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對崔鶯鶯始亂終棄之後,終於通過一首詩表達了他的悔恨之情

2021-01-09 老沙侃文化

南北朝時期文學家劉義慶在《幽明錄》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漢明帝永平五年,會稽郡剡縣劉晨、阮肇同入天台山採藥,迷路不得出,遇兩麗質仙女,被邀至家中,並招為婿。半年後返鄉,子孫已七世。後重入天台山尋訪二女,蹤跡杳然。長期以來,這一故事廣為流傳,已成為了後來文學作品中常用的典故。唐代著名詩人元稹就曾專門以此為題寫過一首詩。

劉阮妻

元稹

芙蓉脂肉綠雲鬢, 罨畫樓臺青黛山。

千樹桃花萬年藥, 不知何事憶人間?  

這首詩大意是:劉晨、阮肇二人娶了肌膚紅潤、美如荷花、頭髮黑綠蓬鬆如雲霞的仙女為妻,居住在青碧山林叢中的彩畫樓臺上。漫山遍野盛開著桃花,生長著長生不老的仙藥。生活在這樣美好的仙境中,是什麼事還使他們懷念人間呢?

芙蓉脂肉綠雲鬟

這首詩前三句極力描摹了仙女之美麗、仙境之美好。詩人將虛無縹緲的仙境寫得如此的真實、迷人,好象一幅工筆畫,歷歷可見。首句寫仙女之美麗,肌膚紅潤如荷花,頭髮深綠如雲彩。次句寫居處之美好,山中的樓臺是彩畫的,樓外的山林是碧青的。第三句寫漫山遍野的桃花、長生不老的靈藥。這是一個世外桃源,人間仙境!在這樣美好的地方,有美麗的妻子,過著美好的生活,並且還可以長生不老,但是,劉晨、阮肇還是回來了,為什麼呢?這是詩人的疑問,更是讀者的疑問。有了上面的三句,反跌下文,使人覺得「憶人間」簡直不可理喻。既然詩人沒有明說,我們只能結合詩人的經歷來探討、猜測。

罨畫樓臺青黛山

元稹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幾段荒唐的情史。他曾根據自己的經歷,寫過一篇著名的傳奇《會真記》(又名《鶯鶯傳》),後世根據它的內容,編寫成很多小說和戲曲,王實甫的《西廂記》就以《會真記》為母本。而其中的男主人公張君瑞就是元稹的化身(參看本百家號作品《此時人在他的無恥行為中,留下了千古名篇,竟為後人反覆引用》)。元稹千方百計將崔鶯鶯追求到手,卻在考取功名之後,另攀高枝,無情地拋棄了崔鶯鶯。

也許,是因為美好的初戀都是難以忘懷的,也許,元稹後來的幾段婚姻都沒能持久。所以,後來元稹總是時時想起他與崔鶯鶯的戀情,崔鶯鶯美好的形象時常縈繞在他的心頭。甚至在崔鶯鶯嫁為他人妻之後,他還妄圖以崔表兄的身份求見。奈何崔已對他徹底失望,堅決不見,並寫詩勸告他「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千樹桃花萬年藥

