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與黃鸝鳥》月亮還是六便士?天才從不做選擇題

2020-10-09 川看

追《蝸牛與黃鸝鳥》到現在,終於看到李臻言和方小萵要踏上前往巴黎的旅途,即將展開人生新篇章,離自己的音樂夢想又更近一步,不禁有種如夢如幻之感。

遙想第一集的李臻言,還是個有坐飛機恐懼症,被老師拋棄的憤怒大學生,身為鋼琴系優等生,卻要放下好不容易練成的技術,轉而走上指揮家的道路,這真是個奢侈的目標。

但仔細想想,又有多少中國學子不是這樣走過來的呢?

我們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前面十幾年離不開原生家庭的指點、引導,進學校又是接受統一的基礎教育,總要什麼東西都碰一遍、試一遍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

在大多數人的童年裡,鋼琴啊、藝術啊這些並沒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高考——有人說這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制度,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這是比所謂的音樂夢想更為沉甸甸的存在,是我們逃不過的現實。

因此,考個好大學就成了頭等大事,以至於我們沒空考慮整個的人生,等真正進了大學才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這才開始從頭再來,這才開始為自己而活。

李臻言也是進了音樂學院到了鋼琴系,才回想起多年前那個歐洲指揮家送給他的指揮棒,然後不斷掙扎、拼搏,排除萬難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成功趕赴巴黎,讓夢想一點點照進現實。

作為觀眾一路看下來也覺得很扎心,我聽過身邊太多類似的例子,在大學裡轉專業的、跨專業考研的、還有輟學創業的、多年工作之後換個行業重新出發的……等等不一而足。

從客觀的現實角度考慮,他們無疑是不明智的,換專業不是說換就換這麼簡簡單單的事,這意味著要拋棄你從前多年的積累——各種有形和無形的資源,你寒窗十幾年考下來的大學,不能給你絲毫的幫助,反而成了拖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才能和過去割裂。

假如你像李臻言一般驕傲,轉換人生航道完全只是出於熱愛,並不考慮半點現實因素,那你就必須做好準備承擔未知的風險——你很可能失敗,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夢想沒追到,把本來擁有的東西也給弄丟了。

所以有句話很流行——追夢,年齡多大都不晚;聽起來勵志,但更像是句辛酸的安慰,到底如何承擔夢想的代價?這簡直是道無解題,永遠讓我們陷入投鼠忌器的困局裡。

最後沒想到,居然是方小萵爸爸的幾句話感動了我,他談起女兒小時候學鋼琴的經歷,起初竟被老師蓋章為沒天賦,這對一個藝術人才來說無疑是致命性打擊,放在普通家長身上可能就不會再讓孩子學了,但小萵爸爸沒放棄,他繼續讓小萵彈,沒天賦也罷了,只要快樂就好。

是啊!只要快樂就好,一語驚醒夢中人。如果在追夢路上還有那麼多顧慮,說明這可能不是真正讓你感到快樂的事;

緊接著小萵爸爸又問李臻言,如果以鋼琴為職業,是不是就不能由著自己的喜好去彈了?

這個問題就像很多人說的,把愛好當工作,愛好就會被摧毀。可李臻言卻也輕鬆答道:一個人真正喜歡的東西,不管發生什麼事情,她都會堅持下去的。

一席話深深震動了我,現在的他,儼然是一個通透、勇敢的追夢者,絕不是當初那個迷茫少年了。

這讓我想起《月亮與六便士》裡那個拋下優渥生活去追尋夢想的畫家,畫到潦倒落魄也要畫,直到油盡燈枯;

