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能有多遠?

2020-12-19 西安鳳五君

前些天,估計很多人和鳳五君一樣,看了《南風窗》發布的《涉嫌性侵未成年女兒三年,揭開這位總裁父親的「畫皮」》,在感到震驚氣憤之餘,持續在關注事件的進展。

文章中最讓我感到難過和不寒而慄的部分,是那個化名李星星的女孩一次次的自殺未果,之後有了媒體的關注,事情浮出水面。

也正因為持續關注事情的進展,4月11日,在微博熱搜中看到了#姚弛分享童年遭遇#

在看完姚弛的這段經歷後,我不確定類似姚弛童年遇見的事情,我們身邊是否發生過?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去問了身邊幾個經常在聊天的朋友,只是幾個而已!意外的是,曾有這種經歷的比例超出了我的想像。

雖然是我們平時從沒討論過的話題,雖然很多都是他們年少時發生的,但是他們的回憶中,細節處的用詞和記憶的清晰程度,就像是刻在記憶裡一樣。

01.

真實場景:遊戲廳

講述人:R君(90後,男)

我沒有想到,身邊的男孩子也會遇見這樣的事情。每個男孩子的童年時光,都有一個遊戲廳的存在,我的故事就發生在經常去一個遊戲廳,開在單元樓裡,一個大間裡有五臺電腦。

遊戲廳的老闆,那個時候該叫大叔吧,三十多快四十歲的年紀。我們經常去,所以算是認識的,那會兒的遊戲廳裡都是按照時間收費,大叔平時就負責在外間記錄遊戲時間。

那一天和平時一樣,上小學的我和表哥兩個人一起去的,玩一款有點類似於紅警的競技類遊戲,玩了一陣,察覺到的時候我感覺到有一雙手搭過來在我腰間,回頭看了一眼,發現是那個大叔,我甚至都沒察覺到大叔在身後多久了。

因為是競技類遊戲,我根本沒空去理他,想著估計是看我們玩遊戲吧,就繼續專注於和表哥的比拼中,這個時候,大叔之前看似無意搭過來的手,直接過來摸我下體,那個動作現在想來該是把玩。

整個過程時間並不長,然後他就走了。我當時是覺得有點奇怪,不知道他在做什麼,再加上專心的打遊戲,就把這事忘了。

也是長大了,想起來了才知道自己應該是被猥褻了。

02.

真實場景:學校門口門房

講述人:WW(90後,女)

她在我眼中一直是個特別安靜的女孩子,在她的故事裡,她也曾奮力呼救過

那個時候我上小學,事情發生在我們學校門口的門房,當時正好是放學時間,小門口放學的孩子非常多。

門房裡是個男孩子,也只有十幾歲,他喊我過去的時候,我不知道他要做什麼,也沒多想就真的過去了。

那個門房是小小的一間,我進去之後他就把門關上了,之後就開始摸我。

我嚇壞了開始躲,一邊躲一邊大喊,好在是放學時間,外邊路過的人很多,聽到了我呼救的聲音,就把我救出去了。

回家我就告訴了父母,之後他們報警了。

03.

真實場景:家附近的野外

講述人:joy(80後,女)

我現在就是想不起來為啥那天會一個人去河邊撿羊糞豆,那天的事情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要是那一步沒跨過那條河絆在那了,我真的就死定了,現在想想就是輪姦。

小學的時候我家住在單位家屬區,因為單位性質,所以這個家屬區就是我曾經生活著的小小的城,再周邊就是附近的農村了,其實平時在這裡的生活也挺幸福,有山有河,我和其他孩子也經常去附近玩。

那天我是一個人離開家屬區的,去附近經常去的地方撿羊糞豆,直到那三個男娃把我給圍住了,他們一看就是周邊農村老百姓家的孩子,初中高中生那麼大,那個時候在四五年級了我眼裡,就是三個大小夥子

