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安徽桐城文廟 尋找「桐城派」文風遺韻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探訪安徽桐城文廟 尋找「桐城派」文風遺韻
2017-12-28 16:35: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孫靜波

  中新網桐城12月28日電 (劉浩 餘皓)文廟作為紀念和祭祀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重要場所,同時肩負著弘揚讀書、教化育人的使命。安徽桐城文廟正是在這一使命下,催生哺育了「桐城派」,而桐城也因「桐城派」三百年的悠久歷史吸引著中國讀書人問禮朝聖。

桐城派師承關係圖 劉浩 攝

  近日,記者來到桐城文廟,探尋「桐城派」的文風遺韻。

  身臨文廟,映入眼帘的是面闊五間的大成殿。殿中央供奉著中國讀書人敬仰的至聖先賢——孔子。大殿上方拓印著康熙手書的「萬世師表」。

桐城派文物展覽館 劉浩 攝

  文廟內設有桐城市博物館。據該館館長呂昭文介紹,文廟佔地面積約7000平方米,始建於元朝延祐初年,元末毀於戰火,明朝洪武初年移建於今址,後屢遭戰亂兵火侵蝕,明清兩代修葺19次。「雖然迭經興廢,而今還其原貌,依舊莊嚴典雅。」呂昭文如是說。

  博物館分「桐城文物館」「桐城派文物陳列館」「孔子、四配十二哲享殿」等展館。「桐城派文物陳列館」收藏著方苞、劉大魁、姚鼐等「桐城派」主要代表的文章、書畫及發展歷史。

  桐城市博物館原館長、清朝「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後人張澤國說,「桐城派」崛起於明,鼎盛於清,主要代表人物有方苞、劉大魁和姚鼐。清乾隆年間天下讀書人對桐城文章飽以讚譽曰:「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

桐城文廟內的大成殿 劉浩 攝

  「桐城派」在做學問上的發展一脈相承。張澤國說,一祖方苞首創源於《易經》的「義法」說,強調「言有物」「言有序」,注重散文「內容與形式的統一」;二祖劉大魁提出「神氣」「音節」「字句」說,補充拓展了「義法」說;三祖姚鼐提出「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兼長相濟說與「陽剛」「陰柔」並濟的行文風格。至此「桐城派」散文理論臻於完備。

  張澤國介紹,「桐城派」的文章特點是「文從字順、精嚴簡潔」。後來晚清以曾國藩、姚瑩、薛福成、吳汝綸為代表的後輩,又提出文章要「經世致用」「立誠求真」等觀點,大大豐富了「桐城派」散文藝術理論。

  「桐城派」弘文重教的精神,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臨近文廟的桐城中學,至今高懸著晚清「桐城派」宗師吳汝綸撰寫的一副對聯,上聯:後十百年人才奮興胚胎於此;下聯:合東西國學問精粹陶冶而成,橫匾的「勉成國器」也從此成為桐中校訓。

  據《桐城縣誌》記載:吳汝綸於1902年回鄉創辦桐城學堂,寄希望於桑梓教育。百年興衰,弦歌不輟。該校正如當年吳汝綸所期望,培養出一批國器人才。如美學大師朱光潛、兩院院士陸大道、文學家舒蕪等。

  「振興桐城文化,是提升桐城文都形象的重要途徑,」桐城市委書記劉中漢表示,為此,桐城正加快建設包括桐城文廟在內的核心文化設施,構築振興桐城文化新局面。(完)

