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著的英文譯名,別告訴我答案,我能猜到!

2021-02-06 國家人文歷史





















本       文       約 3827 字

閱       讀       需       要

                                                                            

11 min

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文名著翻譯成外語,會出現什麼樣的迷惑翻譯?黛玉該怎麼翻譯?寶釵該怎麼翻譯?《紅樓夢》該怎麼翻譯?《金瓶梅》該怎麼翻譯?
中文最不缺意境和典故,而且這東西很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很多時候中國人都不一定能領會,何況西方世界的讀者。為此,翻譯家們為了那幾個可以概括文意、抓住讀者注意力的英語單詞,真是上窮碧落下黃泉,但是最後效果能盡人意的還真不多。比如——答案是《大宋宣和遺事》,成書於元代的講史話本,William O. Hennessey取「宣和」二字之意,名字是真美、真好聽,但書的重點:大宋遺事,被完美避開。這是Pearl S. Buck翻譯的《水滸傳》,這翻譯在文言小說中算是比較能抓住重點的了,許多明清小說被譯成英文後標題起得那叫一個迷惑。Arthur Waley於1942年翻譯了一部縮略版《西遊記》,這一版本影響非常大,出版後多次再版,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西方最流行的《西遊記》譯本,但也被批評太過短淺,喪失了《西遊記》的深刻內核。當然也有翻譯得不錯的。明代馮夢龍編輯整理的「三言」包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說)、醒世恆言、警世通言,三部書由Shuhui Yang和Yunqin Yang翻譯,分別名為Stories Old and New(老的和新的故事)、Stories to Awaken the World(使世界清醒的故事)、Stories to Caution the World(告誡世界的故事)。其實,翻譯中國古代文學的都是勇士,敢翻譯《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更是翻譯家中的敢死隊,即使譯名莫名其妙,在此都應該對辛勤勞作的學者們深鞠躬。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金瓶梅」這一標題指的是文中的三位女性角色:潘蓮,李兒,龐春。David Tod Roy將其譯為The Plum in the Golden Vase,算是一種直譯和意譯的結合,但可惜的是,此翻譯並不能讓讀者理解標題和人物的關係。除非精通中文,不然誰能想到Golden指的是P'an Chin-Lien(潘金蓮)?有第一奇書之稱的《金瓶梅》 已經讓很多中國學者鞠躬盡瘁而Clement Egerton的《金瓶梅》英文譯本選擇主打金蓮,名為The Golden Lotus(金色蓮花),(李瓶兒,龐春梅:我們不要面子的嗎?)。更迷惑的是他對人物名字的翻譯,潘金蓮當然是The Golden Lotus,吳月娘的英文名是the Moon Laday(月亮女士),孫雪娥的名字成了Beauty of the Snow(白雪美人),孟玉樓是Tower of Jade(玉石的塔),保姆如意兒則是Heart's Delight(心中的愉悅),此處不一一列舉。另一迷惑操作是女人的名字各領風騷,男人的名字千篇一律。你以為西門慶的名字是West Gate Celebration嗎?不,他還是他,一模一樣的煙火。他還是那個Tsi-men Ch'ing,他的兒子官哥,也還是那個Kuan Ko。如此操作的不止他一家。下文會講到的Chi-Chen Wang的《紅樓夢》英譯本中,黛玉成了Black Jade(黑色的玉石),寶釵是Precious Virtue(寶貴的品德),而寶玉卻還是那個Pao-yu。使人迷惑的意譯行為在現代小說中似乎好了那麼一點,至少使人更容易抓住主題了。Jean. M. James翻譯的《駱駝祥子》是Rickshaw,Helena Kuo的版本則是Rickshaw Boy,點出了貫穿全書的一條線:祥子圍繞人力車進行的掙扎。The Quest for Love of Lao LeeHelena Kuo還翻譯了老舍的《離婚》,標題同樣簡明易懂,但可惜的是,原標題的含蓄和深意也被同時抹去了。