開始我沒理,就默默的撿我的羊糞豆,直到有一個上來摸我的臉,我不知道他們準備做什麼,但是當時嚇壞了,大喊了一聲把羊糞豆袋子一把撒了,拔腿就跑。

他們三個就一直在後面追,他們真的一度快追上我了,就在我身後的時候,我看到了那條河,當時毫不猶豫的就選擇跨那個河。我真的嚇瘋了,那麼寬的河直街跳過去,鞋都溼了,如果當時不跨過去,他們一把就可以把我抓住了。

幸虧那個河邊我們老去玩,地形我還是很熟的,然後從小體育好一直很能跑,那天我真的跑的太快了,跑了有二十多分鐘才跑回單位家屬區,又一口氣跑到小學裡,假期好多孩子在裡面玩,我看到我家樓上的熟悉的哥哥在那打桌球,跑過去抱住他就開始狂哭。

真的很可怕,那個時候多少還是傻著呢,本能的覺得他們是要欺負我,我就想跑。其實那個時候,我不太明白「欺負」這個詞的含義的,等越來越大,每次想起來我都害怕得要死,我現在說起來都後脊背發涼。

04.

真實場景:學校

講述人:RAIN (80後,女)

我當時意外的是,怎麼連他都摸。

我上初中時候的事,那會兒就聽班裡的女生傳過我們的英語老師,喜歡讓人坐他大腿上給人講題,因為沒見過,所以我也不太信。

後來有一次,我和我同桌被叫到英語老師辦公室,他說要給我倆講題,講的過程中,老師就非常自然的一邊講,一邊用手摩挲我倆的大腿,而且我同桌還是個男的。

我現在都覺得自己的腦迴路不知道是怎樣的,當時第一反應居然是:居然連他也摸啊,就只是覺得很奇怪,但又說不出來哪裡奇怪。

到現在我想起來這件事,感覺當時老師可能是怕只摸我一個人,會讓我覺得異樣,所以把我和我同桌大腿就一塊都摸了。我真的想像不到那個時候的他,都是當爺爺的年紀了,真的是在猥褻我們。

經歷過那次的事情,再加上身邊人的傳言,雖然我不理解他在做什麼,但是我就是覺得這個老師讓我不舒服。也因此初中那兩年,我的英語成績一落千丈。

直到後來換了個女老師教我們英語,我的英語直接從二十幾分上升到一百多分。

新的英語老師很驚訝我的進步,而且可能有成績了,我自己也挺開心後來就和老師比較熟悉了。我甚至給她講過上一任英語老師對我們做的事情的細節,不過她不相信,覺得我是小孩子在瞎編罷了。

講述人:JOY(80後,女)

我上大一的時候,他終於被學校開除了。

我們初中的時候也有這樣一個老師的存在。

他就是喜歡叫女生單獨去他辦公室或者家,平時也喜歡拉一下手抱一下那種,我只見過女同學坐她的大腿,其他都是聽說。

但是不配合的女生他就會刁難你,比如我這種,天天挨板子請家長,甚至造謠沒有發生的事情給家長告狀。配合她的女生當然就很多特權,甚至考試的時候所有科目的答案他都給。

在我上大一的時候,這個老師因為誘姦一個女學生懷孕然後東窗事發,被學校開除了。

05.

真實場景:車站&朋友家裡

講述人:S君(80後,男)

我聽到她講這些故事的時候,我只覺得不可思議,從來沒想過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女朋友的身上。

我之前只知道她父母的關係,從她還小著的時候已經不好了,極端性格還經常吵架,很多時候沒人管她,她就只能往返奔波在姥姥姥爺家和父母家的路上,還有她長得很好看,初中的時候看起來就像個大人的模樣了。

我們在一起好多年後,她告訴我這件事情,我哭了,只是心疼,從來沒想過開朗陽光的她發生過這些,而這個世界上大概也只有我一個人知道這個秘密。

她被強姦過,而且不只一次。第一次是在小學的時候,是旁邊鄰居家的小男孩,那會兒的她非常小,小學三四年級的樣子,旁邊鄰居家的小男孩,平時她叫哥哥,比她能大三四歲,因為她的爸媽不在,她以為只是需要脫褲子的奇怪遊戲。第二次是初中了,她從外婆家回父母家,家在郊縣,走的時間有點晚,車不好坐,遇見了那種拉私活的昌河,車上是兩個成年的男人,她還是不知道世間險惡的年紀。

