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日漫各種譯名,這次我支持英文譯名

2020-12-26 騰訊網

Hello!大家好,這裡是老鹹魚

上一期分享了《鬼滅之刃》的中英譯名,這一次就不再廢話直接進入主題,帶來動漫的「中英譯名大比拼」。

第二期《乾物妹!小埋》

原版VS中

動畫的原版片名是這樣的《乾物妹! うまるちゃん》,一個漢字和假名的組合,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我們也能讀懂但還是有很多時候意思與我們理解的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無意義。

就像常見的日語中的「大丈夫」則是「沒關係」的意思,就像常見的日語中的「大丈夫」則是「沒關係」的意思。但是現在用的多了,就變成了一個舶來詞,賦予了它實際意義。

這次的中譯就是是直接取了原版漢字,並將後面假名所代表漢字寫出,可以說是非常簡單粗暴了。

乾物妹現在的意思大約可以理解為宅女,百科上的解釋是乾物女是指放棄戀愛,以對自己而言懶散舒適的生活方式生活的女性。

除了《乾物妹!小埋》這個譯名,還有臺譯版的《我家有個魚乾妹》,和香港翻譯版的《乾物妹》這些譯名。

原版VS英譯

相比中譯的簡單粗暴,英譯直接就不動腦子了還是直接採用了音譯的方法。這是維基百科上的譯名「Himouto! Umaru-chan」這麼一長串英文,其實就是《乾物妹!小埋》日語發音的音譯。

這種翻譯方式對萌新來說是相當的不友好了,但是對於那些自身動漫宅了解一定日本文化的人就很爽。

除了這個官方譯名之外,我還在論壇上扒到了另一個民間譯名《My Two-Faced Little Sister》,直譯過來就是我的雙面妹妹。

這個譯名就很貼切了,雖然少了原版中附帶的文化屬性,但也更加的本土化。

雖然很喜歡看日漫,但有時候也會擔心那些心智不成熟的小朋友會被日漫中所傳達的日本的文化所同化。所以有時候也會感覺這種去文化屬性的作品也不錯,就像我小時候的那一批像是《蠟筆小新》《中華小當家》這些作品本土化就很成功。

