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排毒的方式很多,排尿就是其中一種,排出的尿液大多都是人體代謝的廢物和水分,尿液在人體中扮演著一種非常重要的角色,就連在體檢時,我們都會進行尿常規檢查,尿液也能表現出人體很多的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通過它的顏色和氣味來觀察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很多人在上廁所的時候就發現,自己的尿液很黃,導致自己整天擔心,是不是肝臟或者腎臟出現問題?事實是什麼樣的呢,別擔心,聽聽醫生怎麼說?
小便發黃,不是得了肝炎就是腎臟疾病?
肝炎和腎臟疾病確實是會對小便顏色造成一定的影響,但並不是一定會。正常情況下,尿液的顏色是輕微偏黃,透明狀的,導致小便呈現黃色的原因主要是尿色素引起的,這種色素會隨著人體的變化而變化。肝臟疾病引起尿液顏色改變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的,這樣的現象會很持久,一般還會伴隨著眼白髮黃,尿液呈現濃茶色。腎臟疾病患者的尿液顏色一般和正常人無異,尿中可能會帶有血絲,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才需要警惕疾病。
尿液發黃並不一定與身體疾病有關,需要根據情況來具體分析
01早晨起床後的第一次排尿發黃
晨尿發黃是一種比較正常的現象,人體睡眠的時間是很長的,在這段時間內通常都感覺不到尿意,體內的尿液會一直進行重吸收,導致人體代謝廢物的濃度越來越高,尿液的顏色就會呈現濃黃色,一般一天之內只有這一次的尿液顏色會比較黃。
02上火導致的尿液發黃
人在上火的時候,體內的熱氣較多,會導致水分有所蒸發,尿液就會相對的減少,導致它出現濃縮,尿液的顏色就會變黃,所以上火的時候醫生都會叫你多喝水。上火的時候人體還會伴隨著口舌生瘡、牙疼、舌苔發黃的情況,如果同時伴有小便發黃以及這些情況,說明體內火氣旺盛,需要及時的服用清熱下火的食物或者藥物。
03長時間不喝水尿液發黃
水是生命之源,人體細胞的生存需要水分的滋養,如果人體攝入的水分不夠,就會對每一滴水都物盡其用。尿液中大部分的物質都是水分,如果整天不喝水,人體就沒有足夠水去稀釋尿色素,就會導致排出的尿液顏色非常黃,所以每天喝水是很有作用的,建議每天都需要喝到4、5杯水左右,這樣人體多個器官才能正常運行。
導致尿液發黃的原因很多,並不能一概而論,需要通過觀察來判斷,如果每一次上廁所時的尿液都是很黃的,就需要引起注意,及時的進行一個尿常規檢查,才能明確的診斷出原因。許多的疾病都會對尿液造成一定等影響,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多飲水,注意飲食清淡,才能有效地改善尿液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