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日劇,常被我們加上「治癒」的標籤,大多數編劇開始將視角瞄準性格上有弱點,工作壓力巨大的普通社會人,通過展示他們的困境,帶給觀眾情感上的共鳴。
《凪的新生活 》裡決定改變討好型人格的大島凪,辭職分手租了鄉下公寓,給自己放了個長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裡,深海晶在職場被老闆和同事壓榨,感情裡忍受男友前任的存在,終於開始反抗,觀眾在看這些劇時,不禁感嘆「這不就是現實中的我嗎?」
日本編劇野木亞紀子將自己所寫的普通人故事,稱為「人類電視劇」,它關心平凡職場人的瑣碎生活,把人們脆弱的一面展示開來。使我們與生活中的困境鬥爭時,能藉助和主角的相似之處,得到些許勇氣與慰藉。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的深海晶,是一家IT公司的銷售助理,除了應付暴躁社長不停安排職責外的任務,還要處理其他同事工作失誤造成的後果。在電車上查資料,在地鐵站修改方案,經常加班到12點,回家還要回復老闆不停發來的信息。
疲憊不堪的深海晶多次向老闆提出修改工作內容,卻一次次被強勢否定,繼續做著超出負荷的工作。
這是都市職人的普遍現狀,24小時繃緊了弦,手機隨時待命,被過分剝削卻敢怒不敢言,生活的樂趣被工作擠壓到消失。
很多人和深海晶一樣不滿足於現狀又無可奈何,理想是像野獸一樣自由生活,現實卻是苦逼社畜的隱忍卑微。
深海晶在職場上勉強自己,感情上也不夠強勢。男友花井京谷和她戀愛四年,依舊容忍不太會應付人際關係的前女友朱裡住在家裡。原因是兩人戀愛時,京谷告訴朱裡,辭職後可以先住在自己家,再慢慢找合適的工作。但朱裡辭職後沉迷遊戲,拒絕社交,一下子就宅了四年。兩個老好人,一直無法結婚。
工作和感情的雙重困境,讓深海晶開始反思自己。表面看起來工作能力強,善解人意,永遠笑臉迎人,其實只有她知道自己止步不前,內心的困獸在咆哮。
這部看似沒有衝突的都市職場劇,戳中了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疲憊無力感。難道責任心強就得把鹹魚同事工作也一併負責了嗎?為了生活就要把自我無限壓縮嗎?
忍無可忍的深海晶在公司爆發了,老闆卻丟下一句:這裡是我的公司,少你一個公司也能轉。
這時她才想清楚,為了生活,我們可以忍耐一切,但不代表我們忍耐的那些就是正確的。為了不喪失自我,她終於鼓起勇氣辭職,打算好好思考接下來要做什麼工作。
編劇野木亞紀子將劇本主角定義為「不敢說真實想法、不經意就察言觀色、身心俱疲仍然在努力著的職場社會人」。
這些人或許是我們自己,或許就在我們身邊。他們平凡,但渴望被認可,想要閃閃發光。
深海晶在反抗後,人生只是發生了改變,但還要繼續。我們從這些熟悉的經歷裡,似乎也能找到一點釋放心中困獸的勇氣。
日劇很擅長拮取我們日常的生活片段,展示普通人脆弱的一面,讓我們可以看見,自己是有許多同類的。
2019年豆瓣日劇評分最高的《凪的新生活 》,一度引起觀眾強烈共鳴。劇裡的大島凪,和深海晶性格相似,她原本是一名普通職員,善於察言觀色,在意別人的眼光。同事發動態第一時間點讚;明明帶了便當,為了顯得合群和大家一起吃午飯,努力扮演一個性格溫柔,善解人意的女孩。
感情上大島凪也努力迎合另一半。同公司的男友我聞慎二要求保密戀情,她便假裝兩人不熟,男友說喜歡她順滑的長髮,她便每天早起兩小時把自來卷頭髮拉直。表面工作愛情都擁有的大島凪,其實每天過著戰戰兢兢,壓抑的生活。
日語裡有個流行詞叫作KY,來自「空気が読めない」這句話的音譯,意思為不會讀取氣氛,是指那些不會察言觀色的人。
但是過於察言觀色,便會迷失自我,變得脆弱不堪。
大島凪的現狀,代表了大部分成年人的常態。想要融入所在的環境,就得或多或少隱藏自己,不敢表達真實想法。
一次偶然,大島凪聽見我聞慎二和同事稱自己只是在床上合拍的人,悲傷過度的她昏了過去。大島凪沒想到自己營造出的和諧氛圍,卻像深不見底的海水,讓她無法呼吸。看似和周圍的人相處愉快,當她暈倒住院時,卻沒有一個人來看她。
翻著通訊錄的大島,脆弱的不堪一擊,很像深夜裡捧著手機無人傾訴的我們。
大島凪出院後辭職,和男友分手,頂著一頭捲髮搬到了鄉下。在破舊又空無一物的房間裡,她終於可以順暢呼吸,將自己懦弱的一麵攤開來。
