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鸑鷟仙山張果老 美輪美奐《兩當賦》

2021-03-01 隴南兩當司法



噴醒紙驢當坐騎,閒敲漁鼓情歡喜

逍遙渡海醉蓬萊,繾綣凝眸歌舊裡

完事回頭帳本詳,一春睜眼桃花擠

勸君年邁自開心,張果老庚親賜你

小時候常常聽大人給我講起八仙過海的故事,漸漸的那個慈眉善目倒騎毛驢的老人形象就成了童年回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現在想起來歷久彌新,經年不忘。這位老人是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民間有著廣泛的影響,他是一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姓張名果,由於他年紀很大,所以人們在他的名字上加一個"老"字,表示對他的尊敬。張果老是唐朝有名的煉丹家,養生家,還是個哲學家,但大家可能不知道張果老是哪裡人吧,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

關於張國老是哪裡人眾說紛紜,但最具說服力的佐證是來自《全唐詩》第八百六十卷有張果老《題登真洞》詩一首:「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謾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莜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詩後附有小傳曰:「張果,兩當人。先隱中條山,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鸑鷟山位於甘肅省兩當縣城東12公裡左右處,自此不難看出張果老是兩當縣人。

        鸑鷟山張果登真洞位於兩當縣的靈官峽風景區。「鸑鷟山」一名最早見於東晉葛洪的《抱樸子·外篇》,文中講到鸑鷟氏自東方來,狻猊氏自西域至,路遇中華子於野互不讓道,「相與競虛談,以聲戰勝負」。於是,鸑鷟氏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他從東海一路飛來所見到的山光水色,阡陌縱橫,鶴翔天空,魚遊淺底的景象;狻猊則滔滔不絕地描繪了一番崑崙蒼茫,雪域壯美,戈壁沙漠遼闊,千裡草原春翠秋枯。雙方辯論到激烈時,「鸑鷟氏磨距礪吻以咀戲聞,狻猊氏奮毛掉尾以侯鳴震」。一旁觀戰的中華子嘆曰:「近謂諸身則鸑鷟之說,遠謂諸物則狻猊之說。」鸑鷟和狻猊聞言,皆有愧色,「背彼默場合」,遂化作鸑鷟和狻猊二山。

        八仙之一的張果曾在鸑鷟山修行,其生平事跡最早見於《大唐新語》卷十:「張果老先生者,音於恆州枝條山,往來汾晉,時人傳其長年秘術。」據《全唐詩》第二十四冊八百六十卷記載,「張果,兩當人,先隱中條山,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

        張果少時博覽群書,尤其對黃老思想情有獨鍾,他對《參同契》《黃帝陰符經》《神仙傳》《抱樸子》等都細心研讀。當他決心走學道求仙這條路時,按圖索驥來到葛洪提及的鸑鷟山。鸑鷟山「滿山松鱗如遊龍,丹崖高嶠出凡塵,落茅舍五七家,山田幾壠掛雲中,清流一彎澗底生,古木高枝迎野鶴,閒雲低徊渡仙蹤」,真是神仙筆下神仙地,從此張果便在鸑鷟山潛心修道。他的一些早期作品如《休糧服氣法》《氣決》等就是在鸑鷟山完成的。張果在鸑鷟山修行二十餘年,學有所成遂離山遊學,歷經陝西、山西、河北等省,長期盤桓於恆州枝條山。他一生著作甚豐,收進《道藏》《唐書》及其他史典中的主要著述有:《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一卷、《氣決》一卷、《休糧服氣法》一卷、《陰符經太上傳》一卷、《陰符經辨命論》一卷、《神仙得道靈藥經》一卷、《罔象成名圖》一卷等。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9年)十二月甲子,宋真宗為弘揚道教下詔云:「天下宮觀陵廟,名在地誌,功及生民者,並加崇飾」,鸑鷟山果老洞得以受封為「登真洞」。

       

美輪美奐《兩當賦》

        枕秦嶺,踏嘉陵,扼巴蜀之咽喉,居隴南之要津。上古為《禹貢》雍州之地,今秋乃中華玉宇之辰。百裡山河,騰蛟起鳳;千年神韻,立武修文。

        遙想大漢故道,臻陝達川。高祖略出,過棧道以隱鐵馬;神兵天降,露鋒芒而敗章邯。鐵面吳鬱,不阿權貴,不謀私利,直言不計得失,犯諫以衛河山。杜甫《兩當縣吳十侍御江上宅》詩曰:「臺中領舉劾,君必慎剖析。不忍殺無辜,所以分白黑。上官權許與,失意見遷斥。」斯人已去,正氣猶傳。紅色兩當,劉林圃、習仲勳發動兩當兵變,打響隴原第一槍,敢叫白日換色;程子華、徐海東攻克兩當縣城,開啟甘肅第一站,直讓星火燎原。紅六軍團,贏得成徽兩康勝利局面,奠定三大主力會師陝甘。金戈吐銳,人文溢嫣。兩當號子,隴南樂府,高亢激越而驚岸,粗獷明快而樂天。


