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來過臺灣、吃過薑母鴨嗎?
薑母鴨起源於數千年前的宮廷料理,專門為帝王食補,在臺灣的薑母鴨,經過近數十年演進,不但加入臺式特有的紅標米酒、中藥材,選的是紅面番鴨,還融入臺灣人愛湊熱鬧的圍爐文化,讓薑母鴨成了臺灣最熱門的特有小吃之一,業者估計,全臺的薑母鴨店已經達到1000家,每年要吃掉300萬隻紅面番鴨。
根據歷史薑母鴨起源於商朝,由名醫吳仲所發明的帝王食補,來到臺灣用的是肉質有嚼勁,久煮不硬的紅面番鴨、薑母、黑麻油和多種中藥材,最重要的是加入臺灣特有的紅標米酒當藥引,於是薑母鴨成了有媽媽味道的家常料理,冬令進補、坐月子,臺灣人就是愛這一味,業者統計,國內大約有1000家薑母鴨店,年營業額100億元,臺灣人1年要吃掉1500萬鍋的薑母鴨,吃掉300萬隻的紅面番鴨。
用黑麻油將老薑爆香,再倒入鴨肉塊大火拌炒,鍋內香氣四溢,鴨肉逐漸炒出金黃色澤,臺式的料理方法,加上紅面番鴨,就是臺灣特有的薑母鴨。
業者表示:「是禽肉類裡唯一的紅肉,鴨肉其實有分菜鴨蛋鴨,紅面番鴨還有土番鴨,紅面番鴨公在鴨肉裡面,算是肉質最有韌性的。」
現在企業化連鎖經營,薑母鴨成了圍爐的主角,搭配蔬菜、豆皮、鴨肉丸子等配料,正好迎合臺灣人天冷,愛圍爐的習性,這股吃薑母鴨的熱潮,還在延燒。