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聖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2021-02-13 金郎玉液




酒,能忘憂
  酒能消憂解愁,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讓人遊乎四海之外,能給我們帶來自由的歡樂。
  李煜說: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李白說: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消萬古愁!







酒,很愜意、很真率
  人生的快樂因為有酒,而暖意融融。酒後真情流露,率真而自然,顯出極端的一種美麗來,讓人沉醉的豈只是酒呢?
  李白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張(蟲賓)說:沉醉不愁歸棹晚,晚風吹上子陵灘。
  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金郎玉液

引領白酒回歸品質時代




  
酒,很色彩。
  白居易說:紅袖織綾誇柿葉,青旗沽酒趁梨花。
  李賀說: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李白說: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






酒,很風情。
  李群玉說:胸前瑞雪燈斜照,眼底桃花酒半燻。
  盧綸說:舞態兼殘醉,歌聲似帶羞。
  杜牧說: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酒,很曠達。

  辛棄疾說:醉後何妨死便埋。
  杜審言說: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雲。
  唐寅說: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後還來花下眠。







酒,很孤獨、很寂寞。
  孤獨的人,往往總是多情的人,多情到不願意別人知道自己的愛。沒有愛人,沒有朋友,沒有事業,被人忘記的滋味,都是寂寞。真正的寂寞到底是什麼樣子?誰又能說得清楚呢。寂寞地舉起酒杯,眼前的一切,縱是明月清風、縱是江花勝火,縱是千種風情,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李白說: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辛棄疾說: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李清照說: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酒,很田園、很鄉土。
  酒是五穀雜糧釀成,無論是怎樣的包裝,怎樣的吹捧,它的根子還長在泥土裡,還有汗水的氣息。
  陸遊說: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王令說:得魚無賣處,沽酒入蘆花。
  孟浩然說: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酒,很鄉愁。
  鄉愁是所有遊子、旅人背起行囊,離家出走的那一刻種下的一種病,統治著遊子、旅人以後流浪的白天黑夜。
  儲光羲說:醉來忘卻巴陵道,夢中疑是洛陽城。
  袁凱說: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看人兒女大,為客歲月長。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李清照說: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酒,很軍旅、很邊愁。
  王翰說: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李欣說:金笳吹朔雪,鐵馬嘶雲水。帳下飲葡萄,平生寸心是。
  

蘇子卿說:故鄉夢中近,邊愁酒上寬。
  範仲淹說: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酒,很離愁、很別恨。
  夏竦說:不如飲待奴先醉,圖得不知郎去時。
  賈至說: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
  王維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酒,很武俠
  武俠是一股精氣,這股氣充盈在俠字上。就因為這股俠氣,那些俠之大者,才能永遠活在有血性的人們心裡。
  王維說: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李白說: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紫霓生。
  金庸說:劇飲千杯男兒事,杏子林中,商略平生義。






酒,很相思。
  相思是一種讓人輾轉反側的滋味,纏綿入骨,黯然銷魂。
  柳永說:擬把疏狂徒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依消得人憔悴。
  納蘭容若說: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範仲淹說: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酒,很回憶、很懷念。
  李清照說: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張繼說:昔年高接李膺歡,日泛仙舟醉碧瀾。
  黃庭堅說: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金郎玉液

引領白酒回歸品質時代






酒,很戲謔、很自嘲。
  岑參說: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高適說:主人酒盡君未醉。薄暮途遙歸不歸?
  鄭板橋說:看月不妨人去盡,對月只恨酒來遲。笑他縑素求書輩,又要先生爛醉時。