       觀夫呼吸小城,碧玉兩當。草青青以搖醉,樹碧碧而昂揚。碧波粼粼,錦鱗閒步;村煙嫋嫋,白雲同翔。空氣透心,精神為之向上;環境奪目,熱血因而賁張。試看雲屏三峽,千年古寺,梵音繞而氤氳 ;一代明皇,相思纏而創傷。山門插杖,思念變成古樹;銀杏傳碧,夜夢凝為淚光。爾其百裡山高峰劍,三峽崖險谷長。土地峽中,涼風乍起,松濤拍崖而響;靈光閃現,草木應境而莊。觀音峽裡,菩薩駐足,佛心漫峽以散;石窟立像,慈目衍憫而祥。雲鎖天門,勾起揚善故事;流掛山石,飛騰錦繡篇章。西姑峽內,憶西姑公主,避戰亂而而入禪門,修身心而耀佛堂。訪秀靈官峽,看石徑盤盤,流水淙淙,古木染綠,野花透香。松濤拍天,聲聲入耳;香波被地,陣陣穿腸。既而問道登真洞,謁仙張果老,忽憶《全唐詩》,吟《題登真洞》:「修成金骨煉歸真,洞鎖遺蹤不計春。野草謾隨青嶺秀,閒花長對白雲新。風搖翠筱敲寒玉,水激丹沙走素鱗。自是神仙多變異,肯教蹤跡掩紅塵。」張家黑河,名黑景明。翠綠疊疊,水木森森。峰摸雲而銳,坡向天而陡,嶺居險而高,谷探幽而深。千畝杜鵑園,騰香起浪;一品洗心池,激水清魂。呼吸兩當,爽我心神。



       淺步兩當縣城,感受日新月異,踏上幸福旅程。地小而志大,承古以開今。拔地高樓,沖天而起;繞城水濱,挽日而明。閘壩工程,截流而生水韻;園林城市,溢彩而福黎民。市政廣場,人歡水躍;綴花草坡,麗秋豔春。文化廣場,鳳歌鶯唱;體育中心,虎奮龍騰。公路通達繁盛,電塔傳送福音。爾其展綠色之魅力,揚紅色之精神,一馬當先,百業振興。城市鄉村,闊步同行。