原來我們都太高估自己了,其實夢想和現實哪有我們選擇的份呢?一切都逃不過命運驅使;真正的天才從不做選擇題,他只會被靈魂最深處的使命感鞭策著前行。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
    花了八天時間,終於看完《月亮與六便士》。掩卷而思,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你願意為了月亮放棄六便士嗎?月亮,指的是遙不可及的理想。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霸王別姬》程蝶衣摒棄真實的自我,以劇中人自居,成就了「虞姬」這個角色;東方不敗自宮後才練成了絕世神功——葵花寶典;《月亮與六便士》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如斷臂般與世俗的一切做了決裂,後半生以心血作畫,終成一名偉大的畫家。
  •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西西弗斯與巨石 2016年06月08日 08:02 來源:文藝報 作者:文澤爾 字號 內容摘要:當時的毛姆45歲,正值創作巔峰期,《月亮與六便士》是他在全盛期寫下的傑作,亦是其作家生涯的最重要代表作
  •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
    ——言之有詩·紙短情長                                                         人生如夢,我們枕著月亮什麼是生活?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月亮與六便士》火車靠站的時候,我剛好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啞然半天,感慨系之。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一個中年男性的人性救贖
    最求月亮的人最求月亮的人如果荒誕不經的故事出自英國小說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他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
  • 《蝸牛與黃鸝鳥》:不畏懼做一隻追夢的小蝸牛
    ​​文/芳菲小豬 掐指一算,正在芒果臺熱播的《蝸牛與黃鸝鳥》將要在13號收官了,其實這部劇從播出以來,雖然口碑向好,但還是有一些爭議的,不過對於筆者而言,這樣專業的音樂題材類型,和這樣用心誠意的製作,追起劇來還是很讓人舒心的,芒果臺能夠推出這樣有些新銳的作品,本身就值得點讚,很多時候,對於一部劇的投票,收視率可以是一個衡量,但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作品,左對觀眾,右對行業,有多少的積極意義,至少在《蝸牛與黃鸝鳥》這部作品上,我們看到了這一類型的新未來。
  • 《月亮與六便士》:雙性戀作家毛姆是否真的貶低女性?
    《月亮與六便士》被稱之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作者毛姆被譽為是「20世紀最會講故事的天才故事家」,這本書自1919年出版以來,被翻譯為62種文字,暢銷於110個國家,並多次被改編為電影和舞臺劇。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主人公思特裡克蘭德是難得的繪畫天才,在四十歲的年紀突然改行去畫畫,經歷了種種艱難終於畫出得意之作,追求到了心目中的「月亮」。
  • 《月亮和六便士》:在迷惘中試圖理解
    《月亮和六便士》雖然是一百年前的作品,但卻一直有著經久不衰的現實價值,這也是它暢銷至今的原因。書名中的月亮和六便士,它的寓意是:月亮高高在上,是我們的理想。六便士是當時英國金額最少的錢,象徵著我們的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要月亮還是六便士,每個人心裡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這本書的末端有個地方很有意思,作者拿了思特裡克蘭德的兩個兒子做了比較,一個是在英國就被他拋棄了的兒子,長大後成為了事業有成的軍官,而思特裡克蘭德與愛塔生的孩子,長大了是個歡快自由的水手。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毛姆是一個天才小說家,在他的作品裡,每一個角色、每一場戲都是驚喜。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月亮與六便士》採用了毛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視角,通過作者自己的觀察和別人的講述,描繪了「一個奇葩朋友」的故事:斯特克裡蘭德是個40多歲的證券經紀人,某一天他突然拋棄妻兒,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畫畫,幾年裡,因為畫的畫賣不出去,他不得不忍受貧窮和飢餓,甚至差點病死;有好心的朋友救助他,他卻搶了朋友的妻子;最後,他定居在一個太平洋小島上,過著離群索居的生活,並完成了一幅又一幅傑作……