相關焦點

  • 桐城派文化的現代傳承
    桐城派提倡文章要「雅潔」,摒棄固定形式,同時要求文章要經世致用,這與儒家提倡的知識分子要關心時政、關注國事、針砭時弊、甚至救國於危難之中的使命是一脈相承的。  桐城派強調「文以載道」,這是桐城派給現代的啟示。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表示,文學創作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把時代變革、人的情懷和崇高追求客觀地反映出來,體現時代精神和脈搏,這樣才能顯示出文學的生命力。
  • 《桐城派》紀錄片籤約儀式在桐城舉行
    周學明洪長久張文芳汪艾東江山太等出席籤約儀式圖為籤約儀式現場為全面展示桐城派歷史發展軌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12月15日上午,我市舉行《桐城派》紀錄片拍攝籤約儀式。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海外中心)主任周學明,我市領導洪長久、張文芳、汪艾東、江山太等出席籤約儀式。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洪長久在講話中對安徽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桐城文化教育發展基金會和7家企業在《桐城派》紀錄片前期籌備中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謝。他要求,製作團隊要樹立精品意識,注重創作質量,拍出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精品力作,確保經得起歷史和人民的檢驗。
  • 紀錄片《桐城派》籤約儀式在桐城舉行
    12月15日上午,紀錄片《桐城派》籤約儀式在桐城隆重舉行。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海外中心)主任周學明,桐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洪長久,副市長張文芳,市政協副主席汪艾東、江山太等出席。周學明介紹了紀錄片《桐城派》拍攝意義和近些年來安徽廣播電視臺紀錄片創作取得的成就,他指出:作為製作方將本著出精品、創佳績的原則,加大創新力度,力爭為廣大電視觀眾和網友獻上一道色、香、味俱全的視覺大餐!
  • 桐城派研究再出發
    ,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與安徽大學歷史系聯合主辦的「首屆桐城派文化論壇」在安徽合肥成功舉辦。  開幕式上,安徽大學歷史系副主任盛險峰、安徽大學文學院院長吳懷東、桐城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方平、安徽大學文科處處長陳義平分别致辭,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主持開幕式。
  • 韋力︱尋墓「桐城三祖」:姚鼐、方苞、劉大櫆
    姚鼐故居位於安徽桐城市公園路10號桐城中學內,到今天桐城仍然是以文章名天下,而這裡的名人故居也確實是太多。桐城中學太有名了,今天依然是安徽的名校,據說其升學率始終排在全國前列。寺巷內所見之一方以智故居院內情形 兩天之後,我去參觀了桐城文廟,之前給我帶過路的一位退休老師告訴我,雖然文廟在「文革」中被砸過,但整體情況還算保護得完好,並且裡面還供著方苞的牌位,既然我不能確定方以智的故居是否跟方苞故居是一回事,那麼到文廟去尋找方苞的牌位,也算是我對這位文章大家的紀念吧。
  • 桐城特產有哪些?安徽桐城特產何其多,不愧為安慶經濟第一!
    桐城市,古稱桐國,因其地適宜種植油桐而得名,隸屬於安徽安慶市,位於安徽省中部,擁有嬉子湖、活海歡樂水世界、黃梅酒業文博園、桐城文廟等景區,是歷史名城、黃梅戲之鄉,享有文都」盛譽!這兒是嶽西佬,通過百度大數據,整理出桐城小花、桐城水芹、桐城豐糕、青草香大米、桐城老酒、桐城大米、桐城茶葉、桐城麥魚、青草香菜、麻豐糕、方記水餃、彩釉龍缸、龍眠春翠、桐城絲棗、蒿子耙、米粑、豆耙、龍眠山茶油、大關水碗、琥珀糕、朝笏、炆蛋、孔城米餃、孔城排面、切面、糯米山粉圓子、小毛魚、紅薯粉絲、粉蒸肉、農家鹹菜、翹嘴魚乾、陽荷、名丹秋石等安徽桐城特產大全,您了解嗎?
  • 《桐城派大辭典》在合肥首發
    「桐城派影響廣闊,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座豐碑,不僅是安徽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也是安徽重要的文化品牌。」安徽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安徽省新聞出版局局長洪永平表示,《桐城派大辭典》作為中國文學史上首個以文學流派為研究對象的文史工具書,秉承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努力做到宏觀架構與微觀釋義相結合,學術性與工具性相統一,歷史性與現代性相兼顧。洪永平認為,《桐城派大辭典》的出版發行對於進一步研究和宣傳桐城派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對於弘揚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安徽地域文化帶來積極作用。
  • 狀元龍啟瑞與廣西桐城派
    清代乾嘉以後,廣西文風鼎盛,名家輩出。其中桂林的龍啟瑞、朱琦;永福的呂璜;馬平的王拯和平南的彭昱堯均為古文名家,習稱「桂嶺五家」俱屬桐城一派。及鄭小谷,亦以桐城門戶自守,鄭遍長各地書院,門生眾多,影響所及,致整個廣西文風無不以桐城派為依歸。及其死後,桂林尚於孔廟左側建鄭公亭以作紀念,抗戰時始毀於劫火。