而今同懷中國夢,奮鬥不息;建設美麗兩當,激情不盡;對接未來,新無止境。


文章來源於:隴南司法   隴南兩當發布  隴南兩當旅遊

相關焦點

  • 二十集電視連續劇《張果老傳奇》
    張果老在兩當鸑鷟山學道,因得神人送符本一卷,故學得「符籙最絕」,「天下鬼神盡被果老招將,神祗無有不伏驅使」。遇玄宗「皇帝聖明」,「稱崇道教」,「果老自兩當鸑鷟山適長安」,20集電視劇接連寫他十多個驅使神鬼、斬妖除怪的故事。
  • 農曆十月初十張果老仙師聖誕,張果老的法器是什麼?為何倒騎驢
    詩後附一小傳:「張果老仙師先隱中條山,後於鸑鷟山登真洞往來。天后召之不起,明皇以禮致之,肩輿入宮,銀青光綠丈夫,賜號通玄先生,未幾還山」。又據《兩當縣新志·名跡篇》:城東十五裡鸑鷟山有「登真洞」,相傳唐通玄先生張果修真處,洞高一丈深百尺,有水自頂注入石池中,旁石震之有聲,又名石鼓洞。
  • 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歷史上確有其人,因其神通廣大被唐玄宗賜號「通玄...
    張果老,道教八仙之一,本名張果。據《唐書》記載,確有其人。本是邢州廣宗(今河北廣宗,另一說為甘肅兩當)一道人,因民間相傳遂為神仙。常往來中條山中,自言生於堯時,有長生不老之法。唐太宗、唐高宗(李治,武則天的丈夫)多次徵召他,都被他婉拒了。
  • 瘋評八仙(十一)張果老是八仙中正史留名者,名列盛唐三大道士
    張果老張果老本名張果,邢州廣宗人,隱居在中條山修道,最早叫廣宗道人。由於其年歲很大,所以被尊稱為張果老。張果老成名很早,在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時期就已經有徵召入宮的詔令,只是他以各種理由拒絕。張果老的故事在正史中能找到,這正說明了他在唐朝時已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這影響力足以打動編著史書的朝廷權貴和儒家弟子。從這個角度看張果老與羅公遠、葉法善並稱盛唐三大道士,那絕非浪得虛名的。張果老的影響力在被封為國師的葉法善和法術第一的羅公遠之上,並不是因為他遠超這兩位的年齡,而是他在煉丹上取得的成就。張果老留下的道家典籍中煉丹佔了大半部分,他也是全真教金丹派史實上的開山鼻祖。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張果老
    張果老,本來就叫「張果」,因為大把年紀,人們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老」字,就成了現在我們耳熟能詳的張果老。據記載,張果老是唐朝人,生卒是618年至902年,因得宛丘、鐵拐李諸仙道法,隱居在恆州中條山,長生不老。張果老出入常乘一匹驢,每每倒騎之,據說是日行數萬裡。更邪乎有趣的是,這匹驢,可以像紙一樣的摺疊起來,放到袋子裡。
  • 古人修煉傳說系列之五:張果老(上)張果老的法術
    老方丈立即吩咐夥房洗淨煮了。老方丈召集全寺眾僧於大殿開會,研究如何分食何首烏,誰吃頭,誰吃身子,誰吃胳膊和誰吃手腿腳,誰喝湯。眾僧侶無不歡欣鼓舞,喜氣洋洋。為防止夥房偷食,夥房僧人也急於知道如何分配,因此,夥房僧人也都參加了會議。這時恰巧張果老趕著毛驢從東方訪友歸來,風塵僕僕、飢餓交加,乾渴難忍,同時也辛勞疲憊不堪。
  • 八仙中倒騎驢的神仙——張果老
    就是今天咱們要講的張果老。說他張果老為什麼往後看呢?就一點,倒騎驢。驢腦袋衝前面,他拎著腦袋往後看,當年成仙的時候就是倒騎驢的樣子。而且這驢到後來弄得很神奇,怎麼神奇,沒事兒的時候,把它折成紙揣兜兒裡頭。真要騎的時候,拿出來吹口仙氣就可以騎了,這驢最後也成了神驢。話說這張果老,為什麼要倒騎驢呢?
  • 神話故事——八仙第三的張果老
    今天我們該講八仙的第三位——張果老。張果老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八仙之中年齡最大的一位神仙,在中國民間有廣泛影響。然而,歷史上的確有張果老其人,他是八仙中僅有的兩位「名留青史」的人物之一,是歷史上確實存在的人物。
  • 張果老,真有這麼一個人
    適有仙道張果老隱於恆州條山,傳說有長壽秘術,唐玄宗非常敬重歷經三朝的張果老,數次召其入朝為官,張果老都沒有答應。開元21年,公元733年,玄宗又召,張果老詐死,醒來後,玄宗再召,感其誠,張果老方同意入朝,暫住東都集玄院。玄宗有一女,也好道,別號玉真公主。
  • 原來張果老的有這樣的三大愛好
    張果老是八仙之一,傳說中他是因為偷喝了人參湯才成的仙,成仙之前也是凡人,那麼是凡人就有愛好。張果老就有三大愛好,而在成仙之後,他的三大愛好仍然保留著。那這三大愛好到底是什麼呢?張果老一、愛唱。有人可能疑問張果老還會唱?的確是!
  • 戲談八仙之張果老
    張果老以紙驢渡海的。據《東遊記傳》,八仙過海時,呂洞賓倡議,謂不得乘雲而過,須各以物投水,乘所投之物而過。於是,鐵拐李投杖水中,自立其上,乘風逐浪而渡;韓湘子以花籃投水中而渡;呂洞賓以簫管投水中而渡;藍採和以拍版投水中而渡。
