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下午6點,小馬會到公司對面的7-11買上一碗魚蛋,再叫上一個車仔面。
來廣州13年了,這是他唯一融入老廣生活的地方。每次回老家,他還會跟哥們吹噓:「沒吃過7-11的車仔面,都不能稱作來過廣州。」
但在2018年的一天,公司對面的7-11悄然倒閉,原來門店的外圍披上寫著「全家」字樣的噴繪布。
便利店還是便利店,「但味道全變了。」他說。
小馬不知道,廣州城區裡,倒閉的7-11越來越多了——雖然官方並無公布數據,但近年來大批7-11地鐵店撤走,一種無形的焦慮已悄悄蔓延開來……當「全家過期食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之際,7-11的生死存亡,又有多少人在關注呢?
有人說,要分辨一個人來自哪個地方,聽他怎麼稱呼「7-11」就知道了——老北京習慣說「敲兒」,上海人會洋氣地喊「seven eleven」。年紀大些的廣州人會稱「七十一」,既「老廣」又年輕的廣州人會叫它「七仔」。
7-11有很多,但「七仔」,卻是華南地區「獨有」的。
(△ via網絡)
在中國,7-11由三家公司分別經營。廣州7-11隸屬的華南市場代理權掌握在香港牛奶國際手上。
2001年,牛奶國際和廣東信捷商務發展組建了廣東賽壹便利店有限公司後,華南7-11獲批在廣東開設300間店鋪。不到兩年時間,7-11便利店便在華南地區擁有了100家門店,並以「自由斟」「思樂冰」「咖喱魚蛋」等的平民美食徵服一眾廣州吃貨。
而彼時,另一家對廣州人影響至深的便利店——香港「OK」才剛進入廣州市場。
(△ 1996年7月11日,廣州的一家7-11分店。| via@好多廣州人唔知嘅野)
與香港7-11「一母同胞」的基因,讓廣州7-11帶有濃厚的「港味」。像是熟食供應、自助區設計、羊城通充值等各種服務……都與港版7-11如出一轍。而這些元素,在其他城市早期的便利店中都甚少出現。
(△ 廣州7-11中的自助區。在其他省市的7-11,往往難見這樣自斟自取的自助區。| via網絡)
對於上了年紀的廣州人來說,他們或許不知道7-11裡的咖喱魚蛋和車仔面,但肯定知道「充羊城通就得認準這個7」。
(△ 除了羊城通便利站外,過去廣州人充值羊城通的主要方式,就是到7-11或是天天洗衣店進行充值。| via網絡)
而對於廣州年輕人來說,隱藏在7-11中的「港味」,曾一度讓他們以為「7-11是來自香港的品牌」。
好比如說7-11的雜誌區,永遠放著香港明星做封面的八卦雜誌;在7-11最顯眼的地方,總是擺著港式檸檬茶和奶茶;7-11店內循環播放的歌單,總有幾首屬於鄧麗欣……
與香港地區的文化接近,使得廣州人逐漸地對7-11有了情感認同,而城區裡「每幾百米就能看到一家7-11」的網點密度,亦使7-11成為廣州人心中的便利店「NO.1」。
(△ via網絡)
7-11的失落,是從2009年開始的。
當時,諸如全家、美宜佳、喜士多等連鎖便利店品牌遍地開花,各種便利店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尤其是全家,憑藉著明亮清新的「臺式」風格、為人熟知的「六大用語」服務體系、「雞扒飯糰」等爆款產品……逐漸與7-11看齊。
(△ 與暖色調為主的7-11相比,全家從VI到店內的燈光都顯得更為「明亮」,店裡整齊的陳列也讓人印象深刻。| via網絡)
相比較下,國內7-11「三國鼎立」的格局,導致每個地區的代理商從採購到管理上都有出入,無形中增加了經營的成本。
而在7-11開放加盟後,許多人也反映7-11的服務態度和商品質量大不如前,有網友調侃道:「光顧了7-11後,都要去隔壁全家感受一下好的服務,讓自己受傷的心靈得到一點慰藉。」
加上租金壓力加劇、公司策略調整等原因,一時間,廣州7-11迎來了「關門潮」。