有的意境派翻譯倒為原標題增加了幾分意思。Adet和Anor Lin所譯的謝冰瑩的《女兵自傳》,譯名為Girl Rebel: The Autobiography of Hsieh Pingying(女孩反抗:謝冰瑩自傳),一下子就傳達出謝冰瑩的抗爭精神。可是意境這種東方玄學,沒那麼好拿捏,這也許是為什麼就算看上去怪怪的,有的譯者還是會選擇完全忠於原文,至於這種翻譯如何評價,讀者們見仁見智。這是Chi-Chen Wang的《紅樓夢》英譯本名,Hsien-yi Yang和Gladys Yang的精簡本被譯為A Dream of Red Mansions(一個關於紅別墅的夢)。「紅樓」本來指的是那富貴鄉溫柔地,可一旦變成英語,就迅速不明所以起來,既不富貴,也不溫柔。
不知道是不是「紅樓夢」太難翻,John Minford選擇《紅》的另一個題目「石頭記」作為題目,譯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頭的故事)。《紅》的譯名大都跳不出這三種情況,目前還沒有看到意譯的,要是有所遺漏,歡迎讀者補充。這是《水滸傳》的直譯。J. H. Jackson將這本書譯為Water Margin,可以說十分忠於原文了。比之前魔性的「Monkey」比起來,《西遊記》的直譯通順正常多了,Anthony C. Yu的譯名為The Journey to the West(向西的旅程)。Six Records of a Life AdriftGraham Sanders翻譯了沈復的《浮生六記》,adrift 在英文中有隨波逐流、漫無目的之意,這條題目起得還算貼切。相比之下,現代作品的譯名直來直往起來就順多了,讀起來也沒那麼彆扭。Lily Chia Brissman和Barry Brissman也翻譯過上面提到的《女兵自傳》,譯名就是A Woman Soldier's Own Story: The Autobiography of Xie Bingying(一個女兵的故事:謝冰瑩自傳)。蕭乾的《未帶地圖的旅人——蕭乾回憶錄》由Jeffery C. Kinkley翻譯,名為Traveller Without a Map(未帶地圖的旅人)。矛國權、柳存仁翻譯的巴金的《寒夜》,譯名Cold Nights(寒冷的夜晚)。Shi Xiaoqing所譯的《駱駝祥子》,名字就是Camel Xiangzi(駱駝Xiangzi)。此派比較慘,多見古詩詞翻譯中。古詩詞的集子基本都是作者名字+文體,如李白詩、李清照詞集,所以對於很多譯者來講,這類書等於沒題目。畢竟各位詩人也不是國際巨星,封皮上單印著一個對很多西方人完全陌生的中國名字,實在是勸退讀者。於是翻譯們迎難而上,以自己的頭髮作為犧牲,幹起了作者的活——給書起題目。這些需要題目的書大都特文藝,所以譯者們也得以施展自己的文採。J. P. Seaton和James Cryer合作翻譯了一本李杜詩歌選集,名字起得頗有韻味:Bright Moon, Perching Bird: Poems by Li Po and Tu Fu. (明月棲鳥:李白杜甫詩歌)。Red Pine為韋應物詩集起名:In Such Hard Times: The Poetry of Wei Ying-wu.(在這艱難的時刻:韋應物詩)。說到艱難,不能少了杜甫。David Young翻譯的杜甫詩集名叫:Du Fu: A Life in Poetry. (杜甫:在詩歌中度過的一生)。不止杜甫,David Young還翻譯了杜牧和魚玄機的詩歌。杜牧選集被名為:Out on the Autumn River: Selected Poems of Du Mu(在一川秋水上:杜牧詩歌選),魚玄機詩則是:The Clouds Float North: The Complete Poems of Yu Xuanji(雲兒北逝:魚玄機詩歌全集),杜牧和魚玄機的集子譯名倒比杜甫的更優美些。除了自己創作,譯者還可以從集子裡找一個漂亮題目,Jonathan Chaves翻譯的張籍詩就是如此。張籍的《廢瑟詞》中有「此瑟還奏雲門曲」之語,於是譯本便被命名為Cloud Gate Song: The Verse of Tang Poet Zhangji(雲門曲:唐朝詩人張籍集),除了外國讀者看到這個題目大概會一頭霧水,沒啥毛病。總的來看,現代作品對譯者友好很多。很多作品用直譯、意譯都能起一個像樣子的題目。各個派別都有長短,至於選哪種進行翻譯,也不是完全由譯者決定,作品本身的類別、內容、文體已經給譯者帶來了很多限制,在古代作品中尤其明顯。古代經典本就廣闊深遠,意境玄妙,文辭優美,一切盡在不言中,要把這一切用現代英語表達出來實在艱難,所以或在翻譯中丟掉許多味道,或莫名其妙,或不知所云也無可奈何了。經公眾號「歷史研習社」(微信ID:mingqinghistory)授權轉載。


