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國際高中「斷頭路」?需搞好教育「內循環」

2021-01-18 澎湃新聞

把孩子送進國際高中前,北京家長劉靜的內心「掙扎了兩個月」。

按照最初設想,孩子讀完國際高中後就出國留學。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成為「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對於是否選擇國際高中,劉靜一直猶豫不決。中考前,孩子說,想讀普通高中,考國內高校,不想出國了。

疫情讓留學計劃遭遇變數。

面對部分出國留學計劃遇阻的學生,

9月16日,教育部決定臨時允許部分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擴招,清華、北大、上海交大等知名高校90個項目均在其列。

看到這個消息,劉靜「鬆了口氣」。

儘管,來自國家的政策兜底,讓劉靜壓力減輕。但她始終需要面對這些,「怎麼也繞不過」的問題:課程與國內普通高中不兼容,絕大部分人無法註冊國內高中學籍,很難轉回普高,無法參加高考。

是擱置留學計劃中斷學業,還是硬著頭皮繼續往下走?

每個決定背後,不僅僅是對兩種教育模式的考量,還涉及國際高中生面臨的諸多實際問題。

踏上這條路,需要投入更大的勇氣應對「不確定性」

「不再有固定的班級概念,實行『走班制』。」「沒有紙質課本。」坐在記者面前,郭天利這樣描述他在國際學校的學習生活。

這是北京一所開辦較早的公立學校的國際部,具有相當知名度。

在國際部就讀,讓原本痴迷於數學競賽的郭天利發現,文學課竟然比數學還有趣,「唯一的遺憾是,英語戲劇課的外教還沒能返回中國。」這只是疫情帶來諸多不便之一,而更大的影響,將事關郭天利留學計劃能否順利進行。

今年,很多國際高中或公立學校國際部畢業生,在拿到國外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無法前往當地就讀,被迫在家上網課。

「選擇國際高中的人最需要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要出國留學?」浙江寧波某國際學校管理者馬智認為,「

有的學生是為了增長見識,有的學生只是為了迴避高考,尋找解決替代方案。

疫情對後者的影響可能更大。在綜合考量成本、安全和靈活性等各種因素後,一些原本對國際高中抱有興趣的家長,最後還是選擇了普高。」

但是,劉靜屬於前者。她告訴記者,離孩子國際高中畢業還有兩年。她篤信,到時候順利出國留學「應該不成問題」。

記者採訪發現,雖然對於國際高中的態度不一,

但是無可爭議的是,一旦決定踏上這條路,需要比以往投入更大的勇氣,以應對「不確定性」。

上半年,託福、SAT考試接連被取消。儘管孩子剛讀高一,但為了刷分,劉靜還是著手為他報考了託福,可一進報考系統,就發現北京、上海等地考點爆滿,她不得不「捨近求遠」,報考12月徐州考點,「還有朋友的孩子為了參加考試,報了蒙古國考點」。

國際高中招生遇冷,部分學校招生斷檔

一家國際教育研發與服務機構發布的《高中國際項目發展狀況(2019)》顯示,

截至2019年年底,國內已有公辦學校國際部(國際班)、國際化特色民辦中學等校近1000所,在校生總規模約50萬人。

國際高中,一直被中國家長視為另一條「跑道」,需要家庭持續的經濟投入。北京、上海等地國際高中每年收費10萬至20萬元不等,二、三線城市基本不超過10萬元。

該報告稱,北京、上海兩地都有百餘所學校實施高中國際項目,新生人數約佔當地高中招生人數的8%到10%。

疫情突至,國際高中境況如何?

記者調查發現,今年各地多所公辦校國際班、民辦學校中外課程項目招生遇冷。

部分學校沒有招滿,一批次錄取剩餘空額與去年相比幾乎翻番。

8月初,南京教育招生考試院發布了普通高中補招信息,多所國際班、民辦高中招生缺額達到181人,部分項目出現斷檔。此外,與2019年相比,部分學校的錄取分數線和位次下降明顯。南外劍橋國際班錄取分數下降8分,錄取排名下降了3052名。

幾乎同時,鄭州外國語學校、鄭州一中、成都七中萬達學校等多所高中國際班啟動補錄。

其實,國際高中招生遇冷不僅僅來自疫情的影響,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在疫情發生之前,出國留學已經增長乏力。

根據美國國際教育協會發布的《2019美國門戶開放報告》,2018至2019學年,中國赴美留學人數仍然是第一位,超過37萬人。但僅比上年增長了6000人,是近10年最少的一年,僅有最高峰時的1/7,連續下降了6年。