當我聞慎二用打壓的口吻想要挽回大島凪時,她不再掩飾,向男友坦誠自己真實的樣子。她24小時不停刷新社交動態,在乎同事們是不是背著她聚會,她把婚姻當做解脫的出口,但是這樣的自己,她已經不需要了。
男友我聞慎二其實和她很像。表面幸福的家庭私下裡分崩離析,父親在外面有情人,哥哥早已失蹤,媽媽的興趣是整容,擅長在外人面前表演幸福的我聞慎二,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活躍氣氛,而沒有得到親情慰藉的我聞慎二,便一味在大島凪身上索取。
我聞慎二其實是真心愛著大島凪的,和好被拒絕的他,會在每次回家路上沒出息的大哭,去常去的酒吧傾訴。他和大島凪一樣,都是在家庭中受過傷害,內心有軟弱的一面,偶爾口是心非的普通人。
2017年的高分日劇《四重奏》裡有句臺詞:哭著吃飯的人,能夠堅強的活下去。這就是真實的人生,一邊處理著內心破碎的情緒,一邊繼續生活。《四重奏》裡的主角們,同樣帶著破碎的過去。丈夫突然失蹤的卷真紀,中過彩票卻忘記領獎、不懂得經營感情的家森,小時候被父親炒作成「有特異功能的少女」,被揭穿後離家出走的小雀,還有出生在音樂世家,自己卻是普通上班族的別府。四個有著音樂夢想的人,靠著組樂隊治癒自己破碎的心。
「人類電視劇」不像職場劇和懸疑劇一樣衝突滿滿,但卻能戳中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這些貼近真實生活的角色,都不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看見他們失敗的一面,我們才知道脆弱無需掩飾,能夠普通的活著,也是一種勇氣。
雖然日劇告訴我們,脆弱、失敗、迷茫都是人生正常的一部分。但當短暫逃離後,我們依舊要往前走。
《我的事說來話長》裡的三十一歲的岸邊滿,因為找不到想做的事,在家待了六年。
他大學時喜歡咖啡,便打工掙錢開了一家咖啡館,但因為自己對於咖啡品質過高的追求,導致咖啡店不夠接地氣,沒多久就關門了。
創業失敗後,一直處於無業狀態的岸邊滿,再也沒有找到和開咖啡館一樣有熱情的事,時間越久,他就越堅持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再工作。
這也是現代年輕人的困境,是先去工作,還是先找到熱愛的事再行動?停滯太久的岸邊滿,自己都已經搞不清楚自己的想法。看到他的糾結,許多人會想到自己。對工作不滿意,但又不知道真正熱愛的是什麼。一次聊天中,岸邊滿短暫交往的女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因為沒有想做的事就什麼都不做,這樣是不好的。不如從自己不討厭的事開始做起,執著於把興趣發展為工作,這種想法不完全是壞的,但是因此而停滯不前的話,就會減少和喜歡的事相遇的機會,反而是個惡循環。」
是啊,正因為想要遇到熱愛的事,才要積極的先行動起來,停滯不前,就如同把自己禁錮了起來,會錯過和熱愛相遇的機會。
這句話提醒了阿滿。有天他走在路上,認真觀察每一個擦身而過在工作的人。搬家公司的工人,飯館老闆,店裡夥計,他們都在盡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他決定不再堅持一定要找到喜歡的事再工作,而是先邁出一步,去試試別人推薦的議員秘書崗位。
面試那天,阿滿穿上西裝走出門,剛好碰見馬拉松比賽,走在橋上,遠處給馬拉松加油的家人和朋友鄰裡,突然組起樂隊,對著他大聲喊:加油啊,挺起胸膛,不要放棄!阿滿忍著眼淚大步往前走。
日劇並不會給我們呈現一個阿滿找到熱愛的事,實現夢想的完美結局,他之後的工作是否順利,我們不得而知。這部劇只是告訴了我們,人生偶爾停滯也沒關係,迷茫過後,繼續行動就好,只有如此,才會擁有和喜歡的事相遇的機會。
我們不會因為看了幾部貼近生活的「人類電視劇」,就解決生活裡的困境,但看到這些普通人在失敗、脆弱、停滯後,依舊在往前走,自己便也能得到些許安慰,找到一點勇氣。
《悠長假期》裡有段話:當你做什麼都不順,做什麼都不行的時候,就當老天爺給你放了個長假,不必奔跑,不必焦慮,也不用勉強努力,順其自然。
釋放過後,我們還是要好好生活,跟自己的脆弱與失敗和解,再繼續向前。就如陳丹青老師所說:路不要緊,保持走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