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本是氓隸之人,怎麼成了「農民起義領袖」?

2020-12-28 騰訊網

公元前841年,在西周的國都鎬京發生了一場暴動。起因是周厲王姬胡這貨窮瘋了,宣布天下的山林河湖都是他家的,不管是誰去打個柴、摸條魚都得繳稅。這下子老百姓們不樂意了,紛紛罵娘,於是姬胡下令「監謗」,就是禁止議論國事,否則殺無赦。在姬胡的高壓政策下,人們只能「道路以目」,最後終於受不了發動了一場暴動,將姬胡趕出鎬京、逃到了彘地(今山西霍州)。

這就是著名的國人暴動。國人暴動導致宗周無主,便由周定公姬鼻和召穆公召虎代理政事,史稱「周召共和」,也稱「共和行政」。

我們今天都知道,國人暴動其實是一場市民反抗暴政的運動(也有觀點認為是一場貴族暴動),畢竟史書鑿鑿:「雲『國人』者,謂住在國城之內,即六鄉之民也。」(《周禮註疏·卷十五·泉府》唐·賈公彥)不過在我上中學時,歷史課本上卻說國人暴動是一場奴隸起義,不僅如此,共和行政也被宣稱為共和制度。我那個時候雜書看得比較多,嘴也比較欠,便對此提出了異議,然後被憤怒的老師攆到了教室外邊罰站。

其實本人對於追求真理啥的沒什麼興趣,只是比較嘚瑟,閒著沒事總想找抽而已。比如還是在歷史課上,老師把大澤鄉起義偉大的歷史意義一通神吹之後,我又賤次次的說了句:

那個陳勝好像是個混混吧?

然後我就被罰抄寫「我錯了」500遍,而且這種事情還發生過很多回——不是我吹,雖然本人字寫得平平,但唯獨「我錯了」三個字卻總能寫得極具神韻。

扯回正題。經常看到有人說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比如國人暴動;而在更多的時候,歷史根本無須打扮,「猶抱琵琶半遮面」即可,就像是包括陳勝、吳廣在內的所謂的「農民起義領袖」的生平。

陳勝吳廣造反,為何能得到天下英雄的群起響應呢?

首先在於陳勝吳廣在大澤鄉造反前,做了充足的造神運動,也做了充足的動員。

陳勝跟吳廣商量起事的時候,並未考慮到造神的問題,二人商量完畢,琢磨著應該去佔卜,測一下前程,卜者看出了陳勝的野心,便鼓勵陳勝,隨後問了陳勝、吳廣一個問題,你們兩個問過鬼神了嗎?

為什麼要提鬼神呢?

因為那時候的百姓,還是相信鬼神的,所以要想成大事,必須假借鬼神的名義來威懾百姓。

陳勝明白過來之後,便假借狐狸口、帛書等方式造神,之後便動員起九百遷徙之徒,跟遷徙之徒說,橫豎是個死,不如舉大事。

其次是秦二世昏庸,秦二世昏庸無能,沒能在第一時間應對陳勝、吳廣的舉事,這樣一來,但凡是有點識見的人,都能看出來,胡亥乃昏庸之主,這正是他們成大事的好時機,所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他們不可能不揭竿而起,就這樣,全天下的英雄豪傑,項羽、劉邦等人,都站了出來。

說到底,還是因為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沒能及時更改國策,為秦帝國留下了巨大的隱患,其次是二世皇帝昏庸無能,沒有及時準確地應對。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陳涉世家》。