赴美留學一直被視為留學市場的風向標,也是國際高中生的首選。

曾麗在一所國際學校山東校區擔任高中教學主管。這家國際學校在國內多地開辦分校。「受疫情影響,學生們的出國意願確實有所降低。」她說。

儘管如此,這些國際高中生依然沒有「剎車」停止學業,而開始選擇「轉向」。曾麗向記者展示了一份對校內學生的摸底調查:作為留學目的地,美國的吸引力下降了6.48%。許多學生和家長把留學目的地從美國改為英國等歐洲國家。據調查,在寧波的一些國際學校中,很多家長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課程不兼容,轉回普高難度大疫情是突如其來的,但是,國際高中生的困擾則長期存在。

在順利畢業前,因故離開國際高中,還能轉回國內普高嗎?絕大部分的國際高中生沒有這樣的選擇權。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國內高中學籍。

「通過中考進入中外合作辦學高中項目的學生擁有國內高中學籍的,因為這些項目在教育部門有備案。」

馬智坦言,「但這種情況涉及學生人數非常少」。

「從政策上講,國際學校頒發的高中文憑被國內認可,國際高中生就可參加高考。」華中師範大學調查評估中心主任胡向東認為,即使沒有國內高中學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也可以考慮從「高中同等學力」的途徑出發,經程序化認定這部分高中生的學力水平,為其確認高考報考資格。

「真正難的是這部分學生學習的內容可能與國內高中有一定差異。」胡向東分析,在現有高考體系中,國際高中生沒有優勢,他們的英語水平可能略高,但這個優勢在高考中體現並不明顯。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各類國際學校的課程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IB文憑、AP和A-Level課程——前者是國際文憑組織開發的預科課程,後兩者分別是美國和英國的課程。

「國際課程與國內高中教育存在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國際課程要求多樣,成績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志願服務、文書、課外活動等其他考核指標對學生有著具體要求。」

馬智所在的寧波某國際學校採用A-Level課程體系。

在馬智看來,「疫情下,國際高中生出國留學受阻,參考A-Level成績,進入國內中外合作辦學大學,應該可以成為一個出路」。

分類消化吸納國際高中生,搞好教育「內循環」

誰來接納疫情影響下不願意出國,或者在留學道路上面臨困境的國際高中生?

9月9日起,寧波諾丁漢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等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接連發布增額錄取招生信息,向持有國外優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中國籍學生敞開大門,學生畢業後直接獲得海外高校的學位證書。

西交利物浦大學招生簡章稱,此次招生是由於中國學生留學路徑遇阻,為解決這一群體的實際困難和需求,「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安排下」設置。

教育部國際司(港澳臺辦)負責人介紹,此次擴大合作辦學招生不納入國家統一招生計劃,不佔用高校原有招生指標

,對高校其他各類招生不產生影響。招生工作遵循雙向選擇、擇優錄取、保證質量的原則。

事實上,寧波諾丁漢大學從2004年籌建開始到現在,一直要求擁有中國國籍的學生,必須通過高考進入寧波諾丁漢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副校長沈偉其回復記者:「希望通過綜合評價體系增額錄取部分國際高中生,分類消化吸納優質生源,以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當前,要打通國際高中的『斷頭路』,需搞好教育『內循環』。」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常務理事、留學分會副理事長陳志文建議,「目前,我們有必要調整相關政策,對這類辦學模式適當放開,鼓勵更多國外優秀大學到中國辦學。在尊重這類大學舉辦模式的同時,也尊重他們的申請審核制招生模式,方便和國內的國際學校對接,同時,也需要在學歷認證上給予必要的配套調整。」

陳志文提醒,在鼓勵建立這種獨立法人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高校,形成國內國際化教育「內循環」的同時,其錄取制度一定要保持一致。「比如都是申請審核制,但不宜一部分搞申請審核制,一部分按高考分數。」這次,多所高校增加錄取招生,就是鼓勵它們搞單獨的申請審核制,只發外方文憑。

陳志文說,在不影響高考公平的基礎上,這一舉措給了一些已經走上國際高中教育道路的學生回頭的機會。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部分採用化名)

(本報記者 陳鵬)

內容:《光明日報》(2020年09月18日8版)

