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界現象:惟有飲者留其名

2020-12-23 騰訊網

詩人李白在其名作《將進酒》中寫道:「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說實話,《將進酒》這兩句詩連在一塊兒我從來沒讀懂,倒是這句詩的後半句放在酒界比較貼切:惟有飲者留其名。

確實,在中國酒文化史上,聲名最顯赫的人都是喝酒的人,釀酒的人從來沒有留下姓名。喝酒留名的人,古代有劉邦、曹操、陶淵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陸遊、辛棄疾……近代以來有孫中山、周恩來、朱德……

遠古有儀狄造酒之說,儀狄是傳說中大禹時候的人物;還有杜康造酒之說,杜康相傳是商朝時的人物。作為酒祖,史書上有那麼一筆記載,可是關於這些人到底是幹什麼的,則語焉不詳,儘管後世把這兩個人都當作酒祖來供奉,但是他們的經歷後人並不清楚。

河南寶豐酒業廠區內的儀狄塑像

在中國幾千年的釀酒史上,關於釀酒的文獻記載,有影響的,如西晉賈思勰《齊民要術》中關於酒麴的記載,但賈思勰是一個農學家,不是專門釀酒的;宋代朱肱寫過《北山酒經》,專門講酒,朱肱是進士,他本人也釀酒,算是有影響的人了,但他有名首先在於他是官員、學者,而不是釀酒師;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裡提到過釀酒,但他是一名醫生,也不是釀酒師。

搬酒麴的工人

現在追溯白酒歷史,講現代白酒企業的傳承,往往都是追溯至清代中後期,這個時期白酒界開始有一些有名有姓的人出現,比如汾酒的創始人義泉湧的楊得齡、五糧液的鄧子均等,劍南春、全興大曲等四川名酒都可以追溯到清代中後期的酒商,但他們是否親自釀酒,我們現在並不清楚,只能說這些酒商在專業文獻上有名有姓,在專業之外,同樣少有人能了解他們。

現實和歷史不太一樣,比如漢代劉邦喝酒的地方,《史記》記載了「王家」「武家」酒館,老闆的名字不知道,只記下了姓氏。各個時代的酒館,在當時各地總有那麼幾個有名的,如張家老號、王家老店什麼的,清代的記載尤其多,如山西汾酒的義泉湧,茅臺的成義燒坊、榮和燒坊、恆興燒坊,劍南春的天益老號,瀘州的溫永盛,洋河鎮的泉泰槽坊,等等,這些店號在各個時代都有。

店有名,但人未必有名,尤其是這裡的釀酒師未必有名,人們到義泉湧去喝酒,誰也不知道義泉湧的釀酒師是誰、曲師是誰,都不太關心,即使關心,大多數酒客也無法打聽到。

在我們當下也一樣,現在人們知道最多的也是酒的品牌,知道茅臺,知道五糧液,知道劍南春,知道洋河大麯,等等。某些酒廠的董事長有的人或許還知道一點兒,尤其是茅臺,現在價格高,時人謂之「天下第一酒」,其歷任董事長有一定的出鏡率,公眾大致有些了解。其他酒如五糧液、瀘州老窖的董事長是誰,人們就不知道了,至於他們的釀酒總工程師、調酒師是誰,人們更不知道了,酒企一般也很少宣傳他們。

白酒界也有一些有名的專家,比如周恆剛、秦含章、方心芳、莊名揚等,但是這些專家也就是在酒界有名,白酒行業內知道他們,在社會層面上則很少有人知道。酒界評出的國家級白酒大師和國家級白酒評委,也是在酒界內部有名,消費者很少知道。

請大家注意一個現象,各個酒廠幾乎都沒有用自己的釀酒師做形象代言人的,一般都是用演員做酒的形象代言人。

比如,貴州青酒請劉青雲做代言人——「喝杯青酒,交個朋友」;紅星二鍋頭請在春晚上爆紅的旭日陽剛做過代言人——「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紅星」;濮存昕給高爐家酒做代言,陳凱歌給仰韶酒做代言,張豐毅給宋河糧液、紅星二鍋頭都做過代言,唐國強給板城燒鍋做代言,姜文給文君酒做代言,孫紅雷給枝江大曲做代言,範偉給老村長酒做代言,陳建斌給口子窖做代言,等等。

其實這些形象代言人未必喝這個酒,他們也未必是飲者,但是用他們做形象代言打廣告,效果會比較好。

可以這樣設想一下,比如茅臺酒廠讓季克良出來做形象代言人,或者讓總工程師、釀酒大師來做代言,那會是一個什麼效果呢?會不會比請演員做形象代言人的效果更好呢?肯定不好,如果好的話,酒廠就犯不上花錢請演員代言了。