酒,很悲憤、很豪放。
  岑參說:一生大笑能幾回,鬥酒相逢須醉倒。
  陸遊說: 淋漓痛飲長亭暮,慷慨悲歌白髮新。
  蘇軾說: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酒,很婉約。
  周邦彥說:更深人去寂靜,但照壁孤燈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納蘭容若說:時節薄寒人病酒,鏟地梨花,徹夜東風瘦。
  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酒,很李白。
  酒給李白的是一種飛動的氣勢、一種飄逸的靈性、一種往來於天地的絕對自由。而李白給我們的是俊爽朗健的精神、傲岸不屈的品格、恢宏豪宕的氣度、脫塵超凡的情懷以及「任俠」的英雄氣質。最後,李白乘酒捉月,沉入水中,「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連他的死也充滿超逸的神採、浪漫的情懷。
  杜甫說: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杜甫又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張以寧說:碧酒雙玉瓶,獨酌峨眉亭。不見李太白,唯見三山青。
  範成大說:身前只解皺兩眉,身後還能更酒杯?
  皮日休說: 吾愛李太白,身是酒星魄。
  李俊民說:謫在人間凡幾年,詩中豪傑酒中仙。
  胡璞說:當時醉尋波間月,今作寒光萬裡流。
  李白說: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李白又說:三杯通大道,一鬥合自然。
  李白還說:滌蕩千古愁,留連百壺飲。良宵宜清談,皓月未能寢。醉來臥空山,天地即衾枕。
  李白最後說: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酒,很人生。
  蘇軾說: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毛澤東說: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相關焦點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本文轉自青山綠水遠遊客課代表【1】劍修瀟灑,如飲者飲醇酒阿良終於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為何讓劍氣長城女子傾心。身為儒家弟子,卻總是吊兒郎當,;作為劍修,卻從不佩劍。「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之「飲者」。阿良不是文廟的陪祀聖賢,是浩然天下最大的失意人。「皆死盡」意味著阿良也有著極限換人的殺招。 左右臨時以純粹劍修破境如十四。「左右是個死」和三教一家默認「不允許出現十四境的劍修」。左右的生死確實扣動人心。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 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首《惜罇空》與我們熟悉的《將進酒》比較,有幾處明顯變化,即「高堂明鏡」寫為「床頭明鏡」。
  • 詩仙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可能我們理解錯了
    詩作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一直以來我們對這句詩詞的解釋都是,自古以來的聖賢者都是默默無聞,只有那些喝酒的才能青史留名。其實就是對詩詞語言的直譯,但是可能我們一直都理解錯了。根據《三國志.魏書.徐邈傳》記載:曹操剛被封為魏王的時候,徐邈作為曹操的尚書郎。當時曹操下令禁酒,徐邈偷偷喝酒喝醉了。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再見了,阿良!
    說到阿良的本命劍,不得不提一句,老夫再次預言成功(蒙對了)遠遊天外多年的那把飛劍(這就說明差異化了,別人的本命劍都是溫養)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聖賢皆死盡,如何能夠不寂寞。空留今人,飲盡美酒,飛劍,飲者,本命神通,就三個字:皆死盡(
  •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喜,酒來助興;愁,借酒澆愁;哀,以酒祭奠,我們的喜怒哀樂,皆由酒來盡情揮發。酒,氤氳了我們的生活,也飄渺了我們的情感。酒與文人,更是血脈相連,如影隨形。自古文人,都與酒有著不解之緣。「但願長醉不復醒」的李白,「對酒當歌」,卻又嚴令禁酒的曹操,「把酒問青天」的蘇東坡,還有捨命陪友人一醉的孟浩然等等。
  • 中國足球:唯有飲者留其名
    畢竟他們的足球路還長,喝酒可以加深了解促進感情,以後大家都是自家兄弟,在足球圈裡同呼吸共命運,有點啥事互相有個照應,多好。足球圈裡愛酒又能照應小弟的大哥很多,張鷺應該是最近的一位,帶張修維一起暢飲,哥倆都喝進局子了,還宿醉未醒。一段共話,永載史冊。
  • 【散文】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文/蔡永慶     圖/網絡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鬥酒詩百篇」,我覺得不可想像,按唐代一鬥相當於現在六千毫升換算
  • 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酒對中國人來說自古就有著說不出的意義。很多人離了父母可以,但是離不開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身邊更有一些人說著「沒有一頓酒解決不了的事情。」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能和「酒中仙」李白媲美的,大概只有李清照了。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作為一個特殊的時代,明朝的酒文化之發達,比之唐宋,或許還要盛上三分。到明朝,喝酒更像是家常便飯,譜寫了另一種文化。
