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我國著名歷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寫道:
再有知識的人,如果不了解本國的歷史,那最多也只能是一個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作一個有知識的中國人。
萬達董事長王健林也在訪談中表達過自己對歷史的喜愛,並坦言自己從歷史中學到了不少管理公司的智慧!
可以說,各個領域中的頂級人才中,都不乏歷史愛好者。
學歷史可以讓孩子積累文化知識、開闊眼界、培養大局觀,但是有必要讓孩子從小學就學歷史嗎?
為什麼要讓小學的孩子學歷史?
我曾看過一句話,分享給大家:
讓孩子學知識、學技能,都不難!難的是人生格局的培養、三觀的培養!
我覺得學歷史就是最好的培養人身格局和三觀的方式之一!
相關的專家也認為:歷史教育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育人功能,重視養善明志、學成君子、家國情懷、社會責任、審美情趣、存續傳統等人文素養的教育。
既然是有育人功能,那麼自然應該從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思想可塑性強的小學開始。就像我在標題中提到的:早讀歷史的孩子,未來會勝人一籌。
那麼,從小學歷史的孩子會在哪些方面勝人一籌呢?
1、志氣
歷史中流傳下來的故事、人物都是當時的佼佼者。孩子從小接觸這些人的故事,受到影響也能產生不甘落後的志氣。
而且,從小學歷史的孩子,可以說是滿腹經綸也不為過,在交談、寫作時都能引經據典。
孩子知道的越多,由知識帶來的自信就越強,孩子也就越有志氣。
2、品格
之所以說學歷史可以「學成君子」、「培養三觀」就是因為歷史中有太多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人物可以作為案例。
「臥薪嘗膽」可以教孩子堅持、「立木為信」可以教孩子誠信、「屈原背米」可以教孩子善良、「司馬光砸缸」可以教孩子冷靜……
讓孩子看歷史書,其實就像是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一顆種子,這顆種子會隨著孩子的成長生根發芽!
3、家國情懷
幾千年的歷史中,「中華文明」曾作為「世界四大文明」流傳至今,我們有太多值得驕傲的歷史。
「四大發明」、張騫出使西域、唐朝的「貞觀之治」、鄭和下西洋……
從小讓孩子學歷史,也是為了讓孩子能通過了解本國歷史,產生家國情懷、文化自信。
4、審美
俗話說「文史不分家」,歷史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想要學好歷史就要多看書,多看書的同時也在增長文化知識、提升文化審美。
所以歷史學得好的孩子往往滿腹經綸、談吐不凡。
這樣一看,從小學開始學歷史的孩子,是在全方位的進步,時間一長孩子之間的差距自然就拉開了!
其實,很多家長也不是不知道應該讓孩子多了解歷史,只是歷史知識大多枯燥、甚至有些本身就是文言文太學術,難懂!所以,給孩子選擇的歷史書除了專業,一定不能少了有趣!
像國學大師蔡志忠推薦的《歷史畫中話》就將歷史故事變成了一幅幅漫畫,通俗易懂還有趣,別說孩子了,我都喜歡!
我家孩子現在看了兩輯,第一輯包括遠古時期、夏商、西周、春秋(上、中、下)、戰國(上、下)、東周(上下)
第二輯包括秦帝國(上、下)、西漢(上、中、下)、東漢(上、下)、三國(上、中、下)
兩套書看下來,孩子了解了一百多個歷史典故,認識了不少歷史上的人物,更是懂了不少道理。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