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有三多,機車、檳榔、人字拖

2021-02-14 臺灣電影

臺灣社會一直流傳著一句話:臺灣有三多,機車、檳榔、人字拖。

今天灣哥就來和大家聊聊臺灣的「機車」。

之前你可能偶爾會聽到這句話:「你很機車唉!」

 

很機車?什麼意思?

 

特別是對於大陸的朋友,聽到這句話可能都會一頭霧水,到底什麼意思?灣哥在這偷偷告訴你,其實……………這是一句罵人的話!

 

想知道是什麼髒話嗎?呃…灣哥偏不告訴你(自行谷歌去!)。

 

灣哥今天可不是來教大家學髒話的,是真的想跟大家聊一聊臺灣的機車,是真的機(摩)車(拖)。


 

據統計,臺灣有2300萬人,而機車總共有約1500萬輛,扣掉未滿18歲沒有駕照的,可以說成年人幾乎是一人一臺機車!


在臺灣,特別是在各大城市,機車已成為大多數上班族主要的通勤手段。不信,看看淡水河上的臺北大橋,每到上班尖峰時的「機車瀑布」,你就知道什麼叫作奇景。


 

為什麼臺灣會有這麼高比例的機車?或者為什麼人們都這麼喜歡駕機車?這是今天灣哥要跟大家探討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大陸的很多城市,特別是一二線城市的市區,多年前就實行了「禁摩(摩託)」、「限電(電動車)」,街道上只能看到一些「散兵遊勇」偶爾略過,而且還是躲躲藏藏,生怕遇到交警。

 


◎深圳「禁摩限電」的「戰績」。圖為被集體銷毀的摩託車和電動車

 

有關「禁摩限電」,官方自有一套說法:在城市,摩託車太不安全;摩託車擾亂交通秩序,造成交通擁堵;摩託車噪音擾民;摩託車汙染嚴重…看上去似乎有那麼一些道理。


不過情況確實如此嗎?很多網友表示了質疑,到底「禁摩限電」有堅實的法律依據嗎?是「強權」?還是「懶政」?

 


灣哥在這不敢輕易作評,只想比較一下臺灣的做法。

 

上面說了,機車是臺灣很多上班族的主要通勤工具,成人幾乎一人一臺機車。在上班高峰期,人們不想擠公交和捷運,而私家車的車位貴且難找,所以機車成為更優的選擇。在友善的道路環境下,即使偶遇塞車,機車也能順利從中穿過,節本節時。

 


在這樣的現實環境下,有關管理部門並沒有採取像大陸這種「強權」或「懶政」的方式,把機車「一棍子打死」、「趕盡殺絕」,而是尊重現實(言重點來說是尊重人們基本的自由出行權),採取更有效的方法,讓機車合理地存在。

 

比如:

 

為了讓這些機車順暢安全地行駛,臺灣交管部門在橋和路上都劃出了機車專用道。


在等信號燈時,機車的停車線被畫到了汽車的前面,為的是方便機車先走。


 

在大型的商場、捷運站、學校、小區中,都給機車預留了足夠多的停車位,來應付高密度的機車數量。


而面對機車可能出現的交通安全違規問題,臺灣當局也制定出了嚴格的「法律法規」。比如騎車沒戴頭盔,罰款2000元新臺幣(相當於人民幣400元),輕型機車載人也要罰錢,就連汽車玩手機都要罰款1000元新臺幣。

 

等等種種的措施實際上都是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讓交通秩序更加有序和暢通,使之造福於民。

 

現在,機車已然成為臺灣的一個特殊的符號,形成了獨特的「機車文化」,已經與臺灣民眾的生活融為了一體。

 

好比機車旅遊。機車旅遊是很多到臺灣自由行的遊客的熱門選擇,在臺灣很多地區,都有專門的機車租賃點。


 

租一輛機車,獨自一人或兩人同車,穿梭於臺灣城市的大街小巷,或乾脆來一次瘋狂的機車環島遊,留下一個美好且難忘的回憶。


 

這種文化還體現在臺灣電影上。說到臺灣電影,人們首先會想到臺灣的小清新,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機車文化」才是臺灣電影的標配。


◎《艋舺》劇照

 

在電影《艋舺》裡,阮經天帶頭的幾個小混混駕著機車在大街上狂飆,《聽說》裡騎著機車送便當的彭于晏一路追隨心愛的女孩陳意涵,還有《那些年》、《翻滾吧,阿信》、《最好的時光》等電影中出現的機車元素,都是這種「機車文化」的體現。甚至還有人說:「有機車鏡頭的臺灣電影,才算是真正的臺灣電影」。


◎《最好的時光》劇照

雖然說機車已成為臺灣最接地氣的交通工具,且成為了臺灣的一張名片,已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臺灣也有不少主張逐步取締機車的論調。

 

不過也有人說,臺灣肯定是不會像大陸一樣實行「禁摩限電」的,因為:在普通人看來,機車上坐著的都是一個個『騎士』,在市長們眼裡,那可都是一張張選票啊!。

 

 

推薦閱讀

就不讓你好好吃飯,萌化你的主題餐廳

你的童年,書包裡都藏著哪些零食?