  • 古來聖賢皆寂寞的「聖賢」啥意思?不是指人,沒點水平真理解不了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其中,這四句是最能體現李白嗜酒如命性格的,為了說明飲酒的好處,不惜用「鐘鼓饌玉」、「古來聖賢」給自己打掩護。在我們普遍印象或者是語文課本的解釋中,「聖賢」的意思就是古代的聖人賢人,李白狂言道:自古以來,聖賢無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飲酒的人才能夠留下美名。
  • 王曉飛:唯有飲者留其名
    走向社會以後做了一名教師,閒來喜好寫個文章,文朋詩友相聚,常常也喝得滿臉通紅擬或昏天暗地,李白詩曰:「唯有飲者留其名」,可像我等至今尚未寫出傳世的佳作美文,能留名麼,我也就只奢望,能在飲中飲出一種境界,或者在飲中尋找某種感覺了。    東晉的陶淵明一句「歸出來兮」把自己的魂魄從官場上招回來,留下「酒聖」的名號。
  • 李白|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這首《惜罇空》與我們熟悉的《將進酒》比較,有幾處明顯變化,即「高堂明鏡」寫為「床頭明鏡」。
  • 盤點六十部精品仙俠小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在遊戲《洪荒》下屬小世界中積累經驗,學習煉丹,練氣,陣法……然後回到現實裝逼打臉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主角是萬年老苟,畢竟是凡人流,苟到沒朋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以苟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這本非常好看的仙俠小說就是《黃庭道主》,仙俠小說精品之作!
  • 唯有飲者留其名,歷史上的名人與酒的故事,就是酒文化的雛形
    酒作為一種文化,歷來受到人們的熱議,其文化底蘊深厚,人們談論酒時,往往津津樂道,古今如此。古代名流,善飲酒者不計其數,給酒文化增添了光彩。不少文人學士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踐行等酒神佳話。
  • 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李白名篇《將進酒》中的名句。因與飲酒有關而幹古留名,不論是正史野史小說演義,都不乏其人,而李白自己就是其中最為豪氣幹雲、酒氣衝天的一位。由此我們可以做個比方,如果李白是一張強弓,那麼酒就是其堅韌有力的弦,而詩歌就是他射出的穿越千秋的箭矢。惟有飲者留其名,按理說,李白應該舉出些例證來,但他在《將進酒》中並沒有枚舉,而只是提到「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這一件事,我想其中原因就在「將進酒」。「將進酒」就是勸酒,而勸酒的目的就是要同飲者盡情盡興喝,怎麼樣喝才算盡情盡興呢?陳王曹植當年大擺酒宴,鬥酒十千就堪為榜樣。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史記》、《漢書》中均有「漢律三人以上無故群飲,罰金四兩」記載。不許群飲,大約是怕鬧事。文人飲酒之風,應該始於東漢。酒能解憂,更能激發詩興,此功效大約是曹操最先發現:「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短歌行》)魏晉時期文人,喝酒成瘋,代表人物便是「竹林七賢」。
  • 到底是「古來聖賢皆寂寞」還是「皆死盡」?
    我們來看一下敦煌殘卷中唐人抄本的《將進酒》,名字是《惜罇空》,全文如下:「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床頭明鏡悲白髮,朝如青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罇空對月。天生吾徒有俊才,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鐘鼓玉帛豈足貴,但願長醉不用醒。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
  • 酒界現象:惟有飲者留其名
    詩人李白在其名作《將進酒》中寫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說實話,《將進酒》這兩句詩連在一塊兒我從來沒讀懂,倒是這句詩的後半句放在酒界比較貼切:惟有飲者留其名。 確實,在中國酒文化史上,聲名最顯赫的人都是喝酒的人,釀酒的人從來沒有留下姓名。
  • 《劍來》:飲者自成小天地,入我江湖皆醉倒,看阿良哥哥砍瓜切菜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劍來》,看到阿良的本命飛劍名為「飲者」時,想到的第一句話,便是李白的這一句詩句名言。可惜,阿良的「飲者」顯然與這種高遠絕塵的風格不沾邊。話說得很江湖、很瀟灑大氣,就像他努力想表現給世人的那副樣子,可實際上,他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吧:一把就夠了,飲者自成小天地,入我江湖皆醉倒,看阿良哥哥砍瓜切菜。必須會自成小天地,不然他好意思叫阿良?
  •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詩」,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
    「帝遣銀河一脈垂,古來唯有謫仙詞」,欣賞詩仙李白22首精美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 酣暢淋漓,杜甫《飲中八仙歌》,醉八仙詩酒文化顯君子
    正如「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詩仙李白《將進酒》,可謂是將詩酒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此外,杜甫《飲中八仙歌》詮釋惟妙惟肖的醉八仙場景。一直覺得,唐人在詩酒文化的自信非我輩能深懂。杜甫,一個可以將醉酒之人神態展現生動萬分的,莫不是對生活有著細緻入微的觀察與思考。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