企業家出來給自己企業做代言的也有,比如董明珠,但她已經成為一位明星企業家,在公眾中有較大的影響,酒界目前還沒有這種情況,釀酒師都是默默地在幕後工作。前臺的宣傳和後臺的工作分離得比較遠。

為什麼「惟有飲者留其名」呢?為什麼在酒文化史上留下名的都是喝酒的,釀酒的幾乎沒有什麼人留下名字呢?這其中有複雜的人文歷史因素,我在《酒的中國地理》一書中做了詳細探討,因為篇幅過長,就不在這裡詳述了。

/ END /

相關焦點

  • 惟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這是李白名篇《將進酒》中的名句。因與飲酒有關而幹古留名,不論是正史野史小說演義,都不乏其人,而李白自己就是其中最為豪氣幹雲、酒氣衝天的一位。由此我們可以做個比方,如果李白是一張強弓,那麼酒就是其堅韌有力的弦,而詩歌就是他射出的穿越千秋的箭矢。惟有飲者留其名,按理說,李白應該舉出些例證來,但他在《將進酒》中並沒有枚舉,而只是提到「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這一件事,我想其中原因就在「將進酒」。「將進酒」就是勸酒,而勸酒的目的就是要同飲者盡情盡興喝,怎麼樣喝才算盡情盡興呢?陳王曹植當年大擺酒宴,鬥酒十千就堪為榜樣。
  • 文人與酒:惟有飲者留其名
    打開唐詩,酒香撲面而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王翰《涼州詞》)「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王維《少年行》)酒香最濃的詩篇,自然是杜甫的《飲中八仙歌》: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一說避)賢。
  • 【散文】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文/蔡永慶     圖/網絡杜甫《飲中八仙歌》中寫:「李白鬥酒詩百篇」,我覺得不可想像,按唐代一鬥相當於現在六千毫升換算
  • 李白|古來賢聖皆死盡,惟有飲者留其名
    他曾因才名遠播得到天子下馬迎接的殊榮,被尊為供奉翰林,九重宮闕之內,他以龍巾拭吐,令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然而官場汙濁,並非青蓮安身之處。青蓮居士在我們心中最熟悉的《將進酒》,是語文教材上要求全文背誦的那篇。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其實不是李白的原版,你會不會感到很詫異和不解呢?
  • 古來聖賢多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白居易說: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金郎玉液引領白酒回歸品質時代   王翰說: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  李欣說:金笳吹朔雪,鐵馬嘶雲水。帳下飲葡萄,平生寸心是。    蘇子卿說:故鄉夢中近,邊愁酒上寬。   範仲淹說: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
  • 王曉飛:唯有飲者留其名
    走向社會以後做了一名教師,閒來喜好寫個文章,文朋詩友相聚,常常也喝得滿臉通紅擬或昏天暗地,李白詩曰:「唯有飲者留其名」,可像我等至今尚未寫出傳世的佳作美文,能留名麼,我也就只奢望,能在飲中飲出一種境界,或者在飲中尋找某種感覺了。    東晉的陶淵明一句「歸出來兮」把自己的魂魄從官場上招回來,留下「酒聖」的名號。
  • 中國足球: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光喝酒沒意思,得連吃帶喝才香!用籃球名人朱投三的話說:大肉串子甩起來!中國足球,唯有飲者留其名
  • 盤點六十部精品仙俠小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在遊戲《洪荒》下屬小世界中積累經驗,學習煉丹,練氣,陣法……然後回到現實裝逼打臉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主角是萬年老苟,畢竟是凡人流,苟到沒朋友……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所以苟到最後的才是贏家。這本非常好看的仙俠小說就是《黃庭道主》,仙俠小說精品之作!
  • 詩仙李白的「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可能我們理解錯了
    詩作中的「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一直以來我們對這句詩詞的解釋都是,自古以來的聖賢者都是默默無聞,只有那些喝酒的才能青史留名。其實就是對詩詞語言的直譯,但是可能我們一直都理解錯了。根據《三國志.魏書.徐邈傳》記載:曹操剛被封為魏王的時候,徐邈作為曹操的尚書郎。當時曹操下令禁酒,徐邈偷偷喝酒喝醉了。