若干年之後,元稹回憶起當年的往事,對崔鶯鶯仍懷念不已,開始後悔當初自己拋棄了現在想來神仙一般的情人。於是,他借劉晨、阮肇遇仙女的典故,寫下這首《劉阮妻》。詩中「不知何事憶人間」一句,就表達了他對當年輕易放棄了這段感情的後悔之情。但是,一切都沒用了,失去的不會重來,人總要為自己的荒唐行為付出代價的,元稹後來的婚姻生活是不是印證了這一點呢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
    鶯鶯傳:是元稹假借張生的名義,寫自己對崔鶯鶯一見鍾情的情緣《西廂記》是我國家喻戶曉的古典戲劇名著,它敘述了書生張君瑞和相國小姐崔鶯鶯邂逅相遇、一見鍾情,在紅娘的幫助,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它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好愛情的憧憬和追求。曹雪芹在《紅樓夢》中,通過林黛玉的口,稱讚它「曲詞警人,餘香滿口」。
  • 品黃梅說趣事:《西廂記》裡張生的原型元稹竟是個始亂終棄的渣男
    後崔母反悔,要求張生進京考取功名。張生考中狀元,歷經曲折終於抱得美人歸。這是一個完美的喜慶大結局。原因很簡單,因為鶯鶯雖然長得漂亮,家裡也富有,但是沒有權勢,自然是配不上「張生」的。所以,《鶯鶯傳》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
  • 張生為何對崔鶯鶯薄情始亂終棄?
    張生和崔鶯鶯的故事,出自唐朝大詩人元稹編撰傳奇小說《鶯鶯傳》。像《鶯鶯傳》這種寫情、寫愛、寫傳奇的小說,在《鶯鶯傳》之前,大多荒誕怪異,有神仙鬼怪參與其中,故事雖然引人入勝,但大家都不當真事看待,一笑而過。《鶯鶯傳》高度寫實,時間、地點、時代背景,都與現實掛鈎。
  • 唐時詩人元稹與崔鶯鶯
    799年,元稹去蒲州(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縣一帶)出差,借住姨媽家裡,結識了表妹崔鶯鶯,崔鶯鶯是當地財主之女,大名崔雙文,才貌雙全,家裡有錢,很是吸引元稹,不過,崔小姐高冷,於是,丫鬟紅娘給元稹支招:「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寫詩撩妹,正是元稹所擅長的,在丫鬟的幫助下,元稹拿下了崔鶯鶯。
  • 元稹水平高超的一首絕句,語淺情深,波瀾起伏
    忽然一隻小狗跳過,碰撞起鐘聲,於是勾起了他二十年前在寺廟裡的一段回憶。下面就分享元稹水平高超的一首絕句,語淺情深,波瀾起伏。 這是一首懷念舊日情人的七言絕句,元和十四年,距元稹初識雙文(即鶯鶯)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了,但由於天欲明未明、人半夢半醒之際的「鐘聲」,契合了當年的特定情境,便立即引動「二十年前曉寺情
  • 元稹和徐志摩都寄情於詩、放縱與情,至情至性,究竟是誰更勝一籌
    一、元稹拋棄初戀崔鶯鶯,徐志摩和原配張幼儀離婚1.元稹為自己仕途拋棄初戀崔鶯鶯。元稹的初戀情人是崔鶯鶯,元稹在唐貞元十五年認識了溫柔痴情的崔鶯鶯,兩人暗生情愫,經常夜裡偷偷約會,「拂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就是描寫他們約會的場景。兩人愛的死去活來,不能自拔。可是崔鶯鶯家中富足,卻沒有權勢,這讓想在仕途上有所作為的元稹有所不滿。
  • 元稹,詩歌來源於情感和生活狀態,他的文採和人品沒有關係
    就單單是一首詩歌中的情感就足夠我們自己發掘一整天的內涵與寓意。小編曾經超級喜歡的一位詩人——元稹。唐朝詩人元稹他曾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詩句。在現在的傳唱範圍和得人心的程度來說這句話簡直堪稱中國情話的鼻祖直接就和詩經裡的「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並列高居榜首了啊。
  • 詩中專一深情的元稹,在現實生活中始亂終棄?真相到底是什麼?
    元稹以滄海之水和巫山之雲說明愛情裡的忠誠,非伊莫屬、愛不另與。讀元稹之《離思》一位痴情專一的男子形象躍然於腦海中,不免心生疑問,詩中所談的心上人到底為何人呢?元稹真正做到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嗎?這要從元稹豐富的情感經歷說起。也許是元稹在愛情中的恩怨糾纏,讓後人對於元稹多少有所誤解。
  • 此人寫下千古痴情詩,看似鍾情原配一人,實則始亂終棄
    這首詩的作者元稹,是唐朝出名的才子,但他卻不像教科書中描述的那樣痴情,所謂痴情,也只是寫在詩詞中的浪漫而已,在詩歌以外,他經歷的愛情遠遠比我們所了解的要多,其實,元稹本人只不過是一個始亂終棄
  • 元稹:只需讀詩不必鑑人
    元稹的離思五首,都是為了追悼亡妻韋叢而作。韋叢死後,元稹有不少悼亡之作,這一組詩表達了對韋叢的懷念之情。02《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元稹的這首《行宮》是一首抒發盛衰之感的詩,這首短小精悍的五絕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雋永的詩味,傾訴了宮女無窮的哀怨之情,寄託了詩人深沉的盛衰之感。05《春曉》半欲天明半未明,醉聞花氣睡聞鶯。