這次的動漫譯名大比拼《乾物妹小埋》,我對《My Two-Faced Little Sister》還是很喜歡的。

相關焦點

  • 《千與千尋》的英文譯名是什麼?
    最近,經典的日本動畫,由宮崎駿監督製作的《千與千尋》在國內上映,同學們有去看嗎?
  • 10大可稱經典的桌遊譯名
    也歡迎大家說一說自己心中的經典譯名,如果留言很多下一期我也會張貼整理噠~第十名:諜影神偷(Infiltration)&大國崛起2030(Imperial2030)這兩個遊戲的譯名都不能算太經典,所以只能兩個佔據一個位置,Infiltration和Imperial的意思分別是「滲透」與「帝國的」,於是這兩個譯名就在本意上各有發揮,雖然不及《深入絕地》那麼貼切,也算有些創造
  • 10部高分熱播劇英文譯名盤點
    而各種比賽和考試伴隨著開學即將到來,那麼今天就一起學習這部劇的經典英文吧~百度百科介紹中有其另一個英文譯名:Cat&39;s Cradle這個短語在英文中被引申為 「精心策劃的、紛繁複雜的」之意,這個意思來源於一個遊戲:翻花繩。由於翻花繩這個遊戲本身所編織出來的物體比較錯綜複雜,才有了它的引申義,所以Cat's Cradle這個譯名也很貼切。
  • 《湖北省省級機構英文譯名》的規範表述
    《湖北省省級機構英文譯名》的規範表述 2020-12-11 16: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巨搞笑的電影譯名
    ,人家海報可是辣麼浪漫呢~~【英文原名】The Sound of Music【大陸譯名】音樂之聲【香港譯名】仙樂飄飄處處聞【臺灣譯名】真善美【註解吐槽】香港的譯名雖然中國味十足,但總感覺呈現的是敦煌壁畫上拿著琵琶的飛仙。
  • 【中日對譯】經典好萊塢電影譯名、臺詞賞析
    經典臺詞:Cheers! Looking at you, kids. 中譯:永誌不忘!(我就在這兒看著你。)日譯:君の瞳に乾杯!中譯:媽媽常常對我說,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會是什麼味道。日譯:お母さんはいつも言ってた「人生はチョコレートの箱のようだ。開けてみるまで中身はわからない。」
  • 從《我不是藥神》的英文譯名說開去
    發文前查了下,《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人民幣大關。電影很好,演員很好,最重要的是收入很好,唯一讓人不爽的是電影的中文名。《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名,實在是主動降低了電影的整體品味。這也難怪,商業片,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媚俗一點兒又怎麼了?近幾年來,整個社會充斥著一種泛娛樂化傾向,誰要是正經點,只會讓人生厭。
  • 這12部TVB經典劇,曾走進無數人的青春!英文譯名竟如此走心
    不過,能把《鑑證實錄》,甚至更多TVB劇集的劇情倒背如流的你,知道它們的英文譯名是什麼嗎?香港作為英國的殖民地長達155年之久,英語是香港的官方語言之一。所以,影視作品的英譯名,都不是隨隨便便拍腦袋決定的。
  • 看了國產影視的英文譯名,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今天,小萬就帶大家看看國產影視作品的英文譯名都是什麼樣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Nothing Gold Can Stay最近正火的娘娘主演的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英文譯名是Nothing Gold Can Stay。
  • 從魔獸爭霸的中文譯名細數遊戲名稱的各種翻譯
    另外某些港臺譯名,比如《太空戰士》(最終幻想)等等,這裡也不涉及,畢竟大家文化背景有差距,不能一概而論。文章中主要是大陸主流、流行甚至是官方的遊戲譯名。今天小編為大家評選十大渣翻譯和神翻譯的遊戲名,並從以上的幾點進行分析。你同意以下觀點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們。神翻譯之:《魔獸爭霸》、《星際爭霸》craft:n。
  • 香港宅男遊行抗議「皮卡丘」譯名:港產譯名究竟有何特別之處
    我的世界》,香港譯名《當個創世神》。而彼時既然引進無望,且大多數遊戲都沒有中文版,國內遊戲從業者和玩家只能玩日文和英文軟體,當時較為重要的國內遊戲雜誌如《電子遊戲軟體》以及《遊戲機實用技術》等除了培養了大量擅長日文的編輯,以及使許多玩家開始學習日語外,另一件「功勞」就是確定了相當多的遊戲新作的譯名。
  • 你愛的國產影視劇英文譯名都是啥?為了讓歪果仁get到也是拼了
    《尋龍訣》年底大熱,英文譯名是「Mojin - The Lost Legend」,沒看過的可能不知道Mojin是個什麼鬼。其實就是中文「摸金」的拼音。因而,英文譯名直接用拼音Mojin,增加了外國人對本片的好奇心。同時,後面加上「The Lost Legend」,也算表明了影片題材。
  • 經典?文藝?俗套?兩岸譯名大PK
    ~這兩個譯名的選擇也許寄託著Amway總部對其在兩岸發展的定位的不同:一邊要「利」(實質回報),一邊要「麗」(面子好看)。花王的潔霸,名字起得很strong很tough(英文名Attack也很彪悍),也很響亮。而「一匙靈」更能體現產品「濃縮」的特點。其實,Olay在大陸開始註冊的是「玉蘭」,不過當時的Olay全稱是Oil of Olay,所以也叫玉蘭®油,「油」字是不包含在®內的;現在,玉蘭油三個字已經密不可分了。而臺灣的「歐蕾」譯名比較接近直接音譯。
  • 電影譯名從何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豔的電影譯名多不勝舉。其實,這些電影譯名帶給觀眾的意想不到大都來自於譯者的有意為之,雖有意但又不刻意,而是依據電影的原名、劇情和主旨等諸多因素提煉而來。電影譯名既體現出了原名的深意,又體現出譯者的良苦用心。
  • 那些毀電影的譯名
    今天討論國外電影翻譯成中文的例子,國內電影的英文譯名以後再單獨拿出來討論。大陸在翻譯電影名字的時候,會有一些程式。這裡並不是批評大陸翻譯電影名的譯法。有些電影名字的港譯,真是能炸瞎觀眾。Mr. and Mrs. Smith
  • 中文名著的英文譯名,別告訴我答案,我能猜到!
    Hennessey取「宣和」二字之意,名字是真美、真好聽,但書的重點:大宋遺事,被完美避開。這是Pearl S. Buck翻譯的《水滸傳》,這翻譯在文言小說中算是比較能抓住重點的了,許多明清小說被譯成英文後標題起得那叫一個迷惑。
  • 給島國的奇葩譯名,寫個大大的「服」字
    更有一些明明是古裝劇,譯名卻偏要加上英文的,讓人二丈摸不著頭腦。《將軍之上》譯名為「花與將軍 ~Oh My General(我的將軍)~」;《翻譯官》,譯名「我討厭的翻譯官 ~ 這份愛戀,用聲音傳遞給你!
  • 那些年國產劇的譯名,第一個就讓人懵圈
    有的譯名能直接反映一部作品的主題思想,而有的譯名則讓看過劇的觀眾都一頭霧水。英文譯名:自取為主,意譯靠譜,參考海外意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國產劇,除了根據四大名著改編的劇外,一般沒有英文劇名。近年來雖然「中英對照」多了,但起英文名的水平層次不齊。比如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英文名《Love O2O》。
  • 太空戰士 那些令人噴飯的臺灣遊戲譯名
    NO.5英文原名:FINAL FANTASY日文原名: ファイナルファンタジー大陸譯名:最終幻想臺灣譯名:太空戰士不用說了,臺灣玩家顯然又是採用的意譯,只不過這腦洞是在讓我無法忍受,太空戰士?,而臺灣是根據英文意譯的,只怪卡婊自己翻譯的英文原名就很辣雞。
  • 經典電影的港臺譯名,尺度有點大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很多電影的港臺譯名,我真是看一次笑一次,我先聲明,我不會講粵語,也不是很懂粵語文化,很多看著有趣的電影譯名只是站在一個北方漢子的角度純粹覺得好玩,絲毫沒有區別對待地域文化的意思,你們看,我的求生欲都這麼強了,求不要上綱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