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 | 《打死不離三父女》是哪套電影的香港譯名?

2021-02-19 港你知粵語


外國電影的香港譯名

 Movie Titles in Cantonese

關於外國電影的香港譯名,相信大家都略有所知。相比起內地的譯名,不少人認為香港譯名較為俗氣。比如說:

Mr. & Mrs. Smith

(普)《史密斯夫婦》

(粵)《史密夫決戰史密妻》 

50/50

(普)《抗癌的我》

(粵)《風雨同路兩支公》

Up in the Air

(普)《在雲端》

(粵)《寡佬飛行日記》

從以上的例子看起來,香港譯名確實比較接地氣,也貼近粵語的口語,比如說「兩支公」在粵語中較粗俗地形容「兩個男人」;而「寡佬」表示「單身男人」,實則十分貼近劇情。其實現在的香港人看外國電影時,基本上都會直接說英語片名,所以香港譯名一般都是以「順口」、「直接」、「有gimmick(噱頭)」、「結合口語」為主,以引人注目。

當然,香港也有不少巧妙的電影譯名,比如說:

LEON

(普)《殺手萊昂》

(粵)《這個殺手不太冷》

Albert Nobbs

(普)《雌雄莫辯》

(粵)《艾拔貴「性」》

The Others

(普)《小島驚魂》

(粵)《不速之嚇》

雖然現在大家都用《這個殺手不太冷》這個譯名,但其實這是個港版譯名,劇情結合了張學友當年在香港的流行歌曲《這個冬天不太冷》,十分巧妙。而《艾拔貴「性」》和《不速之「嚇」》則都運用了粵語諧音(「性」、「姓」同音;「客」、「嚇」同音),讓譯名看起來更加鮮活。

接下來,小編就找來了10部近一年來的大熱電影,

一起來看一下香港譯名和內地譯名,

你更喜歡哪個?

 Lalaland 

(普)《愛樂之城》

(粵)《星聲夢裡人》

粵語「星」和「聲」同音,讀起來還蠻順口的呢。而結局二人無法修成正果,就像「夢裡人」一樣。

 Despicable Me 

(普)《神偷奶爸》/《卑鄙的我》

(粵)《壞蛋獎門人》

「獎門人」與「掌門人」諧音,也是香港大型綜藝節目的名稱,因此對香港人來說十分親切。

 Fast & Furious 

(普)《速度與激情》

(粵)《狂野時速》

《狂野時速》既符合英語片名的意義,用粵語讀起來還蠻好聽的。

 Zootopia 

(普)《瘋狂動物城》

(粵)《優獸大都會》

粵語中,「獸」與「秀」諧音,「優獸」則有優秀的動物之意。

 Hidden Figures 

(普)《隱藏人物》

(粵)《NASA無名英雌》

內地版選擇直譯英語片名,而港版則使用了漢語常見的慣用語。

 Manchester by The Sea 

(普)《海邊的曼徹斯特》

(粵)《情系海邊之城》

港版之所以會使用「海邊之城」這幾個字,想必也是因為「曼徹斯特」這個地名在粵語不常用(一般直接念英語名),讀起來也有點拗口。

 Moonlight 

(普)《月光男孩》

(粵)《月亮喜歡藍》

港版譯名用了「喜歡藍」,或許是因為「once in a blue moon」,又或許是因為「藍」與「男」諧音。

 A Street Cat Named Bob 

(普)《流浪貓鮑勃》

(粵)《街角遇見貓》

嗯,鮑勃貓在港版裡被譯成了「肥波」,還蠻可愛噠。

 El Ciudadano Ilustre 

(普)《傑出公民》

(粵)《玩謝大作家》

「玩謝」在粵語口語有被玩壞之意,整個譯名較為輕鬆地道,還蠻符合劇情的。

 Trainspotting 

(普)《猜火車》

(粵)《迷幻列車》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一劑很high的迷幻藥,你覺得呢?

來個投票環節吧,以上10部電影,

你最喜歡哪幾個港版譯名?

哦對了,最後讓大家猜一下,

《打死不離三父女》

這是哪部熱門電影的港版譯名呢?

留言告訴小編吧!

(反應好的話說不定老闆會送小禮物哦!嘻嘻!)

想學港式粵語?馬上致電 400-833-8323 /

加微信客服 gangnizhi001(Joyce-Tsui),

報名或諮詢更多相關課程內容!

課程|『港你知』香港留學粵語班 · 為什麼留學香港要學粵語?