  • 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看張生如何從渣男變成情種的?
    唐代元稹的唐傳奇《鶯鶯傳》問世以來距今也有一千多年的時間了,它是最早敘述張生和崔鶯鶯故事的作品,到了宋元時期又經過文人的不斷創作,至金,董解元寫了《西廂記諸宮調》將這個悲劇的結局改為喜劇,元代王實甫最終完善,元雜劇《西廂記》問世,《西廂記》的完成說明王實甫對於「情」的關注更加深刻,希望所有的相愛的人都能夠可以不顧一切地在一起,「願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
  • 《鶯鶯傳》與《西廂記》比較
    >《鶯鶯傳》的大體內容為儒生張生在蒲寧普救寺與崔家相遇。他租下一僧房住下。張生想盡辦法且目睹亦或是接近崔鶯鶯。不久,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搶崔鶯鶯為妻,崔母在情急之下許諾有能退兵的,將鶯鶯嫁與他為妻。於是張生請白馬將軍杜確退了賊兵。事後崔母悔婚,讓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兩人為此而病倒,後兩人在紅娘的幫助下兩人結合,最後被老夫人發覺。無奈之下,老夫人要求張生進京趕考,中榜後回來娶鶯鶯為妻。最後,張生高中,二人終成就了美滿姻緣。
  • 寫下「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元稹,就是一個大騙子
    薛濤雖然見慣了達官貴人、文人騷客,但是,還是逃不過元稹這種「渣男」的好手段。在元稹離開蜀地之後,還是對其念念不忘。元稹雖然不可能娶薛濤這樣地位低下的女子為妻,但是也一直沒有和薛濤斷了書信往來。之後,他還給薛濤寄過去一首情詩《寄贈薛濤》。
  • 當時誤待西廂月,今夜遙憐河畔星:七律/讀《會真記》之傷崔鶯鶯
    讀《會真記》之傷崔鶯鶯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因為王實甫的《崔鶯鶯待月西廂記》而廣為流傳,人盡皆知。王實甫的作品脫胎於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而溯本追源,董解元的作品來源於唐代大詩人元稹的《會真記》,其又名《鶯鶯傳》,據說是根據元稹年輕時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的。十幾歲時就讀過這篇文章,當時只為其中旖旎生香的文字所打動,也粗略知道那是個「始亂終棄」的故事,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深刻的印象。可能幾十年前元稹還沒有現在這麼響亮的名頭吧。
  • 詩人元稹之愛情,不只成就了西廂記
    最後,元稹使出了泡妞的絕招之一,不但死纏爛打而且絕食一周,最終崔雙文被感動了。有情人終成眷屬,元稹和崔雙文走到了一起,每日如膠似漆,軟言細語、風花雪夜、山盟海誓,愛得難捨難分,愛得死去活來,度過了一段浪漫的愛情生活。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在《西廂記》中崔鶯鶯寫了這樣的一首約會詩,其實也就是崔雙文寫的。
  • 薛海燕: 《鶯鶯傳》中的轉折複句及其心理表達趨向——兼論「自傳說」
    (一)增強敘事的曲折性出現於敘事語言的11個轉折句中,3、7、11、16、25五句敘述崔張愛情進展:句3,之前張生見到紅娘,向她表示對鶯鶯的愛慕之情,紅娘受驚走開。第二天,紅娘又來到張生這裡,張生卻不敢表達自己的意願了。
  • 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什麼這麼曲折?
    故事梗概是書生張珙看上了已故崔相國之女崔鶯鶯,並借著退匪人孫飛虎的功勞贏得了崔夫人的口頭承諾。不想擊退孫飛虎後,崔夫人悔婚,欲把崔鶯鶯嫁給其內侄鄭恆。在崔鶯鶯的貼身丫鬟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崔鶯鶯終成眷屬。那麼問題來了,兩情相悅的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為何歷經坎坷?01.
  • 元稹:寫最「撩」的詩,做最「渣」的人
    例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和有著「詩王、詩魔」之稱的白居易。他們是令人耳熟能詳的唐代三大詩人。可他們之外還有一人,在唐代詩歌文壇同樣極具盛名,現存詩作八百三十餘首,但後世卻沒有為他留下別樣的稱號,他就是唐代著名文學家、詩人——元稹。元稹的一生可謂別樣的精彩,年少勤奮,敏而好學,考取功名,首戰告捷。及第之後閒居京城,二次科舉結識摯友,而後更是喜上眉梢,喜登高門。
  • 元稹10首經典詩詞,一首一個千古名句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他與白居易同科及第,結為終生詩友,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形成「元和體」。詩詞成就巨大,言淺意哀,扣人心扉,動人肺腑。現存詩八百三十餘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一百卷,有《元氏長慶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