那輛昌河沒有開向她家在的地方,而是開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第二天,這兩個人警告她不準告訴任何人,然後放她走了,那次之後她弄明白了,曾經隔壁哥哥對他做的事情到底是什麼。

後來,她回到了父母家,父母因為之前吵架還在冷戰,沒有人問起前一天晚上她去了哪裡,她也沒有對父母講,然後這件事情也被遺忘了。

直到那天,我倆聊到半夜,突然說起性侵的事情,她跟我說了這兩件事,我哭了,她也哭了。

06.

真實場景:公交車

講述人:LL(80後,女)

遇見最多的可能是被摸吧。

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冬天坐公交車,車上很空,零星坐著幾個人,上車的時候也就我和一個大叔倆人,完全不存在人擠人這種。

我在門口打開手機掃碼,大爺投幣,按說沒有機會接觸到,但是我明顯感覺到屁股被人捏了一把,之後大爺就進去車廂了。

當下我忙著開微信掃碼,等坐到座位上的時候,怎麼想都覺得不對,這大爺是故意的啊,公交車是大的那種,剛才入口處就我倆,怎麼可能能有這種明顯被抓的感覺。

我真的是忍不住去想這件事情,大腦不受控制的,我不覺得自己平時屬於文弱那一掛,而且想明白了真的很氣,後知後覺可是還是決定鼓起勇氣站起來,我轉向大爺問他「剛才為什麼摸我?」,滿車人看著我突然站起來都是迷惑的眼神。

可是沒想到的是,我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整個人是抖的。車上還有別人,我不應該會怕,我長得也並不文弱,不該會抖啊!

而大爺就看著我,也不說話,非常淡定。我拿出手機給他拍照,他同樣,完全沒有任何情緒波動。在看到他全部的反應之後我更加確定了,他是故意的,而且是慣犯。

這個大爺,就真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會遇見過的最最普通的大爺。而這件事情,在我下一站下車打電話給身邊朋友,獲得安撫後也不了了之,我有他照片,可是我沒有證據,因為被摸一下,好像真的不是大事。

被摸這事其實也不是第一次,以前大學的時候,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快畢業的時候和同學去過慢搖吧,那會兒還叫迪廳,舞池很擠,跳了一會兒覺得太擠了和同學準備離開,從舞池中間向邊上移動的時候,真的是一路被摸過來的。

最噁心的是,中間一度被一雙汗溼粘膩的手緊緊攥住過,狠狠的掙扎了才甩脫。大學快畢業之前那段日子很多回憶都變得模糊了,可是那隻汗溼黏膩感的手抓緊我的的感覺,現在都非常清晰。

講述人:RAIN(80後,女)

後來想想的確是被摸了。

以前小時候坐公交車,我在車上站著,有一個老頭假裝顛書包狠狠的摸了一把我屁股,然後說現在學生的書包都這麼沉。

因為也很快,我來不及反應,後來想想的確是被摸了。

公交車遭遇鹹豬手,是身邊女性朋友遭遇最多的事情,身邊很多女性朋友都提到過,被摸了,自己都有一個反應的過程,也因為不嚴重,所以很多人都是吃虧了事。

因此我諮詢了身邊的朋友陝西啟坤律師事務所的張燁暘律師,也是諮詢之後才知道,現在的西安公交和地鐵監控特別發達,特別是地鐵監控。如果真的發生這樣的事件,如果你很勇敢要站出來維權,除了人證,監控也是可以搜集到證據的。

07.