  • 這是一個關於張果老的故事,你知道他為什麼倒騎驢嗎?
    說起張果老的事情,在我國歷史上也是來歷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時期,張果老的原名就叫做張國,他是當時著名的術士,也算是一個道家人物,所以他的名號就是:通玄先生,唐朝時期有一本名叫《唐書》的史書上面就記載而來很多有名的術士,張果老的事情就被記載在其中,書上是這樣說的,張果老是一個世外隱居的高人,他活了多少年已經是沒有記載了,甚至是他自己都不記得了!
  • 鬼斧神工趙州橋,看柴王爺和張果老怎麼戲魯班!
    老百姓們的熱鬧場面,被遊仙張果老看見了,怎麼也不相信魯班能一夜之間造出這麼好、又這麼大的大石橋,除非他是故弄玄虛,搞的「豆腐渣」工程,恐怕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問題,槽害百姓。於是,他決定免費當一-回質檢員,對工程質量進行承重測試。正好,遇上柴王爺推車過來,張果老就跟他說了自己的想法兒,不想這柴王爺也是為這個來的。當即他二人準備妥當,找到魯班說:「你造這橋結實不?」
  • 沒想到八仙裡倒騎驢的張果老,家鄉是在山西長治漳澤湖畔
    神話人物八仙在我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其中有兩個人物非常有特點,一個是髒兮兮的拄鐵拐的鐵拐李,一個是倒騎毛驢的張果老。雖然張果老是神仙,可神仙也有家鄉啊。那麼,張果老的家鄉在哪裡呢?史書沒有準確記載,但是在山西長治市,卻有一個古村,村裡的村民們堅信他們村就是張果老的家鄉。
  • 解密張果老留給世人的智慧線索
    張果老是古代神話傳說的八仙之一,他也是一位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他姓張名果,世人尊稱張果老。對於張果老倒騎毛驢之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雲遊四海,教化世人,許多傳說無不妙趣橫生。一次,與唐玄宗見面,他自稱生於堯時,玄宗與其開一玩笑,他竟拔髮敲齒,瞬間「青鬢皓齒,愈於壯年」。
  • 唐朝的活神仙: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跟他鬥法,都不知怎麼輸的
    唐玄宗時期,有一位活神仙,名叫羅公遠,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跟他鬥法,都不知怎麼輸的。羅公遠長得矮小,就跟個小孩似的。因為他長得其貌不揚,八仙之一的張果老開始瞧不起他。當時唐玄宗很尊重仙道,張果老和葉法善道術高深,就被唐玄宗召進宮當了官。
  • 八仙故事傳說:「張果老」的前世是一隻上古時期的老鼠精
    比如今天說的這個「張果老」,他的前身就是個上古時期成精的老鼠。老鼠精是妖怪,怎麼會成仙呢?聽我細細到來。相傳在盤古開天闢地之後,天地間誕生了一隻老鼠。這老鼠不同於一般鼠類,它出世以來,從不毀壞人家器具,每天的「朝鬥拜星」,精修勤煉。雖是小小動物,已成不壞之身。幾千年後,三皇治世之時,洪水肆虐,黎民苦不堪言,紛紛往高處躲避,這隻老鼠也隨著人潮遷往高處。
  • 八仙中的張果老,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文/林巖歷史上的張果老真名叫張果,是唐朝一個奇人,最初隱居在恆州條山(今屬山西垣曲東南),常常遊歷於太原汾水之間,時人傳說他精通長壽秘術。當地一些老年人聲稱小的時候就見過張果,自稱已經好幾百歲了。《明皇雜錄》記載:唐太宗、唐高宗曾屢次徵召張果入朝,可是張果死活不肯進京,也許是懼怕露餡。武則天在位時期,也派使者徵召張果入朝,張果在妒女廟前裝死。當時正值盛夏,張果的身體很快長滿蛆蟲(注意,可能是障眼法)。
  • 為了警醒世人,張果老用了這個方法,但是被很多人當成笑話看
    張果老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道家八仙之一。史書記載,張果老確有其人。唐代的時候,常居住在恆州中條山,當時就自稱已經好幾百歲了——道家多有長生不老之術。神仙本不同於凡人。唐太宗、唐高宗多次召見張果老,他都謝絕不肯相見。武則天也招他出山,張果老就在妒女廟前「裝死」。
  • 「張果老」確有其人,他為什麼要倒騎驢呢,竟然是心理害怕
    張果老是八仙中的最老的一個,所以人們才尊稱他「張果老」。史書記載,當時卻有這麼一個人。唐代的時候居住在恆州中條山,自稱是堯時代的人,有長生不老的法術。唐太宗,唐高宗都要見他,被他拒絕了。後來武則天也要招見他,見他不從就派人來找,張果老就在廟前裝死,當時是盛夏,沒過久,看見的人都說張果老的身體都腐爛發臭了,武則天只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