相關焦點

  • 迷惑行為大賞:中文名著的英文名兒
    我們學英語難,外國人學中文更難,不信你看看漢語四六級考試題目。錄音中一個聲音:「小明,窗臺上落了鳥屎,你去擦一下好不好啊?」「我擦!我不擦!」問:小明擦不擦窗臺?這還只是入門級的漢語翻譯題,如果把博大精深的中文名著翻譯成外語,會出現什麼樣的迷惑翻譯大賞?黛玉該怎麼翻譯?寶釵該怎麼翻譯?《紅樓夢》該怎麼翻譯?《金瓶梅》該怎麼翻譯?
  • 從《我不是藥神》的英文譯名說開去
    發文前查了下,《我不是藥神》的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人民幣大關。電影很好,演員很好,最重要的是收入很好,唯一讓人不爽的是電影的中文名。《我不是藥神》這樣的電影名,實在是主動降低了電影的整體品味。這也難怪,商業片,一切以市場為導向,媚俗一點兒又怎麼了?近幾年來,整個社會充斥著一種泛娛樂化傾向,誰要是正經點,只會讓人生厭。
  • 美劇The Undoing的中文譯名是《無所作為》?!
    我應該可以說一些憋了很久的話啦。(如果你還沒看,並且準備看,請停止閱讀。接下去的內容會劇透到渣都不剩。)最想說的一點當然是該劇的中文譯名。女主角Grace是心理治療師,男主角Jonathan是醫生,整個故事從謀殺開始,到兇手被抓住為止,關鍵人物的作為不要太多哦,怎麼能叫《無所作為》?開什麼國際玩笑?顯然,對此不滿意的不是我一個人。
  • 中國小說翻譯成英文以後,完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呢!
    沒想到郭冬臨本人也回應了:「聽說國外寫我的新書要出版!中文啥時候出……」其實很多中文名著也擁有自己的英文名呢,接下來我就列舉一些,看你能不能猜到他們究竟是哪部中文原著。1Pilgrimage to the West字面直譯:往西方的朝聖中文原著是-----《西遊記》……
  • 這些老外的中文名字,讓我笑得吐血
    ■ 文丨大唐雷音寺 子律先生古代,四方來賓到中原之後,要想與中原各族人民完成和諧友好的交流,就必然需要入鄉隨俗,為自己起一個中文名字。比如著名的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他的英文名叫Marco Polo,這是直接音譯過來的,由於馬可·波羅來中國只是承擔護衛任務,所以國人對他的觀感一般,沒有美化,也沒有醜化,無更多含義。
  • 10部高分熱播劇英文譯名盤點
    又學到了什麼呢?當今社會,優秀的英語水平越來越成為一種必備技能。這些譯名都譯的都算「中規中矩吧」,採用了Story、Legend 、Princess等這些常見譯名,但和中文相比起來,貌似少了不少中文意境和味道。
  • 經典日漫各種譯名,這次我支持英文譯名
    うまるちゃん》,一個漢字和假名的組合,大家都知道日語裡的漢字我們也能讀懂但還是有很多時候意思與我們理解的並不相同甚至完全無意義。 就像常見的日語中的「大丈夫」則是「沒關係」的意思,就像常見的日語中的「大丈夫」則是「沒關係」的意思。但是現在用的多了,就變成了一個舶來詞,賦予了它實際意義。
  • 《三十而已》官方翻譯來了,這些高分熱播劇名,只看英文譯名,你能猜出這是哪部劇嗎?
    今天東方君就特意去找了很多大家熟悉的高分熱播作品,來看看它們的英文譯名你是否知道。接下來讓我們只看英文譯名,來一起猜猜是哪部劇。這些譯名都譯的都算「中規中矩吧」,採用了Story、Legend 、Princess等這些常見譯名,但和中文相比起來,貌似少了不少中文意境和味道。這部劇也是一部現象級熱播劇,中文劇名沿用原著名,因為整個故事也源起琅琊榜。
  • 你愛的國產影視劇英文譯名都是啥?為了讓歪果仁get到也是拼了
    《尋龍訣》年底大熱,英文譯名是「Mojin - The Lost Legend」,沒看過的可能不知道Mojin是個什麼鬼。其實就是中文「摸金」的拼音。因而,英文譯名直接用拼音Mojin,增加了外國人對本片的好奇心。同時,後面加上「The Lost Legend」,也算表明了影片題材。
  • 看了國產影視的英文譯名,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誤會
