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粗壯的手臂無疑會為外在形象加分,其也被健身愛好者稱為「麒麟臂」。理論上來說,手臂肌群要比背肌、腹肌好練的多,就算是不經常訓練的人也或多或少能夠看出肱二頭肌的輪廓,然而,在現實中,要想擁有既粗壯又線條分明的手臂是很困難的,有的人很難增粗,有的人分離度不夠,這時,很多訓練者都歸咎於動作不標準,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原因遠遠沒有這麼簡單。
原因
1.動作繁雜
與其他肌群相比,手臂肌群的訓練動作名目繁多,例如針對肱二頭肌的槓鈴彎舉、牧師椅彎舉、繩索彎舉等,以及針對肱三頭肌的仰臥臂屈伸、繩索下壓、俯身臂屈伸等,很多訓練者對此不知該如何選擇,於是在訓練時間比較充裕的情況下就會同時做多種動作。
但有時間不代表有體力,每次的訓練時間一般以1-1.5個小時為宜,當你在做槓鈴彎舉時,為了能夠順利進行接下來的牧師椅彎舉、繩索彎舉等,你會下意識的保留體力,這樣就不能保證每組動作都做到接近力竭或者力竭,從而影響訓練效果。也就是說,有所保留的進行多動作訓練,看似增大了訓練容量,但實則每組訓練都沒有盡力而為。
建議:
如果以增粗手臂為目的,那麼反手引體向上、槓鈴彎舉以及仰臥臂屈伸是三種最有效的動作。如果你的訓練時間有限,就可以採用以上三種動作;如果你的時間、體力都比較充足,那麼可以選擇以下六種動作,但不應超過六種。
肱二頭肌
伸展狀態下張力最大的動作:上斜啞鈴彎舉頂峰收縮狀態下張力最大的動作:蜘蛛彎舉針對肱二頭肌的複合訓練動作:槓鈴彎舉
肱三頭肌
最大拉伸狀態下長頭張力最大的動作:仰臥啞鈴臂屈伸頂峰收縮狀態下張力最大的動作:上斜俯臥臂屈伸針對肱三頭肌的複合訓練動作:窄距臥推
2.忽視離心部分
一個完整的訓練動作可以分為向心部分、頂峰收縮以及離心部分,這其中,向心部分是人們最重視的部分,就拿槓鈴彎舉來說,將沉重的槓鈴舉起來是非常令人享受的,如果想進一步強化訓練效果,就要充分感受頂峰收縮時肌肉的酸脹感,在完成這兩個步驟後,訓練者通常會達到力竭,在槓鈴下降時就會發生洩力的現象,即肌肉完全不發力,槓鈴自由落體。這樣做不僅會產生很大的慣性,還容易損傷腕關節,並且離心部分的訓練效果就完全不存在了。
正確做法:確保目標肌群全程發力,在離心部分控制槓鈴的下落速度,可以在心裡默念數字來輔助控制,在做大重量訓練時,前臂肌群保持收縮發力,以使手腕能夠處於中立位置。
3.忽略內側頭
肱三頭肌分為外側頭、長頭以及內側頭,這其中,長頭跨越了肩關節、肘關節兩個關節,體積也最大,大部分三頭肌訓練動作都能刺激到它,而外側頭也很容易受到刺激,但內側頭的體積最小,並且其功能是負責伸肘,因此常常被忽略,甚至是完全沒有訓練到內側頭。以下這個技巧可以在普通動作的基礎上刺激到內側頭:
在動作的末端,即頂峰收縮時將手臂伸直,肘部鎖死。
3個最好的練臂動作
對於大部分訓練者來說, 堅持在練臂日做這3個動作,並遵循漸進超負荷原則,就會有很大的進步。
1.反手引體向上
有人說引體向上是複合動作,練二頭根本用不著;也有人說無論哪種引體向上,都是背部佔主導。但這些觀點都是片面的,我們完全可以運用一些技巧讓肱二頭肌成為最大受益者。
技巧:
選擇合適的握距,即雙肘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雙手握距略比肩寬,這樣的目的是為了模擬手臂「自然負重」的角度,以讓肱二頭肌承受最大的壓力。為了保證肱二頭肌佔據主導地位,可以在雙手握住單槓後,前臂向後稍稍旋轉,不要完全垂直於地面。上半身在拉起的過程中稍稍後仰;當到達最高點時,下巴在垂直方向要超出單槓,但在水平方向不要探出單槓,這兩點都是為了保證軀幹與單槓之間的距離,如果過近,會縮小手臂的彎曲角度,這實際上減小了肱二頭肌上的張力,當下巴探出單槓時,訓練者會感覺到片刻的放鬆感也是這個原因。下降時不要自由落體,而是應該讓肱二頭肌發力控制速度,以高效的利用離心階段。如果自重反手引體向上能夠做到單組12次以上,就可以考慮額外負重。
2.借力槓鈴彎舉
多數觀點都認為在訓練中借力是錯誤的,但只要合理運用,也能夠達到增肌的目的。這是因為肌肉的離心力量比向心力量更強,通過一點慣性舉起槓鈴,這樣就能保證離心階段是漸進超負荷的,增肌也就輕而易舉了。
技巧:
選擇大重量的槓鈴,雙手緊握槓鈴杆,手腕和前臂都要繃緊,否則有可能會受傷。向心階段可以通過軀幹前傾來獲得借力的基礎條件,但只能前傾不能後仰,否則就會轉移肱二頭肌所承受的壓力,降低訓練效率。可以想像身後有一條垂直於地面的直線,上半身運動的幅度不能超過這條直線。當槓鈴下降時,控制其運動速度,可以通過默念數字來實現。
3.仰臥臂屈伸
這一動作針對肱三頭肌,並且對其中的長頭有很好的刺激作用,而長頭的體積佔據了整個肱三頭肌體積的三分之二。
技巧:
雙手正握槓鈴,個人認為正握更容易讓手臂從彎曲恢復到直臂狀態;如果控制力比較強,也可以採用反握。仰臥在平整的訓練凳上,雙腳用力蹬住地面;背部肌群主動收縮,這兩點都是為了讓你更好的保持平衡。大臂略向頭部傾斜,不要完全垂直於地面,當手臂彎曲時,肘部可以避免指向正上方,否則會對其產生很大的壓力,引起疼痛。
結語
手臂肌群看似容易訓練,但卻不能輕視,很多訓練者在進入平臺期後,往往會增加訓練重量或者力求把動作做標準,然而效果卻不顯著,這是因為忽略了深層次的原因。健身也是一門學問,我們只有在訓練中不斷總結學習,才能夠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