真實場景:社區公園

講述人:LL(80後,女)

暴露狂這種生物,之前只在電視劇裡看到過,可是遇見之後,你以為的淡定從容,其實真的很難。

在初中的時候就聽說過暴露狂了,因為身邊最好的女朋友就遇見過。

我記得之前看過某個文章裡說到,遇見這種人,他們其實最想看的是你害怕的樣子,但是想要表現的不害怕其實真的很難,想像中那種鼓足勇氣說「你好小啊.....」。

想像中和現實其實不太一樣,估計很多女孩子都很難做到,就像當時身邊最好的朋友哭著對我說她遇見了那個變態的時候,我沒想到平時看著很颯的她也會哭的一塌糊塗。

很多年後,我自己大學的時候和一個同學去她家那邊玩,她家也算是一個國營大廠,廠區和生活區在一起,生活區裡有小公園。

我倆早上10點左右在那個公園裡散步,因為是上班時間,所以沒啥人,走著走著,我同學拉著我加快了腳步,我問她怎麼了,她說遇見變態了。

我回頭一看,好麼,一個男的就在後面跟著我們,隱私部位暴露在外邊,一邊走,一邊手就動作著,跟著我們一路了。

我真的驚了,還好是兩個人,我拉著她的手飛快的跑了。

再後來看《請回答1988》的時候,我看到德善在去廁所的路上遇見變態,整個人害怕的樣子,也是和她平時那種性格完全不一樣的。遇見變態,和遇見我們正常範疇認知的事情,真的不一樣,那個時候的害怕真的不是因為我們不夠勇敢。

我自己的體會就是,我們生活中遇見的很多事情,是可以想像到的,在此之前你可以做心理建設,但是性騷擾事情大部分女生其實都只是在新聞裡電視裡看到過,你真的想不到有一天自己會遇見,而這樣的時候第一個碎掉的應該是心理防線。

也就在幾天前,西安本地新聞裡也看到了暴露狂的身影。

//////////

今天的篇幅有點長,而且還是大家最不愛看的長文字,其實連我自己也沒想到最後會有這麼多內容,最開始我也只是好奇這樣的事情,在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有多少而已。

故事中大多是我的朋友,都是80後和90後,也是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們回憶起過去發生的事情,才能有一個更準確的認知,但是不可否認,這些故事都是十幾二十年前的了。

那麼最近這些年,情況好轉了嗎?

根據最高法數據:2015 年—2018 年,全國法院共審結猥褻兒童罪案件 11519 件。平均每天大約有 7 例。

這個數據還是法院的數據,現實生活中,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像文中大部分一樣不了了之的事。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告訴那些曾經也是少年的80後、90後,現在已為人父母的你們,這樣的事情並不遠。

不要覺得性教育尚早,普及性教育能夠很大程度地讓這樣的事情減少,孩子們需要擁有科學的認識以及防範意識。

因為故事中的那些壞人,他們沒有標籤、沒有符號,可能只是一個平平無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樣子。

昨晚我看完了《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之前聽說過這本書,很多地方都會提到,卻一直沒有勇氣去看的一本書。

看的時候其實是有點意外的,只單文學作品而言,作者的文筆真的很好,也因此那種代入感更讓人窒息。馬上要到來的 4 月 27 日 ,是林奕含離世三周年。

而書中禽獸老師李國華的原型,性侵林奕含的教師陳星,真的像書的結尾一樣,沒有受到任何制裁,去年還出現在福建一所外國語學校,從零星的新聞中只看到,他沒有過的不好,而他才是整本書中內心最強大的一個,這真的很可怕。

最近看到的關於李星星案件的文章中,還要提到新世相的《李星星有多勇敢,我們就有多羞愧。》文末所說的:

