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品牌找流量明星做代言人有用嗎?

2020-12-24 童濟仁汽車評論

代言人是品牌投放的方式之一,在精細化運作的前提下,更強調代言人的深度合作。這筆錢必須得花嗎?究竟又該怎麼花?

我們總在追尋一個問題,用戶在哪裡?幾乎達成的共識是:年輕化。

年輕化,其實有兩種解釋。

1. 年紀輕的人。在不同的時代裡,有屬於不同時代的年輕人,在遷移,在演化。我們能看到,汽車品牌越來越關注Z世代,也就是95後們的需求與喜惡了。

2. 具有年輕心態的消費者。提到年輕心態,消費者的範疇進一步打開了。年輕人的共性需求特徵,被歸納為「年輕心態」,而具備年輕心態的消費者未必年紀輕輕。

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察角度,汽車品牌的代言人不斷輪換,與消費者的遷移緊密相關。

那麼,汽車品牌尋找代言人的價值是什麼?又該如何尋找代言人?

▎Z世代當紅,代言有了新玩法?

最近有兩個非常典型的案例:1. 名爵5上市,邀請楊超越擔當代言人;2. 奧迪A3發布與王一博的聯名限量款。

楊超越和王一博都是95後,也就是典型的Z世代。既然汽車品牌越來越重視Z世代,那麼啟用同齡代言人,亦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品牌尋找代言人,無非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 代言人比較紅,越紅越可能打開線索上漏鬥;

2. 代言人應該與產品調性相契合,起碼不能違和;

3. 新生代明星的粉絲群體影響力越來越大,部分職業化,他們在推廣自家明星的道路上章法嚴明、不遺餘力,而且不乏具備強大購買力的粉絲。

不過,由明星代言汽車,一直存在頗多爭議,因為這有可能是一個投入產出比低甚至為零的營銷舉措。

有這麼一些案例:黃曉明代言比速T5、周杰倫代言納智捷納5,代言費很高,但無法挽救這些產品於危難之間。

除了產品本身不給力以外,代言人與產品之間的「粘連性」太弱,就像疊在一起的兩面紙,輕輕一吹散開了。

黃曉明平常出行不會坐比速T5,無論粉絲,還是路人,只是看到廣告牌上黃曉明和比速T5站在一起,營銷效果到這一步戛然而止。

他們只是站在了汽車前,與汽車合拍了宣傳照,並沒有真正去使用這款車,明星示範觸發的帶貨效應幾乎不存在。

汽車還是太特殊了。如果只是一些快消品,或者電子產品,明星代言人可以去直播間帶動粉絲購買,也可以在微博發文時,露出使用了哪個品牌的手機,更貼近於生活,更容易滿足示範效應的帶貨需求。但是,汽車很難做到這一點,代言費很高,但帶貨價值很難評判。

那麼,我們需要做出轉變,在品牌代言之外,是否有深度互動的可能性?

限量聯名款是一種新嘗試。王一博和奧迪A3的聯名款,有專屬色,專屬輪轂,也有專屬造型,甚至還有專屬的籤名和聯名銘牌,關鍵還限量發售。

可以想見,限量的這批車,主要面向購買力更強的粉絲群體。不過,賣車可能是其次,打廣告、做宣傳才是「後手」。

這相當於一次深度合作,為代言人進行的專屬改裝,通過粉絲群體放大話題效果,讓更多的人知道奧迪A3要上新了。而奧迪A3運動、個性的產品性格,也得到了潛移默化地植入。

▎品牌代言,還有哪些新嘗試?

尋找代言人,仍屬於品牌投放的一部分。近幾年,各家品牌的投放方式,已經漸趨多元化,尋找代言人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比如,一些品牌選擇素人或典型車主進行包裝,以期形象更生活化、親民化,也可以更精準地帶動潛在新用戶。

也有一些品牌選擇直播帶貨渠道。畢竟汽車是大宗商品,衝動消費有點不現實,所以我們姑且不去討論收集訂單的真實效果,但品牌傳播效果仍然值得肯定。

在一些頂流直播間,確實會聚集大量的忠實粉絲,他們抱著「在哪裡買東西不是買」的心態,更願意選擇直播間的商品。

這非常像電視廣告盛行的年代,我們心裡無形中根植一種觀點,能上央視的廣告,應該是大品牌,值得信賴的。汽車在直播間的宣傳效果與之類似。

還有一些品牌將企業高管推向前臺,藉以希望帶頭做營銷,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這一出發點確實好,但問題在於,並不是所有的高管都適合承擔這樣的支線任務。