課程|KIDS · 香港粵語兒童班

課程 | 2017年7月份京滬最新香港粵語課程

相關焦點

  • 看電影《打死不離三父女》的反思
    最近,香港上影了一套非常賣座的印度電影,其香港譯名是《打死不離三父女(Dangal)》,全球票房收入累計逾三億美元。
  • 那些奇葩的電影譯名,一個比一個辣眼睛:星爺巨作被譯成《皇家流浪漢》
    那些奇葩的電影譯名,一個比一個辣眼睛因為奇葩的譯名,不少國外引進的電影被坑得體無完膚,尤其是港臺地區,他們不光充分發揮了娛樂精神
  • 經典電影的港臺譯名,尺度有點大
    一、當年大火的印度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在上香港上映的時候被翻譯成《作死不離三兄弟》,這個就真的誰也別笑話誰,當年內地上映就差點因為片名誤認為是爛片,片名果然很重要啊!去年內地口碑票房爆棚的《摔跤吧!爸爸》,香港同胞又給翻譯成了《打死不離三父女》,倒也挺傳神的哈。
  • 被中文譯名玩壞的高分電影,你看過幾部(四)
    而接下來的電影譯名則可能會讓部分觀眾虎軀一震。雖然該名與電影劇情沒有偏差,但在一些優秀的譯名的襯託下顯得略微逗趣。>>>> 《尋找快樂的故事》 豆瓣:9.1這個譯名真的是簡單直接,整個電影圍繞的就是這個主題,但它讓我回想起了小學三四年級作文的標題,雖然顯得稚嫩,但充滿了孩童的天真可愛~我編不下去了哈哈哈哈
  • 笑死人的電影譯名,有些讓人知道結局,有些讓人直接放棄
    相同電影的不同名字。臺灣省給電影譯名偏愛原生態。比如《摔跤吧爸爸》譯為《我和我的冠軍女兒》,《惡老闆》譯為《老闆不是人》,《老手》譯為《燥底師兄生擒富二代》,給觀眾呈現出看電影的原生態吸引力,內地在翻譯電影名字上通常採取直譯法,比如《蝴蝶效應》,《羅馬假日》《搏擊俱樂部》等。
  • 香港電影譯名多奇志
    香港生活了快十年,本身就是來學電影的。可是在香港觀影這麼多年給我留下最深的,不是香港影院安靜的觀影體驗,也不是各種藝術電影百花齊放的豐富多彩。
  • 香港翻譯的電影名,實在......
    .同樣是中國人,相比大陸的信達雅翻譯,香港同胞對外國片的譯名卻走著風騷路線。比起用名稱來粉飾一部爛片,他們套路似乎是:用譯名拉低每一部好片的逼格。《摔跤吧,爸爸》PK香港翻譯《打死不離三父女》據說早期是因為香港臺灣地區注重版權,人們看電影只能約影院,因此戲不夠,名兒來湊。
  • 同一部影視作品,陸港臺三種譯名,哪個更絕?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了,看看同一部影視作品,大陸、香港和臺灣的不同譯名,哪個更絕~#肖申克的救贖原名:《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爸爸》的原名就是「摔跤」的意思,大概是覺得過於簡單了,三版的譯名都開始「自由發揮」了。大陸版的《摔跤吧!爸爸》和臺版的《我和我的冠軍女兒》都說不上好壞,但港版的《打死不離3父女》是想把印度電影都譯成一個系列嗎?
  • 奇葩譯名年年有,內地版不思進取,港版語不驚人死不休
    去年我寫過一篇關於內地和香港電影譯名的文章,提出一個觀點,同樣是奇葩譯名,香港和內地各有不同。內地版爛得平庸,有不思進取的風範。大多數情況下,港版譯名有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風格。內地叫《史密斯夫婦》,港版叫《史密夫決戰史密妻》。內地叫《摔跤吧!爸爸》,港版是《打死不離三父女》。對了,內地版《三傻大鬧寶萊塢》不怎麼樣,港版直接叫《作死不離3兄弟》。
  • 兩岸三地電影譯名大比拼
    接下來我們就來盤點幾部有趣的翻譯梗,看一看兩岸三地對於同一部電影的理解有何不同。5.英文原名:UP大陸譯名:飛屋環遊記香港譯名:沖天救兵臺灣譯名:天外奇蹟個人評價:這部電影的英文原名是真的簡潔,給了譯者極大的發揮空間,相比之下三地的譯名都差不多,但大陸的感覺更具浪漫氣息。
  • 被妖魔化的香港電影譯名
    其實這部由施嘉麗·詹森主演的女版《宿醉》本名叫做《Rough Night》,在豆瓣的譯名中規中矩,叫做《倉皇一夜》,但到了香港電影「翻譯」工作者的手筆之下立即魔性滿滿,連劇情簡介都像走火入魔一樣地瘋狂玩押韻。所謂眾口難調,外國電影的港譯名到底好不好,實在不好說,但若說到標題黨、玩諧音、用典故、抖機靈,香港那些外國電影譯名工作者絕對是天下無敵的。
