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隨眾生的因緣,想怎麼修就怎麼修!其含義很多人理解錯了

2020-12-24 每日一首佛歌

宏海法師講述《觀經四貼疏》54

釋迦牟尼佛他慈悲。他既然講了「等洽塵勞」,就是平等地滋潤我們這些各種各樣的塵勞,就是煩惱、意識。「普沾未聞之益」,都能夠聽到,聞所未聞的智慧之語。相信諸位都有這樣的經歷。佛法一入心田的那一剎那,就是你真的動心了,覺得這個講的是這樣子的,從來沒有這麼想過,這麼聽過,那真是跟久旱逢甘雨一樣,叫聞所未聞。

在經典裡面就講過說:「壽命甚難得,佛世亦難值。」佛出世的時候,你碰不到這個點上。「人有信慧難,若聞精進求」,你聽到了經,佛法,能不能生起信心,這是一種智慧。你看這裡講到的說,都能夠沾到這個未聞之益。這個未聞之益,大家每個人的心路歷程都不一樣的。未聞之益。有的未聞說,從來沒聽過,有佛法,說人是輪迴的,這個世間法是因果造就的,不知道,原來,這也叫未聞有佛法。

有的聽到佛法是這麼一個說法,他覺得跟自己不搭嘎,未聞能解脫,他覺得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從來沒想過說,人可以了生脫死,得解脫,這是一種什麼境界。再進一步說,從來沒想過,未聞什麼,我能解脫。覺得反正人家修行好,還有出家人,聽說還有大菩薩,觀音菩薩,這些都是解脫不思議境界的,自己也能解脫,沒有想過。未聞我能此生解脫,夢也夢不到說自己能解脫,這輩子就能解脫。

未聞我所解脫,不是說自己吭哧吭哧修來,是蒙什麼,是蒙佛前來接引,蓮花化生,往生淨土,所以叫「未聞之益」。這樣的法能夠入心,那大家意味著什麼。這才叫做後面講到的,「菩提種子藉此以抽心,正覺之芽念念因茲增長。」你感受一下,聞法為種子,我們開始啟動心念,發心為抽芽了,依心而起的這種殊勝的修行。你看說:「依心起於勝行,門餘八萬四千,漸頓則各稱所宜,隨緣者則皆蒙解脫。」

這就佛說的法,擺在這了。「門餘」是什麼意思?門餘就是按照自己的力量,自己去修吧,道理擺在這,你一點,叫門餘大道,這是相對我們說淨土門而講的,叫門餘法。所以常講到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隨自己,你喜歡漸漸的修,你喜歡直指頓悟,隨自己的因緣吧。所以總歸是八萬四千,就是為了對治八萬四千煩惱,實際上有多少眾生,就有多少法門,一人一個樣。

你其他的不要說,大家都是,從淨土來講,念佛的,你看。光念佛的方法都一人一個樣。我們現在大力提倡的叫持名念佛,還有什麼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光持名念佛裡面還有什麼金剛念,有的人氣不夠,中氣不足,所以就只能默持,好像嘴在動,聲音一直在,這叫金剛念。有的人,信願出離心不足,那麼,這會就跟剋期求證一樣,叫頂針念。