在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由創始人或是核心人物親自下場,塑造與品牌有強綁定關係的人設,是非常常見的做法。雷軍與小米、馬雲與阿里、劉強東與京東,都是可以互為代名詞的存在,個人品牌也已經成為企業大品牌戰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此時,無論這些品牌是否去找代言人,或者找誰做代言人,其實只需要考慮代言人發揮明星流量效應打開線索上漏鬥的作用,代言人對品牌形象的塑造反而被弱化。

相比之下,汽車行業中能具備這項素質的往往只能是造車新勢力。他們有更多的故事、素材可以講,他們有更加靈活的組織機制,可以編織起創始人的品牌形象。

馬斯克自己就是一個喋喋不休的推特深度用戶,幾次創業經歷,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個人粉絲。所以,他就是特斯拉最合適的代言人,不需要另外尋找代言人。

蔚來汽車的李斌、理想汽車的李想、小鵬汽車的何小鵬,都曾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弄潮兒,也都有著一定的個人魅力,身體力行地擔當起品牌代言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傳統民營車企近年來也有這樣的意向,長城汽車的魏建軍、吉利汽車的李書福,在創業過程中有著各種各樣的傳奇故事,也是特定時代精神的代表,在今天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時代,都可以進行再包裝、再傳播。而對於更多有國字號背景的車企而言,想要跨出這一步,難,跨出後想要達到好的效果,更難。

因為崇拜創始人,所以信任併購買了該品牌的產品,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尤其是Z世代人群,他們更願意給新事物機會,更願意相信新的情懷。況且,當諸多網際網路從業者選擇購車時,他們作為財富新貴和科技愛好者,有更大的可能性,追隨於心中的創業偶像。

「我聽了這個品牌創始人的演講我就去買了這輛車,因為這就是我想要的世界。」——某95後新生代品牌用戶。

有錢,有信仰,這樣的粉絲效應不可低估。

▎寫在最後

品牌代言人並不是產品暢銷的充分條件,而且在品牌投放多元化的背景下,信息渠道更多了,對品牌代言的深度和有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產品力可以支撐的前提下,營銷多元化是一個向好的趨勢,品牌投放就像講故事,還是要說到用戶的心坎裡。最終將代言人帶來的粉絲與流量,轉化為品牌的粉絲與流量,這才是最核心的訴求。