圖片:網絡

原標題:《疫情之下,50萬國際高中生怎麼辦?》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今年第6條斷頭路打通:短短幾百米路 打通竟需突破重重關卡
    原標題:今年第6條斷頭路打通!短短幾百米路,打通竟需突破重重關卡  斷頭路,既隔斷道路影響環境,又阻滯周邊居民出行,常常令人苦不堪言。上海斷頭路的集中疏通工作始於2010年,當時全市共有108條區區對接道路和斷頭路。  近日,普陀區與嘉定區的對接道路——花家浜路通車,這是上海8年來通車的第67條斷頭路,也是今年第6條。
  • 打通「斷頭路」 秭歸邊界村告別「行路難」
    新硬化的1.2公裡水泥路方便了中村和雁落坪村群眾出行 邊走 邊看 打通斷頭路送甲山村打通兩條總長3.5公裡的斷頭路,讓野三關動車站近在咫尺。 「真是一條幸福路!以前到巴東的野三關集鎮賣核桃、蔬菜,騎摩託車要3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20多分鐘。」雁落坪村三組村民張其海指著新硬化的道路,臉上笑開了花。 雁落坪村位於秭歸西南部,毗鄰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海拔較高,交通不便。
  • 西安5條斷頭路即將通車 打通任務年底前將完成57條
    群眾新聞網訊(記者 袁夢初)12月22日,記者從西安市住建局獲悉,西安市將有5條斷頭路即將建設完工,並於近日陸續放行通車。至此,《西安市斷頭路打通工作實施方案》要求打通的58條斷頭路年底前可打通57條,剩餘最後一條斷頭路為經九路跨隴海鐵路段預計於明年5月底打通。
  • 打通斷頭路 小巷大變樣 環境再提升 百姓笑開顏
    斷頭路打通後,緯二十五街周邊環境明顯改善。 (記者 王旭東 攝)「緯二十五街這下真是大變樣了,乾淨、漂亮,還建了個小廣場,晚上遛彎兒又有了新去處。」昨日,記者走訪緯二十五街,家住紅廟坡街道永新苑小區的張新民提起這條街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 阿房路是西安市今年計劃打通的斷頭路,只剩下12天了能否實現目標
    阿房路是西安市今年計劃打通的斷頭路,距離年底只有12天了,剩下的時間能否實現目標?下午遛彎沿著正在修建的阿房路,從大寨路到昆明路,再到紅光路,一直走到阿房一路。西安這幾年下大力氣打通斷頭路,路網結構得到優化,但修地鐵等市政建設弄得到處開挖圍擋,加上汽車越來越多,擁堵現象經常發生,行路難,行路難,雖然常態化限行,可收效並不大。應該加強路網規劃,多建立交和高架,加大力度打通斷頭路,同時不能形成新的斷頭路。如大寨路東西兩段都已修通,在西三環處卻形成了斷頭路。
  • 這些「斷頭路」打通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在斷頭路的這頭 你在斷頭路的那頭 斷頭路一直是交通擁堵的「攔路虎」 它影響著居民出行 制約著區域交通和周邊產業的發展 消滅斷頭路,打通交通微循環 是民生,更是民心
  • 紅塔區環山路南段「斷頭路」打通,主路有望元旦通車
    工人加緊施工12月12日,玉溪日報全媒體記者在環山路與紅塔大道連接線黑臭水體及市政道路應急工程施工現場看到,環山路南段的「斷頭路」打通了,2021年元旦後可以從環山路徑直駛入紅塔山路再到紅塔大道。隨著玉溪中心城區人口增多,環山路與鳳凰路交叉的丁字路在上下班高峰時較為擁堵,嚴重影響了環山路作為南北向交通主幹道的車輛通行,打通環山路南段的「斷頭路」,緩解南北向交通壓力成為市民的心聲。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經市委、市政府同意,今年9月3日,我市啟動實施環山路與紅塔大道連接線黑臭水體及市政道路應急工程,下決心打通環山路。
  • 渭南今年將打通11條斷頭路(華州2條...
    2020年8月渭南政府印發通知 提出利用三年左右時間 全面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三覆蓋、四清零、五提升」 全面推進新一輪空間規劃、城市詳細規劃、建成區城市設計等「三覆蓋」;紮實推進城區斷頭路
  • ​58條斷頭路已打通38條 西安北辰大道、廣安路主線等年底前通車
    58條斷頭路已打通38條苗寶明介紹,西安市計劃在全運會前打通58條斷頭路,目前已打通老二環規劃路、香堤路、廣電西路、滻灞三路等38條斷頭路,剩餘20條斷頭路已全部開工建設,正在有序推進。此外,西安還大力開展次支路建設,中心城區三年計劃新建65條次支路。
  • 「斷頭路」等民生問題如何解決?黃江人大主席團正在行動