    今天,小萬就帶大家看看國產影視作品的英文譯名都是什麼樣的!➤那年花開月正圓—— Nothing Gold Can Stay最近正火的娘娘主演的新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英文譯名是Nothing Gold Can Stay。
  • 情人節 除了我宣你 還可以說啥 讀英文名著學會高端表白
    我的掙扎都是白費的,我已經無法壓抑我的感情,你得讓我告訴你,我是多麼熱切地愛慕著你。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完全一樣!如果上帝賜予我一點美貌和很多財富,我也能讓你對我難分難捨,就像現在我難以離開你一樣。我現在不是通過凡人的肉體在和你交談——是我的精神在對你的精神說話,就好像我們倆都穿越了墳墓,一起站到了上帝的腳下:在上帝的腳下我們是平等的——我們本來就是平等的!」
  • 我的世界:Herobrine的中文譯名到底是什麼?看完翻譯笑出豬聲!
    只不過,玩家們對於Herobrine喜愛程度有增無減,直到現在還能聽到許多Herobrine的事,而且遊戲模組裡面也特意地加入Herobrine,使得玩家們有機會見識到神秘生物Herobrine的攻擊力和基本情況。可是玩家們平時對Herobrine的稱呼往往是「吾王」或者HIM,並無正式譯名!
  • 《破壞王、降臨》,你能猜得到這是哪部國產片的日版譯名嗎?
    《破壞王、降臨》,只看名字,你能猜得到這是哪部國產片的日版譯名嗎?
  • 這些奇葩的臺灣遊戲譯名能讓我笑一年,你猜我的世界被翻譯成了啥
    遊戲也一樣,港臺那邊也出現很多讓咱們無法理解的譯名,比如《我的世界》,臺灣地區翻譯成《當個創世神》,emmmm,在遊戲裡確實能像當個創世神,但是跟Minecraft 這個英文原名沒啥關係吧?還有,在咱們國服叫《守望先鋒》,而到了臺服就翻譯成《鬥陣特攻》,咱們常說的《生化危機》,在臺灣地區被翻譯成《惡靈古堡》。
  • 《瘋狂動物城》中文譯名也被罵慘?好口碑的背後揭露了這個秘密!
    這兩天逛某瓣的時候我就發現,原來,這些某瓣高分電影的中文譯名(包括大陸譯名、港譯、臺譯),都是翻譯「重災區」呀!來看看我們十分熟悉的《瘋狂動物城》吧。這部動畫電影在國人心中的地位那可是極高,某瓣144萬人打出超高分9.2分——比同樣受眾廣泛、擁躉眾多的《尋夢環遊記》還要高個0.1分。
  • 《千與千尋》的英文譯名是什麼?
    你知道嗎?但是在電影名稱中,你注意到它加上了ed後綴,所以這裡它是個動詞。英文釋義是:to take sb/sth away in a quick, secret or mysterious way(偷偷帶走;神秘消失)。乍看之下這個名字跟千與千尋好像沒有關係。為什麼會翻譯成這個呢?
  • 這些中文,如果你能一眼就說出它們的英文算我輸…
    這段時間,跟中文有關的節目或視頻越來越走入人們的視野,從《中國詩詞大會》到《見字如面》,再到最近哥大的中文名牌風波,種種都在提醒我們中華文化的可貴
  • 豆瓣9.2分神作《瘋狂動物城》中文譯名也被罵慘?
    我們可以把「烏」理解為「沒有」,「託」=寄託,「邦」=國家,「烏託邦」三個字合起來的意思即為「空想的國家」,準確、富有情感、優雅簡潔。今天,utopia一詞一般用來描寫某些理想的、但又無法實現的建議、願望、計劃等。
  • 香港老闆怒懟員工:別給我講英文,中文是未來
    視頻中,一位老闆怒懟員工:你是中國人,我是中國人,你能講中文就不要跟我講英文,中文是未來。你知不知道啊?話剛說完,現場響起了熱烈掌聲。這個視頻是公司其中一個同事真實拍攝的。當時,公司開會,一名新來的同事用英文滔滔不絕地講話,老闆不停翻著手中的資料,顯然已經不耐煩很久了。
  • 跪服臺灣翻譯,這些譯名能讓我笑一年,你猜富豪是哪個汽車品牌?
    在一些汽車廠家的譯名上,灣灣也發揮了獨特的幽默性。大家不妨一邊看一邊猜下,這些譯名都是那些品牌:福斯提示:2016年第一大汽車廠家正確答案是路虎!至於為啥翻譯成荒原路華這麼中二的名字,小編也不知道。可能是SUV和荒原路有點關係,有點戶外越野的感覺。華可能和路虎本身的豪華有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