希望她們再能找到的同類不再是受害者。

而是每一個關注此事件的你我。

不要讓李星星們獨自勇敢了。

忍耐不是美德,把忍耐當成美德是這個偽善的世界維持它扭曲的秩序的方式,生氣才是美德。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相關焦點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那麼戲劇的一等獎必須是《我們與惡的距離》。目前豆瓣的評分為9.5分,第二個將於今年推出,非常期待。其實,看完這部戲,幸運的是happyending結尾,否則,很難死。看完這齣戲,很多人都會依次反省自己,如果我是劇中的一個角色,我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在所謂「權威人士」「隨大流」的不斷暗示下,僅僅72小時,這四個履歷良好的普通人就有三個選擇「殺死」受害者。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我們想像得要近得多。 最近,大熱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就深入探討了人性。電視劇目前豆瓣評分9.4分,雖還未正式引進,但因其內容之深刻,已經在網上形成了巨大的討論熱度。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不過,今天我們仍然不談政治,不談香港,我們來看看人性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看看絕對自由下的人性會如何?我們與惡,到底有多遠距離?你來看看《我們與惡的距離》就知道了。這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赤裸裸地撕開了人性最陰暗的一面。
  • 曾春亮告訴我們,《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曾春亮告訴我們,《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震驚全國的殺人逃犯曾春亮落網了,很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看到在網上有採訪他的家人,他弟弟說,他們也想知道他為什麼要殺人。這種情況讓我立馬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叫《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2019年,一部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的電視劇在臺灣公共電視臺首播,該劇一經播出便收穫好評不斷,並在第54屆臺灣電視金鐘獎上斬獲多項大獎,女主賈靜雯也因為這部劇成功拿下最佳女主。而本書內容呈現的正是這部高口碑之作的完整劇本及主創訪談。故事從一起無差別殺人事件的兩年後開始,法院門口,品味新聞臺正在進行一場關於李曉明殺人案件審判的針對性報導。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推薦)去年大火的現實題材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看完了《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只有10集的臺劇,雖然集數少!但真的沒有廢話全程精彩,讓我想要好好地寫一下觀後感。跟戲中如出一轍,但幸好現實似乎比戲中要有更多人明理,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辯護權,在留言裡反駁了這個網友的觀點。
  • 我們與惡的的距離有多遠?沒有想像的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沒有我們想像你的遠。每個人心底都有一粒惡魔的種子,有了適合生長的土壤和養分,在某種契機的觸發下,就會滋生成長。豆瓣評分9.5的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剛剛追求了幾集,看得人細思極恐。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會不會成為那片雪花。《我們與惡的距離》由一個揪心的「無差別殺人案」開始。一個名叫李曉明的學生,在電影院槍殺了9人,並造成21人受傷。最高法院對李曉明的判決是死刑,二審依舊維持原判。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耳朵想先和大家,聊聊最近發生的5個悲劇。天有不測風雲,誰能保證這一輩子不遇到爛人爛事?面對這種極端惡性事件,身為一個成年人,何以自處?更何況,人群裡還有個孩子呢。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又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近、又有多遠呢?這次的選角我非常喜歡,劇中飾演法律扶助律師的吳慷仁是我一直以為非常看好的男演員,在他演《下一站,幸福》的時候就非常覺得他不應該只是個男二。他在首映結束後接受採訪的時候我覺得對這個問題給出了很好的回答:「不是邪惡的惡,也不是指邪惡跟善良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跟「自己」的距離。」
  • 我們與愛的距離有多遠?
    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在一個無差別傷害案件中以受害者家屬、犯罪者家屬、新聞媒體等多個角度探討社會中的善惡,主要角色更是在該案件的基礎上對正義、法律和道德展開了新的詮釋。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討論著以惡為起點的傷痛、過錯和善良,探尋人們離「惡」究竟有多近,林夕填詞的新作《我們與愛的距離》便是反其道而行之,在以愛為名的感情和自我中,詢問人們離「愛」其實有多遠。