  • 《一本好書》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趙立新黃維德)一理想與現實。在中年的時候更有體會,年輕的時候我們覺得自己是被選中的的,與眾不同的,成長後你就會發現自己所有的經歷是普通的。我們在擺動的過程斯特裡我必須畫畫!!毛姆艾米/我和他真的完了。我為什麼給他自由?女人的悲哀。絕望的被拋棄,如果為了女人離開,她還可以比賽。
  • 《月亮和六便士》:你這一生中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成為你自己
    是遵循世俗的軌跡,結婚生子,隨波逐流過一生,還是忠於自己的內心,追求想要的生活,不惜與全世界為敵?也許,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走一條平坦的道路,安安穩穩過日子豈不挺好,為何非要和自己過不去呢?然而,總有一些人,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做著我們平凡人不敢做的事情,走著非比尋常的路。
  • 《月亮與六便士》月亮並非未竟的鄉愁
    有人只低頭看到了六便士,而有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月亮,追求未竟的鄉愁。相濡以沫十七年的溫柔太太和一雙可愛的兒女,以及作為證券事務所經紀人所享有的優厚待遇,有人一生都在追求此般歲月靜好的生活。選擇留在滿地是六便士的家鄉,還是在巴黎追求遙不可及的月亮,斯特裡克蘭決然的選擇了後者。在我看來,斯特裡克蘭是幸運的。以生命為代價,他動蕩了靈感的浪潮,以向死而生的無畏擁抱了遙遠的月亮。在斯特裡克蘭死後,他放任自己的曠世遺作在大火中毀滅。
  • 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即將上演
    今年9月,根據毛姆小說改編的舞臺劇《月亮和六便士》將重返美琪大戲院與上海的觀眾見面。觀眾將在劇場中,跟隨著主人公的歷程,完成一次與理想的對話。 《月亮和六便士》上一輪的巡演,在觀眾中反響熱烈。舞臺劇在儘可能尊重、再現原作的基礎上,以當代劇場的表現方式,對這一經典故事進行了重現。首輪演出後,有劇評人如此評價,「舞臺劇《月亮與六便士》之所以能帶給觀眾震撼,並不只是因為毛姆擅長說故事。作品的震撼一定是源於對意義和價值的追求,而非對故事的追求。 這一點是《月亮與六便士》區別於國內很多原創劇本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
  • 《蝸牛與黃鸝鳥》:翻拍為何難以超越經典?
    近期,湖南衛視播出由張新成、林允主演的新劇《蝸牛與黃鸝鳥》,翻拍自2006年的經典日劇《交響情人夢》,然而《蝸牛與黃鸝鳥》播出接近尾聲,豆瓣評分低至3.9。,在野田妹受挫回到家鄉後才發現愛上了這個天才怪咖。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最可怕的敵人不是小三,是男人的夢想
    02以上是《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已婚男人,為了畫畫的夢想而拋棄一切的傳奇人生。丈夫離家出走以後,沒有工作的阿美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家裡只剩下幾百塊錢。很多人都說:沒有丈夫她根本活不下去。然而,事實卻超乎了人們的意料,阿美開始自己做一些小生意,最後變成了一個十足的女強人。那斯特裡呢?斯特裡的故事就一言難盡了。
  • 《蝸牛與黃鸝鳥》:放過經典吧
    當我聽說《蝸牛與黃鸝鳥》是翻拍自《交響情人夢》時,不由為本劇大大地捏上一把汗。且不說近幾年來,國產劇翻拍自日韓劇的案例實在是「慘不忍睹」,單是把《交響情人夢》當作翻拍目標,就需要比梁靜茹多得多的勇氣。《蝸牛與黃鸝鳥》海報導理也很簡單。
  • 《月亮與六便士》濃縮成經典10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這書名的真正含義。被譽為"最會講故事的天才作家"的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中,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用一種紀實手法講了一個虛構的故事。
  • 讓世界聽見中國青年之聲 《蝸牛與黃鸝鳥》海外獲贊
    「《蝸牛與黃鸝鳥》讓世界看見了中國青年音樂人與交響樂的碰撞之美」近日,由林允、張新成領銜主演的青春勵志劇《蝸牛與黃鸝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熱播中,引發討論熱潮。《蝸牛與黃鸝鳥》則打破了古典音樂嚴肅高冷的刻板印象,通過劇中青年音樂家的夢想的故事和精彩表演,讓國內外觀眾感受中國古典樂的魅力,看見中國青年之美。
  • 六便士代表物質需要,月亮代表精神追求,如果可以誰不想只看月亮
    書名叫《月亮與六便士》,書中對月亮這樣的字眼隻字未提,讀著讀著就明白了,六便士便是物質生活,月亮是一種擺脫了六便士的精神世界。查爾斯·思特裡克蘭德有著穩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按照平常既定的軌跡,他會這樣一直安靜地活到老,可是他突然拋妻棄子。他離家的時候,我覺著他是個自私的,沒有責任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