  • 中國桐城文學小鎮策劃方案——繼承「桐城派」文化傳統,打造「中國...
    由桐城這一地名,我們自然會想到桐城派代表人物;由桐城派代表人物,我們自然會想到桐城派的代表作品;由桐城派的代表作品,我們自然會想到桐城派的創作體系。反之,假如桐城發展文旅而不主打桐城派這張王牌的話,那麼還有什麼別的牌,可以與「桐城派」三個字的影響力相媲美或接近的嗎?「六尺巷」?
  • 鄉土桐城 桐城年味:黃梅老調
    黃梅戲唱出濃濃年味來源|網絡 正趕上春運高峰,火車整整晚點了8個小時才到家,當周圍都充滿著「做麼事」、「搞麼個」這樣熟悉的方言時,我知道我回到了我的家鄉——安徽桐城桐城戲曲文化源遠流長,自唐朝起民歌《桐城歌》盛行於世,明清之際,文風愈加鼎盛,《桐城歌》被刊印成集,流傳到長江中下遊廣為傳唱,使得此一地域的文化具有一種整體風範,具有最大可能的相通與兼容。明代阮大鋮是戲劇高手,擅長自編自導自演,作品主要有《燕子箋》、《春燈謎》傳奇等。
  •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桐城派:以教育維繫文化傳承 ——訪安徽大學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 2019年05月24日 12: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吳楠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本報記者圍繞「桐城派與書院教育」這一主題
  • 桐城市舉行《桐城派》紀錄片籤約儀式
    為全面展示「桐城派」歷史發展軌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12月15日上午,桐城市舉行《桐城派》紀錄片拍攝籤約儀式。 「桐城派」文化歷史悠久、傳播廣泛、影響深遠,不僅是桐城寶貴的文脈資源和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品牌,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
  • 合肥網第e時間:80餘桐城派名人浮雕「現身」合肥桐城路
    合肥網第e時間:80餘桐城派名人浮雕「現身」合肥桐城路 資訊標籤: 桐城派名人 合肥桐城路浮雕
  • 桐城派:清代書院教育的典範
    【專家論壇】  作者:江小角(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桐城派與清代書院研究」負責人、安徽大學教授)  書院是我國古代獨特的文化、教育組織。清初為了防止漢族士人利用書院進行反清活動,限制書院發展。
  • "桐城四祖"將現桐城派文化牆
    老城區,桐城路,將出現一段翰墨飄香的桐城派文化百米石雕照壁,記者最新獲悉,該項設計方案已於近日通過了市政府相關會議研究審議,目前進入深入創作和實施階段。記者就此採訪了負責該項目設計創作的國家一級美術師、安徽省城市雕塑院院長徐曉虹。
  • 一條北大街,一部桐城文化史
    桐城市古稱「桐國」,別稱「文都」,為江淮文化圈的發祥地和集中地,是「桐城派」的起源地,主盟文壇200多年,作家遍及全國,影響達於海外。文化是桐城最具特質的資源,桐城文廟,六尺巷等作為桐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載體而聞名於世。
  • 桐城:天下文都今何在,院士之鄉續輝煌
    桐城高大的城牆,無疑是最醒目的轟炸標誌。為避免日軍轟炸,保證城內居民安全疏散,1939年春,桐城拆城,老城牆就此全無蹤影。 一座形制創新的古城,為保百姓平安而建,又為保百姓平安而拆。 進士故裡,院士之鄉 桐城有一座狀元橋,是進入桐城文廟的必經之路。
  • 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清代文學流派——桐城派
    桐城派是清代的一個文學流派,清朝200餘年的歷史中有很多文人都出身於桐城派。當時有一種說法,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桐城派的創始人是方苞,派中主要文人有劉大櫆和姚鼐,他們三人並稱為「桐城三祖」。桐城派的命定來自於方苞等三人都是安徽桐城人,古人喜歡用地名命名派別名稱,這樣的命名方法通俗易懂。
  • 高考語文文學常識:桐城派特點及代表人物
    桐城派   桐城派是我國清代文壇上最大的散文流派,亦稱「桐城古文派」 ,世通稱「桐城派」。戴名世是桐城派奠基人;方苞為桐城派創始人;方苞、劉大櫆、姚鼐被尊為「桐城三祖」。曾國藩,他在《歐陽生文集序》中,稱道方、劉、姚善為古文辭後,說:「姚先生治其術益精。歷城周永年書昌為之語曰:『天下之文章,其在桐城乎?』
  • 安慶師範大學:浸潤在「桐城派」的墨香裡成長起來的大學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一所浸潤在「桐城派」的墨香裡成長起來的大學——安慶師範大學。安慶師範大學,簡稱安慶師大。位於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安慶市,是直屬於安徽省人民政府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在了解這所大學前,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安慶這座古老的城市。安慶位於安徽省西南部,位於長江中下遊北岸,依山傍水,地勢較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