一句連著一句,一句連著一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字這樣頂著念。有的人習慣了進一口出一口,呼一下吸一下,這叫隨息念。就各種各樣的。光念佛法門都有這麼多,就所謂的「隨緣者皆蒙解脫」,何況我們通常的法門。這是這一段,以上內容是專門講通途佛法,就是憑自力修行。不要忘了,我們這個法本是重在弘揚淨土的,下一段開始,要急轉到根本法來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修佛的境界
    而我雖然不讀經書,但我知道經書的含義,那是佛陀的法度,而我不誦念佛經,但我卻知道誦念佛經的含義,那就是要穩定和開示人的心靈,去用佛心度化自己和去改變自己。使自己深受其境的去以佛心的姿態,再以佛法的經文和佛的心,來面對自己的修行和做人做事。雖然我沒有皈依三寶,但我知道怎麼去做一個佛家弟子,那就是應該像佛一樣的善道慈悲,因為我們不是學佛念佛,而是去如佛和做佛最後成佛。
  • 修佛應該如何修?從哪裡開始修?
    只是弟子現在十分迷茫,不知道修佛應該如何修?從哪裡開始修?請上師指教。」每個人的因緣與根器不同,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念佛號、誦經、持咒也可以有針對性,有些人更需要修慧,持文殊心咒;有些人更需要健康,持藥師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長壽,持長壽心咒;有些人更需要平安,持觀音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救度災難,持慈母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財運,持尊勝佛和財神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消業,持百字明咒;有些人更需要積累福報,持千尊佛心咒;有些人更需要解脫,持聞解脫心咒;有些人更需要成就,
  • 修佛與立堂出馬衝突嗎?修佛之人是否可以出馬?
    今天如意來跟大家聊一聊,修佛之人,可以立堂出馬嗎?可以查卦看事嗎?相信有很多人心裡會有這種疑問,因為自如意出馬以來至今,也有不少人問過如意這樣的問題:出馬仙和修佛衝突嗎?今天如意分享一下我的個人見解,也僅代表我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不喜勿噴🙏🙏🙏
  • 佛說:人的福報和好命,其實都是自己修來的
    書上說:命裡有時終需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人生無論你怎麼精心規劃,都抵不上一場命運的安排。就像佛又說: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這兩番話,有異曲同工之妙。所謂人生智慧,就是對生命的通透理解,以及對人性的大徹大悟。
  • 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什麼意思?很多人理解錯了
    要這樣想才可以解脫,沒有痛苦。是的,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道理沒有錯。佛告訴我們一切都是虛幻的,拼盡努力,得到的回報有多有少,也會被人理解,也會被人不理解。佛教我們不必太在意這些東西,不要太執著,也就是說不要太認死理、鑽牛角尖。注意,佛說的其實就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而已,沒有叫誰誰從此就出家,去學佛法。
  • 【分享增壹阿含經】佛的三十二相是怎麼修的?
    佛祖出生的時候,大地有六種動,這個可不是地震了,這種動呢,大概就像嬰兒在搖籃裡頭,父母搖動搖籃一樣,讓人覺得非常愉快的動。六種動分別是:動、湧、震、擊、吼、爆。我們現在暫時體會不到,就不展開了。一般的嬰兒,出生之後是不能走路的,佛祖出生之後,為了讓世人知道,顯了一個神通,穩穩噹噹地走了七步,做獅子吼:我是最後一次來人間,我要度化一切眾生啦。
  • 迷人漸修,悟人頓契,各種因緣頓契佛性,再看禪宗公案庭前柏樹子
    「人性自有利鈍」,所謂頓漸是針對於人性,針對每個人的根性根機而言,我們看前面講定慧一體的行持就有根機頓漸之別,真正的定慧之行是一行三昧,而相似的定慧之行就是那種觀心看淨,只執著於淨相的修行。「迷人漸修,悟人頓悟」,人的根機就是頓悟漸修的問題,頓悟就是言下見性,但也不只是言下,實際上是因緣見性。
  • 佛語中「卍」字怎麼讀?知道的人很少,99歲修佛人這麼說:真靈
    不論是在每一座佛像的胸前,還是每一座廟宇的牆壁上都會出現這個符號,那麼這個符號"卍"該怎麼讀呢?我想知道的人很少,而99歲的修佛人是這麼跟小編說的:真靈!這個符號它又有什麼含義呢?又為什麼會成為佛法的象徵呢?這些都是我們作為佛教信仰者應該懂得的佛教常識。
  • 佛說昏聵犯戒是不得善報的因緣
    《阿難問事佛吉兇經》:示有戒名,憒塞不信,違犯戒律,乍信乍不信,心意猶豫。因此,他的心思行為,自然就會時常「違犯戒律」,而對於佛法博大精深的理論、或是因果報應的道理,尤其是佛陀教人待人處世的原理原則--戒律,他們的態度是「乍信乍不信」,有時候,認為佛所講的道理,大概不錯。有時候,「心意猶豫」,不願接受、不敢接受,這顯然是未解其理的必然後果。如果道理不明,修法無知,便一昧盲從地奉行,就是所謂盲修瞎煉,結果總是屬於徒勞無功。
  • 佛說阿彌陀經析.86 因緣果報律,從當下的結果推導出前因!