相關焦點

  • 餐企扎堆官宣代言人,流量明星真能為餐廳帶來流量嗎?
    ……用明星作為代言人的初衷,餐飲企業更多的應該是看中了流量藝人背後強大的粉絲群體,粉絲為藝人買單自然是品牌選擇代言人的原因之一,餐企通過這種方式做品牌推廣然而,流量明星真的能讓餐飲企業帶去流量嗎?我想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否則餐飲企業家們也不會排著隊把自己辛苦汗水賺來的錢搶著往明星的口袋裡塞。
  • 這些汽車品牌找明星代言,結果把自己給坑了!
    很多車企在新車推出之後,為了增加產品的曝光度,找明星代言也是行業慣例了,畢竟光是明星一張臉,就能吸引不少流量。不過呢,找了明星代言卻最終鬧出了眾多「牛頭不對馬嘴」的笑話的也不在少數,不信?咱們一起來扒一扒吧!
  • 國際巨星黃曉明正式擔任雷丁汽車品牌代言人
    4月3日,國際巨星黃曉明籤約雷丁汽車,正式擔任其品牌代言人。在雷丁汽車發展的新時期,黃曉明將全面參與雷丁汽車一系列品牌推廣及公益活動,助力品牌再度向上升級。攜手頂級流量巨星跨界聯合,雷丁汽車將不斷聚力向上,與黃曉明一起演繹新能源汽車時代的飛躍與引領,實現跨越發展的新未來。
  • 一口氣官宣5位流量明星,《王者榮耀》真的需要代言人嗎?
    一口氣官宣5位大熱流量明星代言,這麼「壕」氣沖天的行為尚且沒有品牌實現過,手遊《王者榮耀》卻做到了。8月16日晚,《王者榮耀》宣布李現、吳亦凡、易烊千璽、楊冪、宋茜成為品牌代言人。消息剛出,就在微博和豆瓣等社交平臺掀起了大規模「吐槽」熱潮。CBNData消費站(以下簡稱C站)收集了豆瓣關於王者代言人的最熱貼,發現了以下關鍵詞。
  • 花小豬官宣郭麒麟為代言人:流量時代,品牌如何尋找合適代言人
    02 粉絲經濟時代 品牌為什麼這麼喜歡找明星代言 很多時候,明星總是輿論、話題的焦點,尤其是在當下社交蓬勃發展的全民娛樂時代,關於明星各類訊息的議論已然是社交網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對品牌來說,這樣的議論都是天然的流量。那麼除此之外,品牌喜歡尋找明星代言還有什麼原因嗎?首先,可以凸顯粉絲效應。
  • 92個品牌58位明星團體:品牌選代言人的三層思考|Morketing代言人...
    在這一背景下,品牌與代言人關係變得更加緊密。品牌選擇代言人時,也需要重新考慮藝人帶來的流量和影響;以及在商業布局中,代言人所處的位置,進而制定不同的營銷方案。為深入了解品牌選擇明星代言人的變化,Morketing盤點了2020年第四季度部分品牌籤約的新代言人。據Morketing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四季度有92個品牌(包含同一品牌,不同支線)官宣了58位明星代言人/大使/品牌摯友。
  • 「深度」從孫燕姿到易烊千璽,車企真的找對代言人了嗎?
    對此疑惑,寶馬汽車很早就給出了解答:第一,找形象代言人是風險很高的營銷方法,這種營銷手段對開拓市場也有一定作用,但必須找一個與品牌相契合的,否則適得其反;第二,寶馬在明星圈銷量很大,如果請某個明星代言,那麼其他明星很可能就放棄了寶馬,暫時還無法找到超級明星。
  • 周震南、黃明昊身陷醜聞連累代言美妝品牌,「明星流量」靠得住嗎
    中國商報/中國商報(見習記者 馬嘉)正值「雙11」,就在美妝品牌紛紛忙著刷業績的時候,有些品牌卻被代言人拖了後腿。當紅偶像周震南、黃明昊先後疑似成為「老賴之子」,前者使得歐萊雅、聖羅蘭等國際美妝品牌遭到網友抵制;後者令國產新銳美妝品牌橘朵被罵上了微博熱搜。代言人的醜聞讓美妝品牌受到了連累,「明星流量」還靠得住嗎?
  • 肖戰身陷粉絲門,品牌代言該如何用好流量明星?
    品牌衡量代言人一方面是品牌熱度的提升,一方面是帶貨效果。在蒙牛真果粒官宣肖戰成為品牌代言人,當日新推出的白桃樹莓新口味,據悉在廣告上線短短兩小時,其電商渠道的大部分區域便出現賣斷貨的情況,以至於甚至出現商品預售現象,可見肖戰帶貨能力毋庸置疑。
  • 王一博、易烊千璽、王俊凱等紛紛入圈,粉絲經濟是汽車營銷的靈藥麼?| 中國汽車報
    流量明星背後的粉絲力量極其強大,甚至可以用「神秘」兩個字來形容。近段時間,王一博、易烊千璽、王俊凱等年輕的流量明星接連拿下汽車品牌或某車型代言。當流量開始進入車圈之後,背後的粉絲力量也讓汽車品牌的微博接連出現了現象級傳播現象。
  • 一個品牌最多有幾個代言人?你用過哪個明星代言的品牌?