  • 那些奇葩電影譯名怎麼起的?
    這部電影奇葩的是咱們的譯名……臺灣採取的是直譯法,直接就叫《三個傻瓜》。香港叫《作死不離3兄弟》,感覺也是根據劇情來起的名字。至於《三傻大鬧寶萊塢》……其實是這樣的,國內引入的印度電影並不多,因此國人對印度電影的了解也很少,但大多數人在那時都知道寶萊塢。所以在國人眼裡,寶萊塢即代表著印度電影,那麼《3 idiots》被翻譯成《三傻大鬧寶萊塢》也不難理解。這也是為了使名字更容易讓觀眾理解和引起興趣,翻譯者在片名中添加的一些與電影本身無關的內容。主要還是為了吸引觀眾。
  • 這些奇葩的電影譯名,簡直是喪心病狂!
    網友看到這個辣眼譯名之後,已經把持不住笑成一片了。香港版譯名《月黑高飛》臺灣版譯名《刺激1995》好不容易臺版翻譯老師正經了回。講真,一開始我的內心是拒絕的。臺版譯名《三個傻瓜》,不解釋夠直接。不過這個港版譯名《作死不離3兄弟》,和《打死不離3父女》怎麼就那麼像呢?網友表示:你這樣雙押,我看不行!
  • 被妖魔化的下裡巴人——漫談香港電影譯名
    其實這部由施嘉麗·詹森主演的女版《宿醉》本名叫做《Rough Night》,在豆瓣的譯名中規中矩,叫做《倉皇一夜》,但到了香港電影「翻譯」工作者的手筆之下立即魔性滿滿,連劇情簡介都像走火入魔一樣地瘋狂玩押韻。所謂眾口難調,外國電影的港譯名到底好不好,實在不好說,但若說到標題黨、玩諧音、用典故、抖機靈,香港那些外國電影譯名工作者絕對是天下無敵的。
  • 盤點那些經典電影的港臺譯名,一個比一個雷人,不笑算我輸!
    國外的電影引進國內的時候一般都要進行審核和翻譯,但因為一國兩制的原因,內地和港臺是分開進行的,因此一部外國電影的內地譯名和港臺譯名往往都大相逕庭。可能是文化開放程度不同,港臺的譯名腦洞都很大,經常讓內地觀眾哭笑不得,本期小編就給大家整理幾部外國電影的內地譯名和港臺譯名之間的不同,看看誰更好聽誰更雷人,系好安全帶,出發咯~!
  • 《變形金剛》引發兩岸三地電影中文譯名大PK
    近年來外片的中文翻譯已經趨同化,但從以上三組海報還是能看出大陸、香港、臺灣譯名的略微差別。 變形金剛差「譯」》,引起兩岸三地關於外國譯名的討論。直譯好還是意譯好?擎天柱好還是柯博文好?貝克漢姆好還是貝克漢好?且看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三位影評人對本地譯名特色的觀察分析。   大陸   ● 直譯往往力不從心   ● 四字譯名走紅批片   你看過《懷疑》、《滑鐵盧的橋》、《偉大的瓦爾茨》、《隨機收穫》這幾部經典電影嗎?哪尼,你確定是經典?
  • 《郭冬臨之陷落》火了,再次給這些奇葩譯名跪了……
    ★ 香港版譯名《月黑高飛》★ 臺灣版譯名《刺激1995》說好的刺激呢,怎麼變成勵志電影了??!★香港版譯名《作死不離3兄弟》★臺灣版譯名《三個傻瓜》三個傻瓜讓我看出了言情劇的味道是怎麼回事。。同樣躺槍的也是印度高分電影《摔跤吧!
  • 這些奇葩電影名讓我窒息
    掐指一算,這麼接地氣的畫風,一看就是香港翻譯的版本沒跑了。翻譯電影名,向來是一門學問。一個好的電影名,能夠錦上添花,激發人觀看的欲望。大家應該知道,由於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差異,大陸和香港、臺灣的電影譯名歷來不同。
  • 香港、臺灣的電影譯名,為何畫風總是如此清奇?
    一提到《肖申克的救贖》、《了不起的蓋茨比》,你可能馬上知道是哪部電影。如果告訴你他們還有別的譯名:《刺激1995》、《大亨小傳》,當你聽到這個名字時,會不會和印象中的顯現的格格不入?外國電影登陸中國時,都會有三個版本的翻譯,分別是大陸版、香港版和臺灣版。
  • 同樣是外來電影,為何兩岸三地的電影譯名差異那麼大?
    咱們也可以隨便就再舉個慄子就拿正在上映的《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香港譯名叫《猿人爭霸戰:猩兇巨戰》你更喜歡哪一個估計也不用說了最後我再舉幾個經典的慄子,你們回復編號喜歡哪個譯名,比如我全喜歡第一個,那麼就是11111、盜夢空間(大陸)/ 2、潛行兇(港)/ 3、全面啟動(臺)1、寂靜嶺(大陸) 2、鬼魅山(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