    就像有的同修說,我給他念聲佛號,給他種個金剛道種,可是你知道他幾輩子前是否就是出家僧人呢?你如何知道他多少世前是否就在寺院,或者就在翻譯某經某典呢?這些我們都不知道,而就我們本性而言是一切具足的,當一切具足了,眾生是否缺少金剛道種呢?決定是不缺少的;如果缺少了,就是自性不圓滿,就是自性被誰咬去一半。自性也不是煎餅火燒,怎麼可能說缺點就少點呢?
  • 真正的「佛系」如何隨順因緣?
    修禪是要修定慧、修止觀,但是修定慧止觀的前提是要持戒。佛法的戒定慧三學要最終落實到止觀、落實到智慧,戒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基礎。按照戒律去生活是符合智慧升起的緣起規律的,它有助於我們的身心安定和智慧增長。在家人如果能把居士五戒持好,會比較容易人相具足、有智慧,但真正與佛教解脫智慧最相應的生活方式是出家持守比丘戒,這個在佛教裡叫別解脫戒。
  • 佛教『南懷瑾』為什麼修阿彌陀佛法的人,還要必須同時修藥師佛的法?
    1、修彌陀法的人,必須同時修長壽法。長壽法的佛是藥師佛,往生法的佛是阿彌陀佛,這兩個是連著的。換句話說,阿彌陀佛也是藥師佛,也是長壽佛!這中間有一個秘密,那就是栽接法的作用。不過在佛教密宗的修法裡,他配合了佛教的形態,配合佛教的學理,是走另一個路線。
  • 忍辱波羅蜜如何修?
    佛先已說檀波羅蜜、屍波羅蜜,菩薩云何而得修集忍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種: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饑渴、寒熱、苦樂,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聞、智慧、正見無謬,忍佛、法、僧,罵詈、撾打、惡口、惡事、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難忍,難作能作,名出世忍。善男子!菩薩若值他人打罵、輕賤、毀呰、惡口、罵詈,是時內心無加報想。
  • 法華經:三方面善修其心,能令聽經者不逆其意(78)
    【又,文殊師利,如來滅後,於末法中欲說是經,應住安樂行。若口宣說,若讀經時,不樂說人及經典過。亦不輕慢諸餘法師,不說他人好惡、長短。於聲聞人,亦不稱名說其過惡,亦不稱名讚嘆其美,又亦不生怨嫌之心。善修如是安樂心故,諸有聽者不逆其意。】
  • 「人好命不長,禍害遺千年」:聽聽修佛人怎麼說,原來是這個道理
    導語修佛之人認為,因緣果報。一切事物都脫離不開因果循環,它是一切事物的運行內在規律,不管是誰也不能例外,即便是佛祖也不能改變。但總有很多人見到一個現象就是"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這會讓他們懷疑這是否符合因果循環,甚至否定因果循環。
  •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第一句是禮敬諸佛,禮敬諸佛就是眞正恭敬佛,就是敬於佛者.怎麼做到禮敬諸佛?對佛恭敬呢?後面那九條要做到
    敬於佛者 是為大善,它的含義就是說眞正恭敬佛的人,是有大善根的人,是修大善的人,最大的善是什麼善?就是對佛恭敬,就是恭敬佛。很多人認為恭敬佛我做到了,我見到佛菩薩像,我都施禮,我一天我能拜一千拜,能拜一千多拜,那多的還有拜兩千拜的,我最起碼 我不管無論到哪裡去,見到佛菩薩像,最起碼我都這樣拜拜,我對佛菩薩可恭敬了。實際上恭敬佛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呢?標準給你說了,是為大善。恭敬,心要恭敬。
  • 善導宣法|〔87〕歸命於佛,要怎麼歸呢?
    自利真實心是願生行人所必須的,自己不具備怎麼能往生?利他真實心不是說人人必須具足,有的人具有,有的人不具有。 6.舍己歸佛我想針對「舍己歸佛」和大家共同學習學習。「舍己歸佛」,這個「舍」就是放棄的意思,不是修正,也不是修補,而是把它放棄掉。
  • 弘恩法師:面對「垃圾人」修忍辱 是不是一種縱容
    我們的忍讓,也許是助長他人罪惡的幫兇,面對生活中的「垃圾人」,我們怎麼「善用其心」,制止罪惡,伸張正義?弘恩法師說:我們首先澄清一個概念: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的人,只有垃圾的心。當我們眼裡看到這個是垃圾人、那個是垃圾人時,我們應該努力地反省:不是別人垃圾,而是我們的心充滿了種種煩惱的垃圾,不可排解。
  • 很多同修感到修行的功夫不得力,什麼原因?
    以為自己成了菩薩、成了羅漢,也有以為自己成了佛,這就是聖心。學佛我們目的是成佛,為什麼不許有這種念頭?諸位要懂得佛法基本的修學,講到基本修學佛是破二執,破我執、破法執,《金剛經》上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他自己認為我證得阿羅漢、我成佛,你們是凡夫。你想想看,他有沒有四相?我成佛了,我相;你們沒有成佛,人相、眾生相,四相具足,假菩薩!不是真的。
  • 外國姑娘臉上濃密的汗毛到底該怎麼修?
    最近我的粉絲群裡有很多人在討論一個話題。就是他們看到很多外國模特的臉上有很多濃厚細密的汗毛,不知道如何修掉,怎麼修怎麼糊,表示根本無法取樣,太濃密了。大家看到這個局部,是不是覺得很難處理。我在群裡經常遇到那種就是臉上有痘痘有瑕疵不知道要怎麼處理,跟這個比,群裡很多朋友的照片問題真的就是小兒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