什麼?臺灣喪葬用品躍上國際工藝精品舞臺?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臺灣的機車如此普遍?
    ,並且延續至今.在中國臺灣,機車之於臺灣人,就像自行車之於大陸人一般,是一種融於生活深入骨髓的存在。地位和檳榔、夾腳拖一般重要,且不分過去現在與將來。在2019年的數據調查中顯示,臺灣2300多萬人口中,機車超過1500萬輛,平均1.5人一輛,也算是臺灣的另類特產。面對如此龐大的機車大軍,臺灣不但沒有禁摩,還把機車管理的井然有序。在臺灣,機車早已不僅僅只是代表一種交通工具,它已然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標籤。
  • 檳榔文化可統一臺灣?宋楚瑜說湖南人、臺灣人都愛吃檳榔
    被稱作「中國檳榔文化研究第一人」的黃守愚,開顯出檳榔與契約精神、女權主義、共享(社契)精神的關係,呈現出了檳榔之雅、俗兩面,澄明了服食檳榔的雅致境界體驗,認為可用檳榔文化統一臺灣。有一位女性粉絲受感動,購買了三百冊《中國檳榔文化史》。
  • 檳榔西施——臺灣檳榔女情色行銷的噱頭
    這些檳榔店佔地並不大,小的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的也就十幾平方米,裡面的陳設也很簡單,僅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幾張高腳凳而已。不過,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穿著泳裝或薄紗的妙曼少女或站或坐,對著過往路人撓首弄姿,這就是蜚聲中外的「檳榔西施」,也是檳榔店最引人眼球之處。
  • 檳榔西施 : 臺灣的特色職業
    這些檳榔店佔地並不大,小的只有五六平方米,大的也就十幾平方米,裡面的陳設也很簡單,僅一個冰櫃、一張桌子和幾張高腳凳而已。不過,透過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穿著泳裝或薄紗的妙曼少女或站或坐,對著過往路人撓首弄姿,這就是蜚聲中外的「檳榔西施」,也是檳榔店最引人眼球之處。
  • 臺灣為什麼有那麼多機車?
    臺灣的機車就是摩託車「機車」原本是臺語罵人的話罵人只罵一半,硬ㄠ而成的新名詞因為臺灣人多,道路老化擁擠臺灣市民喜歡使用「機車」代步上班時場面很是震撼,喇叭聲和馬達聲非常吵鬧所以現在臺灣人說「某某很機車」就是形容他很羅嗦,像機車一樣讓人心煩臺灣的機車是不能開上國道的
  • 人字拖才是中國搖滾的標配
    首張專輯縣城記裡面廣府客家福佬的濃油赤醬,讓我時不時的就陷入騎著單車,嚼著檳榔,穿著人字拖的迷幻畫面。,一腳人字拖,搖滾渣FIT人的形象立的穩穩的。,我就納了悶了,人字拖怎麼了?一說人字拖,大家可能就想到日本,不錯,有種說法說人字拖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工廠發明的,形式起源於日本的木屐。
  • 臺灣檳榔西施拉客手段讓人瞠目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鄧麗君的《採檳榔》曾一度在大陸被廣為流傳,但也曾被一些很色情的人曲解出一首很有色情意味的淫詞。
  • 檳榔的痴迷者,正被拖往口腔癌的深淵……
    「高高的樹上結檳榔,誰先爬上誰先嘗……」一首《採檳榔》,曾火遍大江南北。比這首歌更經久不衰的,是從未在人們視野中消失的「零食」檳榔。怎麼快速從人群裡拎出一個愛吃檳榔的人? 按以往經驗,先看嘴角,深烏色。再看臉,呈泛方形,吃得越久越趨向幾何意義上的方正。最後是笑,一排白色牙齒中間漏出根根黑線,像「皿」字。
  • 臺灣的檳榔西施
    此文寫於2009年3月12日到了臺灣一般都會去各地走走,有一次我們坐中巴去臺南,發現每走一段,路邊就有一個小玻璃房,裡面坐著一兩個穿三點式的女孩
  • 「檳榔西施」揭秘臺灣檳榔妹內幕
    檳榔西施  檳榔西施深具臺灣色彩,是臺灣文化的代表之一。  檳榔西施  臺灣的檳榔攤,裝飾著明亮的霓虹燈,在臺灣西部的南北向縱貫公路和郊區馬路上相當常見,例如臺中附近。其主要的顧客組成為卡車司機,他們在長途開車時嚼食檳榔來幫助提神。
  • 「檳榔就是臺灣土地的癌細胞!」