    一個品牌最多有幾個代言人?你用過哪個明星代言的品牌?巴黎歐萊雅(10個)全球代言人:鞏俐品牌代言人:辛芷蕾、朱一龍、歐陽娜娜、李宇春彩妝代言人:鄧倫、王源新生代言人:劉浩存時尚代言人:奚夢瑤律動代言人:華晨宇和平精英(4個):迪麗熱巴,華晨宇,王一博,楊超越olay(5個):亞太區品牌代言人:劉詩詩
  • 為什麼嬌蘭要請範冰冰做全球品牌代言人?
    8月24日  LVMH集團旗下的美妝品牌法國嬌蘭突然低調官宣範冰冰成為他的品牌全球代言人。這消息一傳出來,全網的吃瓜群眾都爆炸了。嬌蘭,國際知名美妝品牌,範冰冰是被大家調侃的很久的範八億,全球品牌代言人是最頂格的代言類型比形象大使、品牌摯友之類的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這三個關鍵詞重合在一起瞬間就刷爆了所有的社交媒體。當然,大多數都是負面聲音。
  • 50歲詹妮弗•洛佩茲成Coach2020全球代言人,流量明星風光不再?
    撰文:茉莉白近日,Coach官宣屢獲殊榮的女演員、歌手兼製作人Jennifer Lopez成為2020年新一任全球形象代言人。取代更為年輕的Selena Gomez,年近50歲的Jennifer Lopez到底好在哪裡?輕奢品牌Coach做這樣的選擇,又意味著什麼呢?
  • 天王周杰倫代言的品牌 ,為啥總在中低端裡打轉?選代言人很重要.
    這些品牌請代言人的目的往往不是單純的帶產品這麼簡單,更多的是解決品牌知名度、國民度的問題。不同於流量明星僅局限於粉絲圈層的影響力,周杰倫的受眾往往是不受局限的大眾,是觸達所有人的,所以大眾品牌借他的影響力更可以突破圈層,更廣泛地向消費者群體滲透。這也就解釋了為啥流量明星們奢侈品代言拿到手軟,而周杰倫的代言大多數是中低端的大眾型品牌。
  • 流量明星當道,喜劇明星還有哪些營銷價值可言?
    但你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在品牌紛紛熱衷於找流量明星做代言、組cp時,以沈騰、賈玲、嶽雲鵬、金靖為代表的喜劇演員們,同樣在品牌商務中殺出了一條道路,他們與品牌的商業合作並沒有受到大的衝擊。 那麼,品牌選擇和喜劇明星合作,到底處於什麼考量呢?
  • 品牌明星代言年度盤點:六大營銷新趨勢,誰最出圈?
    在遊戲代言人的背後,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標籤——「流量明星」。找流量代言,對品牌方來說不是件新鮮事,但這種「批發」式的官宣,似乎已經成為大型手遊們一種新的默契。以草根文化為主的快手,2020年一口氣官宣8位以上合作明星,且多以有人氣有流量的明星為主,明確表明了想拉攏年輕圈層用戶的決心;而在19年還選擇了不少流量型明星的京東,2020卻走起了低調路線,沒有在明星領域大動幹戈。 前段時間王一博成為餓了麼代言人的熱度還沒散去,美團也官宣了自家代言人的信息。
  • 找範冰冰代言,娛樂圈是沒明星了嗎?她還有商業價值嗎?
    找範冰冰代言,娛樂圈是沒明星了嗎?她還有商業價值嗎?兩年前提起範冰冰,稱讚聲比比皆是。現在提起範冰冰,大家都是嗤之以鼻。什麼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偷稅漏稅!自從這件事情被曝光後,對範冰冰的聲譽遭到極大的影響,但她的娛樂圈生涯是否就這樣結束了呢?
  • 明星做品牌,真有那麼簡單嗎?
    文| 尚清編輯 | 趙瑾排版 | 敬師新興網際網路場景的變化日新月異,偶像明星、網紅KOL更新換代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流量更迭速度加劇,頂點過後是下坡路。面臨流量下滑,急需轉型,許多明星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做品牌,賣衣服。
  • 餐飲品牌該如何找明星代言?不為人知的「套路」首次曝光
    作為快餐巨頭,正新雞排自2006年成立以來,在中國13年來的本土化經營模式一直都很靈活,除了對產品口味做了諸多調整外,近兩年還請了當紅明星黃渤作代言人。明星效應給餐廳帶來了流量,明星帶來貨物的能力肉眼可見,許多餐飲品牌已經做好了行動的準備。所以,我們今天要討論的是,餐飲品牌是否有必要邀請名人為其代言。
  • 盤點那些代言過國產品牌的好萊塢明星們
    (艾薇兒·拉維尼)、戳爺Troye Sivan(特洛耶·希文)而找過好萊塢藝人代言的品牌橫跨服裝配飾、手機、汽車、家電、日化、保健品、飲料、彩妝這些品類,其中服裝配飾、手機、汽車這三大行業與好萊塢藝人合作的頻率更高些,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