相關焦點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出於誰人之口呢?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黃巢,作為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僅僅用五年的時間,就把皇帝趕出了長安,自己來稱帝。但很快就失敗了,從此杳無音信,死因成謎。那黃巢與我們今天所提到的電影名稱,又有什麼關係呢?
  • 聲勢浩大,一度打到秦國無還手之力的陳勝吳廣起義為何失敗
    為了擺脫被殺命運,陳勝聯合吳廣,準備奮起反抗,於是在製造迷信思想的輿論局勢下,造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在魚肚子塞「陳勝王」的布條,假裝鬼狐喊出「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這與劉邦「斬白蛇」起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造出輿論之後借扶蘇(秦國太子,被秦二世胡亥篡位殺害)和項燕(原楚國戰將,王翦滅楚之戰被殺)之名,打著復楚口號揭竿而起,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起義口號
  • 古代歐洲和古代中國的《農民起義》有何區別?
    四十年後,在評述這一事件時,墨西哥詩人奧克塔維奧.帕斯說道:「......正如馬克思已經意識到的那樣,農民階級從來都不能單獨掌握政權,即使把權力給他們,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使用,他們總是會給其它階級讓路。」
  • 最後一位農民起義領袖白朗:江湖名號「官大哥」
    「壓力山大」逼出的蹚將白朗  白朗的孫子白新河曾聽其父白淑湘說起過爺爺白朗的事  □記者 朱金中 文圖   引子  PREFACE  2011年夏天,拙作《千古誰識陳勝王》刊登後,我的老友——平頂山電視臺主持人韓東來電建議:「你寫了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
  • 閱讀與欣賞《史記陳涉世家》之 陳勝起義
    賞析  《陳涉世家》是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吳廣的傳記。文中真實、完整地記述了爆發這次農民大起義的原因、經過和結局,表現了陳涉在反對秦王朝暴政鬥爭的關鍵時刻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以顯示他洞察時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組織領導才幹,從中反映了農民階級的智慧、勇敢和大無畏的鬥爭精神。文章也比較生動地描寫了陳涉和吳廣的形象。
  • 張獻忠屠蜀,證明 了農民起義造成的歷史破壞性
    其中記有人頭幾大堆,人手掌幾大堆,人耳鼻幾大堆。在屠殺時,張獻忠軍遇到老弱病殘者,所採取的方法大都是割鼻砍手。砍手時,有人發出口令:「男左女右。」如果有人伸錯了手,雙手將會都被砍掉,至於小兒幼女,將被丟棄在路旁,成了馬下鬼,或被擲到空中,用兵刃接著。
  • 「農民起義」聲勢浩大,朱元璋一手爛牌打成「王炸」
    那當時的元朝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會出來這樣一場中國歷史上罕見農民起義呢?按照現在的主流解釋是:元朝的統治者上臺之後並沒有加社會的發展放在第1位,而是開始窮奢極欲大肆掠奪社會上的財富。經常派遣官吏來到社會各處聚離聚斂財富,然後把這些財富運回北方供上層階級享受。
  • 史上最倒黴起義領袖,攻進首都當不了皇帝,老婆還跟人跑了
    今天我們聊聊農民起義領袖,說起這些起義領袖,大家都知道是很牛的人物,向高處那麼一站,振臂一呼,天下英雄豪傑雲集,風風火火聞九州。一路上除了搞革命,還順帶著打兔子,也就是泡妞。比如劉邦先生,一路上打得這麼辛苦,被項羽收拾得不成,但一點也不耽誤床活。
  • 龍生虎奶鷹搭棚:山東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山西農村有神奇傳說
    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山西平順縣是山西長治獲評古村落最多的縣,因為它地處太行山腹地,許多山峰峽谷內都藏著古老的小山村。龍柏庵村就是其中一個。龍柏庵村的環境十分優美,這裡四周山奇峰秀、峽谷幽深、林木蔥蘢,常年氣候溫和,因為交通不便,十分適於隱居修行。
  • 秦朝亡於農民起義?這是個天大的謊言,士族和貴族才是幕後推手
