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期,盤踞在蘭州城的馬架山是由當時號稱「天下第一師」的馬家軍把持著,關係到新中國成立國土完整,以及保衛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當時的解放軍華東軍區的第八縱隊改改編後的65軍派遣第193,194,195師共同合圍馬家軍,時任軍長的秋蔚和參謀長蕭應棠主持大西北作戰任務。
據報導,馬架山是以古城為依據,依山建造的一座城堡,東西兩側都是懸崖峭壁,地理位置易守難攻。
而且地理位置又是直接通達蘭州的,地理位置也是很重要的,要想解放大西北,馬家堡是不得不拔除的地方。
為了對付我軍大規模進攻,敵人是早有準備,在周邊布置碉堡,地洞,大量鐵絲網。每個地堡之間又有大量的深溝。
這些錯綜複雜的溝渠又是放置很多的陷阱,企圖阻止解放軍進攻。敵人自認為天衣無縫的天險,企圖依託有利地勢讓解放軍知難而退。
為應對這些重重險關,在事先當地嚮導的帶領下進行了細緻的勘查,大致了解了機關部署情況。
於是在8月21日,隨著一聲衝鋒號解放軍發起了衝鋒,原先大家是清楚馬家軍的勇猛,然而直到現在他們才知道他們要面對的敵人是多麼兇狠的。
據後來戰士們回憶,他們在炮火掩護下,進行了有組織的衝鋒,剛繞過第一道外壕時,向他們進攻的是手持大刀揮舞的馬家軍。
要知道以往大規模衝鋒中,敵人都是很容易就被打退的,然而他們的敵人沒有後退的意願,拿著大刀就向他們砍過來,即使解放軍用手中的子彈招呼他們,他們前赴後繼地一直向前衝。
他們像是一群餓狼,嘴裡發出激烈的怒吼,被打倒了有繼續爬起來。與之相對的我們的解放軍也不甘示弱,全部上刺刀,與敵人展開肉搏戰。
戰場上隨處可以見到戰士們跟敵人扭打在一起,刺刀衝擊的聲音,呼喊聲,炮彈聲,都夾雜在一起,分不清楚什麼跟什麼了。
但是幾個小時過去了,戰士們奇怪地發現,他們的進攻步伐沒有因為前面的努力而前進多少,解放軍到現在才意識到他們面對的敵人是多麼兇狠的。
面對敵人的頑強抵抗,解放軍能做的就是增兵以及加大炮火掩護,於是又是一波新一輪的攻勢開始了,直到下午4時,戰士們終於攻入了第一道防線裡面,然而意外又開始到來了。
馬家軍也增加兵力,於是戰地又是幾次易手,解放軍進攻速度被敵人無情地拖慢了,知道黃昏時候才突破第二道防線裡面,這時我們的解放軍咬緊牙關硬是扛住了敵人的增援守住了陣地。
司令員彭老總審時度勢,下令嚴守陣地以逸待勞,補充彈藥,同時增派大量兵力。時間一直到8月25日凌晨,我軍發起了總攻,戰士們高喊:「衝呀,絕不後退。」
面對解放軍的強勢進攻,馬家軍又是妄圖利用敢死隊做無謂的抵抗,戰士們作戰更加勇猛,其中湧現了很多英雄人物,排長趙山率隊通過連續爆破給部隊打開前進的口子。
戰士們堅持攻下一地守住一地,當打到第三條防線時候,戰士們作戰更加勇猛,抱著寸土不讓的決心一次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最終守住陣地。
接下來等待敵人的就是最終的失敗了,通過佔據有利高地,敵人的情況暴露在解放軍面前。
待主力部隊到達後,解放軍對古城展開全面的進攻,在解放軍強有力的進攻下,原先氣焰囂張的敵人,變得不堪一擊,死傷慘重。
有部分敵人向蘭州方向逃跑。解放軍乘勝追擊,終於把紅旗插在古城上面。戰鬥一直到午夜,馬架山的各陣地被全部收復,到了26號,敵人在大西北的殘餘部隊被基本掃除。
此次戰役的勝利是來之不易的,據後來的統計,我解放軍在此次戰鬥中傷亡8700人左右,敵人被打死2.7萬多人。至此標誌著馬家軍集團被徹底消滅。
一夜知歷史總結:
馬架山殲敵的歷史,是反映為新中國保衛國家和人民財產安全,維護國土完整進行的全國範圍內的有力行動。
同時在此次行動中,我們也看到馬家軍的頑抗的行動,以及冥頑不化的態度,大大超出戰士們的想像。
要知道這種以弱打強的防禦手段,在解放戰爭戰場上是很少見的。但是解放軍用比敵人更加頑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仰去同敵人戰鬥,為守護祖國大西北穩定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