作受大寒和勞累,患上了嚴重的寒腿關節炎,幾乎走不了路,朋友們就建議他去練八卦掌。他找到了祖父。祖父很心疼他,為了讓他康復就答應了。馬福先生堅持了半年,奇蹟真的出現了,臃腫的雙膝開始消腫,步子也大了些,疼痛也減輕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寒腿病終於不治而愈,可祖父卻付出了很多。」
談到交友,韓德說,「祖父一生喜歡交友,特別是對門內的師兄弟們更是疼愛有加,經常邀請他們到家設宴,每周祖父休息日,家裡門客滿堂,個個都會喝透( 喝茶),再美美地享受祖父做的大肉餅和燈籠餅。晚飯後大家繼續喝茶,然後又開始比畫,繼續進行武術的交流。在那個年代這種生活是極端的享受和奢侈。祖父就是這麼一個人,自己再苦,也不能讓朋友苦。」
韓武大師解放前是專做橡膠皮帶買賣的,解放後公私合營被安排到天壇西門附近的北京橡膠八廠工作。祖父去世後,韓德去祖父的單位,同事告訴了祖父捨身救同事的事。「那是上世紀六十年初的一個傍晚,運輸橡膠坨的車來了,大家開始卸貨。那車貨碼得太高了,貨物晃晃悠悠的,好似蓄勢待發的彈簧,一松繩子,200多斤的黑原膠坨就會軲轆出去,太危險了。當然,工人們有著多年的運輸裝卸經驗,就看一個工人在車槽幫前松解繫著掛鈎的繩子,另一個工人拽著繩子的一端,慢慢地靠著掛鈎的撥力使繩子緩慢地鬆開,膠坨子就會洩力了,然後上邊的工人再挪動膠坨子慢慢地卸貨。這時一個工人將肩上扛的膠坨子扔到地上,說了聲:嗨,不行了。沒勁了,休息會。他就坐在膠坨子上面休息。誰會想到,車上的一塊200多斤重的膠坨子忽然滑落下來,眼看就要落到這名工人的身上,可就是這麼巧,祖父飛速地衝向前去,閃電般的用右手掌猛地橫擊那塊掉落的膠坨子,膠坨子被一掌擊出滾向旁邊,一場重大傷亡事故被祖父化解了。祖父捨身救同事的事跡傳遍了全廠,成了一段佳話。」學武術,不僅能夠修身養性,修身養性不只為自己,而且使別人也能夠得到安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韓德的愛好非常廣泛,傳遞出來的依然是掌史裡的大愛。由於他得到過八卦掌研究會名譽會長賀普仁師爺尹式八卦掌及中醫針灸、按摩傳統醫學,修煉多年後,他已經能獨立地給朋友治病和做保健,並治療了許多疑難雜症;他學習書畫,特別是篆刻,很有成果,他給很多名人治印,並在青磚上治印,創出自己的漢瓦當的古樸遠古的印跡,打出印泥的印譜,具有自己獨特的絕技,可見其文化底蘊的深厚;他收藏廣泛,大到秦磚漢瓦、筆墨紙硯,小到郵票錢幣、名人字畫、名酒名茶,這些都是大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他身上的延續。他收藏沉香,是為了開發和驗證沉香更多的藥理,不僅是治病,更開發預防和調養及養生的特有的功能,進一步普及沉香文化。
韓德說:「這些愛好,我一直認為是得益於習練八卦掌之故,因為在修煉八卦掌時,能悟出其真諦,磨鍊了意志、堅定的信心,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心態淡定,知足常樂。同時,長期的修煉也大大地提高人的精神氣質,實質是體質強壯、精神爽氣、機智精靈、思維敏捷、修身養性、內心豁達。」
人物名片
韓德,自幼隨祖父——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張國祥和劉世奎之入室弟子,著名武術家韓武先生習練程式八卦掌,至今己50年之久,一直注重武德修養和研習八卦掌,繼承和發揚前輩所傳八卦掌之武德以及拳理拳術。20世紀70年代,他又得到八卦掌第四代傳人王文奎、劉興漢兩位師祖的武藝傳授,同時又得到八卦掌研究會名譽會長賀普仁師爺尹式八卦掌及中醫針灸、按摩傳統醫學,使其進一步提高了武德和修煉水平,並把八卦掌與祖國傳統醫學結合了起來,多方面發展,以繼承祖國傳統文化。1981年,參加北京市高校武術表演大賽獲得八卦掌、八卦刀第一名。1986年被北京市武協八卦掌研究會推薦參加北京科教電影製片廠紀錄片《八卦掌》的拍攝,完美地演練了「八卦連環劍」套路。2010年為劉興漢主編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的《八卦掌秘傳訣譜》編寫組主要成員。現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會員,北京市武術運動協會八卦掌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八卦掌五段段位,北京賀氏針灸三通法協會理事,國家一級書法篆刻師,東城區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榜書藝術研究會藝委會委員,中國藝術家協會書畫研究會副會長、藝術總監。