    秦王朝真的是被農民起義推翻的嗎?秦末的起義軍數量很龐大,史書提到的不下二十支,主要的有陳勝吳廣、項梁項羽、劉邦、田儋田榮,以及由他們派生出來的陳餘、張耳、武臣、韓廣、韓成、魏咎等。這些人裡面有幾位是農民呢?一個也沒有!這些義軍領袖的身份,大致有以下幾類:
  • 宋江起義是農民起義,108條梁山好漢裡卻只有一個農民
    雖然是小說,但《水滸傳》所講述宋江起義故事卻並不是憑空捏造。宋江起義在北宋歷史上真實存在,還被寫進《宋史·徽宗紀》《宋史·張叔夜傳》《宋史·侯蒙傳》等官方史書。有趣的是,宋江起義被視為一場農民起義,參與起義的108條好漢中,絕大部分都不是農民。真正有農民身份的好漢,只有一個人。
  • 復仇之心點燃的戰火,胡司宗教改革後,捷克農民起義爆發
    在公元5世紀到6世紀時期,作為歐洲人代表民族之一的斯拉夫人從東歐和南歐地區向西遷移到了現在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區。等到了6世紀末和7世紀初的時候,這群斯拉夫人已經逐漸從部落聯盟發展成為了薩摩公國,這是歷史上第一個西斯拉夫王國。
  • 歐洲歷史上為什麼沒有出現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
    農民起義在中國歷史上司空見慣,大多數朝代的滅亡都和農民起義相關,有的甚至直接被農民起義推翻。只讀中國歷史會認為農民起義是世界歷史的常態,然而西方的農民起義不僅次數很少,且沒有進行任何的改朝換代,讓人有些不思其解,歐洲為什麼沒有出現官逼民反的農民起義呢?
  • 世人皆知陳勝兵敗被人殺害,但鮮有人知道,吳廣下場更加悽慘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公元前209年,在一個暴雨夜裡,這句話從一個農民口中說出,從此掀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在大澤鄉率領900名百姓揭竿而起,旨在推翻暴秦統治。陳勝、吳廣率領軍隊先後佔領大澤鄉,攻下薊縣。
  • 中國歷史上唯一由女人領導的農民起義 絕世美人唐賽兒
    對於唐賽兒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畢竟作為一介女流,發動了史上著名的唐賽兒起義,這太令人印象深刻的了。一般農民起義都發生在亂世,但唐賽兒起義卻發生在明朝興盛的朱棣時期,所以它不到二月就被鎮壓,但其影響卻很大,一起去看看吧!
  • 為啥歷朝歷代第一個起義反抗的人都失敗了?原來起義也是個技術活
    其實,從歷史的角度看,你會發現老祖宗說的一點也沒錯,中國的歷史上每逢亂世到了豪傑並起的時代,革命的勝利果實往往不屬於第一個起義反抗的人。所以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為什麼第一個站起來反抗的人往往會失敗呢?
  • 世人皆知陳勝吳廣起義失敗,但你知道他們怎麼死的嗎?
    前言 秦朝末年,秦始皇死後天下大亂,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各地農民起義頻繁。陳勝吳廣起義軍成為了反對秦王朝統治的第一股軍事力量,但是卻虎頭蛇尾,起義最終失敗了。陳勝吳廣都被殺了。 那麼你知道這二人是怎麼死的嗎?是死於戰場嗎?
  • 黃巢起義殺富不濟貧,廣州城十二萬商人被屠殺
    沒有活路的老百姓紛紛揭竿而起,首先是山東農民推舉濮州(山東鄄城)人王仙芝當領袖,很快得到了冤句縣(山東菏澤)農民的響應,並推舉本縣人黃巢當領袖。  黃巢,曹州冤句(今山東菏澤)人。黃巢起義是農民起義,但是領袖黃巢嚴格的來說,並不是種田的,而是出身於一個私鹽販子家庭。
  • 流寇怎麼就會變成農民起義軍了?
    於是,後世的歷史書上便出現了這樣一段話:「1644年,李自成帶兵輾轉到達湖北九宮山,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   一個農民軍首領,因為搶另一個農民的飯,被打死,這種死法,怎麼看,都稱不上「光榮犧牲」吧?   關於李自成,歷來褒貶不一,有罵其為流寇逆賊的,也有稱其為英雄的,本人比較支持前一種觀點。
  • 隋末將領竇建德,如何率領農民起義軍,助力隋朝滅亡
    殷侔在《竇建德碑》云:「雲雷方屯,龍戰伊始,有天命焉,有豪傑焉,不得受命,而名歸聖人,於是玄黃之禍成,而霸圖之業廢矣。」這其中的竇建德是隋朝末年河北一帶農民起義的首領,他的家族歷史可謂是極其優越,還可以追溯到東漢時期,但到了他那一代卻得依靠著農業生產而勉強維持著生活。成年之後他為人豪爽,重視諾言,因此被大家推選為裡長。在這期間,廣交天下豪傑,被家鄉一帶所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