  • 李白|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他曾因才名遠播得到天子下馬迎接的殊榮,被尊為供奉翰林,九重宮闕之內,他以龍巾拭吐,令貴妃捧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然而官場汙濁,並非青蓮安身之處。青蓮居士在我們心中最熟悉的《將進酒》,是語文教材上要求全文背誦的那篇。但如果有人告訴你這其實不是李白的原版,你會不會感到很詫異和不解呢?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本文轉自青山綠水遠遊客課代表【1】劍修瀟灑,如飲者飲醇酒阿良終於讓我們見識到了他為何讓劍氣長城女子傾心。身為儒家弟子,卻總是吊兒郎當,;作為劍修,卻從不佩劍。「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之「飲者」。阿良不是文廟的陪祀聖賢,是浩然天下最大的失意人。「皆死盡」意味著阿良也有著極限換人的殺招。 左右臨時以純粹劍修破境如十四。「左右是個死」和三教一家默認「不允許出現十四境的劍修」。左右的生死確實扣動人心。有種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
  • 唯有飲者留其名,歷史上的名人與酒的故事,就是酒文化的雛形
    酒作為一種文化,歷來受到人們的熱議,其文化底蘊深厚,人們談論酒時,往往津津樂道,古今如此。古代名流,善飲酒者不計其數,給酒文化增添了光彩。不少文人學士留下了鬥酒、寫詩、作畫、養生、宴會、踐行等酒神佳話。
  •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鬥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 《劍來》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再見了,阿良!
    說到阿良的本命劍,不得不提一句,老夫再次預言成功(蒙對了)遠遊天外多年的那把飛劍(這就說明差異化了,別人的本命劍都是溫養)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自古聖賢皆死盡,如何能夠不寂寞。空留今人,飲盡美酒,飛劍,飲者,本命神通,就三個字:皆死盡(
  • 第30屆青島國際啤酒節開幕: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酒對中國人來說自古就有著說不出的意義。很多人離了父母可以,但是離不開酒。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身邊更有一些人說著「沒有一頓酒解決不了的事情。」將酒封缸,置於地下,待到經年之後,取出,其風味更甚。後來經過演變,酒已經跟中國的婚姻、祭祀、養生、職場等等都掛了鉤。愛酒的推薦給大家一個網站叫中華酒文化。女神精讀書屋,關注我,每天在這裡和大家準時相約。
  • 平生最愛李太白 會須一飲三百杯
    無論親朋歡聚,還是萍水相逢,拎起酒杯,痛快而飲。不在酒多少,而在那份豪情。胸中吞日月,芥子納須彌!縱古論天地,醉裡得真如。盛唐氣象,肥美天下。英雄際會,目不暇接。顏真卿《湖州帖》李白與顏真卿生在同時代,白長卿八歲。兩人都從公孫大娘劍舞中受啟發,一個悟詩,一個悟書。
  • 唯有飲者留其名,賞飲酒詩人陶淵明醉態所作詩詞
    但後面的兩次入幕府做幕僚都讓他看到了官場的陰暗以及掌權者的野心,而他是忠於自己的君王的,這些掌權者和他的思想是有所出入的,他最終不堪忍受還是歸隱田園。而田園生活與他所嚮往的還是有所出入,生活較為艱難,連他最愛的酒都未能盡興飲之,這也是他後出任彭澤令之因。
  • 那些你意想不到,在酒界,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在魚玄機的詩《遣懷》中,魚玄機一個人遊湖登高,與春天作伴,和月亮對飲,喝醉了就躺床上看書,真是好不愜意。  不僅如此,魚玄機還喜歡在船上邊看江景邊喝酒,「醉臥醒吟都不覺,今朝驚在漢江頭。」喝醉了就睡覺,醒了都不知道自己在哪裡,那怎麼辦呢,別慌,先作首詩壓壓驚。
  • 惟有杜康
    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中國人對酒的研究與運用,可謂爐火燉青。自從有了酒,這杯中之物就被老祖宗們演繹出無數的精彩故事。「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這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酒幌子」,在我國幾乎家喻戶曉。於是,就有了武松酒後伏虎的壯舉,魯智深醉打山門的英雄氣概,劉姥姥醉臥怡紅院的千古笑談……
  • 《劍來》:飲者自成小天地,入我江湖皆醉倒,看阿良哥哥砍瓜切菜
    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劍來》,看到阿良的本命飛劍名為「飲者」時,想到的第一句話,便是李白的這一句詩句名言。可惜,阿良的「飲者」顯然與這種高遠絕塵的風格不沾邊。話說得很江湖、很瀟灑大氣,就像他努力想表現給世人的那副樣子,可實際上,他的心裡是這樣想的吧:一把就夠了,飲者自成小天地,入我江湖皆醉倒,看阿良哥哥砍瓜切菜。必須會自成小天地,不然他好意思叫阿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