韓德的愛好非常廣泛,傳遞出來的依然是掌史裡的大愛。由於他得到過八卦掌研究會名譽會長賀普仁師爺尹式八卦掌及中醫針灸、按摩傳統醫學,修煉多年後,他已經能獨立地給朋友治病和做保健,並治療了許多疑難雜症;他學習書畫,特別是篆刻,很有成果,他給很多名人治印,並在青磚上治印,創出自己的漢瓦當的古樸遠古的印跡,打出印泥的印譜,具有自己獨特的絕技,可見其文化底蘊的深厚;他收藏廣泛,大到秦磚漢瓦、筆墨紙硯,小到郵票錢幣、名人字畫、名酒名茶,這些都是大中華博大精深的文化在他身上的延續。他收藏沉香,是為了開發和驗證沉香更多的藥理,不僅是治病,更開發預防和調養及養生的特有的功能,進一步普及沉香文化。
韓德說:「這些愛好,我一直認為是得益於習練八卦掌之故,因為在修煉八卦掌時,能悟出其真諦,磨鍊了意志、堅定的信心,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從而心態淡定,知足常樂。同時,長期的修煉也大大地提高人的精神氣質,實質是體質強壯、精神爽氣、機智精靈、思維敏捷、修身養性、內心豁達。」
往期導讀:
1、工美楊銳|新作品欣賞:銀鍍金-「爭福份」風箏
2、工美楊銳|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 一級工美藝術大師楊銳先生《談藝錄》
3、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匠心藝語-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京津冀工藝美術作品回顧展」在北京工藝美術博物館舉辦
4、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金秋十月,資深秋蟲玩家大顯身手的「銀鳴蟲葫蘆」
5、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塵封的印記】工美藝術大師楊銳先生與十一世班禪的金冊金印
6、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鏨金記-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受頒金印、金冊製作紀實
7、楊銳金屬鏨刻首席技師工作室|鬼斧神工攬星河,妙手生花鏨人間-走進大師 之工美大師楊銳先生
8、工美 楊銳|八卦掌五代傳人、工美藝術大師楊銳先生在京收徒圓滿舉行(2017.12.23)
9、工美楊銳|記八卦掌五代門人楊銳先生(視頻)
10、曹景昆八卦掌|八卦掌五代門人曹景昆先生收徒儀式在北京朝陽區管莊德豐軒酒樓舉行!
11、工美楊銳|工美藝術後起之秀-楊晉的工美人生
12、班禪大師乘願再來珍貴記憶:20年前金瓶掣籤坐床典禮全紀錄
13、【色不異空 空不異色】一個僕役和瑪尼石雕刻工,卻證得殊勝虹光身
14、許立坊八卦掌|八卦掌大師許立坊先生小傳
15、許立坊八卦掌|八卦掌世家曹景昆先生小傳+名家演示(視頻)
16、許立坊八卦掌|八卦掌五代門人曹景昆先生論八卦掌走轉之功(視頻)
17、許立坊八卦掌|曹景昆老師講述八大行功老掌之程有信老先走圈轉掌軼事二則
18、程有信八卦掌|許立坊先生論八卦掌技法之「牛舌掌」
19、許立坊八卦掌|保定八卦掌名家化振凱先生(視頻)
20、許立坊八卦掌|程式八卦掌實戰技法十招
21、程有信八卦掌|許立坊先生八卦掌理法述要+麻林城 經典八卦掌 《中華武藏》視頻
22、許立坊八卦掌|單換掌初級實戰技法
23、許立坊八卦掌|程式八卦掌技擊的四個要點
24、許立坊八卦掌|【神武悠長】保定八卦掌名家化振凱先生(視頻)
25、曹景昆八卦掌|習拳錄影:武術世家崔文超老師述-八卦掌名家曹景昆先生親授「擺扣步在八卦轉掌中的妙用」
26、師恩難忘|紀念中國老一輩武術家閆鴻義老先生誕辰一百一十周年暨健身武館成立八十五周年
27、習拳錄影|北京通州武術世家崔文超老師拳械套路視頻欣賞(一)
28、習拳錄影|北京通州武術世家崔文超老師習武歷程中的三位師父
29、程有信八卦掌|通州老拳師王水田先生八卦掌概說
30、〖韓德篆刻作品〗南城八卦掌名家韓德老師2020抗疫愛國篆刻作品欣賞|南城八卦掌
31、論八卦掌健身【南城八卦掌】
32、【南城八卦掌】這張珍貴的照片傳達了:以劉斌為代表的「樁功八卦掌」新的發展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