    除了致癌,檳榔樹還不利於水土保持,臺當局多年來鼓勵民眾戒掉檳榔,卻沒什麼效果。 七年來,臺灣島內檳榔種植面積只少了3700公頃,不足總面積的8%。檳榔仍是臺灣種植面積最大的水果,甚至是香蕉(排名第二)的2.5倍。 島內平均每10名口腔癌患者就有9人有嚼食檳榔的習慣,醫生們多年來大聲疾呼,卻絲毫未撼動「綠色黃金」的至尊地位。
  • 檳榔的功效與作用 為什麼檳榔不宜多吃
    常常聽到人說檳榔吃多了也不好,那麼究竟吃檳榔是好處大於壞處,還是得不償失呢?接下來的文章就將為你做詳細的介紹,我們一起往下看。檳榔的功效與作用檳榔果實中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元素和有益物質,如脂肪、檳榔油、生物鹼、兒茶素、膽鹼等成分。檳榔具有獨特的御瘴功能,是歷代醫家治病的藥果,又有「洗瘴丹」的別名。
  • 聊點臺灣腔:臺灣為什麼這麼多機車?
    任何對臺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臺灣的「機車大軍」。據統計,全臺機車牌照登記已超過1500萬輛。連臺灣民眾的口頭語裡,機車的存在感都很強——「你很機車哦」。臺灣的氣候確實適宜騎摩託車。正如1976樂隊的歌詞,「這沒有冬天,這是亞熱帶」。在臺灣,不論何時都可以戴上頭盔跳上機車,來一次說走就走的兜風。
  • 為啥臺灣同胞動不動就感嘆:「你很機車耶!」
    當然,老鬥士們之所以一定要在有生之年,再開一次機車環島遊臺灣,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 機車之於臺灣人,就像自行車之於大陸人一般,是一種融於生活深入骨髓的存在。地位和檳榔、夾腳拖一般重要,且不分過去現在與將來。
  • 上千萬臺灣人每天早餐吃什麼?看這裡…
    抱著就是吃不到,過過眼癮也好的心態,今天灣哥就來講一講臺灣各地的特色早點。   丹丹漢堡在網路上有著極高的人氣,但你來臺灣旅遊衝著丹丹漢堡在網路上的人氣,在臺北想去丹丹漢堡,會找不到地兒,因為丹丹漢堡只在南臺灣開,臺北沒有丹丹漢堡的店哦。
  • 臺灣"檳榔西施"促營銷 CNN:人們對檳榔愛恨交織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日刊文關注臺灣的「檳榔營銷」。文章報導說,在其他地方,人們可能會認為這種產品會是性服務。但在這裡卻不是。玲玲賣的是檳榔,這種容易讓人上癮的小吃在臺灣島內、印度、緬甸等地很受歡迎。玲玲說:「你越漂亮,賺錢越多。這也是我穿成這樣的原因。」在臺灣街頭和馬路邊,掛著霓虹燈的售貨亭內站著穿著暴露的「檳榔西施」,時不時地會有轎車或卡車停靠購買檳榔。
  • 從臺灣檳榔產業興衰,預估湖南檳榔產業值將超300億元
    中國大陸吃檳榔的歷史同樣悠久。傳說炎帝有一女兒名為「賓」,嫁給一位丈夫,名曰「檳榔」。檳榔是一位英武的勇士,在一次與妖魔的搏鬥中死於崑崙山下,死後英靈化為一片樹林,結出累累碩果,即為後人所吃的檳榔。賓為了紀念自己的丈夫,將檳榔裝在荷包中,隨身攜帶,餓了就拿出來嚼食,自此妖魔不侵,檳榔也越來越受到更多人歡迎。臺灣吃檳榔最早的記載來自原住民。
  • 漫畫 香港人 VS 臺灣人
    爵爵 & 貓叔 Facebook 主頁:https://www.facebook.com/JIEJIEHK臺灣面試官,常在問一些不相關的問題,能壓多低薪水就多低。香港面試官,常尖銳到你啞口無言,但你會多少我就給你多少。臺灣面試者,常委曲求全,毫無自信,進公司後才在抱怨 22K。
  • 機車上的臺灣
    據估算,在臺灣平均每1.58人就擁有一輛機車。如扣除老人小孩等不適用騎行工具的人群,幾乎達到每人一輛機車了。其數量之多、密度之高均居全球第一。因此,臺灣享有「機車背上的寶島」的美譽,其獨特的「機車文化」應運而生。
  • 揭秘臺灣檳榔西施的真實生活!
    平時我們說到檳榔,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湖南。是的,很多湖南朋友都喜歡吃檳榔,但是檳榔文化卻不是湖南專有的,從臺灣特有的檳榔西施這樣的特殊的職業就可以看出來,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臺灣的檳榔西施的真實生活。檳榔西施是臺灣一種專有職業,一般上是由一群穿著性感香豔的美女們在街上兜售檳榔的年輕女性組成,這樣一群大膽而性感的著裝的女性,漸漸的組成了臺灣的檳榔文化,很多遊客慕名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