    會上,與會代表針對鄉村振興工程的規劃、雨汙分流工程的進展、「工改工」工程的出路以及如何打通「斷頭路」等問題各抒己見,深入討論,並提出了許多可行性建議。主席團成員耐心傾聽,認真記錄,並對代表反映的意見建議給予詳細解答和說明。
  • 內循環是什麼?「內循環」「雙循環」主要內容
    會議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布局「內循環」是會議的重要亮點之一,引發市場廣泛關注。當前正處於「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計劃制定時期,「內循環」或將成為下一階段我國重要的經濟戰略布局。  「內循環」概念並非首次提出,今年5月1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徐州這3個綜合體傳來新動靜,這幾條斷頭路馬上要通!
    新盛廣場項目,即弘陽廣場,分別由五星級酒店、國際購物中心、豪華影院以及風情商業街四大商業業態構成。商業面積20萬平方,將打造成集酒店、購物、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國際頂級商業綜合體。是徐州首個大型文旅項目。
  • 預見未來—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預見孩子的未來 2020 中日高中國際教育論壇 2020年1月15日 即將啟幕 歡迎各位家長前來參加
  • 附近斷頭路打通進展如何...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李佳蘭 文/圖近日,鄭州市民向河南商報反映,中原區工農路由於附近斷頭路一直無法解決,遇到高峰期非常擁堵,希望得到相關部門重視,早日解決出行問題。據了解,附近分流路段已有規劃,但為何難以貫通?
  • 如何解讀疫情下城市私域經濟內循環?
    明麗:「智慧雲渠縣」商業概念首先是我們這幾年的商業模型進化而起,由我來介紹下我們的商業歷程,自2016年開始,廣州團隊在成都凱德與阿里攜手打造出第一家新零售樣板店,線上如何跟線下結合?起初我們是通過天貓零售+平臺B2B2C,天貓入口零售+裡建立數千個淘品牌池將供應鏈下行到實體門店,再由門店觸達消費者,通過阿里巴巴技術手段和門店軟硬體的升級使人貨場重組,線上線下「會員通、商品通、營銷通」,淘品牌貨品打通(線上線下一盤貨),門店營銷數位化線上線下同品同價。
  • 蘇州:十年一劍 挑通「斷頭路」
    昨天上午,隨著「姑蘇號」盾構機順利始發,桐涇路北延工程進入最為關鍵的大盾構隧道施工階段,破解此前10年未能解決的「斷頭路」難題,指日可待。技術條件日益成熟 錢七虎院士現場踏勘作為一個跨鐵路發展的區域中心城市,蘇州要實現南北聯動、多組團平衡發展,首先要解決跨鐵路難的問題。
  • 全力打通"三路一線" 迎接青島高新區交通大時代的到來
    高新區居民、企業乘坐地鐵8號線從高新區到青島北站僅需17分鐘,轉乘3號線可直達市南區、市北區、李滄區三個市轄區,到達青島站全程僅需1小時,大大縮短了高新區和市區的「距離」,改變了高新區目前的交通格局。「有了這樣便捷的交通,以後再帶孩子去市區找朋友玩兒可就方便多了,再也不用擔心堵車和停車問題。」家住中歐國際城的市民李靜高興地對記者說。
  • 「國內大循環」不是封閉「內循環」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就是一些人宣稱的「內循環」嗎?如何在當前保護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外部環境下,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採訪了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和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
  • 2020年上海國際高中最新發展趨勢,家長應該如何為孩子規劃?
    國際教育這幾年發展迅速,課程內容多樣。特別是今年這種特殊環境下,對未來國際教育走勢的把握,極大程度地影響著孩子的學習規劃。在課程和局勢的問題上,我們提取了幾個逐一分析,希望能幫助家長和孩子做決定。 「 三大主流課程指的是哪些?如何選擇合適的學校?
  • 被「截」斷兩次,成為三節……鄭州這些「斷頭路」的最新進展來了
    河南商報見習記者 孟浩傑 李佳蘭/文 記者 左冬辰/圖12月15日,河南商報「記者陪你去辦事兒」欄目關注了鄭州影響出行的斷頭路,相繼推出了三篇相關報導。報導推出後,大量市民通過網絡留言或撥打熱線等方式,向河南商報記者反映了鄭州主城區斷頭路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