  • 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有多遠?
    圖片來源 | iStock《我們與惡的距離》是 HBO 與臺灣公視合拍的一部電視劇,它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 深度: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這不由得讓我們思考: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不是變近了。事情發生之後,網上議論紛紛,隨著警方曝光的信息越多,人們越是氣憤,甚至要求速判速死。大家宣洩情緒無可厚非,但是找到事情背後的動機才更重要。一個成年男子,無差別的去行兇的背後,一定不是簡簡單單的「惡」能定義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他從小學就想殺人,為什麼家庭、學校、親人、朋友、社會,沒能接住他?幾年後,臺灣公視和HBOAsia合作,根據這類真實事件改編拍出《我們和惡距離》。該劇一上線便受到廣泛關注,播出幾集豆瓣評分高達9.4分,網友們交口稱讚:「怕是金鐘獎預定了!
  • 《惡的科學》: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每次當新聞中出現這樣殘暴無情的案件時,絕大多數人都會因為逝者在死去之前遭受到的慘痛的經歷而痛苦、難受,單單讀到文字,只是想像這樣的痛苦就會讓我們全身發抖,而觸目驚心的視頻、照片等等會讓這種痛苦更加真實。我們之所以能如受害者或者他們的家屬一樣感到這些真切的痛苦,是因為我們都有一項共同的本能——共情。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無法用上帝的視角來判斷他人仇恨的深淺與生命的輕重。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一樁九死二十一傷的隨機殺人案牽連三個家庭的悲與痛,對這樁罪案的後果作出了冷靜而深刻的全景式描繪。這三個家庭分別是兇手李曉明的家庭、被兇手奪去兒子生命的新聞總監宋喬安的家庭以及兇手的辯護律師王赦的家庭。這部華語片在2019年3月24日上映,一共分為十集。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已經有9.5分了。
  • 《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與我們與善的距離一樣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一釐米,一米,一公裡?其實我相信多數人都沒辦法給出一個精確的可量化的公式。其實,仔細想了又想,筆者突然意識到,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與善的距離是等長的。極惡與極善王涉被噴糞的這一段令人印象深刻,即便劇情彼時尚未展開,但是實際上,我們知道,這一定是一件罪大惡極的事情,因此,召喚來民眾最憤怒的聲討。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因孩子罹難瀕臨破碎的_受害者家庭 兒子殺人於是避逃人群的_加害者家庭 幫死刑犯辯護而受盡譴責的_法扶律師 弟弟患病帶給姐姐人生課題的_家庭這是一個,可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的故事。當事件發生,我們會選擇如何面對?與以往的清楚偶像套路不同,《與惡》更加真實,更加懸疑。它是根據16年轟動臺灣的」小燈泡案件」改編而成。劇中,我們能看到類似的事件,男子在電影院無差別的殺人。然後被捕。政府要的是判處死刑;王律師卻希望把事情調查清楚,通過尋找這件事背後的真相,從根本上杜絕這樣的事件。事情就是通過,律師、輿論、受害人家屬以及罪犯家屬展開。
  • 【追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
    最近在某視頻網站上架的《我們與惡的距離》也太深刻了吧,好看到本來看劇可以被哄睡的人,都可以兩眼放光,精神抖擻起來。這部劇的豆瓣評分也獲得了9.5分,果然被捧到了年度熱劇的行列。有人說第一集情節有點散漫,入戲有點難度,我們一起梳理一下:臺灣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無差別」殺人案,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李曉明在電影院持搶殺害了多名觀眾。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1劇情介紹《我們與惡的距離》講述了發生一起「無差別殺人案」後不同人的反應,因為兒子遇難而支離破碎的受害者家庭,逃避大眾的犯罪者親人,不被理解的律師……每個人的行為都值得深思我們與惡的距離究竟是多遠?故事從李曉明在劇院隨機殺人開始,他的父母因為難以面對公眾的譴責等原因躲藏起來,他的妹妹李曉文改名為李大芝,試圖開啟新生活,她開始了在品味新聞臺的工作,但是上司卻是兒子被李曉明殺死並且難以擺脫痛苦的宋喬安,在發現李大芝身份之後,宋喬安選擇派人跟蹤拍攝,打破了李家人平靜的生活。
  • 《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與惡其實沒有距離
    新聞理想和現實之間的距離有多遠?公眾在網上發表言論的邊界在哪兒?言論自由就意味著可以隨意發言而不需負責嗎?怎麼看待鍵盤俠以正義之名行暴力之實?為什麼網絡輿論總是充滿戾氣?網絡民意是真正的民意嗎?以上每一個問題,都在短短十集的劇情裡有充分的展現和討論,可見這部劇的能量密度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