(△ via網絡)
而到了近幾年,在眾多後起之秀的衝擊下,咬牙苦拼的7-11也再度走進低谷。
由於租約到期,廣州地鐵裡的7-11便利店大面積撤走,換上了風格明亮的全家。而此時的7-11也不如往日一般快速擴張,「幾百米就看到一間7-11」的情況已成歷史。
(△via網絡)
沒有人知道7-11的失落是虧損的原因,還是公司布局策略所致。在網上相關資訊幾乎空白的情況下,我們只能憑藉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知乎裡的發問,試圖問上一句:「屬於廣州人的7-11,是否正在慢慢消失?」
電影《春嬌與志明》有許多的經典語錄,許多廣州人往往會記得這句:
春嬌問志明:「我真搞不懂,便利店的東西有什麼好吃?」
志明回答她:「這是童年的回憶。」
對於許多廣州人來說,7-11的存在也等於「童年的回憶」。他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都會有一家不足20平方米的「7仔」來見證。
「送給初戀的生日禮物,是7仔的周邊玩具。」
「初中放學,半個班的女生會去7-11買一碗魚蛋,每人一顆,錢輪流付。以前很流行一句話:『今晚不劈酒,我們劈魚蛋。』」
「媽媽第一次打我,是我拿羊城通去7仔買波波腸,被她發現了。」
……
(△ via網絡)
從外地回來時,只有7-11的魚蛋,能讓我們瞬間感受到「家」的味道。而無數個獨自回家的深夜,只有7-11亮起的燈光能讓人心安。
「有一次到了北京,吃了一碗全是油的炸醬麵。我一路忍著作嘔,一路急奔尋找7-11,進去後發現沒有車仔面,感覺唯一的依靠都沒有了。」
「一年除夕夜,西湖花市人山人海,我在沿江路的7-11二樓陽臺吹著晚風,看著樓下有女孩在父親肩上『騎膊馬』,爸爸拿著風車逗她玩。當時只覺得世界上沒有另一個城市會比廣州更美好了。」
……
如果說早期的7仔有「香港的印記」,那麼成長後的7仔,則更多地浸染了廣州人的氣質與這座城市的文化氣息。
外地人永遠都不懂廣州人對7-11的狂熱,他們覺得再好吃的魚蛋、車仔面也不過如此。但他們並不知道,7-11裡的廣州味道,並不僅這些。
(△ 豬腸粉、碗仔翅、牛腩汁河粉、各式盛記醬料……都是廣州人心目中獨特的7-11味道。| via網絡)
而且相比於各種美食,廣州人最懷念的還是7-11中的某種「廣式生活」。
只有在「7仔」,我們才會在咖喱魚蛋上,虔誠地擠上滿滿的番茄醬;
只有在「7仔」,我們才能毫無顧慮地拿起可樂報,吃著思樂冰看上一個多小時;
只有「7仔」,會一直堅持推出有嶺南元素的周邊;
(△ via網絡)
也只有廣州的7-11,才會被我們親暱地稱作「7仔」,而其它便利店在我們心中,就只是一個買東西的地方……
寫完這篇文章,我拿給了一個廣州朋友看,她看完後思索了半天,跟我說:「要不是你這麼告訴我,我還以為路上的7-11越來越少,只是我個人的錯覺。」
是的,我們對許多改變,往往是後知後覺的。像我們在為全家賣過期食品而感到憤憤不平時,我們不會察覺到,自己的消費習慣早已有了改變和傾斜。當我們紛紛吐槽全家的會員服務越來越不方便時,我們也不會察覺到,7-11的地位早已不復從前。
而且有些不變的情感,很容易掩蓋我們對事實的判斷,以至於我們會以為,那個浸染了「老廣氣質」的7仔,那個摺疊了一代廣州人回憶的7仔,那個象徵了某種廣式生活的7仔,依然還是一眾便利店裡的「老大哥」。
大浪淘沙下,未來「7仔」將走向何方,無人知曉。但我們都願過去、現在、未來,這個能代表廣州的「7仔」,會一直守候在街角處,為我們點亮一盞回家的燈。
# 今日話題 #
你最喜歡7-11的什麼?
留言告訴我們吧~
撰文:二德
商務合作聯繫:13244820681(手機)
微信:kee_919(長按可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